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战国七雄中最猛最强悍的将军是谁?

首页

战国七雄中最猛最强悍的将军是谁?

无敌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1-24 19:25:15
      李牧啊!!其人率少部分部队而大胜匈奴,使匈奴人12年未敢南下,而高祖刘邦举全国之力却在白登山之围中惨败,此可见一斑!只是李牧常年在边陲,少入中原,并且为人内敛,所以没有廉颇名气大,论实力,我认为还是李牧厉害。
    约在赵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中期,李牧已成为一位富有韬略的边将。
      他常居代地雁门郡(今山西宁武以北一带),根据实战需要,他设置官吏僚属,当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为军费。他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他注意提高战斗能力,每天教练士卒骑射;他有严格的防守措施,挑选派出人员侦探敌情、随时发出报警信号。他和军民约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击号令,一律速将人马物质全部退入堡垒固守,不得轻易出击。
      这样坚持数年,军队无任何伤亡损失,形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而素质极高的边防军。   但匈奴却以为李牧胆怯,军卒中亦有人觉得自己的将领胆怯,为此常有议论。赵王闻听传言,便责备李收。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赵王,召他回朝,另派别将取代他。   新将领守边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带兵出战。
      出战多数失利,损失伤亡很重,边民不能进行正常的耕种和畜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守,李牧谢绝,坚称有病,闭门不出。赵王再三勉强,李牧才说:“王必用臣,必如前,乃敢奉命。”赵王应允,于是李牧再度到了边地。   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数年一无所得。
      但匈奴终究还是认为李牧胆怯,边地军卒得到丰厚的供养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请求一战。于是李牧精选战车1300乘,精骑1.3万匹,勇士五万人,射手10万人,加紧演习战术。同时放纵边民畜牧,使民众布满原野,诱使匈奴人侵。   匈奴小股人马侵入时,赵军假装败走,并抛下数千民众给敌人。
      匈奴单于贪得民众财物,便率大军入侵,李牧常设奇阵,用两侧包抄,痛击敌人,大破匈奴10余万骑。接连又灭掉(衤詹)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落荒而逃,以后10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   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
       。

    阿***

    2008-01-24 19:25:15

其他答案

    2008-01-24 23:13:40
  • 虽然我的是很冷水的回答,但很可惜,战国期间没有最强悍最猛的将军……
    如果以武力而言,那一类人在《吴子》里面说是军命,也就是战国时代是以军团的方式作战,而且不是英雄主义,就算是怎么厉害的将军都是在于军统上,而且不是武力上,所以不存在最猛最强悍的将军……
    再者,李牧等的那些,都是指挥,而且不是肉捕上,所以和汉和以后的朝代的战斗上有所不同,因此,军阵才发挥作用,但之后的时代里面,军阵就显得相对地多余了……

    華***

    2008-01-24 23:13:40

  • 2008-01-24 23:00:51
  • 李牧,赵国人,与秦战五战三胜,后中秦离间计。
    孟明,白起,蒙恬,秦国人。
    田季,孙膑,齐国人。
    贾谊《过秦论》中提到这些人,具体国家不清楚:
    为之谋:宁越 徐尚 苏秦 杜赫 
    通其意:齐明 周最 陈轸 召滑 楼缓 翟景 苏厉 乐毅 
    制其兵:吴起 孙膑 带佗 倪良 王寥 田忌 廉颇 赵奢

    飞***

    2008-01-24 23:00:51

  • 2008-01-24 19:21:43
  •   吴起
        ?~公元前381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少时,不吝千金以求仕。曾与李悝俱从曾申学儒。因兼并战争愈益激烈,乃弃儒习兵,后入鲁求仕。齐攻鲁,相传吴起杀妻(齐人)求将,大破齐兵。然终被鲁穆公猜疑,闻魏文侯下诏求贤,遂奔魏任将,击秦,拔其五城。
      周威烈王十七年(前409),攻取秦河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今澄城南),并增修此二城。次年,攻秦至郑(今华县),筑洛阴(今大荔南)、合阳(今合阳东南),尽占秦之河西地(今黄河与北洛河南段间地),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12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今30公斤),背负矢50个,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劲之师。
      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亦无益,曾斩一未奉令即进击敌军的材士以明法。甘与士卒同劳共苦,衣食与俱,相传亲为士卒吮疽,深得军心。同时,文治与武备并行,整顿吏治,重视蓄积,使百姓亲附,故拒秦、韩颇有成效。
      又趁魏武侯视察西河时谏其以德政治国。后遭魏大夫王错的谗害,被迫离魏奔楚。楚悼王久闻其声名,任之为宛(今河南南阳)守,一年后擢升令尹,主持变法图强。尔后率军南攻百越,进至洞庭、苍梧(今广西梧州)一带,北胜魏,西却秦,使楚之兵威盛于一时。周安王二十一年,楚悼王死,变法因过于仓促、根基不固而夭折,吴起亦于同年被楚贵族射杀并车裂。
       战国时,吴起作为军事家与孙武齐名。兵书《吴子》将战争性质区分为“义兵”、“强兵”等类型;战备上提出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在战略战术上,强调料敌应变,积极利用外界条件,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法;在将才上要求将领掌握“四机”以指挥作战(见吴起的军事思想)。
      《吴子》与《孙子》合称孙吴兵法。 。

    圣***

    2008-01-24 19:21:43

  • 2008-01-24 19:05:46
  • 这里不好说,本人愚见,我最喜欢看孙子兵法,那就是孙武吧。另外廉颇也是很凶的啊,他在时,赵国边境最太平了

    天***

    2008-01-24 19:05:46

  • 2008-01-24 19:02:50
  • 当然是白起啦

    x***

    2008-01-24 19:02: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