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师说的中心论点

首页

师说的中心论点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8-05-04 18:01:44
  •   《师说》的中心论点新的教学用书和其他一般的参考书大多认为是文章首句:古之学者必有师。 
     笔者认为这样归结有失偏颇。 
    本文的中心论点恰恰应该是这段最末一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尤其不能把“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去掉) 
    其理由有三: 
    第一、“古之学者必有师”没体现作者切中时弊解决社会问题的写作目的;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介绍得很清楚:“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当时社会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现象呢?《师说》给了最好的注脚:“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原来他们心中的“师”是有年龄、地位、道的多少等方面限制的。什么人可以为师,标准不清不,正是其根源之所在。 而“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一论点则正好切中肯?O,树立了正确的择师标准,澄清了人们糊涂的认识。
      有效地解决了社会问题。 第二、 第二、没有很好的体现文章的论证结构; 把论点归结为“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论定教师的职责, “人非生而知之”,是指出从师的必要。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明确择师的标准。从这段的结构来说虽然也统一得较好,但对全文其他段落却顾之不周。
        而“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一句作为论点则可高屋建瓴,统揽全文。 首段从“师” 和“道” 之间的关系引出中心论点; 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明白这一道理的重要意义;至于“传道”与“习其句读”的大小问题,则可看作是作者的一点插入性补充,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顺便说一句”。
       第三段举圣人求师之例进一步论证、补充中心论点。 第四段交待写作动机,并从李蟠学业上的成就再作正面论证。 第三、 第三、没有很好的点化出文章的价值精髓;也没有新意。纵观全文,真正具有开创性价值的观点、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不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而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何况用前者作论点既缺少新意,也无多大的启发作用。 因此,我认为把“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可取的。 参考下面的内容吧 。

    新***

    2008-05-04 18:01:4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