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适合三岁孩子看的动画片有哪些?

首页

适合三岁孩子看的动画片有哪些?

儿子快三岁了.从去年起常看的动画片就是天线宝宝\大耳朵图图\蓝猫拼音\米奇妙妙屋等.除了这些,还有哪些适合3岁的孩子看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8-09-04 18:26:51
  •   1、三岁,首先是必须国语发音,所以介绍的就算再好外语发音肯定不行,三岁不可能识字是前提。
    2、没有暴力血腥或其他不良情节的内容或者画面。
    3、内容简单易懂,最好是形象动作内容,减少语言和其他寓意类内容。
    4、画面鲜亮活泼,色彩艳丽,没有压抑感或类似哥特式风格的单色艺术作品。
       作为有判断能力的成年人,您可以根据以上几点来进行筛选。 以下为我个人的一部推荐作品(因为很长,同时孩子不能一天都泡在电视机前面,所以能看很久):芝麻街的故事(国语版) (中文影片片段在线地址,可预先观看参考: 以下为本片的详细介绍,推荐仔细阅读,并配合本片加以相应引导: 美国儿童教育节目的“大哥大”当推《芝麻街》(Sesame Street)。
      这部1969年首播的节目至今已捧回近百项电视艾美奖,创下单项节目获奖最多的记录。《芝麻街》不仅在120多个国家播放,还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合作制作了本土版。当初《芝麻街》的制片人因发现很多的美国学龄前儿童,尤其家境不好的孩子,没有被家长送去上幼儿园,很为这些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而忧虑。
      教育专家一直认为学龄前是孩子心智发展的关键期。鉴于在家的学龄前儿童以看电视为乐的事实,制片人遂萌生用生动有趣的电视节目作为教育手段的念头,期望能为不上幼儿园的儿童提供成长阶段必要的智力和文化启蒙。   不过,这部首次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的电视节目播出后却受到所有儿童观众的喜爱。
      据统计,全球每周有超过600万的学龄前儿童收看《芝麻街》。《芝麻街》获得的巨大成功首先得益于节目团队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节目制作和节目研究全程携手合作。事实上,《芝麻街》也是研究成果最丰厚的儿童教育节目。其研究成果在1999年统计时就已经超过1000项。
      30多年前节目制作之初,《芝麻街》工作团队就意识到早教专家跟进的必要性,并首创了CTW(Children’ s Television Workshop,儿童电视工作室)模式。该模式要求节目内容专家、教育学者和节目制作者在《芝麻街》项目运行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合作。
      就研究者而言,每集节目制作前和制作过程中须进行过程性评估研究(Informative Research),提供指导新节目制作的有用信息。节目制作后则进行总结性评估研究(Summative Research),检验节目内容是否达到既定教育目标,以及儿童观众的收看效果。
         评估和制作紧密结合,《芝麻街》以30多年不变的高水准成为不折不扣的品牌节目,并始终秉持“传递正确和安全的讯息给儿童观众”的原则。有关研究显示,收看《芝麻街》的学龄前儿童在字母表、数字、身体部位、形状和分类等知识方面较其他孩子有优势,最突出的是字母认读——恰恰是《芝麻街》里最强调的部分。
      研究还表明,《芝麻街》甚至对学龄前儿童观众日后在学校里的学业表现都有积极的影响。有项研究追踪一批《芝麻街》儿童观众入学后的表现。任课教师评价,这批孩子在阅读能力、词汇量、数学技能、对上学的态度和适应性、与同伴相处方面优于其他学生。另一项对高中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学龄前收看过儿童教育节目(主要是《芝麻街》)的高中生,不仅英语、数学、科学等科目的学习成绩好于其他学生,而且更爱读书、爱学习。
         CTW模式已被后来的儿童教育节目广泛借鉴。以1996年在尼克儿童国际频道(Nickelodeon)开播的另一档美国著名儿童教育节目《布鲁的小脚印》(Blue’ s Clues)为例。这档节目里,小男孩和他名叫布鲁的小狗邀请小观众跟他们一起解决身边的难题。
      制作单位想由此培养儿童的思考能力,传授认知技能。为了确保节目效果,制作者在一开始就鼓励专家学者对节目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并提供了研究资金。研究人员在每一集的制作过程中都要进行数次过程性评估研究,包括教学理念评估、节目评估和内容分析。其中前两项研究都是到幼儿园和目标受众,即2-6岁儿童在一起完成的。
      节目组还邀请不同领域专家担当顾问,针对节目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和儿童发展技能发表意见、建议。该节目历时8年,不仅创下高收视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收视率超过《芝麻街》),而且多项研究证明,小观众从节目中汲取大量知识,与其他孩子相比,在思考、解决问题和与人相处合作方面显出优势。
        儿童视角:把孩子“粘”到教育节目前的秘诀   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决定了纯教化节目决不会吸引他们的眼球。他们看电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喜欢才去看。因此儿童教育节目承载着娱乐和教育双重功能,首先要用娱乐的元素把孩子们拉到屏幕前。   不过,以大人的视角猜测儿童的兴趣点,往往出现很多偏差。
      其结果导致儿童节目里出现老气横秋的“小大人”或极其幼稚的儿童形象,对孩子无法产生吸引力。成功的儿童节目制作人意识到,要想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和兴趣所在,首先要问儿童自己。有关儿童认知和行为的研究,和儿童收看具体节目的效果研究,是每一部成功儿童教育节目制作前后必做的功课。
      这样的研究,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儿童观众认同的儿童世界。   综合大量实证资料,有研究者对儿童教育节目吸引孩子的“看点”进行了很好的归纳。首先要有吸引人的元素,比如紧张和有趣的故事,幽默、神秘的情节或游戏环节。其次,每一集节目的主题和场景要和儿童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是他们感兴趣的。
      另外,还要有形象鲜明的主人公,迷人动感的画面。   《芝麻街》30多年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也归功于其富有创意的节目形式。一个教育节目要将学龄前儿童吸引在电视机前达一个小时,本身就颇有挑战性。 当时《芝麻街》制作单位——儿童电视工作室认为,作为儿童教育节目的开路先锋,得用令人惊喜的全新视听效果吸引目标儿童。
      他们精心打造了一个热闹活泼的学习世界,来向儿童传递实用知识、社会技能和价值观。《芝麻街》首创了木偶和真人同台表演的形式,融合动画、喜剧、记录片等多种风格,也加入很多流行文化元素,并且迎合孩子需求的变化及时添加新人物。   连获艾美奖的《阅读彩虹》(Reading Rainbow)也在吸引观众方面创意不断。
      《阅读彩虹》是一档培养5-8岁儿童阅读兴趣的节目。制作者希望这档节目能让儿童意识到,读书既能汲取知识营养,也是一种娱乐消遣方式。连续8年的追踪研究显示,目标儿童对该节目的喜爱度相当高。《阅读彩虹》节目内容乍看似乎与主旨不符:提倡读书,却在屏幕上看不到一个单词,有的只是配音员高声朗读故事的画外音,配上经过电视手段加工的图画书插图。
      制作者借用电视的视听同步优势,让孩子们充分领略图书营造出的奇妙世界,进而吸引他们去寻找原书进行阅读。一旦开卷,不仅勾起儿童对故事情节的回忆,也唤起收看时激动而兴奋的心情,于是生发出对“阅读”这一行为的浓厚兴趣。《阅读彩虹》中除了讲故事外,主持人也会出现在故事发生地,讲解与故事相关的一些知识。
      比如有一集介绍的图书故事,是讲一个沼泽地爵士乐队如何用音乐为饥饿的鳄鱼催眠的。主持人就把外景地搬到了路易斯安那州,在那里向观众介绍密西西比河上的小船、新奥尔良的爵士传统,并且让观众见识了鳄鱼。《阅读彩虹》的热播为儿童图书市场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有书商反映,原本只能卖5000册的书,上了节目就能卖25000册。  考量儿童认知特点:探寻最佳教育效果的主要途径   正是“儿童在消遣中也能受到教育”的理念,让电视成为儿童教育的重要技术手段。一个儿童教育节目成功与否,收视率之外,更看重是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为此,儿童教育节目必须仔细考量目标观众的身心发展状态和他们的理解力水平。   最省钱的强效手段——反复播出。《布鲁的小脚印》在节目编排上首次尝试连续5天播放同一集节目内容的方式。这是制作单位仔细研究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后做出的选择。之前对家长的调研和节目制作者亲身的观察显示,学龄前儿童喜欢反复观看内容相同的节目。
      于是研究人员在节目的过程性评估研究阶段进行了控制实验法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虽然在节目首播时就能学到很多知识,但对节目内容的理解却随着复播次数的增加而增强。看过数遍的孩子更能将节目中的问题解决模式应用到其他情境中。由此研究者认为,学龄前儿童不仅能忍受反复重复的节目,而且从中加深了理解。
      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节目,多次复播的确能够强化教育效果。   谨慎传递复杂讯息。《芝麻街》有关社会技能培养的单元里,注重传授孩子各种情感的表达,自信和自尊的养成,友谊的发展,分享、合作的重要,以及与不同种族儿童和残疾人的相处,等等。当节目试图让孩子了解较复杂的话题,例如爱、结婚、怀孕、离婚、死亡时,整个团队会反复研究调查孩子对相关话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例如,1983年演店主Mr。 Hooper的演员去世了。节目组决定不找替代演员,而是在节目中向孩子们传授“死亡”这个概念。片中只是很简单地传递了3条讯息:Mr。 Hooper死了;Mr。 Hooper不会回来了;大家都会想念Mr。 Hooper。
      制作单位希望留下更多的空间,让家长根据各自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涵义。试映后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明白了“死亡”的意思,而一半的家长在观看后跟孩子讨论了这个话题。当然也有失败的尝试。1992年,传递“离婚”概念的单元被制作出来:剧中Snuffy 和Alice的父母离异了。
      但正式播出前的调查却显示了始料不及的负面效果:很多被调查的学龄前儿童弄不懂片中传递的以下观点:尽管父母离婚了,但依然爱着他们;虽然爸爸搬走了,但孩子们仍旧能看到他。基于这项研究,制作单位毅然决定将这段节目永远束之高阁。   容量模式解读“寓教于乐”。
      因为故事比纯教育内容吸引儿童,将有趣的故事和教育内容穿插结合起来是儿童教育节目普遍采用的方式,这就如同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不过,著名学者Fisch提出的容量模式(Capacity Model)却引入了一个影响“寓教于乐”效果的重要因素——“乐”与“教”的紧密程度。
      人的大脑中有专门进行记忆和理解的工作区。因为那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区域,所能处理讯息的数量和复杂程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Fisch认为,儿童在观看教育节目过程中,要同时理解教育内容和故事情节,大脑处理的信息反而多于观看纯娱乐性节目。此时,如果教育内容和故事情节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不需要占据儿童观众大脑“工作区”内过多的空间,故事就能起到帮助孩子理解教育内容的作用。
      但如果故事情节和教育内容没有必然联系,两者就会在儿童观众大脑“工作区”内“争地盘”,占上风的往往是故事情节。因为比起教育内容,故事更容易被儿童理解。这样故事为教育内容服务的愿望就落空了。有实例为证。儿童科普节目《Cro》有一集讲述主人公想学习演奏一种乐器,这样就能加入乐队(故事)。
      在学习演奏的过程中,他了解了声音和振动关系方面的知识(教育内容)。由于乐器演奏者并不一定非要掌握声音和振动的相关知识,该单元故事和教育内容的结合比较牵强。研究结果显示,该集传授的知识并没有在观众中产生很强的教育效果。而在数学题材的滑稽系列剧《Square One TV》里,有个单元故事描述两个侦探如何帮助一个小男孩发掘线索,解决一系列难题,最终找到被藏匿的珍宝。
      线索和难题的安排与“斐波纳契数列”密切相关,不了解这个数列就无法解答问题,寻到宝藏。这是情节与教育内容有效结合的成功案例。结果研究证明,很多看过该单元的8-12岁孩子在两周后仍能描述和解释斐波纳契数列。由此可见该节目的教育效果十分显著。 。
      

    神***

    2008-09-04 18:26:51

  • 2008-09-03 00:51:08
  • 蜡笔小新 也不错
    葫芦娃
    铁臂啊童木 很多小孩都很喜欢看
    

    V***

    2008-09-03 00:51:08

  • 2008-08-31 18:48:31
  • 可以找80年代的动画片,很多都很适合!不管是国产的,还是国外的都很好!

    1***

    2008-08-31 18:48:31

  • 2008-08-31 17:30:36
  •   《樱桃小丸子》哈,还有真人版也可以看嘛!
    不需要我介绍吧……算了,还是说说
    为了庆祝日本著名的动画《樱桃小丸子》开播15周年,日本四大民营电视台之首富士电视台,今年4月播出了本剧。
      领衔主演本剧的森迫永依今年只有8岁,她是在参加甄选的500个小童星中,依靠实力被过滤广告 
     
     
    被过滤广告   
     
     
     
    脱颖而出的天才童星,就连原作者樱桃子在看过森迫小朋友之后,都忍不住对她赞不绝口,认为小丸子这个角色非森迫小朋友莫属。
      另外扮演小丸子好朋友小玉的美山加恋,扮演小丸子姐姐的福田麻由子,也都是演技不输大人的天才童星。再加上为本剧精挑细选,完全符合动画人物外形的小丸子的家人、老师和同学们,是制作非常精良的动漫改变真人电视剧。   本剧挑选并综合了《樱桃小丸子》动画中,几个有着小丸子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冲突的小故事,并把它们串连了起来。
      本剧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故事,但却把小丸子,还有小丸子的一家以及她周围的朋友、同学,所有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人物性格,都刻画了出来。尤其有趣的是,虽然是日剧,拍摄手法上却尽量贴近动画,钟爱《樱桃小丸子》动画的人绝对不能错过本剧。真夜/文 。

    绯***

    2008-08-31 17:30:36

  • 2008-08-31 14:14:45
  • >我弟弟也是三岁,他很喜欢看(可是副作用是整一屋子都是超人......)
    福娃的也可以啊!
    >也充满了孩子的梦啊~

    X***

    2008-08-31 14:14: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动漫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