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酒文化的传播靠的是吆喝还是酒香?

首页

中国酒文化的传播靠的是吆喝还是酒香?

一次辩题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4-05 06:13:10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
    ---------------
    传播中国文化靠的是酒香还是吆喝
    英国人、俄罗斯人、中国人在一起夸奖自己国家的酒好。
         英国人拿出威士忌,给老鼠灌了一滴,于是老鼠立即晕了。   俄罗斯人拿出伏特加,刚一打开瓶,于是老鼠立即晕了。   中国人拿出茅台,还没打开瓶盖,老鼠就逃掉了。英国人与俄罗斯人讥笑中国没好酒,但一会儿之后,老鼠歪歪斜斜地回来了,手里提着半块砖头,大叫:“猫呢?偶要一砖拍死它!”   想吆喝,也得知道是对谁吆喝。
      人们之所以欣赏中国文化,是因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不是因为它总吹着自己有多么高深。文化的传播,实际上是要形成一种文化认同,吆喝出来的文化,只能让人一时间接受它,但久而久之必然对其产生深深的厌恶感。   建议你去找一些资料,包括:   第一,文化传播的方式;    第二,中国文化的实质及特点;   第三,中国文化目前的传播现状;   第四,中国文化的宣传力度有多大;   第五,外国人欣赏中国文化,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要注意,中国文化古代形成的影响力,不一定是靠宣传,有时候也要靠其魅力的。最好能把“酒香”与“吆喝”都作个清晰的界定,这样在讨论的时候就不会混淆。只要能把以上五点搞清楚,相信你们的攻辩问题不难提出来。提出攻辩问题往往要求对立论有很深的理解,现在大家连你们立论都不知道,当然更别说提问了。
      你们是对立论理解最深的人,希望你们能够多多努力! 华东交通大学第一辩手 文化的传播孙然一方面靠自己的深厚底蕴,另一方面也套靠媒质的传播。酒香可以理解为利用自身的魅力自然流露来进行传播。煤质只是一种载体,吆喝的并不是中国文化,而是一种代表中国文化的东西,别人并不会接受,而酒香,就是靠自身的影响力,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让别人接受。
      酒香让别人主动的探索中国文化,而吆喝只能是被动的让别人接受那一载体,还不一定吸收。 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相反,如果你没有真材实料,你再大声的吆喝也至多能蒙别人一次,别人上了一次当后就不会再上当了。 -------------- 好酒也要善吆喝--浅谈中国酒类影视广告 来自: 365优办公资料网( 酒海滔滔,人海茫茫,如何让消费者熟知并牢记你的品牌、品尝你的酒?   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成为历史;   现在的情况是,好酒也得善吆喝!   酒的色、香、味、品,只有影视广告才能完整展现,理所当然,影视广告已成为酒类商品与消费者沟通的最主要手段。
         “一杯孔府家万里”,让孔府家酒由几千万的销售额,迅速上升为3个亿,8个亿;   “幺妹,来杯古棉醇”,让古棉醇率先在华南消费者中建立起低度酒的品牌;   “中国人的福酒”,让1996年才成立的金六福,跃升行业三甲;   “一支好酒,来自天簌”,让香格里拉成为红酒新贵;   “有效沟通,印象干红”,初展身手的印象,写下了中国红酒全新的华章……   但是,除了以这些产品为代表的少数优秀广告外,各位厂商、经销商、广告人,让我们与消费者一起扪心自问:中央台、凤凰卫视、地方台每年上千种酒类的影视广告,我们记住了几条?每年酒类数十亿的电视广告费给消费者留下了什么?给企业带回来了什么?   片面强调精神享受,未曾突出品牌特色   诚然,酒的实质,是一种精神消费品,但是不是精神享受一进入影视广告,便仅仅只能是啤酒的冰、爽,红酒的欧式享受、小资情调,白酒的醇香、醺然、醉于天地,或者洋酒的好运、富贵?   没有品牌特征,自身特色的酒,迟早被消费者淘汰!   为什么提起“干喉的酒”,一会知道是西凤;   谈到“不上头”,明白这指二锅头;   说起“竹叶青”,就会回忆起清郁的竹叶香……    这就是他们的品牌特征。
         孔府宴、秦池等的一朝火爆、逐渐消失,正是不注重科技投入、酒质没有自身特色的必然结果。   好像挺有文化,但文化却与品牌内涵毫不相关   从上产量、上广告、抓质量,到打文化牌,酒的营销已发展到第四个阶级。一时间,钻出了N个品牌,明明酒厂成立不到三、五年,就敢宣称有上百年历史,或费尽心机编出皇家御品的故事,再还可以扯出什么铁拐李醉八仙,反正要给这普通的酒披上一件金光闪闪的文化外衣,然后卖出一个高价来。
         但有没有人问过消费者,他们的文化牌,消费者们信任了多少?记住了多少?   金六福,成功打造福文化;   孔府家酒,“想家的感觉”与孔子提倡的“礼、义、孝”恰好融洽;   云南红、香格里拉,浓郁的民族特色风情的广告,使之与别的红酒的广告风格区隔明显,易于记忆;   水井坊、国窖1573,通过历史文化成功塑造老窖品牌,使全兴、泸州老窖顺利进入高端白酒市场……   这些,都可说是较成功的文化酒牌,但更多的酒,在影视广告上却极为平庸,甚至部分名酒也是如此。
         长期占据高档白酒三甲的剑南春,曾推出一相当大气的影视广告:“感悟天下,品味人生”,画面上是中国赫赫有名的泰山、长江、长城,文案也写得巍巍浩荡:“高,巅而不傲。”、“势,激而不狂。”、“长,延而不封”。但我始终没明白这些内容与剑南春有什么必然联系,把标牌上的品名和包装拿掉,你会知道这是什么酒吗?   这种没有品牌个性和竞争力的广告,拍来干吗?   恰好在同期,却有两条很好的白酒广告(高炉家酒和宋河酒):   高炉家酒 。
      。。。。。 酒,当然是与朋友们在一起时喝的机会多,但喝酒的人不能没有家庭责任感。相信这支广告,除了会给喝酒的人留下较深印象,还会得到半边天的推崇。   而另一条宋河酒的广告,则是以漫画的形式、用“孔子在宋河向老子问道”的典故,用谐音来表现了一个“送何酒,宋河酒”的概念,品牌名和故事情节结合得很好,在表现形式上又用漫画形式表现古代生活场景,巧妙表明宋河酒的悠久历史,亦是一条不错的广告。
         红酒,过分强调欧式文化、小资情调、浪漫氛围   红酒在中国,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其市场销售总额不到50亿,远低于白酒、啤酒的各400多亿的规模,但令人欣喜的是2002年红酒的市场增幅达到了25%,给红酒厂、商家以莫大的信心。   静观国内红酒的市场现状,消费仍基本局限于“一部分先富起来的高收入阶层”及“追求生活情调的小资”这小部分人群,市场总的蛋糕太小。
      而厂商们却不在做大“蛋糕”上下工夫,却都在抢夺这“小部分人群”上做文章,于是,出现了千篇一律的“过分强调欧式文化、小资情调、浪漫氛围”的影视广告,来迎合这群既有消费者,传播红酒文化不够或偏颇,同时品牌内涵与广告内容和格调关联度不高。   其实,笔者早在一次酒业论坛上讲过,中国红酒要想迅速扩大销量,需要在四个方面同时下工夫:   扩充消费人群;   拓宽消费渠道;   促成重复、高频次消费;   塑造个性品牌。
         因此,在红酒市场总体容量不大的情况下,云南红、香格里拉能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可以与王朝、丰收、威龙、新天等媲美的二类品牌(一类品牌为张裕和长城),其充满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影视广告,居功至伟。   让我们来看看2002年10月出街的印象干红的广告片:有效沟通,印象干红   在这支广告中,印象干红已不仅仅是一种酒、一种优雅的文化,它已经成为人们沟通的工具、交往的桥梁,而且,他讲述了一种“好的印象可以改变您的生活”的哲理,品牌内涵、品名与广告内容完美融洽,消费然当然容易记忆,至少在广告上,与别的产品拉开了距离。
         品名最有地域牲,广告最无地域文化的啤酒   青岛、珠江、山城、哈尔滨┉┉只有啤酒,才用了这么多的地域名来命名品牌。但奇怪的是,名称最地域性的啤酒,其广告却毫无地域特色与文化。   当然,啤酒的生产成本不高,运输成本则相对较高,决定了大多啤酒只能在本地销售,但这并不能阻碍大品牌拓张、兼并的步伐。
      国内啤酒年年进行的“瓶盖有奖”弄得酒厂家家苦不堪言,为何不换换方式,在品牌内涵与地域文化、酒品个性上下下力气?   假如:   1、山城重庆有“雾都”之称,而喝酒的人总想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但啤酒度数太低,很难让人有酒意。我们是否可以将山城啤酒的度数到提高类似黑啤的11度左右,让人喝起来有劲点,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广告语用“云山雾罩,山城啤酒”,画面直接用清晨大雾弥漫的山城美景,这样,品牌内涵、地域文化、产品特色、广告内容相互结合,传播力和销售力是不是会强很多?   2、啤酒,是一种舶来品;广州,现在已是一个移民的城市,改革开放,引进外来资金、文化、技术,结合自身优势进行改造和提升,现在广州已初具国际大都市的形态;珠江,见证了广州的发展。
      用“珠江酒,广州情”为广告语,广告画面就是二十年来广州传统风情到现代的都市的转变,通过广州移民扎地生根和啤酒这一舶来文化的顺利融合,来表现了广州的巨大包容性和生存力,赋予珠江酒“广州文化”的标签。   以上假设是一次酒后奇想,本人深信,这样的广告,会给山城和珠江啤酒带来更高的知名度和记忆度,和更强的销售力。
         鸡蛋里挑骨头   已经不记得哪位大师讲过的、但一直不敢稍忘的影视广告的“六度真言”:吸引度、 兴趣度、 记忆度、 关联度、 共鸣度、 竞争度、健康度。   对照上述标准,我们来给最近业内公认做得较成功的两个酒的广告挑挑骨头:   1、金六福:福文化----“好日子离不开它”,联姻体育----米卢的“运气就是这么好”、 “中国人的福酒”成就了金六福今日酒业的地位,但世界杯后却明显后继无力,且过分强调“运气好”使人有侥幸之嫌。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金六福将会市场滑坡、优势丧失。回头检视其成功过程,是“福、体育”的功劳,若再给予其积极向上的意义----“幸福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会让金六福更上层楼。   新的广告创意有了:用姚明为代言人(延续体育路线),用姚明通过自身努力在NBA取得今日成绩说明“幸福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广告口号保持不变:金六福,中国人的福酒!   2、宋河酒:刚才讲过,宋河酒的谐音手法、表现风格都是不错,但广告优势尚未完全发挥,若能在增多几个版本(只需改配音和一两个镜头),如“好友结婚送何礼”、 “朋友聚会怎么办”、“拜望老人送何礼”等,通过各种情景消费,使宋河酒的适用范围扩大,那就不仅仅是一个“与老友伤了和气,不知如何挽回”那么狭隘了,同时消费者也会在选择酒时自觉不自觉的对号入座了。
          原载:《品牌真言》总28期    个人简介:赵胜勇,十年资历之策划人/广告人/传媒人,多年来以甲方(企业策划总监)/乙方(广告公司策划创意总监)/丙方(传媒机构专题主任)多种身份游历于中国营销传播界,在酒类/药业保健品业/媒体传播等行业有丰富从业经验。
      电子邮件: yibeitianya@ ------------------------------------- 关于中国文化酒与酒文化之思辨 食品伙伴网 (2006-07-01) 进入论坛 (自己查一下,这篇对你也有帮助) ----------------- 论酒文化的本质—中国营销传播网    品牌是以产品价值、文化、个性为基础,酒的品牌文化与酒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固有的酒文化在传播中张扬品牌个性,吸引消费者,圈住消费群。
      广告是酒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穿行都市的建筑与车流间,随处都是酒类广告,有时读其广告,我会愤然一句“这都什么玩意?”于是我琢磨起来,想揭开酒文化的面纱。酒文化是什么?酒文化本质上是人文精神,是人与历史、社会、自然的关系。   首先,我们看看酒的作用与功能。
      因为酒对人体特有的化学作用,从而达到了营造氛围、浇灌心情、陶醉你我的效果,每一种效果的具体内容又是多种多样。比如悲欢离合需要氛围,庆祝喜贺需要氛围,追回记忆需要心情的浇灌,吐露心声,需要陶醉,管它是真是假,管它是坦诚还是伪装。这就是酒文化,是原于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历史、社会、自然的关系。
         酒文化有自己的载体,主要是(一)社会的认可度,如国际与国家级的金质奖项,还有营销环境、消费环境。(二)酒与历史、社会、自然的故事。(三)酒本身的属性。如酿造、口味、包装等。酒文化也有自己的特性,比如地域性、稳定性、偏重历史的沉淀、时代感。
      在此,我根据不同的历史时代,把酒文化展现的形态作一下分析,对我们把握今天的酒文化也许有所启示。    一、人类社会初期,社会雏形,自然条件恶劣,人注重生存,酒对人来说几乎处于“粮食范畴”,人的精神刚刚萌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存,人与人的关系较为原始,心里的语言多是温饱和身体,在酒文化上表现为考究酿造工艺和历史、看重民间口碑。
          二、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关系起到了作用,人们的视线落在皇家贵族的权威性上,因此皇族就在酒文化上打了口“玉玺”,同时因为文学与艺术成为人对精神追求的工具,加上酒与艺术性情相通,文人艺人与酒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他们也爬上了酒文化的舞台,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走向互动、和谐。
         三、封建制度与封建意识致使中国落后于世界,这种现象反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人们倚重于世界对中国酒的认可与承认,茅台在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从而红遍九州就是典型代表。     四、改革开放至90年代初期,也就是在人的本位意识爆发之前,人的本位意识一直受社会与生活的压抑,致使人内心深处一种自我意识畸形膨胀,人的本位意识只能表现为一种寄托,在寄托中满足自我,而寄托的对象就是一些有名的事物,结果国人比西方民族更倚重于酒的名气(非品牌),酒商和广告人也因这种心理纷纷搬出国际国家级的品质奖牌和历史名人与酒的故事,伸张名气,并以此作为酒文化取悦人们,取悦自己,好在这种做法也适合当时消费者的心理。
      但把酒的名气当作品牌运作却影响至今,把酒的名气当作酒文化传播也是影响深远。     五、世纪之交的今天,多元化的经济形态开始稳定,社会上各种制度的改革年年推出,月月推出,人们的社会观念不断更新,新的事物充斥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多元化的社会在整体统一的价值导向下,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
      社会的变化对酒文化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尽管以前的酒文化形态仍然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作用,但最主要的特征已经出现,那就是现代化、生活化、人本位化!更加跟进了酒文化的本质:人文精神,人与历史、社会、自然的关系。 。

    今***

    2009-04-05 06:13:10

其他答案

    2009-04-04 11:03:14
  • 吆喝还是需要的,中国酒品文化的历史深远,纵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我们仍旧不能将“吆喝”忽略,吆喝是为了更好的推广我们的文化,推销我们的品质,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就更要加大吆喝,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更好的站好我们的位置!
    

    沉***

    2009-04-04 11:03:1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娱乐休闲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