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跟我学对联003】如何对出、对句进行点评?

首页

【跟我学对联003】如何对出、对句进行点评?

“冬天的阳光”在【09“五一”征联活动】报名题中,提倡、鼓励联友们对句子进行点评,点评确是头疼问题!如何点评,点评时要注意那些问题,点评有什么技巧等等,联友们一定也在摸索探究。

下面我用“学习粉丝”号码,将自己看到的一些关于点评帖子,结合自己学习体会,和联友们一起探讨点评问题,希望联友们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贴将出来,一起研究,同享同乐。祝联友们五一节愉快!

【注】:在探讨中,可能会直接涉及联友们的一些句子,恳请当事人对谬误之处给与指正并海涵!感谢!

(09-5-2)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5-02 08:17:39
      [09-05-02]
    问题比较难,粉丝是边学边答,可能拖的时间会比较长,请各位老师,学长原谅。
    下面文字摘自某联坛“空空道人”老师帖子,粉丝这里代联友们向老师先行致谢!【括号内文字是粉丝加注】
    一、 好出句标准 
    要点评出句首先要读懂出句,好的出句除了必须符合对联文体特征外(这就不展开讨论了),总是求新的,新,就是新颖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
       【对联文体特征: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好出句标准,下面主要以“新”的角度,来阐述。】 1)立意新。这是出句的灵魂。意,就是出句中的“题旨”,一个出句,不仅要寓意明确,还要立意高远。或言风物,或溯历史,或以文采见长,或以技巧取胜,而成佳构。
      对于同一题材,一个好的出句必须以最新的立意取胜,道前人所未道者。一个出句,如果能让你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就说明这个句子是创新的 【立意与作者的知识层面、思想境界以及个人修为有关,不可一蹴而就,要注意平时的学习与积累!此点最能体现“功在联外”。
      】 2)角度新。也就是说出句构思途径要创新。多数题材,都被前人用对联的形式表现过,如果不另辟蹊径,只会低于前人或模仿前人,对前人的句子加以改造,为我所用,也能出新。 【改造前人句子,要确实有新东西且符合实际情况,不能臆造。例如“09五一征联”贝啃鲍耳第10号出句:“朱门酒肉千年臭”。
      此出句窃以为改造不成功,具体评论见该题冬天回答。】 3)手法新。出句的表现手法是表现联意的载体,对联是很讲究修辞的,运用各种修辞方式,表现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风格意境,使出句形象生动,内容深刻。选用恰当的修辞方式是出句创新的有效途径。一个出句,如果表现手法平淡无奇,即使立意再好,也无法得到充分表现。
      因此,好的出句总是表现出很高的汉语使用技巧。 【修辞方式:?】 4)语言新。对联的语言,应该是清新、典雅、自然、新鲜活泼的,陈词滥调、标语口号,是堆砌不出好出句的。用新的语言表现新的意境,是好出句成功的重要因素。有时候,一个新鲜灵动的词就会使出句增色不少。
       [09-05-03] 二、好对句的标准 好的对句,除了和好的出句有相同的特征外,还要强调的是,工、稳、贴、切。 【除了同样求新之外,在工、稳、贴、切上有特殊要求,注意一一体会把握】 1) 所谓工,首先是指工整,对句要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对仗工整。
      这是对句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讲究凝炼。并不是凑足与出句相同字数,符合对联格律的就是好联,而是要求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要精炼。 2)所谓稳,对对句而言,主要是要求与出句的强弱上要安稳。如上下联的主题大小、思想的深浅程度、抽象与具象,感情浓淡等。
      一般来说,上下联强弱要相当,也可以上弱下强。 3) 所谓贴,就是合体。立意高远、主旨明确、态度明朗、措词得当。凡夸大其词、用词不当,出句和对句立意不一致(将另外重点提及)的对句,都不是好的对句。 【不贴的大概叫“隔”,就隔的问题,粉丝亦准备专门设题讨论】 4) 所谓切,就是针对性强,表现准确。
      对句要切地切人,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句。 三、 怎样点评 了解了好的出对句的标准,就可以开展点评活动。 1、出句点评: 1) 对联论坛中的出句,有着和对联蒙学出句相同的特征,它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对联的上联或下联,虽有立意,主题却往往似是而非。
      它就象一个刚刚挖出还没有进行深加工的树根,或似鹰,或似虎。而应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对句使主题明朗化。这就需要应对者根据出句所提供的信息,重新构思。构思的途径就是把握出句立意的基本方向,重新梳理出句的主题,使对句与出句完全融合,达到内容相关、强弱相当的效果。
      把握立意的基本方向,重要的是要找到出句的主体。最近看到一个出句:燕子有情寻旧景,初看时,觉得是个写春景的句子,脑子里立即有了一个对句:桃花含笑对春风。但经仔细一揣摩,才发现,这是个“怀旧”性质的出句,因为出句的主题是“寻旧景”。我的对句明显偏离了出句的主题。
      对出句立意的把握,主题的疏理,是出句点评的第一步,如果扭曲了出句的主题,点评就会隔靴搔痒,于事无补。 2)任何出句,都会通过一种或多种修辞方式来表现主题,修辞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出句的质量。点评者要考察修辞手法是否成功,首先要看这种修辞方法能否增强主题的表现力。
      许多出句尽管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段,但对出句的主题并没有起到提升的作用,这样的修辞手段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有个出句:醉邀风月共吟诗。出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试图表现人与自然相融相亲的境界。然而,风月堪入诗,风月又如何会吟诗?邀风月共吟诗,又能说明什么?本句显然滥用修辞方法,反显得出句的主题无法得到显现。
       3)语言是一切文学体裁的载体,联是写给人看的,好的出句总是言浅而意深,故做深奥、故弄玄虚的出句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出句,只能影响出句主题的发挥和读者的理解。出句:满怀月色桂香味,看了半天,才弄明白:秋天,洒在身上的月色充满了桂花的香味。立意是不错的,但语言的组织上杂乱无章,主次不分,导致读者理解阻隔。
      点评时,要明白地指出出句中语言表现力的欠缺问题。 4)炼字。点评出句的语言特色,主要看出句炼字技巧。一个出句中,数量词、形容词、动词和虚词是十分值得“炼”的。 a、 b、 c、 d、 5)对联字数有一定限制,因此语言要求特别精炼。
      主语、连词、介词经常省略,缺乏动词谓语的句子也比比皆是,点评人在点评缺项句时,要加以小心不要弄出笑话。 另外对于倒装句也要引起注意,对联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往往可以把语序作适当的变换,这是句法上的倒装。散文虽然也有倒装的句法,但是比对联少,而且远不如对联自由。
      对联的某些倒装句,在散文里是不允许的。点评时不要拿读散文眼光去看对联。 6)点评时要注意常识性错误。例如:溪畔桃花浮绿水。既说桃花在溪畔,又言桃花浮绿水。显然出现了认知上的失误。这些,在点评中,也是要指出的。 2、对句点评: 1) 2) 3) 。
      

    x***

    2009-05-02 08:17:39

其他答案

    2009-06-30 07:57:39
  • 【立意与作者的知识层面、思想境界以及个人修为有关,不可一蹴而就,要注意平时的学习与积累!此点最能体现“功在联外”。】
    一楼的“学习粉丝”此言极是。确实如此。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有时一种极其强烈的情感却无法用语言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功力不够的缘故。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莫***

    2009-06-30 07:57:39

  • 2009-06-15 15:53:50
  • 啊,啊!我也觉得作品被人点评是件荣幸的事!这样的交流有利写作水平的提高。

    1***

    2009-06-15 15:53:50

  • 2009-05-16 23:46:16
  • 在网上见到一幅对联:溪畔桃花浮绿水,桥边柳色应和风。
       我觉得挺不错的,上联描写的景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溪畔上的桃花随风飘落在水中,静静浮在水面上,而又缓缓地流着。下联写出了柳色与春风相互默契。
       上下联只几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一幅美丽图画:桃花、绿水、小桥、柳树与春风,读之有如身临其境。
       这样的好句子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g***

    2009-05-16 23:46:16

  • 2009-05-16 21:10:06
  • 这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请大家对我的对句不吝点评

    贝***

    2009-05-16 21:10:06

  • 2009-05-02 21:32:17
  • 现学现卖,结合上面讲座,对近期联友们的一些句子,试评之。还是那句话:评论不当及谬误之处,恳请指正并海涵!
    1)【09五一06-12】出句:四海九州三百六十行同庆五一【贝啃鲍耳】
    (评:立意普通,视角古老,手法平淡,语言陈旧,不过是一些数字的堆砌,出句随便,了无新意。/1分/)
    2)【09五一23-2】出句:荷锄常伴暮云归【东方】
    (评:)
    

    冬***

    2009-05-02 21:32:17

  • 2009-05-02 08:49:16
  • 欢迎!共同学习。。。。。。。。。。。。。

    一***

    2009-05-02 08:49:1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