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秋季养泥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首页

秋季养泥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10-15 10:53:15
       秋冬季池塘养殖泥鳅管理好坏关系到泥鳅能否安全越冬,关系到养殖效益,必须高度重视。  
      及时投喂,催肥增膘 泥鳅在水温10℃以上均可摄食。水温在20℃以上时是催肥增膘的关键时期,应充分投喂;水温15℃以上,泥鳅摄食仍较旺盛,饲料投喂仍不可放松;水温10~15℃时,每天至少投喂1次。
      这一时期应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比例,并拌入少量复合氨基酸及复合维生素,以提高泥鳅对饲料的利用率。水温低于10℃,晴天中午仍有泥鳅上浮觅食时,应坚持少量投喂。   搭建温棚,防寒保暖 水温低于10℃时,泥鳅生长逐渐减缓,直至停止生长,人工防寒保暖可相对延长泥鳅生长期。
      具体做法是,当水温在15℃左右时,在泥鳅养殖池四周插竹竿,做成拱棚架形,上用透明塑料薄膜搭设人工保暖棚,既可保证正常光照又能有效减缓热量散失,可延长泥鳅生长期一个多月。适合于水面较小的池塘推广应用。   采取措施,安全越冬 自然越冬的露天池塘,每年11月份气温降至10℃以下时,泥鳅开始停止摄食,逐渐进入越冬休眠期。
      露天池塘泥鳅的自然越冬方式有两种。一是干池越冬,泥鳅停食后,将池水放干,待泥鳅进入池底泥土中后,在泥面覆盖15~20厘米厚的草包或农作物秸秆,保持底泥湿润、不结冰。覆盖物不要堆积过密,以防泥鳅窒息死亡。泥土较干时可扒开覆盖物喷水润湿,不可在覆盖物上喷水。
      二是深水越冬,即在泥鳅进入越冬期前,将池塘水位升高至1米左右,让泥鳅钻入水下泥土中进行冬眠越冬。越冬期间注意观察水位,及时补水,防止因水位过浅而导致泥鳅冻死。若池水结冰,应及时人工破冰,以防长时间冰封导致泥鳅缺氧窒息。 秋季泥鳅大量上市,价格偏低,这时收购一些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泥鳅,利用池塘设置网箱或建池,或用桶、盆等进行泥鳅暂养,到元旦、春节期间价格高时上市出售,每公斤差价一般在5元左右,效益相当可观。
      暂养方法有以下几种。   1、鱼篓暂养   可将一只口径25厘米、底径65厘米、高24厘米的鱼篓放入静水中,每篓放泥鳅7~8公斤。如在微流水中暂养,可放养10~15公斤。鱼篓置于水中时要有1/3露出水面,以便泥鳅进行正常呼吸。   2、网箱暂养   网箱的长、宽、高可按2:1:1。
      5的比例制作,网箱应放在水面开阔、水质良好的河道或池塘中。暂养密度视水温高低、网目大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暂养30~40公斤。   利用以上两种方法暂养泥鳅时,要做到勤检查,一旦发现鱼篓及网箱的孔眼被塞,要及时刷洗,以防鱼篓及网箱内的水质不清新;发现死伤泥鳅要迅速捞起。
         3、木桶暂养   各类木桶或胶桶均可暂养泥鳅。如用35升容积的木桶,可放养泥鳅5~7公斤。暂养开始1~2天每天换水4~5次,第3天后每天换水2~3次。每次换水仅换去桶内水体的1/3左右。   4、水泥池暂养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中转基地。
      场地要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且无污染的地段,水泥池应有排污、增氧等设施,进排水方便。水泥池规格不一,一般为8米×4米×1米,蓄水量20吨左右。采用流水形式,暂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0~50公斤,若建成水槽型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的流水槽可暂养100公斤泥鳅。
      泥鳅进入水泥池前应严格挑选,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池中的泥鳅规格要一致,可一次性放足,也可随收随放,但放前一定要用3%食盐水浸泡3~5分钟。另外,要注意秋季每日换水一次;冬天每两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体的1/2。在暂养期间,还要适当投喂饵料。
      泥鳅食性较杂,天然饲料有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大豆、米糠等。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开始逐步走低。8~9月气温降至25℃~22℃之间,是鳝鳅生长的黄金季节。10月~11月气温降至13℃~15℃时,鳝鳅掇食量开始减少直到停食。
      11~12月气温降至8℃~10℃以下后,鳝鳅进入冬眠期。实践证 -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开始逐步走低。8~9月气温降至25℃~22℃之间,是鳝鳅生长的黄金季节。10月~11月气温降至13℃~15℃时,鳝鳅掇食量开始减少直到停食。11~12月气温降至8℃~10℃以下后,鳝鳅进入冬眠期。
      实践证明:加强鳝鳅的秋冬饲养管理,利于安全越冬,保证鳝鳅元旦、春节上市,获取较高利润。   一、催料长膘   秋季前期,气温在23℃~28℃之间,鳝鳅活动极为活跃、进食量大增,是催肥增膘关键时期,尽量投喂营养全面的新鲜饵料。
         二、防寒保暖   鳝鳅足变温动物,秋末池水温度下降时,其体温也随之下降,生长逐渐减缓甚至停止。人工防寒保暖可相对延长它们的生长期,即在养殖池上面用透明塑料薄膜搭设人工保暖棚,既可保证正常光照,又能有效减缓热量散失,可延长1个月左右生长期。
         三、安全越冬   每年11月气温降至10℃以下时,鳝鳅即停食进入休眠期。对当年达不到上市规格或准备囤留至春节期间价高时上市的鳝鳅,都涉及到安全越冬。一是干池越冬:在鳝鳅停食后,将池水放干,待鳝鳅钻入池底泥土中,上面覆盖15~20厘米厚的草包或农作物秸秆等,保持底泥湿润不结冰。
      覆盖物不要堆积过密,不能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鳝鳅窒息死亡。二是深水越冬:进入越冬期前,将池水升高到1米左右,让其钻入水下泥中冬眠。越冬期间,若池水结冰,应及时人工破冰,以防长时间缺氧导致窒息而亡。   四、适时诱捕   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简易诱捕方法,既操作简便,又不伤鳝鳅,效果极好。
      其操作方法是:将较厚的新草,最好是当年收割的稻草或草包以5%生石灰水浸泡一昼夜消毒,然后用新鲜清水冲洗干净,晾置2天备用;将草垫一一铺入底泥表层,撒上厚5厘米消过毒的稻草或麦秸草,再铺上第2层草垫,然后再在2层草垫上撒上10厘米厚的干稻草;当水温降至13℃以下时,逐步将池水放至6~10厘米深。
      当温度降至10℃以下时,再彻底放干池水,此时由于稻草层的逆温层效应作用,其温度高于泥层,可有效地将鳝鳅引入草下和2层草垫之间。收取鳝鳅时,不要一次性揭去稻草,收取多少揭去多少。先将一塑料薄膜铺于旁边,揭去干草,揭草时,如稻草中藏有鳝鳅较多,可将湿草连同草垫一起移至塑料薄膜上进行清理,同时将泥面的鳝鳅用小抄网捞起。
      此法可长时间保证鳝鳅群居泥草之间和草垫之间而不逃掉。

    w***

    2010-10-15 10:53:15

其他答案

    2010-10-17 21:12:38
  • 一、把好投饵施肥关。
      一般9~11月施肥、投饵量均应占全年总施肥、投饵量的30%左右。施有机肥时,应少量多次,以免因施肥过量而引起塘鱼浮头;施无机肥时,每亩可采用碳氨5~7.5公斤,或尿素2.5~3.5公斤。“白露”过后, 这时应以投喂精饲料为主。
      二、把好水质管理关。
      秋后气温下降, 鱼塘投精饵料量相对增加,所以须经常换水,以保持鱼塘水质清新,肥而不污。
      三、把好防止浮头关。
      对于个别精养密度大的塘口,因投饵量大, 水中有机质含量多,耗氧因子也就增高, 因而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可在傍晚或清晨开启增氧机, 或加注新水调节。
      四、把好鱼病防治关。
    9~11月,应每15~20天,每亩水深1 米的鱼塘需用生石灰15~20公斤遍洒一次,也可用漂白粉300克,进行鱼塘挂袋消毒。
    

    m***

    2010-10-17 21:12:3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