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学生消费观点调查怎么写,急

首页

中学生消费观点调查怎么写,急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7-16 12:01:40
      首先你得先发点调查报告出去吧,小规模的30到50张,最好到一些学校的补习班门口发给中学生们。比如月零花钱多少、有没有自己挣钱的、是否向同学借钱、是否赞成提前消费等等,一定要围绕主题,内容全面,还有就是不要出问答题,要采取选择题,方便被调查者回答。
      8到10题就可以了。 然后回家计算各题各选项的选择情况,最好绘成扇形统计图,一目了然,然后根据大家的选择情况逐个分析。 最后作出总结,亮出观点就可以了。 这里有一篇网上找到的中学生消费心理分析,参考一下吧~~~~ 有调查显示,在所有消费群体中,中学生的购买频率最高,虽然相比其他消费群体,中学生的个体单次购买金额较低,但这些群体的消费模式比较接近,更能易于市场管理。
      其实他们引起商家的注意还有一个原因——中学生将会成为明天消费市场的主角。   中学生一般不具备经济自主的消费能力,所能支配的消费金额有限并多来自于家庭给予,如:零用钱、压岁钱、家长的奖励、特定消费的经济给予等方面,当然还有比如兼职或因成绩优异得到的奖学金。
         因而在分析中学生这一消费群体时也应将其放到家庭的环境中。   中学生消费者与家庭消费的相互影响:   1、完全决策权:指中学生能完全支配所占有的金钱,如买书、光碟、衣服、体育用品、卫生用品、零食、小型电子产品等金额较小又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大的商品时所拥有的决策权。
      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才是完全的商品消费者,一般所指对中学生的消费分析也即指对拥有完全决策权的中学生的消费分析。   2、参与决策权利:关于这一部分的消费可能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大,但所涉及金额较高,使个体的消费决策权降低,家庭的权力开始增加。
      比如购买电脑及其他贵重电子产品、个人旅游、出国留学等情况。此时中学生个体的决策权力下降,最终决定将受家庭影响,但我们看到整个家庭的消费决策仍然以中学生为中心。因而纵使我们不能把此时的中学生作为完整的消费客体研究,但还是该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3、决策参考权:很多时候,当家庭一些消费决策与中学生个体关系虽然不大,但所涉及金额较大时,家长仍会征求子女意见,在减少决策风险的同时,也在寻求家庭成员的广泛支持,如买房、买车、购买高档家电……,在中学生所能参与的经济活动中,决策参考权最不具有决定权,除农村市场以外,这一层面中学生参与的消费活动一般不会引起商家的注意。
         由此可见,中学生在实际消费活动中受家庭影响较大,许多消费支出都会因家人的意见而改变。   中学生消费特征:   中学生时代一般指12~18岁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人群,这一时期是人心理、生理发育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因而也导致了与其他年龄段人群不同的消费特征。
         1、追逐时尚:生理的渐趋成熟使得个体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莫过于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中学生想引起他人特别是女性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同样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2、追求新奇:毋用置疑,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具好奇心的成长岁月,相比幼儿时期,有了一定的社会能力,也能自主的对一些事情进行决策,同时又没有成年人较重的工作、社会、家庭压力,真正可以放开束缚随心所欲的进行一些消费,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新奇的产品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些中学生达到了不奇不要,无奇不买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怪异商品的阶段。
         3、从名心理:和其他年龄段的消费者一样,中学生仍然具有从名的消费特征,这一时期他们对影视歌星、运动员、探险家、社会高层政客极为关注,尤其是对前卫名人更是趋之若鹜,因而便有了大批的“哈韩”、“哈日”族,我们也能看到穿着某球星队服上学的中学生。
      针对这一消费特征,许多以中学生为目标消费者的商家不惜重金邀请明星加盟代言产品。   4、个性特征:与成年消费者不同,中学生一般没有从众的心理特征,如果不是从名消费,甚至剪个头发,一旦发现与某同学一样都会立即重做发型。这一特征同中学生追新求奇、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有关,处于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心智、生理趋于成熟,心理上要求独立,但生活、经济上却仍然有很大的依赖性,必须依靠家庭才能良好的生活下去,同时家长也会将自己的一些价值观强加在子女身上,而不管他们是否认同,加之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也有很大的被动性,在家长、老师双重管理下,会在某些程度上长产生反抗的心理,甚至引起叛逆的思想行为。
      于是,中学生在能够自由支配金钱的情况下,更是随行所欲地进行消费,追求、展示自我,以发泄心理生理上的压抑感。一些商家看到了这一点,制造出各种怪异的产品,迎合这一年龄层次的消费者。从本质上说,中学生的这一特征是心智不成熟的集中表现,在不法厂商的引诱下甚至能走上歧途。
         另外中学生还有单次消费金额少、购买频率高的特点。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财富持续增长,中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有钱,也不断受到企业的广泛重视。   由于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在心理、生理发育均不成熟,独立生活能力不够,而受到家长的管束日渐减少,可以说是最容易被伤害的社会群体。
      作为商家,我们也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真正的爱护、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正所谓:爱吾爱,以及人之爱!。

    忧***

    2005-07-16 12:01:40

其他答案

    2005-07-16 11:58:09
  •   关于中学生消费观点的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校园历来被称为“净土”,但如今,你走进中学校园,总会发现极不协调的“闪光点”:一写学生身穿高档服装,使用精美的高级文具,各种昂贵的零食、饮料悄然入口、、、、、、面对这股超前消费风,该喜,该忧,不同人则会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我走访了一写学生和家长,下面是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甲(13岁,初一):我的衣服、文具什么的,都是父母给我买,所以我并不太看重这些东西,通常是他们买什么,我都会接受。 学生乙(14岁,初二):班上的同学衣服都是牌子货,我不穿他们会笑我,所以我只能跟随潮流走。 学生丙(17岁,高二):其实穿名牌、吃名牌已经不算什么了,我们的家庭条件能接受,钱不就是挣来花的吗? 家长甲:作为家长,看着满大街的孩子都穿得花花绿绿,我能不好好打扮他吗?还有人家用高档文具,说什么我们也不能太寒酸呀。
       家长乙:这也没办法呀,不过只要他好好读书,成绩好点,买高档名牌也无所谓。 从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已经接受了这股超前消费这股风。 中学生消费作为社会消费的一部分,毫无疑问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市场活跃,加之高收入阶层的出现,超前消费应运而生。
      某些舆论出于各种目的的误导也使中学生对高档消费品的渴望逐渐强烈。某些家长也不愿孩子“受苦”,出于溺爱心理, 更助长此风的蔓延。 “超前消费“必须遏制。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消费,家长也不能一味纵容,应量而出,社会机构也应对一些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限制学生用品的档次和价格,以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
       中学生消费观点调查   前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而中小学与此相对应的教育准备却是苍白无力和滞后的,学校和教师还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深究,学生的消费行为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之处,认真开展有关消费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对于丰富素质教育理论体系,促进社会消费行为健康化,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调查分析   如今的青少年上小学已开始有独立的消费行为,到了中学时代,他们一般每月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用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也开始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为了分析和研究中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山东淄博临淄第二中学于近期对全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采取了座谈、采访、问卷等形式。
      通过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消费行为,自己支配消费资金的意愿也比较强。这种消费独立性的形成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独生子女的地位决定其消费愿望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满足;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屈”;现代家庭观念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子女发展自立能力,但中学生的消费现状却令人担忧。
         1、高消费。学生们尽管自己不劳动,不挣钱,消费起来却足以使家长们“望子兴叹”。“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已成为许多中学生追求的目标。上百元的衣服和鞋已极为普遍。尽管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消费档次稍低一些,但其消费总额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也普遍偏高。
      调查显示,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未成年消费者的消费量几乎占家庭收入二分之一。调查中,在被问及“购物时是否关注名牌”时,61。52%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被问及“能否识别服装名牌”时,31。80%的学生选择“完全可以”,35。50%的学生选择“基本可以”,35。
      10%的人选择“能识别最著名的品牌”,选择“不能识别”的人只占5。60%。被问及“能否识别饮食品名牌”时,73。61%的选择“完全可以”或“基本可以”,而“不能识别”的学生只有7。70%。这表明大多数中学生对名牌很敏感,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通过各种信息接收渠道,形成了较强的品牌识别能力。
         2、盲目消费。调查显示,相当比例的中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不良现象中存在着盲目消费。他们追求虚荣,讲究排场,认名牌,贪图享受,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和承受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盲目地赶时髦、讲攀比。调查中,一位家长告诉我们,她已下岗,家庭收入低,她的孩子看到班里有的同学吃、穿、用都是名牌,回到家里就埋怨父母,而父母又不愿让孩子受“委屈”,只好从拮据的收入中挤出钱为孩子买名牌。
      很多学生消费早已改变了满足人们需要的原始意义,而变成了学生们显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此盲目的消费行为,既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极大地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   3、消费结构不合理。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绝对优势,“精神投资”少得可怜。
      调查表明:学生没有订阅任何报纸的占34。77%,没有订阅任何杂志的占52。33%。大多数学生的零用钱不是用于买书、读报等活动,而是用于买零食,过生日、买服装等活动。调查显示,购买文具的20。99%;购买零食、的占17。45%;购买磁带/CD片/VCD片的占9。
      01%;购买小说或故事书的占16。08%;购买与学习有关书籍的仅占8。66%;另外有3。54%的零用钱用于给同学送礼,有3。89%的零用钱用于购买衣服,用于购买其它的占20。38%。尤其是中学生都非常注重自己的“生日消费”,有73。11%的中学生每当过生日时都会收到生日礼物,收到10元以下的礼物占27。
      86%;10-20元占46。43%;20-50元占21。86%;50元以上的占3。86%。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是向成年人学习的过程。消费对孩子来说,不仅是单纯地满足吃、穿、用等基本的生活需要,还包含了他们在消费活动中获得基本的生活常识,以及通过自身的消费行为认识周围世界的作用。
      消费品如何选择?怎样花钱最合理?怎样存钱?怎样赚钱?等等,都包含了对孩子的引导、教育内容,形成科学、适度消费,对青少年进行理财教育,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让孩子参与家庭的财务管理,养成勤劳俭朴的好品质,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u***

    2005-07-16 11:58:0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