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永州山水志

首页

永州山水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2-03-26 19:54:46
      永州山水概述
     
     杨金砖
     
    1.潇湘之源
    从地图上看,如果说湖南似一颗面西的头颅,那么永州则是支撑这颗头颅的颈椎。而构筑这颈椎的最坚实的材质便是这里的肥田沃土和秀美山水。
    确切地说,永州位于五岭北麓中心地段,东与郴州市的临武、嘉禾及衡阳的常宁接壤,西与广西恭城、灌阳、全州相连,南与粤桂的连州、贺县、富川毗邻,北与邵阳新宁、衡阳祁东相接。
      全境地处北纬24°39′~26°51′,东经110°06′~112°21′之间,南北相距最远处245公里,东西相间最宽处144公里,总面积22255。31平方公里,占湖南全省总面积的10。59%。 永州地貌总的趋势是东西南三面环山,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山脉沿湘桂粤边界向境内环绕,形成越城岭—四明山、都庞岭—阳明山、萌渚岭—九疑山三大山系与道江、零祁两大盆地,全境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13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0座,境内最高峰为韭菜岭,海拔达2009。
      3米,其次是畚箕窝,海拔达1959。2米,第三高峰为舜皇山,海拔1882。4米。三峰对峙,形成永州的基本地貌形态。 山地面积达98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3。9%。境内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 7处,尤其是舜皇、阳明、九疑“三山”,山势突兀挺拔,山中雨水充沛、林木繁茂,终年白云缭绕于上,雾海翻腾于下,珍禽鸣于林中,异兽奔于山谷,奇花开于悬崖,清香弥漫山路。
      如黛的山色,清新的山风,如漱如玉的溪流,撩人耳目,抚人肌肤,裨人心肺,惬人心灵。 在“三山”之间,所围挟的“道江”“零祁”两大盆地。盆地面积总和约12500平方公里,盆地内由于潇、湘二水的滋润和灌溉,再加上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因此,物产甚为丰富,不仅为近600万的永州百姓提供了丰富的衣食资源,而且也是粤桂地区发展的坚强后盾。
       在永州境内,流径最广的是潇水,潇水发源于九疑山中的舜峰。舜峰位于舜庙之南,南临北粤连州,东邻郴州。舜峰上三石鼎立,直插云汉,峰势险绝,人迹罕至,峰下众山环合。三石间飞泉如练,四季不涸,各成一溪,潇水之源也就发源于此。 蒋本厚《山水志》云:“潇水源出九疑山三分石。
      ”明代《一统志》载:“潇水自九疑山西流,过大阳溪北出江口,与巽江合。又西北至青口,与沱水合。入于泷,又东北流至永州府城东。”易三接云:“潇水行出江口,逶迤至青口,径马蹄,度泷而下,为丹崖、嵛峰、澹山岩、袁家渴、朝阳岩、愚溪诸处。或循古岸,或走白沙,或泻??滩,或激怒水,或聚澄潭,即所经处,而景生焉。
      载九疑诸翠影,过郡城北合湘流,而?热磺Ю镆匀ァ!? 潇水从舜峰而下,从九疑山西边进麦地,过水市,从大阳峒而进入道江盆地。道江盆地以灰岩、红岩、土丘岗为主,溪谷平地、溶蚀洼地间布在潇水流域及岩溶地貌发育区,构成典型的山间丘岗盆地,土质中微量元素丰富,空气湿润,水质清纯,因此,道州盆地的果蔬稻麦,均带有一种特别的清香。
      尤其是香芋、香米、香柚,千百年来一直为皇家的贡品而享誉天下。 然后,穿越都庞—阳明峡谷,经双泷而进入零祁盆地。零祁盆地则主要以河谷平原、孔地、溶蚀平原及连片间布的红土丘岗构成一个向北偏东方向开口的半封闭型的岗丘盆地。两个盆地因都庞岭余脉紫金山—阳明山从中隔断,南高北低,呈一“吕”字形地貌轮廓。
       潇水历经数百公里,汇聚成百上千条的溪流小涧,最后于永州古城北十里的蘋洲处,与西南而湘水相汇,形成波浪翻滚的潇湘景象。 湘水,发源于广西兴安县海洋山的西麓,流经兴安县城,过灵渠而湘水一分为二,其中三分入漓,七分入湘,从而便有漓湘之名。然后于广西全州汇入灌阳河、万乡河,再经庙头流入湖南。
      流入湖南的第一个村为紫溪镇的调元村。这里有二山对峙,一曰斗牛岭,一曰“分山界”,耸立在湘江两岸,斗牛岭自南奔而北向,“分山界”自北奔而南来,正如徐霞客《楚游日记》中所写:“两山夹江凑而门立,遂分楚粤之界”。然后,过沉香崖、兵书峡,汇石溪河,直向潇湘汇合处的蘋洲奔去。
       潇湘二水,汇于蘋洲,浩浩汤汤,北流而去。徐霞客曾对潇湘二水汇合口的蘋洲这样写道:“二水一东南,一西南,会同北去,为洞庭众流之主。界其中者即芝山之脉,直走而北尽,尽处两流夹之,尖若龙尾下垂,因其脊无石中砥,故两流挫也必锐而后已。”这潇、湘二水的汇聚,形成了地理意义上的潇湘之源的最初内涵。
      因此,《辞海》中有“湘江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之说。钱邦岂于《潇湘赋》中亦写道:“据考湘水之原本,实出兴安之海阳,分漓水于西粤,会灌罗于全江,绕东安以至湘口,合潇水而注祁阳,从兹横溢,是曰潇湘,昼夜不舍,今古如常,?K?K汨汨,浩浩汤汤。” 蘋洲而下,便进入潇湘新景——百里平湖。
      平湖流速趋缓,湖面开阔,碧波荡漾。北去不到二里,即是有名的潇湘镇。在历史上潇湘镇曾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古镇,凡是南来北往的商贾和朝廷的邮驿,无不需要在这里上岸歇足休整,码头上商旅熙来攘往、摩肩接踵,街道上酒幌飘扬、人声喧哗。但今天,由于水路运输已渐渐被公路和铁路所取代,这里已显得有些寂静。
      在曾经人声鼎沸的码头边,架起了一座跨江的大梁,这就是衡昆高速的巴州公路大桥。目前,永州已成为陆上交通枢纽,衡昆高速、湘桂铁路、洛湛铁路、二广高速、道贺高速,纵横交错,形成了永州出省跨市的重要交通网图。 顺水而下,过巴州小岛,越曲河,即进入永州新城——冷水滩。
      冷水滩在古代仅是隶属零陵县下的一个重镇,但近几十年的发展,这里不仅成为了永州的交通中枢和工商贸易重镇,更是永州的金融和行政中心。高楼林立,霓虹闪烁,一派现代都市的繁华。 然后,随湘江继续而下,经黄阳司而流入祁阳。至祁阳城南,见一悬崖绝壁,矗立在湘江之滨,悬崖下有一小溪,名曰浯溪。
      浯溪虽小,但其名盛大。它与愚溪、濂溪,合而称为永州三溪。徐霞客在《楚游日记》中写道:“浯溪为元次山所居,愚溪为柳子厚所谪,濂溪为周元公所生。而浯溪最胜。鲁公之磨崖,千古不朽;石镜之悬照,一丝莫遁。有此二奇,谁能鼎足!” 湘江在零祁盆地间蜿蜒前行,南折至观音滩,再越马鞍岭与白水相汇,再东北方向至唐家岭,流入衡阳。
      合蒸水、米水而向洞庭奔去。 2.潇湘美韵 自从有了地理上的潇湘之名,潇湘一词几经演绎,已成为一种美学现象而广泛出现在各类文献之中。 其实,潇湘一词,其最早出现于《山海经•中山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
      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水经注•湘水》亦这样记载:“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可见潇湘与舜之二妃有着不解之缘。也正是与二妃的渊源,潇湘一词的文化底蕴显得万般丰富。自秦汉以下,历代文人墨客歌题咏“潇湘”者不乏其人,其作品难以计数。
      譬如:曹植《杂诗》“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b”;李白《古风》“归去潇湘?b,沉吟何足悲”;杜甫有“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温庭筠《瑶瑟怨》“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等等。 大画家宋迪绘《潇湘八景图》,指的是“潇湘夜雨、烟寺晚钟、平沙落雁、山市晴岚、江天暮雪、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渔村夕照。
      ”其序文中写道:“潇水出道州,湘水出全州,至永州而合流焉。自湖而南,皆二水所经,至湘阴始与沅之水会,又至洞庭,与巴江之水合,故湖之南皆可以潇湘名水。” 《潇湘八景图》所画的第一幅“潇湘夜雨图”,描绘的就是潇、湘二水交汇处的蘋洲图景。自《潇湘八景图》一出,潇湘之美更是名振宇内。
      尔后,南宋郭沔隐居永州,每欲望九疑而为潇湘之云所蔽,故作《潇湘水云》之曲,以寓??持狻4饲坝迫蛔缘弥ぃ庵畚搴尽比谌氩ü獾囱⒃朴敖恢纳剿贾校艘蕴祠ブ舭愕男牧檎鸷秤胄郧樘兆怼4哟耍煜娴奈幕庀笥晌难ё葱炊肷馍囊帐趺枘 ? 永州的山皆与“德”有缘。
      如舜皇、九疑、阳明,或以舜德而名,或因佛德而闻,其伟岸与高峻,真乃仁者之德也。 永州之水,多因“道”而彰。如浯溪、愚溪、濂溪之水,或涓涓细流,或奔腾湍急,或清风日丽,或碧波涟漪,无不皆中自然之天道,尽显君子之风骨。元公、柳子、敦颐之属,人杰若此,足见其地之灵矣。
       岳麓书院的正厅中有这样一幅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从这万丈豪情中,看到的不仅是湖南人文精神的一种大气,更是潇湘文化的一种灿烂。 3.永山永水 潇湘以阴柔之水滋润着永州这片土地,九疑则以阳刚之骨矗立在荆楚之南。
      《史记》曰:“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可见,九疑、零陵皆与虞舜有关。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中标示:“零陵是夏以前已出现的34处重要古地名之一。” 汉武帝元鼎六年,析长沙国置零陵郡,下辖零陵、祁阳、都梁、邵陵、始兴、营道、冷道、营浦、谢沐十县。
      隋开皇九年,改零陵而置永州总管府。随后,零陵、永州,一地二名,轮替使用。 而永州之名,一说源于“永陵”。《九疑山志》曰:“零陵又名永陵。”北魏温子升《舜庙碑》里有:“疑山永逝,湘水长违”之句。北宋地理学家乐史的《太平寰宇记》里有“舜陵一名永陵,自古禁樵采,置守陵户。
      ”从舜陵、九疑、零陵,到永陵、永州,原来都与帝舜有关。另一说源于“永山”。康熙九年版的《永州府志》载:“永山”,在“南一百余里,永水出焉,汇于潇水,是谓永江,永州之得名系此”。不过,无论是永山、永水,还是“永陵”,其实无不暗合着一种对帝舜的永远的怀念。
       虞舜的孝悌与仁政开创了中华道德文化之先河,而九疑为帝舜之藏精之所,因此,永州有道德文化之渊的美称。 。

    篾***

    2012-03-26 19:54:46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