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J8的

首页

关于J8的

中国的J8作战能力怎么样?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19 08:28:12
          歼-8有多种改进型,包括歼-8II,歼-8IIM等.
                歼-8
        战斗机是我国在歼-7,即米格-21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制而成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北约编号“长须鲸”。研制的背景是这样的:六十年代,台湾海峡的气氛不像现在这样宽松,台湾连续派出U-2和无人驾驶侦察机“慰问”大陆,美国军队也经常派出高空侦察机入侵中国领空,尤其是核、火箭试验基地上空,获取军事情报。
      而解放军歼击机的高空性能有局限,难以击落敌高空侦察机。1964年5月航空研究院提出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高空高速歼击机。同年10月方案论证提出作战对象为美国空军的B-58两倍音速高空轰炸机和F-105战斗轰炸机。 此前黄志千等所在的沈阳飞机研究所,在对米格-21、歼-7的系统原理、成品附件及试验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又对美国飞机残骸中的附件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为歼-7仿制、歼-8自行设计作了技术储备。1963年7月,黄志千与徐舜寿一起作了“62式(米格-21型)飞机设计工作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和研究计划”的技术报告,总结了“摸透”工作中的成果与经验。这样,我国的航空工业稳步地迈上了自行设计马赫数为2倍音速歼击机——歼-8的新阶段。
       为满足高空作战要求,沈阳飞机设计所提出歼-8的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确定设计方案时,在采用“单发”(鸭式布局,后来发展成我们现在熟知的歼-9,用一台新研制的涡扇发动机),还是采用“双发”(用两台改进的现有涡喷-7发动机);是“机头进气”,还是“两侧进气”等关键技术问题上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航空研究院院长唐延杰认为,由黄志千、王南寿等专家的意见符合“摸着石头过河、初战必胜”的思想,循序渐进的策略。决定采用“双发”方案。这一方案在字面上落后于单发方案,但实际上单发方案过于超前,无法实现。因此“双发”加大了飞机研制的可行性。根据以上意见,决定采用与米格-21类似的“机头进气”方案,外形则参照米格-21,不作大的改动,采用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学布局形式。
      由于米格设计局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过E-152系列大型单发战斗机,西方一直猜测歼-8的设计源自E-152,但两者其实并无大的共同点,出发点也不同。 方案选用两台涡喷-7甲(WP-7B)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43。15千牛,单台加力推力58。
      8千牛。这里还必须谈及涡扇-6。1960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航空研究院,1961年8月在沈阳组建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知名发动机专家吴大观被任命技术副所长,授予技术上校军衔。该所对米格-21“摸透、仿制到自行设计”起了重要作用,对米格-21的发动机摸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涡喷-7系列。
      当时国家工业基础薄弱,航空工业发展受到大国遏制和封锁,走消化引进之路,是明智之举。具体的说“消化引进”,实际上就是第一步先搞歼-8,决策过程如上文所述;第二步搞歼-9,即高空高速全天候歼击机,配套上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项目,编号涡扇-6。歼-8成功服役,但歼-9后来下马。
      随着各种配套工作的确定,1965年5月17日,罗瑞卿总长批准新歼的战技指标和研制任务,并正式命名为歼-8。沈阳飞机设计所(601所)承担具体任务。 歼-8基型方案成功之后,再进一步施行两侧进气方案(以上就是歼-8由来,其实简单的说,就是把米格-21放大;而“再进一步的方案”就是歼-8II)。
      65年5月17日,总参谋长罗瑞卿批准了歼-8的战术技术指标和研制任务。65年9月设计工作全面展开。总设计师黄志千于这年在国外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后,新机研制的技术工作由叶正大领导,以王南寿为负责人的总设计师办公室具体组织。同年12月,木质样机通过审查,次年3月进行现场设计。
      67年初发出相应文件,工厂开始试制。1968年7月,首批2架歼-8总装完毕。1969年7月5日,原型机由尹玉焕驾驶首飞成功。1979年12月歼-8设计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军试用,1981年开始装备空军部队。 歼-8方案突出高空、高速、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加强火力等性能。
      相比歼-7,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改善。最大速度M2。2;最大升限2万米以上;最大爬升率每秒200米;基本航程1500千米,最大航程2000千米;规定了在高度为1。9万米空中的作战时间;安装改进设计的航炮和空空导弹;安装搜索距离较大的雷达。歼-8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形式。
      飞机的推重比为 0。89,优于歼-7飞机。上述指标中,除了雷达一项,歼-8设计均成功达到了要求。如美国“火蜂”无人机最大实用升限18300米,B-58超音速轰炸机实用升限19248米,歼-8均完全有能力将其击落。而F-105的综合作战能力虽然远超歼-8,但假如遇到歼-8高速拦截的话,也难以轻松脱身。
      但电子工业水平的落后导致火控系统中最关键的雷达没有研制成功,因此导致歼-8战斗力大减。 高速是歼-8重要的指标要求。因此歼-8副总设计师顾诵芬主持测定了歼-7大马赫数时的方向安定性及飞行品质,为歼-8设计提供了基础。601所、沈阳飞机厂、气动力研究试验部门的技术人员与北京航空学院教授陆士嘉、徐华舫等做了大量风洞试验与研究分析,确定了歼-8垂尾和腹鳍的设计方案。
      最终定为大面积单垂尾加双腹鳍。 歼-8研制中遇到的翼面颤振是最危险的气动弹性现象,也是制约飞机最大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试飞员鹿鸣东不顾危险反复试飞,顾诵芬亲自参加高速风洞飞机模型油流试验、地面共振试验等,查清这一振动乃是源于扰流,初步解决了问题。
      不料时隔八年之后又发生了跨音速时振动的现象。顾诵芬三次乘坐由鹿鸣东驾驶的歼教-6型超音速教练机升空,尾随歼-8飞行,观察拍摄尾部的飞行流线谱,进一步判明了气流分流区。最后采取局部修型以消除气流分离的方法,彻底解决了问题。其超音速振动是在马赫数为1。
      24时,由助力器系统震动引起的。六?一(沈阳飞机研究所)所设计人员参照国外样机,设计新的阻尼筒,加装在方向舵上,消除了超音速振动。(本站站长注:不懂行,不懂顾总这是干了大好事,还是设计中的疏忽。) 另外1970年起,发现歼-8在高空大马赫数时出现中后机身温度过高的问题。
      经过改进强迫冷却的方法,使问题获得初步解决。1976年,歼-8长时间大马赫数飞行试验后,发现后机身温度过高,烧坏了阻力伞和伞舱。六?一所的解思适、六?六所的王乃绪、沈阳发动机厂的贺淑爱等人加大了冷却通用活门开度、调整冷却气流流路,并采取降低发动机壁温、对成品附件局部冷却和隔热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过热问题。
                歼-8Ⅱ    2001年4月1日,愚人节之际,南海上空发生了中美军机碰撞事件。我军飞行员王伟驾驶的歼-8Ⅱ在拦截抵近我领海的美EP-3E电子侦察机时,不幸与之相撞。王伟跳伞后下落至今不明。EP-3E飞机则降落我海南岛机场,机上24名乘员在被扣审查后遣返美国。
      让我们来关切一下我国自行研制的现役战斗机中最精锐的歼-8Ⅱ战斗机。     七十年代后,世界各国战斗机设计思想出现转变,不再追求“更高、更快”,而是着眼改进飞机的中低空机动性能,完善机载电子设备、武器和火控系统。这是因为,十几年来局部战争实践表明,超音速歼击机的空战大多在中、低空和接近音速的速度进行,空战要求飞机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即转弯(即盘旋速率)、加速、减速和爬升性能。
           在歼-8Ⅱ的机体材料方面也有较大突破。625所按计划在飞机垂尾和1至5框段前机身采用复合材料结构,这是我国首次在自行设计的歼击机上大面积使用复合材料。该所还为批生产机种提供制件,使飞机减重近30%,同时配套的防雷击、防静电火焰喷铝技术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为此625所在1985年荣立首飞集体功。           J-8Ⅲ     J-8Ⅲ在气动布局作了较大的改动,成了三翼面的战机。J-8Ⅲ飞控系统是三轴数字式四余度全权限电传系统,硬件是由631所与618所共同研发,飞控计算机采用容错计算机技术,共有三部不同的32位RISC系统架构计算机,为验证该系统及发展主动飞控技术,J-8ⅡACT在1996年12月29日进行首飞。
      其它的主机载计算机系统也都是32位RISC系统架构。J-8ⅡACT采随控布局,装备火/飞/推综合控制系统,具备直接力控制能力,能作一些高难度机动,像是S型转弯、跃升、半滚倒转、斤斗、半斤斗倒转、尾冲、水平8字、垂直8字等,中低空操作性能十分优异。
           由於J-8Ⅱ盲目追求高速,以致牺牲中低空气动性能,表现在低展弦比主翼,轴径比大(机身太长),J-8Ⅲ都作了改动,主翼成为中展弦比,机身缩短一米多。并且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机体寿命增为6000小时。在隐身方面,在1995年试验的雷达吸收涂料,约可以降低雷达反射截面75%,但由於剥落问题未过关,目前未知这问题是否解决?在机载电子系统方面,雷达是俄罗斯引进的甲虫,对F-16的探测距离是85~90千米,还装有613所的头盔瞄准具,内建有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研制新的KG8605A机载主动干扰机,并整合干扰丝/热焰弹形成主被动自卫系统,对此还是十分满意的。
      甲虫的子系统将逐步国产化,613所负责火控系统,综合航电系统由上海615所负责。     至於动力方面,一开始有说是使用93年与俄罗斯合作的RD-93,但由於使用RD-93修改工作量大,最後选用黎阳的WP-13FⅡ,与WP-13AⅡ比,其推力增加约15%,最大推力为78千牛(8000公斤力),推重比约达7左右。
      涡轮引擎其高空高速性能比涡扇引擎好,唯一的缺点是耗油影响航程,这也是引进Su-27的主要原因,不过在航程与酬载方面均有大的改进,外载量约5000公斤。J-8Ⅲ大概是在1998年初定型,如果一切搞定,猜解放军目前约有20~30架。没想到J-8Ⅲ会如此早便准备投入战场。
          J-8Ⅲ的综合性能较J-8Ⅱ提高了30-40%,特别是近距格斗性能大幅提高。从技术角度来讲,J-8Ⅲ还是成功的,实现了从第二代战斗机向第三代战斗机 的转变,为中国的新战斗机的研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歼8Ⅲ是否会大量装备部队,却是另外的话题,因为中国目前有太多的选择,除了众所周知的苏27生产线的引进, 以及J-10的巨大成功,另外新J-9(双发重型制空战斗机)由于采用了SU-27的发动机, 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技术瓶颈问题,也已首飞成功,最初计划和J-10一起作为中国的高低搭配机种,不过新J-9也可能下马,资金和其部份成功的技术将用于新J-12XXJ的研制。
      前一段时间就有人说军方不准备装备J-8Ⅲ,但从我军下一代飞机数量可以看出如果不装它会引我军飞机数量不足:SU-27我军现有72架,即使加上150架自产的和60架SU-30MK-1也不过282架,J-10I型我军将300架,J-10II型200架,再加100架J-8II也不过882架,而我军至少需要1000架下一代战斗机,那么还差的118架飞机当然就是J-8III型了。
               8IIM战机     歼8战斗机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国产战斗机,而歼8II系列战斗机则是多年来航空fans(爱好者)们争论最多、关注程度最高的飞机。歼8II系列战斗机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中国引进苏27战斗机之前,歼8II战斗机一直是中国海空军最先进、最重要的战斗机,也是一种公开程度较低、比较神秘的飞机;另一方面,虽然早就打开了对外销售的大门,但是直到今天也没有一架歼8II飞机销出国门。
      这样的情况使得人们对歼8II的疑虑日渐堆积,这种飞机究竟性能如何?它是一种合格的战斗机么?在日前召开的2005北京国际航空展览会上,记者有幸采访了沈飞的工作人员,沈飞的人员就这次航展展出的歼8IIM战斗机向记者作了较为客观的介绍。   早在90年代初沈飞就将装有俄罗斯“甲虫”IIM雷达和R-27导弹的歼8IIM战斗机推向了国际市场。
      然而这种战斗机一直没有引起国外客户的注意,而歼8IIM战斗机也一度销声匿迹,从媒体上和大众的视线中淡去。一直到2004年的珠海国际航展上,大家发现歼8IIM战斗机又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再次出现的歼8IIM战斗机换装了国产脉冲多普勒雷达(PD雷达),具备发射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对空导弹和反舰导弹的能力,同时将飞机的电子设备、座舱设备进行升级,从而成为一种现代化程度较高、标准较为接近西方战斗机的一种飞机。
      但新歼8IIM飞机的定位如何,在国产战斗机中又属于什么样的技术档次呢?均不得而知。   据沈飞的工作人员介绍,实际上新歼8IIM飞机已经和早期的歼8IIM有很多不同之处。早期的歼8IIM飞机是在较老的歼8B型战斗机基础上换装设备改进而来,而新歼8IIM则是在最新型的歼8F型战斗机基础上改进而来。
      近年来随着中国航空科技的进步,中国已经在雷达、火控、航电以及飞机总体设计加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国产机载雷达、空对空导弹等关键行业,中国不再主要借助他国的力量来获取全部技术,国产的设备已经拥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借助于先进到飞机设计理论和日益完善的整合能力,中国的航空企业已经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制定解决方案,并找到合适的设备。
      正是这种能力的提升,使得歼8IIM飞机能够轻松地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新歼8IIM战斗机采用了国产JL-10A多功能火控雷达(或者采用1492型多功能火控雷达),该雷达具备较强的空空/空地/空海探测能力,使得歼8IIM飞机能够充分发挥航程远、高空高速性能优异的特点,较好的完成各种作战任务。
      尤其是新歼8IIM飞机具备实用的对海攻击能力,同时又保留了较强的自卫能力,这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空军或者海军航空兵而言,是具备相当大的吸引力的。   新歼8IIM飞机的另一个特点是具备发射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对空导弹的能力。众所周知,主动中距弹是技术较为复杂的一种武器,世界上能够生产这种导弹的国家很少,常见的仅有美国的AIM-120、俄罗斯的R-77、法国的米卡等少数几种。
      而中国现在已经成功推出了SD-10型导弹,歼8系列飞机已经成功的对该型导弹进行了试射,可以将其作为成熟的武器加以使用。这意味着国外客户只要有需求,就立刻可以获得远距离空中打击/拦截的能力。   然而虽然拥有这样出众的能力,但沈飞对于歼8IIM飞机的定位却并不是一种高端飞机,这方面也有多方面的原因。
      国际战斗机市场情况复杂,很多国家采购战斗机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中国的传统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的经费有限,很难花很多的钱购买性能先进的多功能战斗机。从歼8IIM飞机本身来看,由于歼8II飞机的设计已经比较过时,属于第二代战斗机的范围,因此无法通过更换武器雷达使其达到第三代战斗机的标准。
      其实歼8IIM只是提供给客户一个“买得起”的先进战斗机方案,在这个飞机上既不会安装最先进的设备,也不会花太大的精力来改进飞机本身的飞行性能。据介绍歼8IIM飞机的出口价格应该会控制在1亿人民币出头,以其能实现的功能而言,比较其他国家的产品,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数字。
         那么,新歼8IIM飞机是否能够尽快打破僵局,赢得国外的订单呢?市场是变换莫测的,歼8IIM飞机将会碰到大量二手F-16、幻影000等先进战斗机、甚至是国产FC-1“枭龙”战斗机的竞争,前景并不明朗。其实沈飞并没有在这架飞机上面花费太大的精力,据悉新歼8IIM飞机甚至没有展示样机。
      从沈飞的角度来看,只要有客户需要,技术都是现成的,随时可以制造。对于普通的爱好者而言,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其实并不是歼8II飞机本身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战争规则的改变,同时也使得歼8II飞机这员老将重焕青春,使其综合作战能力基本好于早期的F-16A战斗机,过于纠缠歼8II飞机本身的性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新歼8IIM的出现,正意味着中国航空工业、中国空军实力的提升。歼8IIM并不是我们的全部,它的出现只是一种力量的体现,在这架飞机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日益强大的国防科技实力和一支逐渐强大起来的空中力量。             。

    承***

    2019-03-19 08:28:12

其他答案

    2019-03-19 09:15:24
  •   歼-8战斗机是我国在歼-7,即米格-21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制而成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北约编号“长须鲸”。 主要用于国土防空、截击、夺取制空权、保持空中优势,以及对地攻击。 
    尽管最初歼-8被定位为全天候高空高速截击型号,将作为国土防空的主力,但由于交流电、火控雷达进度跟不上,不得不先行装备直流电、测距器的白昼截击型。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歼-8白天型。同样,航炮和火箭导弹的选择也有类似情况。歼-8的航炮供排弹系统是个设计难点,经过一段时间才得以解决。苏联一直对航炮供排弹系统进行保密,最终中国设计人员和工人改装了一门能模拟射击的航炮,打了一万发假弹,取得了设计的成功。
      而原本计划配套使用的霹雳-4甲/乙型中距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也无法按时研制成功,只好先用霹雳-2和霹雳-5近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系列。到头来,仿自AIM-7B“麻雀”的霹雳-4一直就没有研制成功,中距空战能力成为歼-8和解放军空军的致命弱点。进入80年代,由于歼-7的不断改进和歼-8II的出现,歼-8逐渐被部队冷落。
         装备后随着部分新系统的研制成功,所有歼-8都改进为歼-8I型,又称歼-8全天候。与白天型相比,主要改进有:安装歼雷-7甲改(JL-7AG)型火控雷达、射瞄-8A改瞄准具、火控计算机、导弹随控装置等十一项电子设备;舱盖改为与歼-7II相同的向后开设计。
      座椅、氧气系统和组合仪表重新设计;武器系统改装23-Ⅲ型双管航炮、4枚霹雳-2乙导弹、4组火箭。后进一步加装了霹雳-5乙导弹。I型1985年7月设计定型。歼-8和歼-8I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自行设计的歼击机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近年沈飞将歼-8A(即歼-8I)改进成歼-8E型,主要改善了部分机载设备,如垂尾顶部的两个小黑点状的全向告警天线等。
      改进均在现役的A型上进行。   歼8II战斗机是在歼8基础上发展的全天候战斗机。采用两侧进气方案,突出中低空作战能力。1984年首次试飞。  进入1980年代以来,世界空战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历经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几次中东战争及英阿马岛战争,结果证明诸如MIG-21、23,MIG-25与幻影III这种片面追求高空高速的战机,往往不是机动灵活的F-15,F-16的对手。
      同时大功率射控雷达和中距空空飞弹的使用,也使得飞行员能在视距外发动进攻,反观此时的歼8却一直无法在部队中获得好评。尤其是歼7战机在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的不断改进後,不但其总体作战性能与歼8无差,中低空机动性反而更胜一筹,甚至在几次大规模的模拟空中较量中,机动性不佳的歼8常常落败。
         1979年,中国空军根据国土防空的需要,提出在歼81型飞机的基础上改成从两侧进气,以提高性能。1980年9月,总参谋部和国防工办正式批准空军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并命名为歼8II型飞机。针对歼8的中低空机动性能差及国土防空的需要,还有歼81型飞机从机头进气的布局限制机载火控雷达性能的缺陷,中国空军在八零年提出在歼8的基础上,发展一种采用两侧进气布局的改良型方案。
      同年9月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正式批准中国空军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并命名为歼8II。   其所作的主要改进是:从机身两佣进气,采用两涡喷13AII型发动机;武器火控系统换装新式雷达,增大作用距离,瞄准系统加装拦射火控计算机;装备了雷达制导的中程拦射导弹和空对地火箭。
      此外,飞机的功能系统还作了许多改进,包括增装自动驾驶仪等。经过上述改进,使歼80型飞机具有全天候拦截攻击和对地攻击能力。   歼8II型飞机的研制任务由六零一所和沈阳飞机公司承担。根据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的要求,飞机研制采用系统工程管理。
      航空工业部副部长何文治任型号研制总指挥、顾诵芬任总设计师。   1983年4月,六零一所发出歼8II型飞机全套设计图纸,沈阳飞机公司投入试制。   首架飞机于1984年3月总装完毕。同年6月12日,歼8II型飞机首飞上天。按照国家批准的试飞大纲,先后共有4架歼80型飞机投人定型试飞,经过严格考核,证明飞机的主要性能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1988年10月,歼-8型飞机设计型。488项成品中有157项创新,并采用7项新材料。在新机的研发过程中采用了系统工程管理,而实际也证明歼8-II的设计是可行的,进气效率在低速时提高了6%,亚音速翻滚率提高了45%。其总体性能的优于F-5E。
      歼8II型飞机从方案论证到设计定型,历时8年。由于飞机的方案论证比较充分,原理性试验工作扎实,仅用17个月,飞机就试制成功。 动力装置:   2台WP-13A涡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42。7千牛,单台加力推力65。9千牛。 武器装备:   1门23毫米双管机炮,翼下可挂装红外空空导弹,中距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以及火箭弹和炸弹等。
       尺寸数据:   翼展9。34米,机长20。53米,机高6。01米,机翼面积42。2平方米。 重量:   空重982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43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5288千克。

    W***

    2019-03-19 09:15:24

  • 2019-03-19 08:44:23
  •   歼-8战斗机的型号考探 
      说起歼-8,那可要退回到40年前,在那年的5月,新型高空高速战斗机的研制设想首次被提出,1965年5月17日,歼-8的技战术指标和研制任务获得批准,沈阳飞机设计所(六?一所)承担了歼-8的研制任务。由于国内技术基础薄弱,加之政治动乱的严重干扰,造成了歼-8迟迟不能通过定型,而技术性能已经大大落后的局面。
      因此,1979年9月,空军正式提出歼-8大改的思想,即改机头进气为两侧进气,次年9月,新改型的技战要求获得批准,并被命名为歼-8II。歼-8各型号都以这两种机型为基础,形成了两条分界清晰的主线。   -----歼-8系列-----   歼-8白天型   歼-8的原型机在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直到1979年12月31日才正式定型。
      而且由于交流供电系统和雷达系统的进度问题,原计划的“全天候型”蜕变成了只安装直流电和测距器的“白天型”,动力装置为两台WP-7B发动机,固定武器系统为两门30mm机炮,另可挂载4枚霹雳-2空空导弹。白天型后来大多按照全天候型的标准进行了改进。
       歼-8白天型采用了座舱前开式设计   歼-8A   歼-8A早先被称为歼-8I,或者歼-8全天候型。是在歼-8白天型的基础上,安装了JL-7火控雷达、射瞄-8A改瞄准具、火控计算机、导弹随控装置等电子设备,从而形成了全天候作战能力。
      并对白天型上一些不理想的设备和设计进行了改进,30mm机炮也被23mm机炮取代。改型机1982年4月24日首飞,1985年7月27日设计定型。 歼-8A的座舱盖改为向后开启式   歼-8E   为进一步提高歼-8A的性能,沈飞在90年代中期又推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主要是改善了部分机载设备,包括JL-7AG火控雷达等。
      资料显示,歼-8E在1996年的3月31日首飞(与歼-8IIM的首飞同天)。由于歼-8各型(注意,指机头进气的歼-8系列)在1987年就停止了生产,E型都是在A形机上完成改进的。下图为歼-8E,垂尾顶部有两个小黑点,是新安装的全向告警天线,也是识别A型和E型的主要特征。
       歼-8R   这是在歼-8白天型基础上衍生的战术侦察型,配备了引进的照相侦察吊舱,内装长焦距相机。    歼-8R   歼-8ACT在歼-8A基础上发展的技术验证机,用于模拟式三余度电传操纵系统的技术验证。1989年1月首飞成功。
      为歼-8IIACT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歼-8II系列-----   (注:此系列的后期型号因属于新近研制范畴,故无法取得确凿信息,一些型号上村争议,以下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歼-8B为适应新的作战要求,沈飞对歼-8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将进气方式改为两侧进气,在头部空间安装了208雷达(即SL-5,原计划采用的SL-8雷达进度未能赶上),发动机改为WP-13AII,并更换了一些新设备。
      1984年6月12日,原型机首飞成功,1988年10月15日,通过设计定型。相信大家应该知道,这就是歼-8B的01批次,因雷达性能较差,并没有大规模生产和装备。02批次除了安装计划中的SL-8雷达外,还加装了刚刚研制成功的新型大气数据计算机、平显火控系统、通讯/导航/数据传输系统等新型设备,初步具备了中距拦射能力和一定的对敌攻击能力。
      02批次1989年11月首飞,1995年12月定型。博物馆中陈列的歼-8B   歼-8C   网络上盛传的歼-8III应该与此型号相对应,然传说的“加装了全动鸭翼,空优性能优异”,“原型机坠毁后,计划取消”云云,个人感觉实在有些荒谬,日后如有可能,定将撰文详析。
      歼-8C应该是“和平典范”项目的替代品,用以实现歼-8B02批次上没有完全实现的中距拦射能力。故该型机采用了以色列的ELM-2034(国产型号JL-9)雷达,除此以外,还加装了1553B数据总线等“和平典范”工程中未能获得的关键设备,性能较02批次再上一个台阶,但似乎没有大量生产。
       留洋归来的歼-8C,现在空军博物馆展出   歼-8D型   歼-8D普遍被认为是歼-8B的改进型,现实情况也确实是,空军和海航的许多歼-8D基本都是在原有的歼-8B上改进而来的,部分D型的垂尾顶端的有与E型相同的雷达告警天线。歼-8D在歼-8B的基础上换装了新型的雷达(国产SL-5A,后期据说部分换装了KJL-1),换装了较多的航电设备,具体就不一一列举了。
      早先传闻D型机装的是以色列的2034雷达,现在看来至多是最新生产的D型才有可能。D型立项时间稍晚于C,故编号次之,主要是为了实现空中受油能力,而且主要是B型接受改进而来的,故大规模类似C型般全盘置换火控和航电设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因为D型都服役在海空的拳头部队,大力提升他们的探测和火控能力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歼-8D   歼-8IIM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出口型号,因此情况更为大家所熟知。它同样在B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改动幅度较大。为了提高机体寿命,还动了结构和材料上的脑筋。雷达换成了俄罗斯的“甲虫-8”,火控、综合显示、电子对抗、导航等系统都有换装了国内外的新设备,发动机也换成了WP-13B。
      可挂载弹种也囊括了中、俄两国的绝大多数品种。该型机1996年3月31日首飞,至今没有外销纪录。      歼-8IIM正在竭力展示外挂能力   歼-8IIACT   在歼-8ACT的基础上,沈飞自92年开始又开展了验证数字式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的计划,在歼-8B的基础上加装了电传系统,并在主翼前段加上了一对小型的固定式鸭翼,意在使飞机的气动重心前移。
      1996年12月31日,该机首飞成功,全部试飞项目在1999年6月结束。      歼-8IIACT   歼-8FGH   按照新的军用飞机作战原则,三种型号似乎应该按照立项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定,但是网上普遍接受的中国军事家大虾的文章里的型号判读却有违这一条。
      网上又没有其他资料可供参考,故在此罗列三种型号可能的情况,并不对号入座,望诸位谅解。   C型机各分系统性能优异(在刚引进时),但是并未见大量装备,可能是系统磨合方面有很大问题,整体性能仍然不理想,或者就是关键设备仍然被“卡”,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国产化和磨合工作,使许久没有形成真正落到实处的“中距拦射能力”尽快形成战斗力。
      三者之一必有其一,而且从前些日子网上曝光的图片来看,歼-8新型机与A弹(PL-11)的配合应该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估计此型机的定型已经完成了一段时间。中国军事家称之为歼-8H,并提供了1995年立项,1998年12月首飞,2001年定型的资料。
         02年初,官方放出了歼-8新型机通过定型测试的消息,其中包含“该机配装我国第一种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首次在国产歼击机型号中采用自行研制的、全数字化综合火控系统”的字眼,前者自不必说,606所的“昆仑”是也,后面的应该是873项目的成果,在优先装备歼-10以后,也轮到歼-8享用了。
      结合推力大幅增加,火控能力显著提高的事实,大约可以得出这是歼-8的多用途改型的结论。歼-8IIM的出现就预示着歼-8系列的一个发展方向——多用途化,起先传说使用俄罗斯技术改进,包括换装RD-33和甲虫雷达,但是换发显然不现实,进口设备的成本也难以承受……时至今日,国产设备成熟、相应武器也不断问世,歼-8的多用途化自然水到渠成了。
      此乃其二。(中国军事家的资料甚至指出此型机加装了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个人不以之为然,这样重大的突破,官方不可能不大加褒奖,而且99年底刚刚测试完毕的ACT技术怎么说也飞不到01年底或02年初定型的飞机上啊)   最后一种,就是中国军事家所指的歼-8G型,他在文中也只给出了2001年首飞的语句。
      可见相关资料实在是少之又少。可以肯定的是,昆仑肯定会继续出现在此型机上,ACT技术应该也不成问题了,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在妄加推断一下:多用途肯定不是歼-8的最终归宿,在动力、航电、火控等方面都获得重大突破以后,愚以为,歼-8会走从米格-25到米格-31的路,也就是说,歼-8的最新改型可能是中国版的米格-31(虽然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中国对米格-31甚有兴趣是传闻已久的,当然这笔交易几乎没有成交的可能。
      中国需要米格-31这样的飞机,而歼-8走其他路线又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姑且推断它就是神秘的最新型!(多少有点一厢情愿,但也衷心希望这种判断成为现实)          。

    胡***

    2019-03-19 08:44: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