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拾(shè)级而上的拾读shè,可是字典里拾没有这个音啊!拾是不是通假啊?

首页

拾(shè)级而上的拾读shè,可是字典里拾没有这个音啊!拾是不是通假啊?

拾(shè)级而上的拾读shè,可是字典里拾没有这个音啊!拾是不是通假啊?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27 01:58:55
  •   拾级而上 “拾”读shè 
    汉语中有一个词儿:“拾级”。“拾”读shè,
    “逐级登阶” 因此,“拾级”只能与“而上”组成短语,表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记录:引用礼记的话:“拾级聚足,速步以上”:
    外传:
    可是,一家很有影响的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有这样的描写:“他和她玩兴正浓,看到山下的景致别有一番情趣,就携手沿着下山路拾级而下……”显然,作者和编者都没注意这个问题,造成用词不当的现象。
      (肖章 《中国中学生报》第1061期)
    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写的是贵州山区生活。第三章写到书中主人公柯碧舟代替别人到 望哨棚,必经一条山道;关于这条山道,作者是这样写的:“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这里,一连用了三个定语:两人宽、拾级而上、青岗石。
      第一个是说明山道的宽窄,第二个想来是形容地势的高低,第三个则是交代山道构成的材料,再加上后面的“忽陡忽缓,忽弯忽拐”,这条山道留给读者的印象是清晰的。遗憾的是,“拾级而上”用得不妥。
    作者这里写的是“道”,而“拾级而上”只能用于人,是对于人在山道上逐级攀登的一种动态描写。
      关于“拾级”,历代学者的说法并不一致。东汉的郑玄读拾为涉,“拾级”即涉历梯级。唐代的颜师古则认为此说“近乎穿凿”,“拾者犹如一一拾取”。涉历也好,拾取也罢,学界尽可继续探讨;“拾级”不能用来形容山道自身,则是显而易见的。

    回***

    2018-12-27 01:58:5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