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的名琴都有什么,在那里。背景故事是什么?

首页

中国的名琴都有什么,在那里。背景故事是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9-22 01:23:11
  •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
      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玉壶冰
    宋琴,神农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朱漆、玉徽、玉轸。发蛇腹间冰裂断。背面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
      龙池上方刻草书“玉壶冰”三字,下为“绍兴”双连印。

    九霄环佩
    唐琴,伏羲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杉木材质。外表呈紫栗壳色,小蛇腹断纹间杂细密牛毛断。龙池、凤
    沼系扁长圆形,龙池上方刻有篆书“九霄环佩”四字,右侧刻有行书“超迹苍霄,逍遥太极。
      庭坚”十字。整
    张古琴宽阔厚重,造型古朴典雅,发音苍松透润,具有唐代古琴的典型特征。经郑珉中先生鉴定为盛唐雷氏琴
    之标准器,以“仙品”之称倍受琴家仰慕。
    大圣遗音
    故宫博物院所藏“大圣遗音”琴,为清宫旧藏,斫于唐至德丙申(756) 年,堪为中唐时期的典型作品。
      此琴在逊清帝出宫前,原存于养心殿南库。因年久积渍脱漆,岳山伤残,清室善后委员会以“破琴一张”载入《点查报告》。1947年,经文物专家王世襄发现并鉴定为唐琴,又经古琴家管平湖精心修理,除水锈、换岳山、补琴面,恢复了漆色、断纹及金徽的原貌,遂成为传世唐琴中较完整的一件,也是传世唐琴中的名器。
      
    “大圣遗音”琴通长122。0厘米。神农式,琴面浑厚略呈半椭圆形,项、腰作圆棱。漆作栗壳色间黑色,补有朱漆数处,退漆处露纯鹿角灰漆胎。琴背池上方刻草书“大圣遗音”4字,池下方刻细边粗笔方印,篆“包含”2字,池之两侧各刻隶书铭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
      万籁悠悠,孤桐飒裂”4句16字。龙池内两侧上下有隶书朱漆腹款“至德丙申”4字。琴背铭刻均系旧刻,曾填以金漆,今字口均已断出。

    飞泉琴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飞泉”琴,传为西蜀雷氏斫,是晚唐琴的代表作。
      “飞泉”
    飞泉琴琴通长121。7厘米。连珠式,琴面弧度略呈抛物线形,项、腰棱角无浑圆迹象。通身髹朱漆,面上露大片黑漆,其间现少量金屑,发小蛇腹及牛毛断纹。螺钿徽。琴底为鹿角灰胎,发蛇腹、冰纹断,极具古韵。龙池凤沼皆长方形,口沿贴厚漆口一周,略高出于底板之内,亦现蛇腹断纹。
      琴底面皆为杉木斫,纳音乃用桐木粘贴而成,略呈隆起状。紫檀岳尾,岳山长15。5、最高1。7、最低1。5厘来。承露圆角,长如岳山。焦尾冠角明显,结处较尖,其上作浮雕,凹面随形装饰,极圆润。龈托左右有凸起弧形尖角尾托,仅附于尾端之前沿,做工亦圆润。
      额下无斜坡之象。护轸内卷而短,上结方顶,大于常器。足池装旧碧玉光素圆足1对,轸池用旧羊脂白玉六面凹棱尖底无通天眼轸1副。
    琴背,龙池上方刻约4厘米许狂草“飞泉”2字及“贞观二年”双边篆文方印。池下方刻双边篆文“玉振”印及篆文“金言学士卢赞”长方印。
      池两旁近边处自肩至凤翅 (备注:是否位风沼?)刻篆书铭文各1行:“高山玉溜,空谷金声。至人珍玩,哲士亲清。达舒蕴志,穷适幽情。天地中和,万物咸亨”32字。铭刻中以贞观二年及金言学士卢赞两印刻工较晚,但均为古代的镌刻。腹内原有墨书“古吴汪昆一重修”款,今已不可得见。
      
    玉玲珑
    唐琴“玉玲珑”原为湖南某氏家藏,新中国成立后捐赠国家,由文化部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此琴通长122。0厘米。形制为凤势式(亦称魏扬英式),琴面浑厚略呈半椭圆形,项、腰作圆棱。黑漆,鹿角灰胎,其下有黄色葛布底。
      螺钿徽。通体发错综连续之水浪形断纹。底、项、腰亦皆圆棱。圆形龙池,扁圆凤沼。琴面桐木斫,色黄质松,纹理较疏。池内纳音微隆起,沼内纳音于微隆处开圆沟,宽3。0、深1。0厘米,通贯沼中。底为杉木制。紫檀岳尾,岳山横列额上,长17。3厘米,与额齐,最高1。
      4、最低1。3厘米。承露长如岳山。焦尾冠角较圆,结处较尖,其上雕随形高起凹面装饰。尾托微短而做工圆润。额下由轸池向外微坡,护轸系原作,已残缺。足池装红木凹面圆足1对,无轸。此琴由于长期流散民间,未能加意妥善保管,致微患折腰。漆胎亦有损伤剥落,复经劣工修补,髹漆未竟而止。
      底亦内裂。琴背龙池上方刻最大字约3。5厘米许行楷“玉玲珑”3字,池下方曾刻有大印一方,今为漆所掩,印痕宛然,文字已不可辨。腹内未见款字。题名系旧刻。

    F***

    2018-09-22 01:23:1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