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扁鹊个人介绍

首页

扁鹊个人介绍

包括历史生平......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9-12 01:42:52
  •   扁鹊  
    中文名称: 扁鹊

    又名: 秦越人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卒年: 公元前407—310

    姓名:扁鹊

    国家或者地区:中国

    学科:医学家

    发明创造:《内经》和《外经》

    生平简介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
      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
      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
      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骇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
      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还有一次,扁鹊来到了齐国,齐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齐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
      ”齐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5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齐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又过了5天,扁鹊又见到齐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齐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5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齐桓公,就赶快避开了,齐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
      ”果然,5天后,齐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走了。不久,齐桓公就这样死了。

    可见,扁鹊的望诊技术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神医了。在中医的诊断方法里,望诊在四诊当中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要达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寻常。
      这三个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医学故事,“起死回生”、“讳疾忌医”的成语也出于此。相传扁鹊名声过大,因为受到秦国太医李谧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黄帝内经》成书以后问世的作品,成书于汉代。
      其内容深奥,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将该书托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鹊在人们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书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怀念。
    扁鹊姓秦名越人。勃海郡■(今河北任丘,一说今山东省内)人。
      约生活于公
    元前5世纪。中医学。


    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
    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
      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对扁鹊
    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
    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为
    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
      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由于
    其医术高明,又常为君主看病,受到当时秦国太医令李醯的嫉妒,后被李派的刺
    客刺杀身亡。

    扁鹊具有高明的医术。他的行医事迹及医学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时期的医
    药水平和医药特点。
      先秦不少著作载有扁鹊的事迹,本文主要取材于《史记·扁
    鹊列传》。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
    诊: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这
    些诊断技术,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通
    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如他晋见齐桓侯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
    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
      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
    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
    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
    更加发展。
      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
    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
    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
    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
      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
    于不治而死。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
    脉诊于临床的医生。
      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
    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
    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
      
    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
    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其实,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
    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
    判断。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
    诊理论。

    在治疗方面,扁鹊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其中,从治疗虢太子一例,
    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针刺法,还有热熨法和服汤药法等。
      综合疗法为扁鹊
    行医时的主要治疗措施。

    先秦时期,在临证中,医学尚未明确分科。尽管《周礼》中已有兽医、食医、
    疾医和疡医之分,但这仅仅是在宫廷中的设置。
      兽医、食医、疡医分别管理牲畜
    疾病、宫廷饮食调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项。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证,都属疾
    医的范畴。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齐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说
    明他是内科方面的能手。
      扁鹊还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
    当他游历到秦国时(今陕西咸阳一带),就专治小儿疾病;当他云游到邯郸(当时
    为赵国都城)时,又主要诊视妇科病证;而当他到雒阳(当时是周国的首都,今为
    河南洛阳)时,便主要从事老年人病证的治疗,多医治耳、眼等五官病证。
      据记
    载,扁鹊还精于外科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
    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
      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证后,虢君十分
    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
    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复他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
    本领。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齐桓侯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
    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只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
    在初起阶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
    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预防。

    先秦时期,巫术有一定市场,并且已经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绊脚石。扁鹊对
    巫术深恶痛绝,认为医术和巫术势不两立。
      他的这些医疗道德思想,在《史记》
    中概括归纳为六条戒律,称为“六不治”。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
    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病情严重到“形羸不能服药、藏气不定”等。
    这是他治病的信条,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医疗品德。
      

    扁鹊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门徒,他的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人都是
    有所成就的人。后来在汉代出现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书,有人认为是根据扁
    鹊的医术,尤其是关于脉诊知识而整理成书的,并且署名扁鹊(秦越人)所著。
      近
    代还有人认为他的学说影响深远,形成了扁鹊学派。

    文献

    原始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扁鹊列传,中华书局,1975。
      

    研究文献

    [2]蔡景峰:中国古代科学家·扁鹊,科学出版社,1965。

    [3]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4]李伯聪:扁鹊和扁鹊学派研究,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科学出版社《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T***

    2018-09-12 01:42:5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