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李姓

首页

李姓

“李姓”是怎么来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30 18:05:58
      李姓起源 
      一、来源有六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
         5、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

    划***

    2019-03-30 18:05:58

其他答案

    2019-03-30 18:15:37
  •                              李姓起源
     
        一、来源有六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   5、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
      
      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

    女***

    2019-03-30 18:15:37

  • 2019-03-30 18:11:36
  •   李姓 
    一、姓氏源流
    李姓源出有三:
    1、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到女华之子皋陶之时,作了尧帝的理官(相等于现在的法官)。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理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理姓家族将面临灭族之灾。在这种情况下,理徵有一儿子叫利贞,便逃至伊侯之墟避难。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 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李姓的祖根所在地是河南省鹿邑县,也是老子的故乡。 二、迁徙分布 纵观历史,李姓人氏大体形成两大系源。一支在陇西,即今甘肃省境,一支在赵郡,即今河北省境。以这两支为主,形成了中国李姓的源流,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据《李氏族谱》记载,在陇西这一源系中,出了李渊一家。
      他们建立唐王朝之后,随唐王朝的强盛,李姓也日趋强盛。源于赵郡的那一源系,繁衍情况更甚,在不几代的时间里,就成为当地的盛族,高居张、王、刘、赵诸大姓之上。以后,河北这支李姓家族,先后分成三组,西到山西,东到山东、安徽,南到河南、湖广,扩迁到更大的范围。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三、历史名人 李 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 经》。 李 冰:战国时期水利家。
      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 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 神。 李世民:唐太宗,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 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 仙"。
       李 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 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 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时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闻名于世。   。

    陌***

    2019-03-30 18:11:3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