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反思”主题的电影是如何兴起的?

首页

“反思”主题的电影是如何兴起的?

“反思”主题的电影是如何兴起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9-07 11:47:03
  •   
    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复苏,首先是从作为人民心声的负载,以血泪的回顾和严 肃的反思影片开始的。“文革”留下的创伤是难以忘怀的,“文革”的灾难成为 中国电影工作者的一个“情结”。因此,对“文革”以及“文革”以前极“左” 思潮的控诉与反思,成为1979年以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艺术的基调。
       1979年的《曙光》、《泪痛》、《苦恼人的笑》和1980年的《枫》、《小街》、 《巴山夜雨》、《法庭内外》、《第十个弹孔》、《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一批直接 反映刚刚过去的那场令人惊心动魄的斗争的影片,揭示了十年浩劫的灾难与创 伤。继之《燕归来》(1980)、《被爱情遗忘的角落》(1981)、《勿忘我》 (1982) 、《张铁匠的罗曼史》(1982)等片中的人物悲剧命运,被进一步回溯到 “文革”前几次“左”的政治运动中。
      著名导演谢晋率先投入新时期电影的反思 潮流,力图在刻画民族的悲剧中,给人以反思、警世的作用。1980年的《天云 山传奇》,1982年的《牧马人》,再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事实。1986年的 《芙蓉镇》表现了对过去历史的深沉反思。 与反思电影同步出现的,还有一批革命历史题材和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优秀 影片。
      它们是《北斗》、《元帅之死》(1980),《陈毅市长》、《西安事变》、《南 昌起义》(1981),《风雨下钟山》(1982),《四渡过水》、《廖仲恺》(1983)等, 这些影片恢复和再现了中国革命进程的本来面貌,表现了毛泽东等一大批革命领 袖的历史风采。
      《沙鸥》、《邻居》、《乔厂长上任记》、《当代人》(1981),《人到 中年》、《赤橙黄绿青蓝紫》、《见习律师》、《都市里的村庄》(1982),《大桥下 面》、《血,总是热的》、《我们的田野》、《最后的选择》、《锅碗瓢盆交响曲》 (1983) 等影片,紧扣时代脉搏,记录改革开放历程,塑造出一批贴近生活、鲜 明生动的艺术典型。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谌容小说改编的《人到中年》,以朴质 清新的镜头语言,表现了陆文婷默默地、超负荷地奉献心智的坚忍和终于身心交 痒的悲剧,尖锐地向社会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年知识分子的现状与其历史 使命的不协调,从而成为新时期影坛又一部形成全国舆论热点的优秀影片。
      

    宁***

    2016-09-07 11:47:0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电影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