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蛇年我家大门拟贴这对联,大家觉得合适吗

首页

蛇年我家大门拟贴这对联,大家觉得合适吗

我家几兄弟同住一幢楼,大门拟贴的对联:
横批:国治家齐 
上联:长效香融 鼎食之家愉往岁 
下联:不忘声事 礼行斯国庆来春 

  香融:黄香、孔融。历史上孝悌的典范。《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鼎食: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形容兴盛团结的大家庭。 
  声事:明代爱国进步思想家顾宪成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礼行:大同社会推行大道,小康社会推行礼化。《礼记》“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义以为纪……是谓小康。”我国社会未达大同,正在奔小康,需有礼义教化。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3-01-27 08:13:20
                    实话实说
                   ——兼谈春联的风格
      从楼主几次征联看出先生的谦虚诚恳,从中也看出先生很珍惜现在的和睦家庭。为楼主情意所动,我为楼主拟了这副对联,后来楼主觉得不够通俗,我便又拟了另一副。
      今既回答楼主的问题,也借此与诗词联栏目的朋友讨论一下春联写作的风格问题。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必然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在于各人的阅历和学识的程度以及与自己的疏密关系。   关于通俗问题。   这要弄明白两件事:一是什么才是通俗,二是自家春联是否一定要通俗。
         1。 什么才是通俗?通俗与否是没有统一精确标尺的,是相对而言的。每个人都以自己是否懂了来衡量是否通俗,自己懂了就觉得是通俗,自己看不懂就觉得不通俗。其实通俗与否全看各人是否接触过,接触过的就通俗,没有接触过,那怕是“一”字也不见得通俗。
      “一”字够通俗了,孩子在学前班就认识它,“一贫如洗”这个成语也很通俗,然而你如果问高中毕业生,成语中的“一”是什么意思,可能有一半以上的人答不上来。成语有“一至于此”,即便问学文科的大学生,也恐怕有一半以上的人不懂这个“一”的意思。   老一辈人那怕是半文盲,也知道些《三字经》、《幼学琼林》典故,这都是从前孩童读书必学的教材。
      诗文或对联中有这些典故,他们也觉得通俗;后来新中国的孩子不读《三字经》《幼学琼林》了,有里面的典故就觉得不通俗。近些年来又弘扬国学,提倡在小学生读《三字经》《幼学琼林》《弟子规》了,在这些孩子的眼里他们觉得通俗,而他们在文革之中或以后出生长大的父辈反而觉得不通俗了。
         2。 自家春联是否一定要通俗。要求通俗,是针对宣传、传播而言的。就是说,需要广泛传播,使家喻户晓的事情,为了达到高效率,才更多考虑通俗。比如宣传某种观点、产品,作某种使用方法的说明等等。而自家的春联并非以此为主要目的,主要是要表达主人的某种情感,寄托主人的某种期望,别人看得懂看不懂无所谓,这并不影响主人这个主要目的。
      看得懂的人,心领神会,看不懂而又好奇的,会背诵你的春联,回去翻书弄明白,或者询问主人其中的意思,这一家的春联倒引人注目。通俗直白的春联,满大街都摆着卖,大家都买回去贴,年年岁岁花相似,家家户户联相同,这种通俗反而没人欣赏。   这里举个例子。
      类似下面这幅春联也许不难看到:     椿萱并茂芝兰秀     福禄无疆家室和   下联大家都能看懂,但上联估计大多数人没有看懂。没看懂的人也觉得无所谓,反正说草木茂盛不外就是吉祥之类。懂的人一看心里就明白:这一家子,老人健在,儿孙满堂。
      原来上联用了典故,“椿萱”喻父母、长辈,“芝兰”喻儿女或儿孙。《幼学琼林》曰:“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椿为长寿树,后世用来比喻父亲,《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萱为忘忧草,游子离家前为母亲而种,愿母亲不必为自己担忧,后世用来比喻慈母,唐诗有:“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谢玄回答叔父谢安的问话时,以芝兰玉树比喻弟子,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世便作为弟子、儿女或儿孙的美称。   通俗使人易懂,含蓄令人回味;宣传品需要易懂,而文学艺术品重在回味,视目的不同而取舍。春联太直白了就索然无味了,例如将上面的春联这样写:     父母健康儿女好     钱财充裕弟兄和   关于词语使用。
         “香融”一语,了解点《三字经》的人都知道是指“香温席”“融让梨”,含蓄地表达孝悌。至于有人说“梨”与“离”同音要避免,这如同作茧自缚那样笑。汉字是音节文字,一音多字是极普遍的现象,若以此为约,简直无字可用。“大道”与“大盗”同音,“银校”与“淫笑”同音,“昌盛”与“娼盛”同音,“收获”与“收祸”同音等等。
      这是同音的,如果连音近的也忌讳,那就更多了,诸如“四季”与“死祭”近,“恭喜”与“攻袭”近,“祝贺”与“猪喝”近,等等。令人想起中国历史上“名讳”的陈规陋习,宋高宗赵构,为避皇帝名讳,规定与“构”字同音或音近的55个字不得使用,如“遘媾觏篝逅句毂彀……”。
      那时有个官员叫钱良臣,教儿子读书时告诫他凡遇“良臣”二字要避父亲名讳改读为“父亲”。一天,儿子读《孟子》中一句“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改读为“今之所谓父亲,古之所谓民贼也”,结果尊敬反而成了辱骂。   “声事”一语出自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此联为人所熟知,随之渐成典故“声事”。
      启功先生的博士生、书法大师张志和就有大作《声事斋说》。张志和挚友杨朝银身在军旅,仍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关外修建古典园林“试锋园”,又于园内筑读书学习之所,命名“声事斋”,且撰《声事斋说》以明其志。张志和见其手稿,深相悦服,以大楷为其书写。
      今网上也不难看到以顾宪成对联内容命名的“声事轩”等。典故的代表词语形成之初是鲜为人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便逐渐家喻户晓了。   当然,有些词语有歧义,为避免误解可适当回避,如楼上hanlin兄所说的“长效”,为避误解可改为“常效”,“效”也可改为“守”,还可以在后面加“德”字,如:     常守香融德 鼎食之家愉往岁     难忘声事言 礼行斯国庆来春   如果铁定了只要11字,还可以这样:     守香融德 鼎食之家愉往岁     怀声事言 礼行斯国庆来春   这样,“守”“怀”二字分别是上下联的领字,不计平仄,上联“香融德”为“平平仄”下联“声事言”为“(仄)仄平”(“声”字处可平可仄)。
         关于自豪与自谦、写事与期望。   喜联包括春联、婚联、寿联、新居联、满月联等。不同内容的喜联,意向有所不同,但总的意向都是喜庆。意向有自豪、自谦、写实、期望等等。   一般情况下,婚联、新居联是针对具体的事而写的,站在主人的角度,往往在联句中加入自谦的词语,如:     长子完婚酒肴味淡惭无理     宾朋满座好客情浓幸有缘     安步当车迎淑女     清茶代酒款嘉宾   寿联一般不用自谦词语,因为给长辈做寿,自谦则不恭,除非做寿的长者为自己拟寿联。
      满月联一般也不自谦。这是传统的一面。然而时至今日,婚联、新居联也可不必自谦,转为自豪或者表示诚意,如上面第二副婚联如下面的写法也很常见:     彩轿鲜花迎淑女     佳肴美酒款嘉宾   自谦和自豪的语句,都免不了有夸张的成分。一场婚宴,用茅台、鲍鱼宴客,主人的婚联中也会写“薄酒淡菜”,这就是夸张。
         至于春联,不是针对具体某人某件喜事的喜联,是千家万户同过春节的喜庆联,很少自谦,更多的是表现自豪、期望和自勉,即便是某家春联有所针对自己一家而拟,在别人看来都是一种广泛的祝愿和勉励:     丁财两旺平安宅     富贵双全幸福家     吉星高照勤劳门第     福字常悬改革人家     柳岸建楼,满屋豪华满屋笑     春江撒网,一仓欣喜一仓歌   别人不会认为你是以“丁财两旺”“富贵双全”“勤劳门第”“豪华”自诩。
         再说说横批“国治家齐”。人们都知道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殊不知这是对君王而言的,“治国平天下”是君王之事,并非老百姓之事,“齐家”虽然是老百姓之事,但也是对家长而言。君王一国只有一个,家长一家只有一人,不是谁都可以承担“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而“国治家齐”则不同,“治”是太平安定的意思,比如“天下大治”,“长治久安”等。“国治”就是国家和平安定,是每个人的愿望。“齐”是“同一”的意思,同一就无矛盾,故有“和睦”之意。“家齐”就是家庭和睦,这是每个家庭成员的愿望。有“国治”方有“家齐”,有国家安定这个大前提,才谈得上家庭和睦,所以横批用“国治家齐”。
         诗词联栏目曾经很活跃,也曾很乐意帮助人。但是由于有不少人得到帮助以后,不结题,不道谢,拍拍屁股走人,还有些连谈恋爱写给女孩的诗联也请人代拟,大家也就懒得理会了,以致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有时得不到帮助。这点请楼主理解。   此联还可多挂些时日,多听听大家的建议,但百人百口,不会有统一意见的,你自己也应该有自己的判别。
       2013年2月3日补充:   楼主如觉得“鼎食之家”有所夸张,可改为“姜被之家”,下联“礼行斯国”相应改为“礼文斯国”。   姜被:汉朝有个人名叫姜肱,有两个弟弟,非常友爱,形影不离。他们长大成人各自娶妻以后,也不忍分开,兄弟三个人还经常同床而眠,所以做了一床很大的被子。
      后人以“姜被”或“姜肱大被”指兄弟和兄弟之间的亲密友爱之情。   礼文:指礼乐仪制。     常守香融德 姜被之家愉往岁     谨怀声事言 礼文斯国庆来春   由于兄弟友爱,家庭和睦,因此在又一年即将过去之际,回顾过往的岁月而感到愉快。
      小家得益于国家,因而更应关心国家大事,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迎接更明媚灿烂的春天。

    食***

    2013-01-27 08:13:20

其他答案

    2013-01-27 13:16:15
  • 楼上大才,所获彼多啊,学习了。

    1***

    2013-01-27 13:16:15

  • 2013-01-26 12:15:28
  • 先声明,本人没学过平仄,平时没做过对联,多年来只偶尔到“联栏”看看,一时兴起对过两次。觉得您这对联很有味道,提点意见供参考。我觉得龙哥的意见有道理,若果多数人看不懂就没有意思了。我也是看了解释才知道。初看时,以为“长效香融”是一种持续很久的香,融入什么里面;“声事”则更不知所云。所以我想,香、融、声、事,最好断开,使人一看就接近词性本意,是否更好?比如:               效香齐融  鼎食之家愉往岁
                         亲声力事  礼行斯国庆来春
    外行闲来胡扯,供大家一笑。

    h***

    2013-01-26 12:15:28

  • 2013-01-26 11:42:49
  • 好是绝对好 就是多数人看不懂啊 附加说明一定合适 哈哈
    祝你全家快乐!

    实***

    2013-01-26 11:42:49

  • 2013-01-26 11:15:19
  • 不错,既有含义又有品味,挺好的。很适合。

    3***

    2013-01-26 11:15: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