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十万火急,帮忙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诗词鉴赏,谢谢

首页

十万火急,帮忙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诗词鉴赏,谢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5-08-17 16:21:08
  • 给你传一篇吧,改一改就可以

    d***

    2005-08-17 16:21:08

  • 2005-08-16 21:25:56
  •   怎么能没有新诗的鉴赏呢?
    我献献丑吧
                           
                                        戴望舒
    这时他来了:夜行者!
    冷清清的街道有着沉着的跫音,
    从黑茫茫的雾,
    到黑茫茫的雾。
       夜的最熟稔的朋友, 他知道它的一切琐碎, 那么熟稔,在它的薰陶中, 他染了它一切最古怪的脾气。 夜行者是最古怪的人。 你看他走在黑夜里: 戴着黑色的毡帽, 迈着夜一样静的步子。 短品:如果孤立的看这首诗,很难不让人感受到它是消沉和冷漠的。
       但是,我见过一本书,上面把3首 戴望舒的诗一起评,构成的一个小的系统,不可谓不妙! 古体诗是好的,但是,也许现在连许多中文系的学生都对它保留了浓厚的兴趣,只是,要让他说出个其中的音韵、格律、平仄、对仗,却不一定能说出个头头是道!一个民族的精华一定要化为新的文化基因而流传、发扬和壮大。
      古体诗将不可能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再度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它甚至回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淡出~~~ 这里,我选了其2 无论是戴望舒的富具诗美的,还是掷地有声的 都表现着诗人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但是!一个诗人的情绪往往是"反复无常"的,甚至,可能在一首诗中出现矛盾的情绪!他们有着敏感的心灵触觉,他们善于对外在事物中的美质的发现和内心世界对情感波动的感知。
       大概是作者人生的3个时期吧,我们谓之人生三味。 大家可以细细品味前2节,我针对第3节讲讲我的心得吧。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的陶醉其中~~~~~~~,哈哈,当你读完第3节,还没有回过神来~~~~你已经被"骗"了! 看!第3节,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严厉审视,是谬理不是吗? 你错! 诗人写诗,不是一定要在某种思想指导下才行。
       最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使自己浸润在某中诗的情绪下,要有"诗性的直觉"(大哥大姐别骂我!) 诗人如果在下笔时,前思后虑,很难写出动人的诗篇。 人们读这样的诗,感受的只有那情绪与意境的和谐与协调,感受到那种水墨画一般的清雅情致与诗一般优美的内蕴。
       把这单篇与诗人的整体形象结合吧! 诗人在人生普遍的感情和情绪经历的纵向发展上,在各个阶段的不同坐标点上找到了这种喷射口,进而完成了其艺术创作的最佳选择。 这种人生的意味有着普遍性和永恒性,因此有了长久的艺术魅力 它们是可以随着人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上而结成精神伴侣,作为精致的艺术品供人品位的。
       戴望舒即使在感情苦闷和孤独时,他的内心深处仍然是怀着一腔对人生世事的热情关注的。 何况,如果连读李煜的词而处处想到他的荒唐和无能,是亡国之君,那么哪里还有艺术欣赏的情致呢? 2005。8。16 。

    盛***

    2005-08-16 21:25:56

  • 2005-08-16 18:52:59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本篇是苏词中具有豪雄气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 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即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风流人物”,指出色的英雄人物。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人道貌岸然是”意谓“据人们讲”。周瑜大败曹兵的赤壁战场究竟在哪儿,向来众说纷纭,现一般认为是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也有说是在蒲圻县西北的,苏轼在此不过是姑且借景怀古以抒感而已。
      “周郎”,即周瑜。以下“乱石”三句,集中写赤壁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歇拍二句,总结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谨……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集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
      但苏轼在如此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所以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六句就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公瑾”,周瑜的字。“小乔”,乔公的幼女,嫁给了周瑜。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刻划,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一句,既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同时也是在向人们暗示: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方能使东吴保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否则难免出现如诗人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
      这就强调了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纶巾,青丝带的头巾。《三国志·蜀志》说诸葛亮同司马懿交战时“葛巾毛扇,指麾三军”,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是写的诸葛亮。
      但是,这种装束也是三国六朝时期儒将常有的打扮,苏轼移用来刻画周瑜,以表现他临战的从容镇定,这样理解不会割裂周瑜的形象,且符合上下文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过程。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飞埃绝烂,烧尽北船。
      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员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这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边疆危机的确良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呵!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塑造导演这一战争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感情契机。
      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牾,所以,当词人一量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叹光阴虚度,而无可如何地归结为以酒浇愁了。虽然词的结尾调子失之低沉,但这也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就艺术表现的角度而言,这种故作超旷的写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苏词的独特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关西大汉手持琵琶、铁绰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偏见,其中不无微词,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

    英***

    2005-08-16 18:52:59

  • 2005-08-16 18:50:03
  • 其实楼上几位回答的都很好啊

    1***

    2005-08-16 18:50:03

  • 2005-08-16 17:24:32
  •   宋祁
    玉楼春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①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
    ②长恨欢娱少。肯受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就是代表作。尤其是“闹”字传神,极富语言魅力。分析时要结合语境,并选好角度。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是一幅生机蓬勃,色泽鲜明的早春图。开始写春游,地点在城东,开头总括一句,后面三句是“风光好”的具体描述。这三句虽具体了东城“风光好”,但不是纯客观描述,它处处有人的感情:湖面微波荡漾,似在迎着游客的轻舟,绿树含烟,春天清晨的微寒是“轻”的——气温也似可称斤计两了;红杏枝头,饱含春意,竟然“闹”起来了。
      的确,它既写出了真景物,也写出了真感情,如果没有前两句,单是“红杏”一句,“春意”怕不会表现得如此浓重吧。 本来上片的景从色彩说,明丽中透出鲜活;“彀皱波纹”,清翠郁秀,还有点儿闪光;绿杨、红杏对举,相映生辉。从词的境界说,明朗,清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可是下片的抒情,一反上片明艳色彩,健朗的意境:说人生飘浮,也即是说人生如梦,匆匆就会过去,因此应该及时行乐;古人云:千金难买美人一笑,那么怎肯吝惜千金而不去买一笑呢。为了欢快的时光多一会儿,词人举怀劝说夕阳,请暂且向花丛中多照耀一些时候吧。 而结尾两句是上面这种享乐生活情趣的必然反映。
      斜阳西下,好景不常,要及时地追欢逐乐,便只有去过花间醉酒一类的生活了。这里的“斜阳”,也可以是比喻一个人的晚年,联系起下句来看,正是说岁月无多,应该及时行乐的意思。 。

    小***

    2005-08-16 17:24:32

  • 2005-08-16 17:24:04
  •    曹植《七  步  诗 》的鉴赏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

    a***

    2005-08-16 17:24:04

  • 2005-08-16 16:12:22
  • 什么诗词的鉴赏啊

    落***

    2005-08-16 16:12:2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