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复习《古代汉语》?

首页

如何复习《古代汉语》?

  本人在十月份要考试《古代汉语》请问怎样复习效果才会更好?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9-30 08:48:06
      (一) 牢牢抓住八条:
      (1)"四到"法
      眼到──繁体字,一笔一画看仔细;只看到一个大概的轮廓不行,如:"寿(?郏?、"刚才(纔)"的"才"的繁体。有注解,逐条看。"不求甚解",至少学语言课不行。
      口到──寓记忆于吟哦,培养"语感"。
      西谚:"与其记在心间,不如记在唇边。"运动记忆不易忘。   心到──用心记,记特殊音义,记特殊句型等等。多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这八个字是古今多少学问家成功的共同秘诀。
         手到──记笔记,并及时地加以整理;做卡片,定期分类,努力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有生字,要勤翻工具书。   (2)以文选为中心   "语言就包含在言语作品中。"我们要精熟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文,做到能正确诵读、解释、翻译;要熟悉到随便举出其中的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立刻就能记起是哪一篇里的。
      首先练好这一项基本功,然后再谈"深造"二字。   (3)以词汇为重点   语音、词汇、语法这三要素中,词汇的变化最快,须特别注意。对于古今词义不同的词,尤其是那些"微殊"的,要细心辨析,留心记住。读古书误解往往在这些词上头。如"信"、"书"(《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一年中,我们要扎实地掌握  600个左右常用词;对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项,要相当熟悉。
      我们结合文选讲解一些,大量的还要靠大家课外自己看教材,研究、归纳。   (4)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   这就是说,对于文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古汉语语法现象,也要给予相当的重视。关于语法体系,先学通一家,再博采众家之长;不要一上来就搞一个大杂烩。
         (5)逐步掌握通论   要以历史主义的观点,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个别认识一般,把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掌握古汉语的一般规律。说得具体些,就是对于古今汉语在词汇形式、词义内容、词性活用、虚词用法、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异同,都要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这样,阅读古书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6)认真做好口头的、笔头的各种练习   口头的练习有朗读、背诵等,笔头的练习有做读书笔记、注音、释义、翻译、语言要点分析、名词解释、古文赏析、小论文等。   (7)要培养自己浓厚的兴趣   有兴趣才会自觉地预习和温习,有兴趣才会钻得进,也才会有创见。
      人,大概只有吃糖果的兴趣是不用怎么培养就有的,其他的兴趣则一般都要经过强化培养的。地质队员翻山越岭采标本,对冷冰冰的石头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是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如果我们想到只要闯过了文字关就能为人民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习古代汉语的干劲自然就大了。
      "文字关"也是一种"关",红军长征过娄山关是靠浴血奋战打下来的;老子出关也是写了五千字的《道德经》的。过关总要付出代价。但我们付出的是辛苦,收获的却是成功的喜悦。待到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闯过了文字关,从而在古代文献阅读和研究的领域里可以自由地驰骋,不断领略到古典艺术的胜境,并自己放出眼光进行美学的分析,或作古代语言的研究,或在创作中成功地继承了某种艺术形式时,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呵!   (8)四字诀:      勤──勤勉,见缝插针,不怕辛劳,孜孜以求。
            谨──严谨,一丝不苟,多闻阙疑,认真继承。      精──精通,熟读精思,精益求精,升堂入室。      进──前进,深造有得,勇于创新,追求完美。   (二)掌握一串钥匙:   拎出文言文的十几个学习要点,作为打开文言宝库大门的一串钥匙。
      它们是:   1。 通假字 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如:赵王少,不能蚤起。蚤,通"早",早早地。   2。 古今字 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两种字形,先出现的是"古字",后起的是"今字"。
      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回来。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   3。 异体字 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写法。如:?妫?泪";?澹?诉"。   4。 破读字 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5。 词类活用 在上下文中甲类词临时用如乙类词。
      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名词用如意动。   6。 词序 前宾语、动量表示法等。如:吾谁欺? 未之有也。 [三]思而后行。   7。 双宾语 (1)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如:语之故;   (2)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如:问之客。
         8。 非支式 即非支配关系的动宾结构式,其形式的宾语,实质是补语。如:而誓〈之〉曰:"……"誓之,向她发誓。   9。 被动式 "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被"字式等。   10。实词、词组 联绵字、偏义复词…   11。
      虚词 如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等。   12。省略 承上省或探下省主语、宾语、动词、介词等。   13。 修辞 如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互文等。   14。
       文体 如散文中的史传文(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杂史)、杂记文(游记体、笔记体……)、说理文(语录体、史论体、寓言体……)、应用文(书信体……)等;韵文中的风体诗(诗经),骚体诗(楚辞),汉魏六朝古诗(乐府、歌行),古体诗(古风)中的七古、五古、古绝,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七律、五律、排律、律绝,词,曲等;骈文(骈赋、连珠、对联)等。
         15。 特色与表现手法 如对比、烘托、铺垫、暗示、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   16。 同源字 具有一个共同的概念义而读音又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或几个字。如: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阙,与"缺"同源。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掌握了这串钥匙,也就掌握了研读文言文的主动权。
      学生依照新编《古代汉语》教材的示范,在解剖了数十篇文选的语言要点之后,就能实实在在地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从而顺利地闯过文字理解关。

    小***

    2005-09-30 08:48:06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