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魏延在蜀国也是个举足轻中的人物,然而没有处理好与诸葛亮的关系?

首页

魏延在蜀国也是个举足轻中的人物,然而没有处理好与诸葛亮的关系?

魏延在蜀国也是个举足轻中的人物,然而没有处理好与诸葛亮的关系?结局不好。问题是在于魏延本身,还是诸葛亮,刘备有关系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11-01 22:45:59
      历史上关于魏延之死,陈寿的<三国志>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三国志·魏延传>的正文;一种是<魏延传>裴松之注引的<魏略>。这两种说法,都同杨仪有关。
    魏延有一个严重的毛病,就是骄傲自大,看不起旁人,连诸葛亮也被他视为胆怯之辈。魏延功高位重,旁人都让他几分,唯独杨仪不买他的帐。
      杨仪是诸葛亮的丞相府长史,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是个实权派。此人很有才干,很得诸葛亮器重,但他同样自命不凡,而且比魏延还要偏激狭隘。两人互不买帐,势同水火。诸葛亮对他的这一文一武两条臂膀的不和伤透了脑筋,既感到惋惜,又很难分出谁是谁非,因而也未能说服他们,使他们和解。
       <三国志·魏延传>说,诸葛亮临终前,秘密与杨仪,姜维等人商量他死后退军事宜,决定由杨仪节制全军,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延不听从命令,大军便自动开拔。延知此事后很不以为然,他对费祎说:丞相虽死,但我魏延还在。丞相府的亲信官属可扶丧回蜀,我完全可以率军击贼,怎么可以因一人之死而荒废了天下大事呢?况且我魏是什么人,怎能被杨仪所节制,为他断后呢。
      后来延见诸军果然按杨仪部署,拔营退还,不由大怒,乘杨仪未开发前,便率所部径部南归,所过之处烧毁栈道。并向朝廷上表杨仪反叛,而杨仪也同时上表称魏延选选反,一时搞得后主莫明其妙。延退入汉中,占据了要隘南谷口,派兵迎击随后而至的杨仪。杨仪部下何平当阵斥责延道:丞相刚死,尸骨未寒,你怎么敢这样做。
      延的士卒知道曲在延,纷纷逃散。延只得与儿子等几人逃亡,后被杨仪派马岱追赶,斩之。延的头颅献到杨仪账下,杨仪居然用脚踏住骂道:庸奴,复能作恶否?于是,延被诛灭三族。 <魏延传>说,诸葛亮临终前,把军权交给了魏延。亮死后,延秘不发丧,率军南撤,行至褒口,才正式发丧。
      这时杨仪怕延加害自己,就放出谣言,说延打算投降曹魏,并率部下去围功延。延不原与自己人厮杀,不战而走,被杨仪部下追杀。照这种说法,延完全是被冤杀的。 无论按上哪一咱说法,延之死都是与杨仪不和而造成的,这里只有争权夺利,绝没有叛蜀。 <演义>里说延造反。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延是一名脑后长有反骨的天生叛逆者。 而延的“反骨”也是出自小说家之口。

    脆***

    2005-11-01 22:45:59

其他答案

    2005-11-02 17:53:15
  • 他太目空一切了            应该保持低姿态           想朱元璋一样

    万***

    2005-11-02 17:53:15

  • 2005-11-02 12:54:19
  • 我虽一直敬仰诸葛,但对魏延,我深感惋惜.

    非***

    2005-11-02 12:54:19

  • 2005-11-02 12:03:27
  • 空有经天纬地功,
    却被傲骨误一生,
    生不逢时空余恨,
    三国自此空空空。
    在《三国演义》魏延并不是主线人物,但在隐含的故事线中,他确实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但凡对三国有了一定认识的人,不会否认这个事实,也不会不喜欢这个敢爱敢恨,放荡不羁的英雄。我的观点十分鲜明:唾弃杨仪、惋惜魏延。

    狗***

    2005-11-02 12:03:27

  • 2005-11-02 09:17:50
  • 倒霉

    邋***

    2005-11-02 09:17:50

  • 2005-11-02 09:01:48
  •   魏延之死一直是一个疑案,果如史书上所记,杨仪擅自斩杀国家大将也太大胆了。诸葛亮向以治军严而著称,如何一死就发生这种事,难道生前毫无察觉?而且因为互相不服而起干戈,是军队还在前线,在司马懿威胁之下,互相杀死对方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是诸葛亮有遗嘱。
      这种遗嘱因为魏延长有"反骨"当然是荒唐的。 其原因大体是这样: (1)蜀国是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对外只能联合东吴、防备魏国。诸葛亮频频以“统一中原”的幌子进攻魏国,只不过因为国小兵少,只能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而己。这一点,是诸葛亮对魏的基本方针,他在《出师表》中中说得很明白。
      所以,我们看他每次“无功而反”,他并不是真的要攻下魏国,只是要魏无暇准备伐蜀而已。可惜历来史学家皆不明白诸葛亮的战略意图,所以对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搞不明白。 (2)魏延是一个忠于刘备的人,深得刘备信任而委以“镇北将军”之职,驻守汉中要塞。这一位置仅次于荆州,其重要性,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
      而且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同意,魏延担肯定也担任不了这个职务。可见,说诸葛亮怀疑魏延的忠心,是十分荒诞的。 (3)魏延长于军事不假,屡建奇功亦真,作战上最善于进攻和奇袭,有违于诸葛亮“以攻为守”的策略。但最大的问题就出在,他是真的伐魏,真想倾举国之力进行军事冒险。
      
      果然这样,蜀国必然更早地灭亡。因此,诸葛亮与魏延最大的差别是战略上的相悖。加上魏延狂妄自大,诸葛亮死后必然不受节制,这样则蜀国的后果不堪设想。诸葛亮死前预见了这种情况,嘱咐杨仪、马岱以谋划杀之是完全可能的。 这是我的一种合乎情理的推测,只是觉得历来史书所说魏延被杀原因皆不可信,是然也。

    林***

    2005-11-02 09:01:48

  • 2005-11-01 22:50:56
  • 魏延之死与个人的性格有关,主要是与杨仪矛盾太深。诸葛亮没有处理好二人的关系,但也没有遗命斩魏延。魏延脑后有反骨纯是小说家言。

    l***

    2005-11-01 22:50:56

  • 2005-11-01 22:32:23
  • 魏延没有错,历史上诸葛亮也没有算计魏延.

    y***

    2005-11-01 22:32:23

  • 2005-11-01 22:28:39
  • 魏延可以叛刘表,也可以叛蜀汉,诸葛亮故命马岱诛之!
    所以是他本身问题!

    观***

    2005-11-01 22:28:39

  • 2005-11-01 20:41:37
  • 魏延是诸葛亮疾贤妒能的牺牲品.

    来***

    2005-11-01 20:41:37

  • 2005-11-01 20:29:27
  • 魏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的脑后竟然长有反骨。真荒唐啊!

    独***

    2005-11-01 20:29: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