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过年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首页

过年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1-28 09:08:28
       春节拜年,一般是按辈数大小互相拜的。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拜年的儿童“压岁钱”。压岁钱,相传是由宋代的“压岁盘”演变而来的。
      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清代,压岁钱带上了去邪、祈福的成分,《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里,是指带方孔的铜制钱。自纸币代替金属制钱以来,便改用红纸包封之以示吉利。清代曾有人写诗描绘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 是有来历的! 每逢春节,长者往往要给晚辈们压岁钱,而且多用一些连号的新纸币,这个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习俗缘由何在,为什么要用连号的新纸币,恐怕很少有人知晓。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生肖"等纹饰。唐朝时期,宫廷盛行春节散钱,当时人们把春节这天作为立春日,在宫内相互朝拜。
      而当时在民间还没有拜年的习俗。宋元以后,春节被定为正月初一,春节散钱习俗就演变为长者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记载:"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者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明清时期,长者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与晚辈。民国时期,方孔圆钱基本取消,长辈则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作为压岁钱,其寓为"长命百岁",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者喜欢选用连号的新纸钞赐予晚辈,有"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之意,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可以说,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压岁钱的由来 压岁钱最早是缘自唐宋,根本意义是长者给新生儿钱,来壮身保平安的。 因为初生婴儿,命主衰旺各不相同,因为孩子早岁如果走死绝等衰运,再加之八字格局配合不佳,很容易得病或夭亡,所以每年开春,由家长给孩子一些压岁钱,目的是用钱财来给身弱的孩子壮身,保这一年平安。
       为什么钱财可以壮身呢?这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某人身家百万"一样,人命主的衰旺是混合身体状况、学识、拥有财物的总和,所以给予孩子压岁钱就如同给孩子增添固定资产,使他的命主能旺起来,可以抵抗岁运里的病灾侵害。 这个小小的“八字助身法”就这样融入了我们中国的民俗文化当中。
       。

    s***

    2006-01-28 09:08:28

其他答案

    2006-01-29 20:43:46
  •  春节拜年,一般是按辈数大小互相拜的。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拜年的儿童“压岁钱”。压岁钱,是山西各地普遍流行的作法,相传是由宋代的“压岁盘”演变而来的。
        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清代,压岁钱带上了去邪、祈福的成份,《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里,是指带方孔的铜制钱。自纸币代替金属制线以来,便改用红纸包封之以示吉利。清代曾有人写诗描绘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山西各地付压岁钱,所付的钱数与亲戚关系的远近亲疏有关系,一般是付给儿童、少年的。
    

    g***

    2006-01-29 20:43:46

  • 2006-01-29 15:38:51
  • 图个吉利呐!我想说的也就是那些了,不过这就是最基本的意思吧,谁不想图个吉利平安了.

    小***

    2006-01-29 15:38:51

  • 2006-01-29 15:29:20
  • 应该是用于避邪吧!

    l***

    2006-01-29 15:29:20

  • 2006-01-29 14:48:43
  • 在古代,人们相信,每到过农历年的时候,鬼门会大开.有很多的古怪东西会出来,恐吓小朋友!!大人们就给一些钱他们,让他们能用钱骗他们远离自己

    怡***

    2006-01-29 14:48:43

  • 2006-01-29 14:26:54
  • 没什么特别的,现在长辈给你压岁钱,,等自己长大了他们老了我们也要给他们。。不是一样吗?

    i***

    2006-01-29 14:26:54

  • 2006-01-29 12:33:49
  • 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姗***

    2006-01-29 12:33:49

  • 2006-01-29 12:10:06
  • 其实就是简单的两个字:压惊!

    龙***

    2006-01-29 12:10:06

  • 2006-01-29 02:13:14
  •   旧时给小儿女的压岁钱,一般说,数额是小的,给他们压岁钱的尊长大抵只限于家庭内部,至亲尊长在新正也会给晚辈小儿女以红纸包,但不称压岁钱,叫作百岁钱,表示祝愿他们长命百岁。尊长亦非人人都挖腰包,比方说母亲给了,父亲不再给;亲族依房份发放,比如婶婶给了,叔叔就不重复,至亲亦然。
      未婚者不须发放;虽是面对幼小者,若与自己同辈份,亦不应该发给他们。这样,小孩子所得不多,与今之小孩每年所取论百、逾千,不能相提并论。 每逢春节,长者往往要给晚辈们压岁钱,而且多用一些连号的新纸币,这个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习俗缘由何在,为什么要用连号的新纸币,恐怕很少有人知晓。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生肖"等纹饰。
      唐朝时期,宫廷盛行春节散钱,当时人们把春节这天作为立春日,在宫内相互朝拜。而当时在民间还没有拜年的习俗。宋元以后,春节被定为正月初一,春节散钱习俗就演变为长者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记载:"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者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
      "明清时期,长者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与晚辈。民国时期,方孔圆钱基本取消,长辈则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作为压岁钱,其寓为"长命百岁",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者喜欢选用连号的新纸钞赐予晚辈,有"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之意,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可以说,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压岁钱最早是缘自唐宋,根本意义是长者给新生儿钱,来壮身保平安的。 因为初生婴儿,命主衰旺各不相同,因为孩子早岁如果走死绝等衰运,再加之八字格局配合不佳,很容易得病或夭亡,所以每年开春,由家长给孩子一些压岁钱,目的是用钱财来给身弱的孩子壮身,保这一年平安。
      
       为什么钱财可以壮身呢?这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某人身家百万"一样,人命主的衰旺是混合身体状况、学识、拥有财物的总和,所以给予孩子压岁钱就如同给孩子增添固定资产,使他的命主能旺起来,可以抵抗岁运里的病灾侵害。 这个小小的“八字助身法”就这样融入了我们中国的民俗文化当中。

    爱***

    2006-01-29 02:13:14

  • 2006-01-28 22:58:58
  • 孩没有经济来源,过年给只不过让他们高兴高兴,热闹点. 

    无***

    2006-01-28 22:58:58

  • 2006-01-28 18:58:53
  • 他们都说光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不过嘛,现在是年三十,你是不是要给我压岁钱啊???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

    2006-01-28 18:58:53

  • 2006-01-28 16:27:10
  • 这是一个传统,先前为什么偶不知道,到后来也就是长辈哄小孩的,过年嘛,当然是财源旺旺了

    畅***

    2006-01-28 16:27:10

  • 2006-01-28 15:46:06
  • 每逢春节,长者往往要给晚辈们压岁钱.其意义在于:表示爱小,启示尊老。

    w***

    2006-01-28 15:46:06

  • 2006-01-28 13:19:51
  • 春节拜年,一般是按辈数大小互相拜的。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拜年的儿童“压岁钱”。压岁钱,相传是由宋代的“压岁盘”演变而来的。

    飞***

    2006-01-28 13:19:51

  • 2006-01-28 13:06:52
  • 小气一年了,大方一会呗

    s***

    2006-01-28 13:06:52

  • 2006-01-28 12:52:10
  •   春节拜年,一般是按辈数大小互相拜的。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拜年的儿童“压岁钱”。压岁钱,相传是由宋代的“压岁盘”演变而来的。
      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清代,压岁钱带上了去邪、祈福的成分,《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里,是指带方孔的铜制钱。自纸币代替金属制钱以来,便改用红纸包封之以示吉利。清代曾有人写诗描绘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 是有来历的! 每逢春节,长者往往要给晚辈们压岁钱,而且多用一些连号的新纸币,这个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习俗缘由何在,为什么要用连号的新纸币,恐怕很少有人知晓。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生肖"等纹饰。唐朝时期,宫廷盛行春节散钱,当时人们把春节这天作为立春日,在宫内相互朝拜。
      而当时在民间还没有拜年的习俗。宋元以后,春节被定为正月初一,春节散钱习俗就演变为长者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记载:"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者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明清时期,长者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与晚辈。民国时期,方孔圆钱基本取消,长辈则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作为压岁钱,其寓为"长命百岁",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者喜欢选用连号的新纸钞赐予晚辈,有"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之意,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可以说,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压岁钱的由来 压岁钱最早是缘自唐宋,根本意义是长者给新生儿钱,来壮身保平安的。 因为初生婴儿,命主衰旺各不相同,因为孩子早岁如果走死绝等衰运,再加之八字格局配合不佳,很容易得病或夭亡,所以每年开春,由家长给孩子一些压岁钱,目的是用钱财来给身弱的孩子壮身,保这一年平安。
       为什么钱财可以壮身呢?这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某人身家百万"一样,人命主的衰旺是混合身体状况、学识、拥有财物的总和,所以给予孩子压岁钱就如同给孩子增添固定资产,使他的命主能旺起来,可以抵抗岁运里的病灾侵害。 这个小小的“八字助身法”就这样融入了我们中国的民俗文化当中。
       。

    棒***

    2006-01-28 12:52:10

  • 2006-01-28 09:32:25
  • 一年平安。
    

    1***

    2006-01-28 09:32:25

  • 2006-01-28 09:01:47
  •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云:“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可见是自己置于床脚下的;又张轶青《压岁钱》诗有“用镇将除夜”之句,亦即说用它来镇住长长除夜的邪恶。所依据的,当是《国语·周语上》:“为贽币瑞节以镇之。
      ”小儿女亦需钱压岁,当然就得由尊长赐予,这就是“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的由来。成人自置压岁钱者渐少,终于只剩下仅赐小儿女压岁钱的风俗,而且不再把穿钱(铜钱)绳“编作龙形”,简省为红绳穿于钱孔,顾禄《清嘉录》说:“长幼度岁,……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
      ”橘,常用福建所产,称作福橘;荔,冬春之际当然只有干果。荔,取其谐音“利”;福橘,取其“福”字,吴方言区还兼取“橘”音近“吉”。鲁迅幼时,除夜枕边有橘,次晨长妈妈要他说“恭喜”、吃橘子。 在使用铜钱的年代,以红绳穿钱,“缀百钱”自非定额,贫寒之家四枚、八枚者也有,富贵之家则超过百枚;有人说可至一吊钱,一吊即一贯(一千钱,实际上要打九六折或九四折),放在枕边像一条盘龙,大概很少见。
      铜钱废止流通后,“特开红纸零票”(沈太侔《春明采风志》),也就是大店铺用红纸开出零星钱票,备大户人家兑去给小儿女作压岁钱,用它在新正向开出之店购物。但这种方式并不普遍,且为时甚短,再后来就用红纸径直包钱币了。 旧时给小儿女的压岁钱,一般说,数额是小的,给他们压岁钱的尊长大抵只限于家庭内部,至亲尊长在新正也会给晚辈小儿女以红纸包,但不称压岁钱,叫作百岁钱,表示祝愿他们长命百岁。
      
      尊长亦非人人都挖腰包,比方说母亲给了,父亲不再给;亲族依房份发放,比如婶婶给了,叔叔就不重复,至亲亦然。未婚者不须发放;虽是面对幼小者,若与自己同辈份,亦不应该发给他们。这样,小孩子所得不多,与今之小孩每年所取论百、逾千,不能相提并论。 。

    m***

    2006-01-28 09:01:4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