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帮我写一个作文,谢谢!

首页

帮我写一个作文,谢谢!

怎样写这篇作文:

题目:回忆一下你的读书经历,写一篇题为“我的__读书法”的作文。题目中的横线出可加入一个比喻性的词语,来说明自己的读书特点,如“鹰式”“鼠式”等。字数在五百字左右。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2-12 12:36:17
  •   我的“3J”读书法 
    由于在家琐事多,在学校工作忙碌,所以读书的时间相对比较少,因此,我在读书上的功利性很强,读一点,就一定要有一点的收获,我的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实际”、“自己”、“奠基”六个字,自称“3J”读书法。
    一、读对实际工作有用的书。
      我读书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对我的工作有实际用处,因此,我读书实际上属于任务性阅读,大致包括三个方向:一是传记类,我认为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特色人格应该是一个核心任务,而这些人格的知识应该在中外古今的名人、伟人中。出于这样的认识,我阅读人物传记比较多,我从这些人的人生经历中,汲取了许多特色人格的营养,并渗透到教学工作中,使我的课堂充满一种人格的魅力。
      二是哲理类,我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事业,而哲理类的书籍文章,多是在平淡中挖掘出闪亮的道理,这对教师能够说出智慧的话语,能够智慧地处理问题有重要的作用,而这本身对学生的智慧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认识让我酷爱哲学书和哲理类文章。三是教育类,作为教师,当然要读一些教育类的书籍,因为读这类书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寻找让自己心灵震动的东西。我读书的过程是跳跃式的,我阅读的重点是能够让我的思维和情感震动的东西,我认为,这里面有我自己的影子,也有作者的灵魂,是我和作者沟通的切入点。我认为,读书要始终想着自己,因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升华,这样的读书过程,让我读得快,看得多,吃到大脑里的东西更多。
       三、写下积淀素质的文字。我认为读书的最高目的是为个人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我读书必然要写,一是抄下让我心动的文字;二是写下自己的感悟和联想。我认为,只有通过写,才能让书中的精华和自己的思考在大脑中凝固起来,储藏起来,最终在将来的工作中生根、发芽、开花。
      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也的确有这样的效果,我备课中创造性的思路,我讲课中让学生心灵震颤的语句,无不是从书中和自己的思考中演化而来的。 对于读书方法,我认为,别人的办法永远是参考,成功的读书方法应该是自己独立创造的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我的读书法 伊沙 -------------------------------------------------------------------------------- 我上大学后第一次买书,是在学生食堂外面的墙上看到一则布告,然后按照布告的指引来到某男生宿舍——是那个宿舍在卖书:《新诗潮诗集》上、下两册和一本叫做《青年诗人谈诗》的小薄册子。
      其实那都不是正规出版物,而是北大五四文学社编印的,所以也只能在校园内部卖卖。卖书的同学告诉我,可以拿菜票买。当时我是用菜票还是用钱买的我已经记不清了,反正我买下了这三册书。 作为一名立志要做诗人的中文系大学生来说,进入大学后首先买到的是《新诗潮诗集》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读到当时中国诗人所能写出的最好诗歌——食指、北岛、舒婷、顾城、芒克、严力、江河、杨炼、梁小斌、傅天琳……这些闪光的名字一下跃入我的眼帘,作为一个个不在场的老师为我上了一堂堂现代汉语诗歌的启蒙课,这种影响是毕生性的。
      而那本《青年诗人谈诗》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顾城回答香港诗人王伟明的《诗话录》,他在这篇《诗话录》中提到了许多外国诗人的名字:洛尔迦、惠特曼、但丁、泰戈尔……这些名字有我知道的,但又没有系统读过;也有我在当时初次听说的,然后我就跑到书店和图书馆里去找他们的诗集,找到了下一批我要读的书。
       我还记得一件事,有天晚上我在学校图书馆碰到我的一位同学,和我一样,他也是立志要做诗人的。我对他大学三年级了才读五四新诗感到奇怪,原来他是照着一名文学概论老师开列的书单,自远古一路读来,难怪他的诗写得那么老旧那么没有时代感呢!最终也无所成就。
       如今我既是诗人也是一名教师,每当学生向我请教读书的方法并要求我为他们开列书单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说:在你现在正读的书里有你下一步要读的书,一步步就这么走下去吧。 我的读书法 今天看《辞海》的时候,看到了“朱子读书法”词条。我没见过这本书,大概就是朱熹的读书方法谈吧。
      书中归纳了读书的六条经验: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我不知道这是书里的题目还是现代人翻译过来的,基本上没有古文字那样难懂,我几乎都能明白。看了这点东西我受到三点启发:一是就这么个读书问题,自古以来就能写成各种各样的书,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啊”,我们的生命有限,虽然愿意学问多,但必须有选择。
      二是要想知识博一点,必须围绕专去博。以一个点向面扩展,其半径长度要量力而行。三是朱熹的方法对别人可能具有指导意义,但对我却只有“着紧用力”最有用。我这年龄才开始读书,哪还有机会慢慢地熟读、精思、涵泳和体察呀,就是专门读书的学生也做不到啊。我只有在写小博客的时候,精思多少算多少,体察多少算多少,但这不是读书。
      用眼睛读,我只能采取一目十行的速读法,就象饥饿的野兽在森林里猎取飞奔的小动物一样,慢了不行。我要锻炼点分辨能力,看哪些有用,哪些没用。朱熹这本书,精华就是24个字,而对我有用的只有四个字。 我的立体读书法 学习了十几年来总结方法才发现,什么也没逃出前人的总结。
      比如鲁迅先生的立体法学习方法   鲁迅先生说:“倘要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个作者的专集,然后再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历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
      ”   这是鲁迅读专业书籍的方法。   但是理论仍然是名家的理论,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去证明了那些理论,方法才真正属于我们。对于每一个个体,我们只能选择不断反省自己,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或将已经有的经验作成程序,挂在墙上,照做。不过对于挂在墙上的人他当然明白,那不仅仅是一纸空文,而是前人的血泪,对于后来者就另当别论,可能仅仅是一张纸,不明白其意义,所以程序得不到很好的执行。
      工作因此延误,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无根,无源之水的虚无。   鲁迅主张先泛览诸家,从“面”读起,然后,集中到一个“点”上,选准某一位作家的专集,再由“点”深入到“史”,研究这个作家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到此还不够,还要进一步读这个作家的传记。
         这种读书方法很科学的。有人称赞说:按照这种方法读书,那就既有一般的泛读又有重点的“深掘”,既有横断面,又有纵剖面;既有对原著的钻研,又有辅助读物。这种独具匠心的读书设计,正如一组完整的建筑群,真是主次分明,纵横交织,错落有致。这样做极有利于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的组成,我们便称之为立体读书法。
         我以为,鲁迅的方法用在文科是相当实用的,用在理科,我不敢保证。在具体的学习中艰难是多的,不像张嘴这么容易。关于具体的方法。我认为,古人云:熟能生巧是最好的,什么三天不练手艺生,均是围绕其展开。也有循序渐进,滚雪球,放电影法之说。这实在是因人而异的。
      不过坚持一种学习的心态是会不断学到东西的。 。

    雨***

    2006-02-12 12:36:17

  • 2006-02-09 13:16:12
  •           我的立体读书法
        学习了十几年来总结方法才发现,什么也没逃出前人的总结。比如鲁迅先生的立体法学习方法
      鲁迅先生说:“倘要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个作者的专集,然后再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历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
      ”   这是鲁迅读专业书籍的方法。   但是理论仍然是名家的理论,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去证明了那些理论,方法才真正属于我们。对于每一个个体,我们只能选择不断反省自己,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或将已经有的经验作成程序,挂在墙上,照做。不过对于挂在墙上的人他当然明白,那不仅仅是一纸空文,而是前人的血泪,对于后来者就另当别论,可能仅仅是一张纸,不明白其意义,所以程序得不到很好的执行。
      工作因此延误,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无根,无源之水的虚无。   鲁迅主张先泛览诸家,从“面”读起,然后,集中到一个“点”上,选准某一位作家的专集,再由“点”深入到“史”,研究这个作家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到此还不够,还要进一步读这个作家的传记。
         这种读书方法很科学的。有人称赞说:按照这种方法读书,那就既有一般的泛读又有重点的“深掘”,既有横断面,又有纵剖面;既有对原著的钻研,又有辅助读物。这种独具匠心的读书设计,正如一组完整的建筑群,真是主次分明,纵横交织,错落有致。这样做极有利于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的组成,我们便称之为立体读书法。
         我以为,鲁迅的方法用在文科是相当实用的,用在理科,我不敢保证。在具体的学习中艰难是多的,不像张嘴这么容易。关于具体的方法。我认为,古人云:熟能生巧是最好的,什么三天不练手艺生,均是围绕其展开。也有循序渐进,滚雪球,放电影法之说。这实在是因人而异的。
      不过坚持一种学习的心态是会不断学到东西的。 。

    s***

    2006-02-09 13:16:12

  • 2006-02-08 15:19:05
  •   我的“3J”读书法  
        由于在家琐事多,在学校工作忙碌,所以读书的时间相对比较少,因此,我在读书上的功利性很强,读一点,就一定要有一点的收获,我的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实际”、“自己”、“奠基”六个字,自称“3J”读书法。
        一、读对实际工作有用的书。
      我读书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对我的工作有实际用处,因此,我读书实际上属于任务性阅读,大致包括三个方向:一是传记类,我认为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特色人格应该是一个核心任务,而这些人格的知识应该在中外古今的名人、伟人中。出于这样的认识,我阅读人物传记比较多,我从这些人的人生经历中,汲取了许多特色人格的营养,并渗透到教学工作中,使我的课堂充满一种人格的魅力。
      二是哲理类,我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事业,而哲理类的书籍文章,多是在平淡中挖掘出闪亮的道理,这对教师能够说出智慧的话语,能够智慧地处理问题有重要的作用,而这本身对学生的智慧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认识让我酷爱哲学书和哲理类文章。三是教育类,作为教师,当然要读一些教育类的书籍,因为读这类书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寻找让自己心灵震动的东西。我读书的过程是跳跃式的,我阅读的重点是能够让我的思维和情感震动的东西,我认为,这里面有我自己的影子,也有作者的灵魂,是我和作者沟通的切入点。我认为,读书要始终想着自己,因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升华,这样的读书过程,让我读得快,看得多,吃到大脑里的东西更多。
       三、写下积淀素质的文字。我认为读书的最高目的是为个人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我读书必然要写,一是抄下让我心动的文字;二是写下自己的感悟和联想。我认为,只有通过写,才能让书中的精华和自己的思考在大脑中凝固起来,储藏起来,最终在将来的工作中生根、发芽、开花。
      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也的确有这样的效果,我备课中创造性的思路,我讲课中让学生心灵震颤的语句,无不是从书中和自己的思考中演化而来的。 对于读书方法,我认为,别人的办法永远是参考,成功的读书方法应该是自己独立创造的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我的读书法 伊沙 -------------------------------------------------------------------------------- 我上大学后第一次买书,是在学生食堂外面的墙上看到一则布告,然后按照布告的指引来到某男生宿舍——是那个宿舍在卖书:《新诗潮诗集》上、下两册和一本叫做《青年诗人谈诗》的小薄册子。
      其实那都不是正规出版物,而是北大五四文学社编印的,所以也只能在校园内部卖卖。卖书的同学告诉我,可以拿菜票买。当时我是用菜票还是用钱买的我已经记不清了,反正我买下了这三册书。 作为一名立志要做诗人的中文系大学生来说,进入大学后首先买到的是《新诗潮诗集》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读到当时中国诗人所能写出的最好诗歌——食指、北岛、舒婷、顾城、芒克、严力、江河、杨炼、梁小斌、傅天琳……这些闪光的名字一下跃入我的眼帘,作为一个个不在场的老师为我上了一堂堂现代汉语诗歌的启蒙课,这种影响是毕生性的。
      而那本《青年诗人谈诗》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顾城回答香港诗人王伟明的《诗话录》,他在这篇《诗话录》中提到了许多外国诗人的名字:洛尔迦、惠特曼、但丁、泰戈尔……这些名字有我知道的,但又没有系统读过;也有我在当时初次听说的,然后我就跑到书店和图书馆里去找他们的诗集,找到了下一批我要读的书。
       我还记得一件事,有天晚上我在学校图书馆碰到我的一位同学,和我一样,他也是立志要做诗人的。我对他大学三年级了才读五四新诗感到奇怪,原来他是照着一名文学概论老师开列的书单,自远古一路读来,难怪他的诗写得那么老旧那么没有时代感呢!最终也无所成就。
       如今我既是诗人也是一名教师,每当学生向我请教读书的方法并要求我为他们开列书单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说:在你现在正读的书里有你下一步要读的书,一步步就这么走下去吧。 我的读书法 今天看《辞海》的时候,看到了“朱子读书法”词条。我没见过这本书,大概就是朱熹的读书方法谈吧。
      书中归纳了读书的六条经验: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我不知道这是书里的题目还是现代人翻译过来的,基本上没有古文字那样难懂,我几乎都能明白。看了这点东西我受到三点启发:一是就这么个读书问题,自古以来就能写成各种各样的书,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啊”,我们的生命有限,虽然愿意学问多,但必须有选择。
      二是要想知识博一点,必须围绕专去博。以一个点向面扩展,其半径长度要量力而行。三是朱熹的方法对别人可能具有指导意义,但对我却只有“着紧用力”最有用。我这年龄才开始读书,哪还有机会慢慢地熟读、精思、涵泳和体察呀,就是专门读书的学生也做不到啊。我只有在写小博客的时候,精思多少算多少,体察多少算多少,但这不是读书。
      用眼睛读,我只能采取一目十行的速读法,就象饥饿的野兽在森林里猎取飞奔的小动物一样,慢了不行。我要锻炼点分辨能力,看哪些有用,哪些没用。朱熹这本书,精华就是24个字,而对我有用的只有四个字。

    s***

    2006-02-08 15:19: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