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怎样鉴定书画的价值?

首页

怎样鉴定书画的价值?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4-09-08 12:16:49
      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只是相对于主要依据而言,它包括题款、题跋、印章、纸绢、装裱、著录等。称它们为辅助依据是指即使这些内容全是真的,也只能作为辅助材料,因只有当一件书画作品的本身是真的,这些材料才有价值。如果主体立不起来,辅助材料再正确也绝不能将这件作品定为真的。
       题款。题款也叫款识,是指书画作品上作者自署的姓名字号,创作年月、绘制地点及其他内容等。识别这些由作者题写的名款,可以鉴定出其书法本身所反映出来的风格。 题跋。题跋是指同时人或后人所题的款识,它包括在书画作品内或裱头的天地、拖尾等处的题记。
      鉴定题款要注意的是,不但要鉴定书法本身的真伪,还要考证题跋者与作者的关系及题跋内容本身的可靠程度。 印章。印章包括书画家本人的印章和鉴藏家的收藏印两类。从内容上分,它包括姓名、字号、斋名、闲文等多样。从印文的内容、字体以及钤盖的方式可看出某些时代与个性的特征,并可从印质和印色上分辨真伪。
       纸绢。纸绢是中国书画特有的载体,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从纸绢的不同时期的发展,本身就给书画鉴定提供了一定的辅助依据。如唐代的麻料纸,五代的澄心堂纸,北宋代的粉笺、蜡笺纸等。须注意的是,中国每位书画家在用纸绢方面都有自己的不同爱好与习惯,这就给鉴定不同书画家的作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抗战时期在四川就常用一种四川特制的皮纸,若在四川创作的作品用的不是这类纸,就应该引起重视。 装裱。装裱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种特有的样式。古代流传有绪的书画作品几乎没有一件是不经过装裱的。装裱的样式有立轴、手卷、中堂、册页、屏条等。
      但从现存的书画作品看,保留原有旧裱的已不多见,最早的是北宋的一种"宜和装"。如手卷中的"引首"装裱样式是在明代才有,"诗堂"也在这时出现。要留心的是,有一种"金蝉脱壳"的伪裱手法,即将原来的旧裱保留,而将原来的书画本身换成仿造的伪本嵌装进去而不留痕迹。
      前不久,就见到上海某一书画贩子家中,此类作品竟占大半,既有清代的,又有近现代的。一副王福厂的书对卖到一千五百元。   著录。著录是将收藏或过目的书画作品进行梳理,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就称著录,如果再将这类文字编辑成书出版,就叫书画著录书。
      这类书籍无疑对鉴定书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画著录书可分为宫廷收藏与私家收藏著录两类。宫廷类的有《宣和画谱》、《宣和书谱》、《石渠宝笺》等;私家类的有周密的《云烟过眼录》,顾复的《平身壮观》、安歧的《墨缘汇观》等。但有一类以欺世盗名为目的的假著录,如明代张泰阶的《宝绘录》,竟集晋唐以来的伪画二百余件,览之令人忍俊不禁。
      为此,对历代著录书必须一分为二,具体分析,切不可盲目依从,因有许多伪作就是依据著录仿造的。 。

    1***

    2004-09-08 12:16:49

其他答案

    2004-09-12 19:21:52
  •   收藏书画, 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鉴别真伪和怎样欣赏作品这两个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着急。要从基础开始,要循序渐进地熟悉、学习、摸索、积累;继而总结心得,归纳和整理经验,渐渐地就能掌握规律了。无论从事哪一行业,都要从头做起。至于鉴赏书画,也是如此。 
    收藏书画的第一步是要懂得鉴赏书画;鉴赏一词包括鉴定和欣赏两个意思。
      我们从鉴定谈起。 学习鉴定,首先要丰富知识。我们不论喜欢古代书画还是喜欢现、当代书画,都离不开相应的知识。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产生的书画作品不计其数。我们不妨先读些美术史,这些知识是必备的,因为鉴定真伪与欣赏优劣都需要这方面的修养。 进入收藏界,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常心”。
      平和的心态,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是在鉴藏活动中逐渐修炼出来的。面对一件藏品,只有心气平和才能慢慢品味其中的奥妙。这奥妙包括好的、坏的两方面。只有平心静气才能审评得当,才不会上当受骗。  收藏入门之三大基本功 (一)先搞懂若干江湖术语 搞收藏应该懂得一些行话 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行话,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行业尤甚。
      收藏界便是如此。 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一般形容那些没有异议的、一看便知的真品。 玩:内行人称收藏者为“玩”,初次见面问“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钓鱼:一些精明摊主的销售手段。
      把镇店之宝故意置露在外面不出售,为的只是吸引买家买入其他货品(展品)。 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大开门”的收藏品。 绷价:在市场上坚持要高价,从字面上即可理解。一般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想卖个好价钱,二可能是想吓走顾客。
       俏货:物美价廉的藏品,购买俏货须凭自己的眼力。 新货:不管什么藏品,总有好赖,甚至有赝品。这时候,业内人会说“这个东西有点新”,给摊主留点面子。 品相:就其品而言,品相越好,价格相对越高。 虫儿:通俗地说,就是压箱子底的藏品,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一屋子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
      或说,对一个行业十分熟悉,能钻各种空子的人。 走眼:指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得的藏品或买了赝品。 掌眼:初涉收藏领域,不知如何入门,拜个师傅多多指教,师傅便为你“掌眼”。   (二)收藏应保持怎样的心态 何谓“古玩”?用一句浅显的话讲就是:老年间的玩意儿。
      既是玩意儿,它的意义就应在于“玩”。 既然是玩,免不了会玩出些名堂来。玩到寝食难安、难舍难分是常事。苏东坡说:“吾薄宝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就是这个意思。玩是要花费心思的,这种心智的花费应该是平心静气,气定神闲的。  (三)简谈书画各部位名称 收藏、鉴定、经营书画时,必须对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了解。
       1.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如把纸托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2.二层: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子”,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
      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 3.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谓之“让局”。 4.覆背:画背后整个的裱纸。 5.隔界: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或叫“隔水”。 6.诗堂: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
      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称“玉池”。 7.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上端叫“天杆”,下端叫“地杆”。 8.绊: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或云头样式的厢边叫“绊”。 9.包首:就是在画上首袖裱纸背后加裱一段绢或绫。
       10.画签:在包首上端,天杆旁粘有一段纸条叫“画签”。它可题写作者姓名和画的内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11.曲圈:就是画的天杆上的铜鼻,用它拴丝扣,以便悬挂。 12.扎带:就是丝巾扣中间推的绢带,用来捆扎画轴的。 13.燕带:就是画幅裱工的上端,粘有两条对称的直带叫“燕带”。
       作品形式:条幅、中堂、扇面、圆光、长卷、横披。计算单位:尺、米。 收藏入门之七项注意 东西太便宜绝对要警惕 现在各城市都有不少古玩市场,也是收藏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但因市场里复制品或仿制品颇多,初涉古玩市场的收藏爱好者在购买收藏品时应注意什么呢? (一)遇绝对便宜货要警惕 市场上有相当多的古玩是“二手货”。
      若为上品,价位一般不会太低,便宜的货色,总会有些问题,或是赝品,或是残损品。 (二)做工粗劣的器物不可买 一些玉器、竹器、牙器、角器等,雕工无力,不精巧,一般为粗制滥造或学徒所作,不必收藏;一些劣质玉或类似玉的石头,没有坚密光润的特质或玉内多杂质、黑点,无继续增值的可能不可买。
       (三)无法判断真品还是赝品的不可买 有些古董虽经多方鉴定,仍无法把握它的真伪,就不必去买。如一幅名家书画只有在认定它是真迹的情况下才会体现其价值,如果不是就会不值钱。 (四)对古玩藏品应多看多思 所谓多看多思多加揣摩,特别要注意古玩藏品的制作年份和艺术造型。
      年份是指古玩藏品的存世越久则越有收藏价值;品味艺术价值,是看该藏品是否典雅、精湛,是否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五)不急于下结论 对看中的古玩藏品不要急于洽购,既要看该物品是否值得收藏,又要看它的价格是否适中,即便是再好的古玩,若价格远高于其价值也不值得购买。
       (六)不要轻信“故事” 古玩市场上的卖主一般都会讲述有关古玩藏品的“故事”,大凡“珍品”总能讲得绘声绘色。收藏者应多读各种收藏书籍,了解各类古玩的确切价格行情,尤其是真伪藏品的鉴别知识,以免因轻信“故事”而上当,要知道古玩市场里有故事的古董多半是赝品。
       (七)要确定收藏目标 集藏者要按自己的心愿,明确收藏方向,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一心一意地干下去,要肯吃苦,发现稀世珍品要肯花大价钱,要相信自己最终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古玩收藏家。  收藏入门之鉴定常识 警惕作假之形形色色 (一)书画鉴定重要依据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 我们谈过以上的基础知识,再简单谈谈书画鉴定知识。
       由于时代的发展,像纸张、印色、装裱式样等这些工艺也在不断地变化,比如书画用纸,像净皮绵廉、三层玉版等,虽然今天还有生产,但品质上已有很大不同。又比如印色,好的印色多用矿物颜料制成,像上乘的朱砂、红宝石粉末等等,一般可以经数百年不变色。
      关于印色,不同书画家所喜欢的颜色不同,其中还有区分。张大千书画用具,都是他自己定制的专用品,十分讲究,为此,他在解放前曾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责。但是,对于他的书画进行鉴定却有所帮助。关于装裱的款式、用料、工艺对鉴定书画真伪也起很重要的作用。这些特征就是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
       (二)印章 各个时代印章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以从印章的形状、篆文、质地、印色辨别出来。宋代书画大多不加盖作者本人名字的印章,材质以铜、玉为主,印油与其他朝代有区别。元代开始才使用石料印章,明代开始使用“印油”,据说以沈周为代表。
      有些作者固定印和油,有些作者比较乱。 (三)纸和绢 纸,晋唐多是用麻制成(比如陆机《平复贴》),纸在宋代非常发达,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用熟纸写字,另还需了解自明代后各个时期纸张分类,比如布纹纸、洒金纸、高丽纸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四)书画题跋与标签及收藏印章 题跋分同时代人题跋与后人题跋,多为赞美之词或鉴赏之词。 (五)书画著录书目 检阅是否有对某藏品的记录、说明、评价等。 (六)书画装裱及作者字号、籍贯、生卒时间 现存最古老的装潢是北宋的,各个时代都有鲜明的风格。
       (七)形形色色作假方式 1.无意为之:如临摹。 2.勾填作假:挖、补、填、描等。 3.请人代笔:如董其昌、金农等。 ------------------------------------------------------------------------- 另可参考以下网址 有一些具体的说明 题款是鉴定书画的重要依据,题跋、题签也有互要的作用。
      五代以前的绘画,一般无款,有的是伪加,其鉴定只能依据后人的题跋。书法作品为尺犊,虽有署名,其鉴定往往也只有依赖后人的题跋。北宋的绘画只有个别有款,如崔白、郭熙、李公磷、宋徽宗等。南宋李唐、马远、刘松年、夏哇等也署款,只是落在边角或树干、石缝之间,往往不易发现。
      而米友仁、杨无咎、陈容、郑思肖、龚开等落款较明显。所以鉴定古书画在于其本身、即本身的时代气息和作者风格。但了解各时代的题款习惯对鉴定仍有帮助。元代绘画开始有大量题诗、题字出现、如赵孟倾,元四家等,题诗、题款常置于显著的位置。并开始角别号署款,如赵盖倾用子昂,黄公望用大痴道人,吴镇用梅花道人、也有名与号连用,如“钱选舜举”、“黄鹤山樵王蒙”等。
      明以后或加籍贯、郡望,如钱塘戴进、雁门文微明、晋昌唐寅、:太原王稚登、吴郡周天球等,一直沿至清代、近代。、双款:亦称上下款,即作者暑款之外还加被赠者、买者的款,这种款式也始于元,赵盂倾《浴马图》款题“子昂为和之作”,王冕(墨梅》款题“王冕元章为良佐作”等。
      应注意的是,上下款是平行的,这种格式至明中期都是如此。至明中期以后开始变化,‘即上款要抬高一字或两字。至明后期、上款的称呼开始用词宗、词丈、词盟、老年翁等,至清初都是如此,至清中期以后,上款称官位,如中丞(巡抚)大人、观察(道负)、’太守(知府)、明府(知县)等,伺时也出现仁兄大人、仁兄先生,雅正、雅属、法正、法家之类的称谓角词,这是前所未有的。
      题跋是指他人为作品的题诗、题字,有当时人和后人的,包括标签、观款、题诗、跋语等,这些都是对原作的肯定和赞扬,对我们鉴定很有帮助。但必须注意: 1·原作可能是膺品,原鉴定者可能疏忽而定为真迹,后来的观者或碍于情面,或以讹传讹作了肯定的结论。2.作伪者移花接木,把原件分割为二,以原真作配伪题跋,以真题跋配上假作品,以牟取暴利,我们就要认真作出鉴定。
      

    1***

    2004-09-12 19:21:52

  • 2004-09-12 17:45:15
  •     建议这位朋友去参加电视上的“鉴宝”栏目吧,那里有很多专家可以为您鉴别您的书画的价值,并且可以为您收藏的书画估价。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栏目,你不妨试试。

    1***

    2004-09-12 17:45:15

  • 2004-09-12 10:24:58
  •   收藏书画, 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鉴别真伪和怎样欣赏作品这两个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着急。要从基础开始,要循序渐进地熟悉、学习、摸索、积累;继而总结心得,归纳和整理经验,渐渐地就能掌握规律了。无论从事哪一行业,都要从头做起。至于鉴赏书画,也是如此。 
    收藏书画的第一步是要懂得鉴赏书画;鉴赏一词包括鉴定和欣赏两个意思。
      我们从鉴定谈起。 学习鉴定,首先要丰富知识。我们不论喜欢古代书画还是喜欢现、当代书画,都离不开相应的知识。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产生的书画作品不计其数。我们不妨先读些美术史,这些知识是必备的,因为鉴定真伪与欣赏优劣都需要这方面的修养。 进入收藏界,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常心”。
      平和的心态,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是在鉴藏活动中逐渐修炼出来的。面对一件藏品,只有心气平和才能慢慢品味其中的奥妙。这奥妙包括好的、坏的两方面。只有平心静气才能审评得当,才不会上当受骗。  收藏入门之三大基本功 (一)先搞懂若干江湖术语 搞收藏应该懂得一些行话 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行话,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行业尤甚。
      收藏界便是如此。 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一般形容那些没有异议的、一看便知的真品。 玩:内行人称收藏者为“玩”,初次见面问“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钓鱼:一些精明摊主的销售手段。
      把镇店之宝故意置露在外面不出售,为的只是吸引买家买入其他货品(展品)。 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大开门”的收藏品。 绷价:在市场上坚持要高价,从字面上即可理解。一般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想卖个好价钱,二可能是想吓走顾客。
       俏货:物美价廉的藏品,购买俏货须凭自己的眼力。 新货:不管什么藏品,总有好赖,甚至有赝品。这时候,业内人会说“这个东西有点新”,给摊主留点面子。 品相:就其品而言,品相越好,价格相对越高。 虫儿:通俗地说,就是压箱子底的藏品,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一屋子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
      或说,对一个行业十分熟悉,能钻各种空子的人。 走眼:指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得的藏品或买了赝品。 掌眼:初涉收藏领域,不知如何入门,拜个师傅多多指教,师傅便为你“掌眼”。   (二)收藏应保持怎样的心态 何谓“古玩”?用一句浅显的话讲就是:老年间的玩意儿。
      既是玩意儿,它的意义就应在于“玩”。 既然是玩,免不了会玩出些名堂来。玩到寝食难安、难舍难分是常事。苏东坡说:“吾薄宝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就是这个意思。玩是要花费心思的,这种心智的花费应该是平心静气,气定神闲的。  (三)简谈书画各部位名称 收藏、鉴定、经营书画时,必须对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了解。
       1.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如把纸托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2.二层: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子”,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
      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 3.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谓之“让局”。 4.覆背:画背后整个的裱纸。 5.隔界: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或叫“隔水”。 6.诗堂: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
      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称“玉池”。 7.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上端叫“天杆”,下端叫“地杆”。 8.绊: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或云头样式的厢边叫“绊”。 9.包首:就是在画上首袖裱纸背后加裱一段绢或绫。
       10.画签:在包首上端,天杆旁粘有一段纸条叫“画签”。它可题写作者姓名和画的内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11.曲圈:就是画的天杆上的铜鼻,用它拴丝扣,以便悬挂。 12.扎带:就是丝巾扣中间推的绢带,用来捆扎画轴的。 13.燕带:就是画幅裱工的上端,粘有两条对称的直带叫“燕带”。
       作品形式:条幅、中堂、扇面、圆光、长卷、横披。计算单位:尺、米。 收藏入门之七项注意 东西太便宜绝对要警惕 现在各城市都有不少古玩市场,也是收藏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但因市场里复制品或仿制品颇多,初涉古玩市场的收藏爱好者在购买收藏品时应注意什么呢? (一)遇绝对便宜货要警惕 市场上有相当多的古玩是“二手货”。
      若为上品,价位一般不会太低,便宜的货色,总会有些问题,或是赝品,或是残损品。 (二)做工粗劣的器物不可买 一些玉器、竹器、牙器、角器等,雕工无力,不精巧,一般为粗制滥造或学徒所作,不必收藏;一些劣质玉或类似玉的石头,没有坚密光润的特质或玉内多杂质、黑点,无继续增值的可能不可买。
       (三)无法判断真品还是赝品的不可买 有些古董虽经多方鉴定,仍无法把握它的真伪,就不必去买。如一幅名家书画只有在认定它是真迹的情况下才会体现其价值,如果不是就会不值钱。 (四)对古玩藏品应多看多思 所谓多看多思多加揣摩,特别要注意古玩藏品的制作年份和艺术造型。
      年份是指古玩藏品的存世越久则越有收藏价值;品味艺术价值,是看该藏品是否典雅、精湛,是否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五)不急于下结论 对看中的古玩藏品不要急于洽购,既要看该物品是否值得收藏,又要看它的价格是否适中,即便是再好的古玩,若价格远高于其价值也不值得购买。
       (六)不要轻信“故事” 古玩市场上的卖主一般都会讲述有关古玩藏品的“故事”,大凡“珍品”总能讲得绘声绘色。收藏者应多读各种收藏书籍,了解各类古玩的确切价格行情,尤其是真伪藏品的鉴别知识,以免因轻信“故事”而上当,要知道古玩市场里有故事的古董多半是赝品。
       (七)要确定收藏目标 集藏者要按自己的心愿,明确收藏方向,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一心一意地干下去,要肯吃苦,发现稀世珍品要肯花大价钱,要相信自己最终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古玩收藏家。  收藏入门之鉴定常识 警惕作假之形形色色 (一)书画鉴定重要依据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 我们谈过以上的基础知识,再简单谈谈书画鉴定知识。
       由于时代的发展,像纸张、印色、装裱式样等这些工艺也在不断地变化,比如书画用纸,像净皮绵廉、三层玉版等,虽然今天还有生产,但品质上已有很大不同。又比如印色,好的印色多用矿物颜料制成,像上乘的朱砂、红宝石粉末等等,一般可以经数百年不变色。
      关于印色,不同书画家所喜欢的颜色不同,其中还有区分。张大千书画用具,都是他自己定制的专用品,十分讲究,为此,他在解放前曾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责。但是,对于他的书画进行鉴定却有所帮助。关于装裱的款式、用料、工艺对鉴定书画真伪也起很重要的作用。这些特征就是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
       (二)印章 各个时代印章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以从印章的形状、篆文、质地、印色辨别出来。宋代书画大多不加盖作者本人名字的印章,材质以铜、玉为主,印油与其他朝代有区别。元代开始才使用石料印章,明代开始使用“印油”,据说以沈周为代表。
      有些作者固定印和油,有些作者比较乱。 (三)纸和绢 纸,晋唐多是用麻制成(比如陆机《平复贴》),纸在宋代非常发达,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用熟纸写字,另还需了解自明代后各个时期纸张分类,比如布纹纸、洒金纸、高丽纸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四)书画题跋与标签及收藏印章 题跋分同时代人题跋与后人题跋,多为赞美之词或鉴赏之词。 (五)书画著录书目 检阅是否有对某藏品的记录、说明、评价等。 (六)书画装裱及作者字号、籍贯、生卒时间 现存最古老的装潢是北宋的,各个时代都有鲜明的风格。
       (七)形形色色作假方式 1.无意为之:如临摹。 2.勾填作假:挖、补、填、描等。 3.请人代笔:如董其昌、金农等。 。

    1***

    2004-09-12 10:24:58

  • 2004-09-12 08:00:28
  • 收藏书画, 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鉴别真伪和怎样欣赏作品这两个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着急。要从基础开始,要循序渐进地熟悉、学习、摸索、积累;继而总结心得,归纳和整理经验,渐渐地就能掌握规律了。无论从事哪一行业,都要从头做起。至于鉴赏书画,也是如此。 
    收藏书画的第一步是要懂得鉴赏书画;鉴赏一词包括鉴定和欣赏两个意思。我们从鉴定谈起。
    学习鉴定,首先要丰富知识。我们不论喜欢古代书画还是喜欢现、当代书画,都离不开相应的知识。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产生的书画作品不计其数。我们不妨先读些美术史,这些知识是必备的,因为鉴定真伪与欣赏优劣都需要这方面的修养。
    

    1***

    2004-09-12 08:00:28

  • 2004-09-11 10:59:30
  • 我以前就从事有关书画这方面的工作
    经验告诉我,现在同样送给你:
    直接找权威机构鉴定是最可靠的,而且所需费用并不高;
    至于其他的找专家、自己辨别、~~~~~~~~~~~~~等等
    不大可行!

    1***

    2004-09-11 10:59:30

  • 2004-09-11 01:01:36
  • 中央二套有个鉴宝栏目,你不妨去看一下。

    1***

    2004-09-11 01:01:36

  • 2004-09-11 00:32:24
  •   张先生在这段话里提出了一个理论问题:在鉴定书画时,必须要分清主次,这就打破了历代传统的鉴别方法。鉴别书画,并不排除任何旁证。但它必须在书画本身判定之后才起作用。其所以如此在于二者的关系,不是同一体,因而旁证的可信性,必须由作为主体的书画本身来对它作出决定。
      鉴别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书画的真伪服务,为有旁证的书画服务,也要为无旁证的书画服务,这就是所以对书画本身要有独立认识的必要。   我们从书画本身去认识什么呢?除了看书画家的流派而外,主要看它们的时代风格或时代气息与个人风格。因此书画的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的形成就是我们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
      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又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的生活习惯和物质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书画的时代气息与书画家的个人风格不能脱离产生它的时代,而是受产生它的时代制约的。   所以我们必须熟悉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
      同时,书画的时代气息与书画家的个人风格只能从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中总结出来。某个时代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较多,我们对那个时代书画的时代气息与书画家的个人风格的认识就比较深刻、全面。反之则比较粗浅简略。 。

    星***

    2004-09-11 00:32:24

  • 2004-09-10 11:02:38
  • 去北京的大栅栏,那你你需要的人多的是!!!!!!再不然就近找美术学院的老师教授帮你也行!!!!!!!!!!

    1***

    2004-09-10 11:02:38

  • 2004-09-09 20:20:36
  •   收藏书画, 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鉴别真伪和怎样欣赏作品这两个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着急。要从基础开始,要循序渐进地熟悉、学习、摸索、积累;继而总结心得,归纳和整理经验,渐渐地就能掌握规律了。无论从事哪一行业,都要从头做起。至于鉴赏书画,也是如此。 
    收藏书画的第一步是要懂得鉴赏书画;鉴赏一词包括鉴定和欣赏两个意思。
      我们从鉴定谈起。 学习鉴定,首先要丰富知识。我们不论喜欢古代书画还是喜欢现、当代书画,都离不开相应的知识。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产生的书画作品不计其数。我们不妨先读些美术史,这些知识是必备的,因为鉴定真伪与欣赏优劣都需要这方面的修养。 进入收藏界,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常心”。
      平和的心态,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是在鉴藏活动中逐渐修炼出来的。面对一件藏品,只有心气平和才能慢慢品味其中的奥妙。这奥妙包括好的、坏的两方面。只有平心静气才能审评得当,才不会上当受骗。  收藏入门之三大基本功 (一)先搞懂若干江湖术语 搞收藏应该懂得一些行话 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行话,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行业尤甚。
      收藏界便是如此。 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一般形容那些没有异议的、一看便知的真品。 玩:内行人称收藏者为“玩”,初次见面问“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钓鱼:一些精明摊主的销售手段。
      把镇店之宝故意置露在外面不出售,为的只是吸引买家买入其他货品(展品)。 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大开门”的收藏品。 绷价:在市场上坚持要高价,从字面上即可理解。一般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想卖个好价钱,二可能是想吓走顾客。
       俏货:物美价廉的藏品,购买俏货须凭自己的眼力。 新货:不管什么藏品,总有好赖,甚至有赝品。这时候,业内人会说“这个东西有点新”,给摊主留点面子。 品相:就其品而言,品相越好,价格相对越高。 虫儿:通俗地说,就是压箱子底的藏品,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一屋子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
      或说,对一个行业十分熟悉,能钻各种空子的人。 走眼:指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得的藏品或买了赝品。 掌眼:初涉收藏领域,不知如何入门,拜个师傅多多指教,师傅便为你“掌眼”。   (二)收藏应保持怎样的心态 何谓“古玩”?用一句浅显的话讲就是:老年间的玩意儿。
      既是玩意儿,它的意义就应在于“玩”。 既然是玩,免不了会玩出些名堂来。玩到寝食难安、难舍难分是常事。苏东坡说:“吾薄宝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就是这个意思。玩是要花费心思的,这种心智的花费应该是平心静气,气定神闲的。  (三)简谈书画各部位名称 收藏、鉴定、经营书画时,必须对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了解。
       1.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如把纸托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2.二层: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子”,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
      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 3.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谓之“让局”。 4.覆背:画背后整个的裱纸。 5.隔界: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或叫“隔水”。 6.诗堂: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
      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称“玉池”。 7.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上端叫“天杆”,下端叫“地杆”。 8.绊: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或云头样式的厢边叫“绊”。 9.包首:就是在画上首袖裱纸背后加裱一段绢或绫。
       10.画签:在包首上端,天杆旁粘有一段纸条叫“画签”。它可题写作者姓名和画的内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11.曲圈:就是画的天杆上的铜鼻,用它拴丝扣,以便悬挂。 12.扎带:就是丝巾扣中间推的绢带,用来捆扎画轴的。 13.燕带:就是画幅裱工的上端,粘有两条对称的直带叫“燕带”。
       作品形式:条幅、中堂、扇面、圆光、长卷、横披。计算单位:尺、米。 收藏入门之七项注意 东西太便宜绝对要警惕 现在各城市都有不少古玩市场,也是收藏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但因市场里复制品或仿制品颇多,初涉古玩市场的收藏爱好者在购买收藏品时应注意什么呢? (一)遇绝对便宜货要警惕 市场上有相当多的古玩是“二手货”。
      若为上品,价位一般不会太低,便宜的货色,总会有些问题,或是赝品,或是残损品。 (二)做工粗劣的器物不可买 一些玉器、竹器、牙器、角器等,雕工无力,不精巧,一般为粗制滥造或学徒所作,不必收藏;一些劣质玉或类似玉的石头,没有坚密光润的特质或玉内多杂质、黑点,无继续增值的可能不可买。
       (三)无法判断真品还是赝品的不可买 有些古董虽经多方鉴定,仍无法把握它的真伪,就不必去买。如一幅名家书画只有在认定它是真迹的情况下才会体现其价值,如果不是就会不值钱。 (四)对古玩藏品应多看多思 所谓多看多思多加揣摩,特别要注意古玩藏品的制作年份和艺术造型。
      年份是指古玩藏品的存世越久则越有收藏价值;品味艺术价值,是看该藏品是否典雅、精湛,是否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五)不急于下结论 对看中的古玩藏品不要急于洽购,既要看该物品是否值得收藏,又要看它的价格是否适中,即便是再好的古玩,若价格远高于其价值也不值得购买。
       (六)不要轻信“故事” 古玩市场上的卖主一般都会讲述有关古玩藏品的“故事”,大凡“珍品”总能讲得绘声绘色。收藏者应多读各种收藏书籍,了解各类古玩的确切价格行情,尤其是真伪藏品的鉴别知识,以免因轻信“故事”而上当,要知道古玩市场里有故事的古董多半是赝品。
       (七)要确定收藏目标 集藏者要按自己的心愿,明确收藏方向,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一心一意地干下去,要肯吃苦,发现稀世珍品要肯花大价钱,要相信自己最终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古玩收藏家。  收藏入门之鉴定常识 警惕作假之形形色色 (一)书画鉴定重要依据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 我们谈过以上的基础知识,再简单谈谈书画鉴定知识。
       由于时代的发展,像纸张、印色、装裱式样等这些工艺也在不断地变化,比如书画用纸,像净皮绵廉、三层玉版等,虽然今天还有生产,但品质上已有很大不同。又比如印色,好的印色多用矿物颜料制成,像上乘的朱砂、红宝石粉末等等,一般可以经数百年不变色。
      关于印色,不同书画家所喜欢的颜色不同,其中还有区分。张大千书画用具,都是他自己定制的专用品,十分讲究,为此,他在解放前曾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责。但是,对于他的书画进行鉴定却有所帮助。关于装裱的款式、用料、工艺对鉴定书画真伪也起很重要的作用。这些特征就是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
       (二)印章 各个时代印章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以从印章的形状、篆文、质地、印色辨别出来。宋代书画大多不加盖作者本人名字的印章,材质以铜、玉为主,印油与其他朝代有区别。元代开始才使用石料印章,明代开始使用“印油”,据说以沈周为代表。
      有些作者固定印和油,有些作者比较乱。 (三)纸和绢 纸,晋唐多是用麻制成(比如陆机《平复贴》),纸在宋代非常发达,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用熟纸写字,另还需了解自明代后各个时期纸张分类,比如布纹纸、洒金纸、高丽纸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四)书画题跋与标签及收藏印章 题跋分同时代人题跋与后人题跋,多为赞美之词或鉴赏之词。 (五)书画著录书目 检阅是否有对某藏品的记录、说明、评价等。 (六)书画装裱及作者字号、籍贯、生卒时间 现存最古老的装潢是北宋的,各个时代都有鲜明的风格。
       (七)形形色色作假方式 1.无意为之:如临摹。 2.勾填作假:挖、补、填、描等。 3.请人代笔:如董其昌、金农等。 ------------------------------------------------------------------------- 另可参考以下网址 有一些具体的说明。
      

    1***

    2004-09-09 20:20:36

  • 2004-09-09 16:47:09
  • 真笨,去央视的鉴宝节目.

    1***

    2004-09-09 16:47:09

  • 2004-09-09 12:08:20
  •   
    1。不被画家的名气所迷惑。一般人收藏往往趋名而忘画,有些书画家?是一件“劣质产品”就很不划算了, 还会始笑大方。因此购货之时,要十分认真,千万不可大意。    
    2。购买书画莫贪便宜。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一分钱实一分货是绝对的真理。 作品的价格与画家的艺术水平、名声的大小、作品的精粗、画幅的大小成正比。
       如果一幅画看去义大义好是名人之作,但价格不高,这里可能有问题,要仔细琢磨。如果卖画大是画商, 则极可能有假。但也不是因为是名人的书画,价格高就是真品,也有人把假货当真货卖高价。 总之名人好作品,在市场上价格低,就不能图便宜,要认真鉴别。    3。
      作品个性不显者不能取。个性是艺术品特色,也是艺术品的灵魂。没有个性的艺术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那些大路货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那些个性鲜明、特色独具的作品,虽一时末被人们所认识, 但其潜在的价值较大。如中国画家林风眠、黄宾虹等人,以前不为人们所重视,现在却成了有名的大画家, 因为他们的作品富有鲜明的个性,艺术价值极高。
      有的书画家的作品虽说看去不错,但与某派、某家相似, 这类摹仿之作大多不可取。艺术作品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不是重复别人的翻版之作。 。

    1***

    2004-09-09 12:08:20

  • 2004-09-08 20:40:34
  •            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别古代书画的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叫作书画鉴定。它包括二项内容:
       1.二辨真伪和明是非
       古代书画中经常碰到这两种情况:一是有些作品作者自书名款或钤有印章;二是有些作品没有款印。从古书画的鉴定而言,前者是辨真伪,而后者则为明是非,二者是有区别的。
      有名款印记的,要辨真伪,无印款的书画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评定,认为它是某代或某人所作,这种评定,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正确的当然可信,评定错了的,就不可信,因此还需要我们去辨别这些评定的是或非。这就叫明是非。有些没有被评定过的,我们还要重新去鉴别和评定,但这仅存在是的问题,而不存在非的问题。
      虽则如此,也属于明是非的范畴。 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虽为无款印仍存在着辨真伪。主要是指人们仿元以前的字、画、染旧所造的假古董。例如日本《爽籁馆欣赏》画集影印出来的几幅无作者名款的所谓五代曹仲元、韩虬、左礼的“菩萨”、“水官像”轴,是晚清人可能出于广东地区所造的伪作。
      画上又仿书了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标题,说它是某某人所作。对这类假古董主要是从仿古做旧方面来辨识它的作伪的实质。因此,尽管它没有款印,但鉴别它仍是一个辨真伪的问题。而对于鉴别伪作的赵佶标题,又存在着明是非的问题了。 第二种情况是,虽有款记却是个明是非的问题。
      主要是指古代勾填摹仿的一部分作品,以书法为多,当时只是为了搞一个副本以广流传,并不是存心做假。如唐代《万岁通天摹王氏进帖》,它是原底破损残缺笔画处,用墨线圈出示意,这正表明它不是存心作伪。对于这类东西,我们只要了解它确是唐摹本即可。至于原底的真伪,又当别论。
      因此,虽系有款人法书,但仍是一个明是非的断代问题。 第三种情况是,一件东西之中,辨真伪与明是非杂糅在一起。如旧题为柳公权书的《兰亭诗》卷,它本身是无款的真唐人书,被后人乱定为柳笔,题跋和收藏印也有真有伪,碰到这种情况时,要作具体的分析,不能笼统地说它是真是伪,或是或非了。
       以上说明,要做到“辨真伪与明是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逐步积累经验,鉴别古书画的经验丰富了,才能比较有把握。 2.真伪与优劣 在鉴别古书画的真伪和断代时,要不要从艺术角度去差别,衡量它们艺术水平的高下呢?就鉴定工作本身来说,所要判别的,首先应从作品的艺术形式手法,如用笔、用墨、用色、章法(构图)等等最基本的东西着手,舍此别无它途。
      但是那些高手作的书画,其艺术手法、笔墨技巧的确要比一般画家高人一等。作伪者是摹学不到的。有些书画家在世的时间长,而作品的艺术技能和水平又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从艺术技巧优劣的角度上来断真伪,就必须将某一书画家的作品按其艺术的发展情况分别定出几个标准,而不能笼统地死守一种标准来衡量。
      否则,就会把不成熟的早期作品看成赝品。 作品的优劣标准,是一个比较难以说清楚的问题。世俗之人往往停留在“工”与“拙”的判断水平上,以为“工能”总是优,“生拙”应是劣。绘画画得像真,且技巧又熟练,都可以说是工。但是专讲像真,缺乏艺术独创,那只不过是标本挂图而已;技巧熟练到了油滑的程度,反而走向反面变为庸俗可厌。
      书法写得四平八稳是一种起码的条件,虽工却不能称为优美的“法书”。对于古代的“文人画”就不能片面讲状物是否逼真,刻划是否细致。他们往往追求有生拙之趣,而不以工能见长。书法中也有如此情况。这些问题很复杂,何者为优,何者为劣,是很难用抽象的名词解释清楚的,要得到正确的判别,只有在大量的作品中反复阅看才能逐步熟悉它,得到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传统的鉴别方法主要是把印章、题跋、著录、别字、年月、避讳、款识作为书画的主要依据。这种鉴别方法的缺点,在于抛弃了书画的本身,而完全以利用书画的外围为主,强使书画本身处于被动地位。始终没有意识到这种方法所应用的依据,仅仅是旁证,是片面的,是喧宾夺主,因而也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这个鉴别方法,不但不能解决矛盾,相反地会引起更严重的矛盾,而终于导致以真作伪以伪作真的后果,其结论是书画不可认识论。事实上,旁证的威力,对书画本身的真伪,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与书画的关系币是同一体,而是从属于书画,它只能对书画起着帮衬的作用。
      而且有时它并不能起作用甚至起反作用。它只能在对书画本身作了具体分析之后,才能得知在它的特定范围内能否起作用与所起作用的程度。因此书画本身,才是鉴别的主体,最确切的根据,也只有这个根据独立起来,才有可能利用一切旁证。否则这些旁证,纵然有可爱之处,却都是带有尖刺的玫瑰。
      把书画本身的客观条件和书画的外围条件统一起来,再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进行分析、研究,就是本书所要阐述的古书画鉴定的理论和方法。 鉴别古书画必须采用物物对比,主要在于对实物的目鉴,即凭视觉观察并识别某一类作品的艺术表现的特征,画和字的时代风格和书画家的个人风格。
      但是目鉴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即:一人或一时代的作品见得较多,有实物可比,才能达到目的,否则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常常还需要结合文献资料考订一番,以补“目鉴”的不足。某一画家传世作品较多,能作充分的对比时,目鉴的确能够解决问题,明清人的作品传世较多,有比的条件,不考订也没有什么关系,当目鉴无所依傍,比较的条件不充分时,考订也可能起主导作用。
      但是考订要靠目鉴来判别哪些书画是“依样画葫芦”的摹、临本,还是没有依傍的凭空的伪造本。在这一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加以考订和探索,达到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否则考订也无济于事。所以考订次于目鉴。实际上,目鉴与考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考订,大半要翻检文献。
      但不要忘记,文献本身也会有错误,谨防上当。 书画的涵义和画的分类 画的分类很复杂: 从画的内容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禽鸟走兽虫鱼画、界画等。 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
      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
      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东音和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画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并且出现一些专门的画家。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成熟。
       界画,也是中国画画科之一。明陶宗仪《辍耕录》一书中,提出将绘画分为十三科: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赢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中有界画楼台一科。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也叫“宫室”或“屋木”。
       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 水墨画指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相传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以来继续有所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画史上占重要地位。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所谓“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青,或指浓、淡、干、湿、黑。实际上都是指墨色的变化丰富而言。 青绿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的画。若为山水画还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
       金碧指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叫做“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官室、楼阁等建筑物。 浅绛是在水墨勾勒被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元画家黄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种山水画,形成了一种风格。赭石又称“土朱”,有火成的和水成的。入画的赭石,出在赤铁矿中。原石伴随着赤铁矿产出,用手捻摸,感觉滑腻的是好原料。原产山西雁门一带,古属代郡,所以又叫“代赭”。凡是有赤铁矿的地方,均产赭石。
       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等。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相传唐人王洽每于酒酣作泼墨画。后世泛指笔势豪放、墨如泼出的画法为“泼墨”。 从画的用料上可分为:帛本、布本、绢本、纸本、绫本、蜡笺本等。
       从画的时代上可分为:古画、新画、近代画、现代画等。 书画家的流派 一种特殊的书体和一种特殊的画法的形成,都有它的来源,如这一家的作品,它的艺术风格,为别一家所承继,前者的艺术风格,就成为后者艺术风格的来源。这个来源,或者是同时代的,或者是前时代的。
      这一个艺术风格既从那一个艺术风格而来,而在形式上、性格上或多或少的保留了前一个风格的某些共同之点,这就是流派。如我们得着一幅明祝枝山的草书,懂得书法流派的人,不加思索地就能说出祝的草书是从唐怀素的草书而来,兼受宋黄山谷草书的影响。因此,祝枝山的草书是怀素与黄山谷的流派。
      有人或许要问,流派与书画鉴别有无关系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再举一例: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在鉴别上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张旭的真笔,此帖是仅有的,无法对比。同时帖的本身,张旭自己也未书款。说它是张旭的真笔,是根据明人董其昌的鉴定。因为董其昌曾见过张旭所书的“烟条诗”、“宛陵诗”,他说与此帖的笔法相同。
      这二诗现在已经见不到了,连刻石拓本,也不知道是否尚有流传?因而董其昌所依赖根据,到现在就无从来作为根据了。这一卷草书《古诗四帖》的笔势,是一种特殊的形体,从晋代到唐代的书体中,都没有见过,但是从它的时代性来看,却为唐人的格调,在没有其他证据之前,所能认识到的第一步只能到此为止。
      据历来的叙说,颜真卿的书体是接受张旭的笔法,从唐怀素的《自序》和《藏真帖》都曾谈到颜与张旭的书法关系。因此,一些鉴别《古诗四帖》的专家特别注意到唐颜真卿所书的《刘中使帖》。《刘中使帖》与这一卷草书《古诗四帖》的后面一段有其特殊的共同性,再从两者的笔势和性格的关系来看,显示着《刘中使帖》的笔法。
      是从草书《古诗四帖》的笔法所成,而不是草书《古诗四帖》的笔法从《刘中使帖》而来,这是很明显的。因为两者成熟的阶段相同,而成熟的先后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行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此外,据北宋的大书法家黄山谷说,五代杨凝式的书体,与张旭、颜真卿颇仿佛。
      现在流传杨凝式的墨迹如《神仙起居注》、《夏热帖》,它的形式与笔势,也与这一卷草书《古诗四帖》相近。这一切说明《古诗四帖》是这一种书体的先导者,因而可以承认董其昌的鉴定是可信的。认识的依据,正是两者的流派关系,两者之间的特殊性和共同性的贯通。利用这方面的认识,对鉴别所起的作用在于: 第一,说明某些作品的时代。
       第二,说明某些作品的时期。 但任何医生的良方都不能包治百病,即使我们掌握了书画家的流派,也未见得就能把每件书画作品分出它们的真伪和是非来,然而,对于书画鉴别者来说,它却是我们入门的第一步台阶。下面就对书画家的流派作一简单的叙述和介绍。
       一、书法 我国文字起源于何时,虽难确定,但根据考古材料的证明,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字体。它是古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文字。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发现在河南安阳城北五里的小屯村。这个地方曾是殷商时代的故都。
      最初发现的时候,由于洹水堤岸坏了,冲出了许多甲骨,抛弃在地面上。又有人在耕地时也发现了这种东西。可是当时人们不认识它,多不注意。后来有人称它为龙骨,用为药物。到了光绪二十六年,一个有心人王懿荣捡出了百多片带到北京,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从此遂为考古家研究的依据,确定它在我国文化史上的价值。
      原来这种甲骨文字,多是用来记载卜筮的辞语的。古代尊尚鬼神,遇事都要占卜,拿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刮去表皮的一些障碍物,就将卜辞刻在上面。因为它都是记载殷商时代的事迹,所以知道它是殷商时代的遗物,因此也叫殷墟书契。大的字体有一寸见方,小的像谷粒,可都非常精致。
      甲骨文字大都有一个先写后刻的过程。有用墨写或硃写在玉片、骨片、陶片上的,也有刻好后再填朱方式一直沿用到西周便绝大多数甲骨文只刻不填。从书法上看,钟明善先生在《中国书法简史》中认为:“甲骨文字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瘦硬挺拔的细笔道的;一类是浑厚雄壮的粉笔道的。
      甲骨文是刀刻的,刀有钝、锐,骨有细、硬、疏松之别,所成笔画就有粗有细,有方有圆。由刀刻形成的笔画多方折,笔画交叉处剥落粗重,给后世书法、篆刻留下了不少用笔、用刀的方法。从结体上看,甲骨文错综变化,大小不一,但均衡、对称、稳定之格局已定。从章法上看,或则错落疏朗,或则严整端庄,且因骨片大小和形状不同而异,都显露出古朴而又烂漫的情趣。
      给现代书法章法求新上以有益的启示。罕见的殷人墨迹——玉片、陶片、兽骨上的墨书、朱书,横竖画起笔笔画粗圆如点漆,自然藏锋,住笔尖细如横针、悬针;转折处圆润自然,尤其宝贵。当然后期甲骨文字中也有些笔道纤弱无力的作品,不足取法。”很明显钟明善认为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书法。
      理由是以前的图书符号并不全有用笔、结字、章法的书法三要素。甲骨文的发现,一方面给书法界开拓了新天地,很多书法家去学习借鉴,另铸新风,书趣古朴,情味别具一格。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甲骨文虽然古雅可爱,但字体不易认识,不适宜临摹,究属少数人的爱好。 钟鼎文指三代钟鼎彝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始于汉代。
      汉武帝时候,有人在汾阴得到一个宝鼎,献给皇帝,朝廷还因此改了年号,叫元鼎,这是公元前116年的事。周以前的钟鼎文字,简单质朴,铭文很短,大都只有两三个字,辞句很深奥,一般的人难以读通。到了周代,器既日增,铭文也长,三四百字以上的屡见不鲜,文词也很典雅。
      就字体来说,周初金文,从笔画到结字都与殷商甲骨文、金文相近。此期作品,以清道光年间歧山出土的康王时重器《大盂鼎》的铭文为其代表。其它如武王时《利簋》铭文,《大丰簋》铭文;成王时《令簋》、《大鼎》、《令尊》铭文;康王时《麦鼎》铭文等也属于这一类。
      把这类铭文与商《骨匕刻辞》、《帝辛四祀卣》和墨书陶片等去对照,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许多相同之点。笔画大都首尾尖细,中间较粗,“父”、“有”、“民”、“吏”、“十”、“辛”等字收笔一画,起笔尖细,行笔渐重按成肥笔,落笔又归尖细,形成这时金文特有头尖、腹大、尾尖短的蝌斗尾巴形笔画。
      “天”、“三”、“四”、“令”等字,往往有起笔圆重,行笔渐细的笔画,犹有蝌斗遗意。同时,铭文中字的体形大小不匀,斜正不一,多具变化。可见金文是由甲骨文发展起来的。 西周自昭王起至宣王、幽王止,金文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其书法的主要特点是:(一)笔画圆匀。
      起笔、收笔、转换大多为圆笔。使后人学习篆书必须用藏锋、裹锋、中锋运笔才能得到篆书笔意。这种圆转、藏锋的笔画就是后来隶书、楷书中圆笔笔法的由来。草书的使转也从中得到启示。(二)结体比周初金文更紧密、平正、稳定、富有规律性。如铭文中有四个“武”字,结构完全一样,重心平稳,上下呼应,有避有就,可以说是结构紧凑的好范例。
      (三)从章法上看,除最末一行稍显拥挤处,通篇之中纵成行,行距小;横有列,字距大,为后来汉隶碑版如《曹全碑》一类章法开了先河。其中有界格的《大克鼎》、《小克鼎》、《宗妇簋》章法尤为严整规范。《虢季干白盘》字距、行距都很大,显得特别疏朗开阔,是西周金文章法中最有特色的一个。
       春秋战国五百年间,东方诸国的书法,如鲁、杞、纪、祝、齐、戴、燕、晋、苏、曾、陈、郑、蔡等,都较多继承了成熟的西周书法的特点。西方的秦国亦继承了西周金文的书法特点,并产生了划时代的优秀书法作品——《石鼓文》。石鼓文是十个馒头形石头,每石刻一篇有韵的诗。
      诗的体裁类似《诗经》的四言诗。刻石的年月,自唐宋以来,就议论不定,有人说刻于周初,有人说刻于后周。唐人以为周文王或周宣王,宋人始提出为始皇以前的说法。近代学者认为是秦刻石者甚多,但仍有文公、穆公、襄公、献公诸说。唐兰先生根据那时的铭刻、文学、语汇、文字及书法的发展,证实石鼓的制作为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374年),论证全面,很有说服力,如无新的提法,似已成为定论。
      《石鼓文》用笔圆劲挺拔,圆中见方。结体有略趋方正之势,促长取短,务取其称。字距行距开阔均衡整齐,疏朗若晴空星月。字大逾寸,近于大篆。雄强浑厚,朴茂自然,为“书家第一法则”,不为过誉。后来李斯整理的小篆,就由此脱化而来。历代临摹者很多。《秦公簋》和《秦公钟》的铭文与《石鼓文》相似。
      其它如虢、虞的书法亦与《石鼓文》相近。此外尚有字体委婉流动、结构疏密均有意夸张、纵长的徐《洗儿钟》、《子库钟》、中山王墓出土的铭文等。还有参差错落,结体狂怪的《楚公钟》、《楚王恙鼎》铭文等。至于兵器文字如鸟虫书。《越王州句剑》铭文属于篆书美术字一体;玉器铭文、古空文字、货币文字、符节文字,简册遗墨等又各具特点,往往一字数形,在书苑中形成了百花争妍的盛况。
       。

    1***

    2004-09-08 20:40:34

  • 2004-09-08 20:26:00
  •   张珩先生在《怎样鉴定书画》中说:“鉴定书画应从何处着眼呢?拿什么东西作为依据呢?我觉得可以分为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两方面。 
      鉴定的主要依据应该看书画的时代风格和书画家的个人风格;辅助依据,方面很多,最常关涉到的是:印章、纸绢、题跋、收藏印、著录、装璜,等等”(1964年《文物》月刊第3期)。
         张先生在这段话里提出了一个理论问题:在鉴定书画时,必须要分清主次,这就打破了历代传统的鉴别方法。鉴别书画,并不排除任何旁证。但它必须在书画本身判定之后才起作用。其所以如此在于二者的关系,不是同一体,因而旁证的可信性,必须由作为主体的书画本身来对它作出决定。
      鉴别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书画的真伪服务,为有旁证的书画服务,也要为无旁证的书画服务,这就是所以对书画本身要有独立认识的必要。   我们从书画本身去认识什么呢?除了看书画家的流派而外,主要看它们的时代风格或时代气息与个人风格。因此书画的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的形成就是我们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
      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又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的生活习惯和物质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书画的时代气息与书画家的个人风格不能脱离产生它的时代,而是受产生它的时代制约的。   所以我们必须熟悉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
      同时,书画的时代气息与书画家的个人风格只能从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中总结出来。某个时代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较多,我们对那个时代书画的时代气息与书画家的个人风格的认识就比较深刻、全面。反之则比较粗浅简略。 。

    1***

    2004-09-08 20:26:00

  • 2004-09-08 19:37:02
  • 最方便的方法--把你的书画送至拍卖行估价。那里有专家可以对你的书画进行鉴别。

    1***

    2004-09-08 19:37:02

  • 2004-09-08 18:32:45
  • 到CCTV-2参加《鉴宝》活动啊。有能上镜哦!:)

    1***

    2004-09-08 18:32:45

  • 2004-09-08 15:22:36
  • 做这个的,那里有什么绝对是不遇到假货的,只有自己遇到多了,从中吸取了教训。
    才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那里有说听人家就可以知道的。
    还是自己多多动手就好。

    1***

    2004-09-08 15:22:36

  • 2004-09-08 15:02:44
  • 先看它的新旧成度再看它的味道假品一般都不如真品的各方面如新旧色彩下笔等到再就是它的章印了完了
    

    1***

    2004-09-08 15:02:44

  • 2004-09-08 13:39:09
  • 找专家就行  何必这么麻烦     写的在多 你能看明白吗?

    1***

    2004-09-08 13:39:09

  • 2004-09-08 13:03:43
  •      宋元时期人的绘画,一般不落款,而且也不盖章。即使有落款,也多落在纸的背面,或者画面上石罅树间,字相当小。有的作伪者收买到寮作品后,为了增加其价值,往往为其款。
      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是精通书画的人,是不可能做得好的。例如有一幅墨竹画,纸为明初的纸,但其上无款识、题跋。
      如果题宋人之款,那么纸料则容易被人识破,如果题清人之款,其价值必然会贬低,所以以题元末或明初之人的款识比较合适。这时候,就必须了解元末或明代何人画竹为最著名,才能冒充,绝不可能在宋代或清代找出一个画家来题。如果本知明代朱之藩的款最适合。但又还必须要知识朱之藩写什么字体,别号是什么,题款时有什么式样,有没有不同的款识,图章是什么字样,有没有闲章等等。
      这一切弄清楚之后,就得寻找现在的书法家,哪个的字体与朱之藩近似,以求其题款。   题款的时候,由于是旧纸绢,上浮绒毛,极不易入墨。而墨色不同,又怕露出伪痕。所以还得先将绒毛压平,而且还必须用所仿人物之前的墨。   装裱的时候,因为新的墨迹有些阴湿,还必须用矾水将题字之外圈涂,最后再用薰旧法,将题款及图章变旧。
      经过这些处理,制作精者,与原几近浑然一体。   有的唐、宋、元、明时代的书画作品,也有人是原作者名声不太大,作伪者往往将原款去掉,而改新款。比如宋代马光尘有一幅山水画,画、款皆精。只是马光尘的名所不大,知道的人很少。作伪者便首先研究马光尘是否出于名家,其作品与其师是否风格一致。
      当得知马光尘师马远时,便将马光尘的作品冒充马远的作品。   改题的款落于书何处,也有一番讲究。唐、宋、元、明许多名家落款甚小,而且字数不多,有的还题写在极边缘处。作伪者则斟酌其情形,可裁去的则裁去,可挖去的则挖除,然后再补题款字。其裁剪近似除,都不会露出伪制的痕迹。
      因为旧书画年代久远,通常情况下对其残缺部分填补均属正常,绝不能以这种情形来判别古书画的真伪。 怎样借助著录鉴定书画的真伪 --------------------------------------------------------------------------------   前人对于看过或收藏过的书画,往往写成纪录,编为专书,这对鉴定书画真伪是很好的参考材料。
      但过去的收藏家不一定都有著录,如收藏名家项元汴、梁清标就没有著录传下来,而有的人收藏不多,或根本不是收藏家,却有著录行世。著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的收藏,或称一家所藏,如安岐的《墨缘汇观》(其中有少数是记载他人所藏)、庞元济的《虚斋名画录》。
      各朝内府的收藏著录如赵佶的《宣和书画谱》、经《石渠宝笈》也属此类。另一类是经手或过目的著录,如郁逢庆的《书画忆》、吴其贞的《书画记》、顾复的《平生壮观》、吴升的《大观录》都属此类。撰者有的是经营书画生意的古玩商。   著录书的作者,多数在鉴定上下过一番工夫,虽然难免有误,但多数却是正确的。
      清代晚期,某些鉴藏家十分迷信著录,认为它是鉴定真伪的主要依据,这当然是不对的。因为收藏家不管他有多高的眼力,终不免有局限性。赵佶的鉴定力要算很高了,可是有曾收入《宣和书谱》认为是真迹的古画,今天看来实际上也是摹本。   前代著录有不少是抄本,往往流传了很久才刊行,容易发生错误。
      颜真卿的《刘中使帖》(亦称《瀛州帖》),吴升《大观录》载明是“黄绵纸本”,但原件真迹是唐碧笺本。本来吴升眼力很高,不见得便是著录伪物,这或是记错。又如《平生壮观》画中误记印章处甚多,可能是追忆遗忘。著录书籍还多由于辗转传抄,发生脱误,甚至被后人妄改,因而不应将它作为唯一证据。
         各种著录书撰者的水平、时代、地区、方法等都不相同,应当弄清楚每种著录的性质和特点,才能更好地利用它。平时应当常翻著录书,看熟了有好处。虽然初看时不容易记住,但时间久了,印象就深了。在鉴定某一件书画之前,更应当查看各家的著录,尽可能弄清楚与该件有关的一切情况,如它的流传经过如何,究竟是一本还是几本,题跋、印章、尺寸、装潢的情况又如何等等。
      使前人的纪录和实物作对比,能帮助我们对它作出比较合理的判断。 怎样从题跋来辨别书画的真伪 --------------------------------------------------------------------------------   题跋分为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
      某件书画的题跋虽然也有对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这是少数。最多的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或者考证它的真伪。于是有许多作品仗着题跋增加了后人对它的信任。但书画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有多种作伪情况。   真古画而配以别人的伪跋或伪古画而配以别人的真跋,都是常事,竟连画家自己的题跋真而作品却假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以近代人为例:吴昌硕作画喜欢一批一批地画,上午画完放在地上,午睡以后再题诗添款。别人有时把画好的画拿走了,用假的顶替,他起床后,未加思索就一律题上了款。还有的画家晚年误把别人摹仿他的画当成亲笔,加上题跋。   看到画上有作者同时人的题跋,应当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间的关系。
      这方面的情况从书画本身并不见得能知道,而须从一些题跋中去探索。故宫所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被公认是真迹,此卷无款识,鉴定依据除绘画本身的时代风格外,张著的跋也很重要。张著是金时人,泰和五年(1205年)授监御府书画,离张择端的年代不远,他的话可以令人相信。
         后人的题跋对书画鉴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作伪在宋代已很盛行,米芾《书史》便记载了他所临写的王献之《鹅群帖》及虞世南书,被王晋卿染成古色,加上从别处移来的跋,装在一起,还请当时的公卿来题。这些字卷如果传到现在,宋人题跋虽真,帖本身却不是古人的了。
         题跋对书画的鉴定是否可信还要看题跋者的水平。弘历皇帝收藏至富,题跋也很多,但鉴别能力差,往往弄假成真。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他先得到了赝本,叹为旷世无双,每次阅看,必加题识。后来真本也入了内府,他反是假的。相反,文徵明的题跋就较为可信,因他工书善画,鉴别能力高。
         有的画应当说本来是真的,因被人加上假题,反成了伪作。例如在《唐宋元明名画大观》中的一幅草虫图车,署款李亨。前代画家有两个李亨,一为元人,一为清人。从草虫轴的时代风格来看,出于清人之手,本是清代李亨的真迹。但画上有后人伪造清卞永誉的跋。
      由于有了这两段题字,却使它成了一幅假的元人画了。   怎样从纸质上辨别书画的真伪 --------------------------------------------------------------------------------   古人写作书画,一般是在纸或绢上。
      因此,如果能对历代绢、纸有所了解,对鉴定书画的真伪尤为有用。   中国绢的发明在纸之先,用绢来作书画的年代也比较早。不过绢有一个缺陷,就是保存的时间不象纸那么长。无论保存得有多好,不受任何意外损伤,只是空气的自然浸蚀,年代久远的绢就会变得糟脆。
      百年以上的绢,已经没有韧性了。明代初年的绢,至今已经腐败得不能碰触。而宋的绢,因裱托得比较好,目前还可见到,至于宋代以前的绢,虽然有,但也已经辨不出模样了。   宋代初年的绢,横竖皆单丝,不过横丝稍粗,看似双丝。宋代中叶,横竖丝粗细相同,但都比早期的丝线粗一些,颜色与深藏经纸色略同。
      元你的绢,横竖丝线仍然是单的,但丝线细而纹理稀。明初则竖丝为单而横丝变为双,丝线粗细均匀,密度整齐。清代,横竖丝都变为双丝,以前的单丝绢也不复存在。   明以前的绢,传至今日,表面上已绝无亮光;丝上的绒毛,也已经完全褪掉。其颜色则内外如一。
      作伪者若用新绢,由横竖丝的粗细单双,即可辨别出来。有一种特制的元丝绢,从表面上看,与宋元的绢相似,但其表面上的光,以及丝上的绒毛,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完全褪净;而且其颜色也是内外不同,绝不可能与绢完全一致。   纸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宋代以前的纸,有若干种类,其材料是什么,都没有确切的记载。
      传世的古纸,主要有棉纸和麻纸。从表面上看,棉纸有点类似今日的宣纸。麻纸的纹理要比棉纸粗疏一些。棉纸和麻纸中都掺和有丝。棉纸丝短,麻纸丝长。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鉴定纸的年代:取一旧纸,浸泡在水中,然后用针来挑。如果是宋纸,那么必然有很多称绒,而且无论如何破碎,仍然可以装裱。
      宋代以后的纸,则不可能这样。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真纸并不平匀,膜皮如虫蚀之状,而且有一层白灰,若隐若现。其颜色则无论里外、凹凸,均系一致。伪造的绝代 ,因为是用颜色染成的,厚则深,薄则浅;里则淡,外则重;凸则有,凹则无。因为质地不同,其受色的程度必然不一样。
       怎样从装裱形式来辨别书画的真伪 --------------------------------------------------------------------------------   装裱与书画本身的关系要间接一些,但有时也可作为鉴定书画的有力佐证。
      各个时代的绫、锦,其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式样也有出入。前人的收藏印多盖在裱件的接缝上,这就必然同装裱形式有密切的关系。如著名的宋“宣和装”,故宫博物馆藏的梁师闵《芦汀密雪图》是个较典型的例子:玉池用绫,前、后隔水用黄绢,白麻笺作拖尾,连本身共五段。
      玉池和前隔水之间盖“御书”葫芦印,前隔水与本身之间盖双龙玺及年号玺各一,本身与后隔水之间盖年号玺二,拖尾上盖“内府图书之印”,共用七玺。“宣和装”虽有例外,但这是比较标准的格式。不少赝迹上的伪宣和玺,往往是漫无规律,乱打乱盖。金章宗也用七玺,染清标常在前、后隔水上用两印。
      乾隆用五玺、七玺、八玺、十三玺不等。这些都各有他们的习惯。   裱工的一般情况是清中叶以前卷子拖尾短,所以比较细;嘉、道以后拖尾长,卷子就粗了。民间裱工南北传授不同,手法亦异。熟悉了以后,几种有特点的装裱不用打开书画便能知道是何时、何地的裱工,乃至是哪一家的藏品。
         旧时北京的装裱匠人,手艺相当高超,旧书画虽然破碎至不可分辨、或者脆到几乎一吹即散,仍能装裱如原装。这类不太完整的书画经装裱后,如果悬挂或正视,都不会看出有什么破绽。如果向阳处由背面看,则原形毕露。所以,如果遇到裱得很厚,或者装在镜框之内的书画,就一定要特别注意。
         也有的作伪者采取金蝉脱壳的办法,保留原装裱,挖出书画本身将伪本嵌裱进去。鉴别这类书画,则不能仅凭装裱来断定其真伪了。 谈谈书画赝品的“辅”作用 --------------------------------------------------------------------------------   书画鉴定行业中所谓的“赝品”,通常又称为“伪作”或叫“假画”、“假字”。
      它是指并非某一名家所作,却被冠以其名的书画仿制品。书画赝品最早究竟出现于何时?起初的书画作伪又是出于何种动机?目前恐怕还难下准确的结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书画成为商品进入市场时,任何一件倾注着书画创作者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的作品,除了带给消费者可供欣赏的艺术价值外,同时也具备了流通领域商品的基本属性,即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按各取所需、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从而实现书画作品的经济价值。
      正是基于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后的书画作品所具备的商品属性,才使得以牟利为目的书画赝品的出现也所在难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各种书画艺术市场(如画廊、文物公司、书画拍卖会、博览会等)的出现,书画赝品在世人面前,又好像江堤溃决,忽然间成为泛滥不可收拾之势,给书画艺术市场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如今,社会上名家书画的“打假”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书画鉴定专业的辨真、识伪使命,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巨得多。  但是, 应该指出,书画艺术博大精深,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如果将书画界存在已久的作品作伪现象简单地等同于一般商品的造假欺诈行为,也是有失客观、公正的,甚至还是有害的。
      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此种由多重因素引发的作伪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使其昭然若揭,才能彻底消除它的危害,并化腐朽为神奇,让它为书画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从书画鉴定的专业角度说,只有全面和大幅度提高书画艺术从业人员和书画爱好者对书画艺术的认识水平,才是杜绝赝品,消除作为隐患的最有效方法。
        应该承认,古往今来的书画作伪行为,并非全为“坑人”,它客观存在着被需要、被利用,为人们进一步认知书画艺术规律提供外在条件的价值。赝品在书画行业出其不意起到的积极作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书画从业人员的认同和证实。学习和钻研名家书画鉴定,必须正确处理好赝品所产生的“利”与“弊”关系,着眼点不应仅仅局限于识赝防伪,更重要的是应加强书画从业人员对书画学科本质规律认识能力的培养。
      谢稚柳先生在其总结自己书画鉴定实践经验而写的《鉴余杂稿》一书中说道:“我们经常对鉴别,还不能不发生错误,……对书画本身的认识不够,这是主要的”。可见,认识书画本身才是学习书画鉴定知识的重点。 以下笔者根据自己在书画鉴定专业上的学习、工作体会,从书画鉴定的专业角度来谈谈书画赝品所产生的“辅”作用。
       (一)只要我们翻开中国书画史册,就不难发现,一些具有极高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的书画“传世名作”,就是靠“摹本”(不是真迹)形式一直流传至今的。像晋朝顾恺之、王羲之,五代周文矩,宋代赵昌等等,他们的一些“作品”都有靠摹本传世的现象。其实不难理解,由于年代久远或其它一些原因,历史上一些书画名家的作品相继失传,于是就出现了以“摹本”来替代真迹的方法,来填补书画史上某一时段或是某一作者代表作品的空缺。
      再者,有些国家级博物馆常将古代名作同被“克隆”出来的名作赝品放在一起展出,供观者比较揣摩,达到很好的展览效果。若遇到霉雨季节,一些博物馆也多采取以名作摹本替代原作陈列的习惯做法。民间个别有实力的收藏家,也有过以高水准的仿品来布置自己居室的举动,这样主人外出时便可以多几分安心和坦然,凡此种种,目的都是很明确的。
      让摹本为“弘扬”和“保护”艺术真品服务。这确确实实是书画收藏界长期以来形成的默契,不因摹本的“不真”而否认其客观存在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近现代以来,“旧仿”与“名人造假”作品在收藏界的几度走俏,不正是最具说服力的吗? (二)被视作掌握书画技能基础阶段重要课程的临摹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善意的“制赝”行为,该学习方法在千百年的书画艺术教育实践中,被公认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至今我国的书画艺术教育机构仍然将它定为学习书画阶段夯实基本功的必修课程。
      书画界也总是将临摹前代书画名作的水平作为评价一位书画工作者艺术功力深浅与否的一个主要尺度。当今,艺术界的批评家们,最为推崇传统型的创新大师。这对临摹前辈书画经典之作无形之中起着一种倡导的作用。建议有志于书画鉴定工作的人,尤其是初入道者,抽空动动笔,多多少少临摹一些书画名家的佳作,相信对你所投身的事业会大有益处。
       (三)书画鉴定工作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书画鉴定专业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问,书画鉴定工作者专业素质的高低与实际工作能力如何都集中体现在书画鉴定实践中那“真中藏假”“假中掩真”的复杂环境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赝品在为书画鉴定活动提供“真金火炼”的外在条件,离开它,书画鉴定工作就显得单调、浅薄。
      此外,书画鉴定中的“识”与“辨”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必定会激励鉴定工作者的求知欲望和聪明才智。虽然在学习和工作期间不乏遭遇“走眼”的经历,但挫折与失败终究不会是鉴定工作的全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精湛的鉴定能力正是来自于每一次挫折和教训。书画鉴定专业的所有理论,唯有通过“赝品”这一特定媒介的“检测”,才能印证其是否正确,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充实和深化。
       书画作品的真迹与赝品,是相生相灭、互为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它们共同演绎着一幕幕足以让许许多多书画鉴藏家乐此不疲、为之神魂颠倒的动人故事。扑朔迷离、雾里看花,正是书画鉴定工作的魅力所在。 (四)书画界资深代鉴藏家对后学者有过“同赝品交朋友”的忠告,颇具深刻之哲理,它是提醒该行业的后来者,要深入探研,寻根究底,必要时还得到作伪“第一线”中去,在知己知彼、成竹在胸的大局观下,鉴定工作自然就会胜券在握。
      对于制赝者发明创造的“专利”技术,不妨实行“拿来主义”方针,将其借鉴过来应用于书画作品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产生的效果也许会在大家的意料之外。举个例子,几年前,笔者曾收进一幅有破损的李可染的作品,画面上方有二个拇指般大小的破洞,伤及笔墨的要害处,当时多数行家皆说修复没有把握。
      最后笔者从作伪者发明的“揭旧裱件”的造假术中得到启发,根据同样原理,在十分保险的状态下,以“先修后补”法将此作修复好了。我们还可以大胆设想,要是把制赝手法中的一些“高仿”特技,适当应用于名家书画的限量出版发行中,也许能出奇制胜,大获成功。 也可以登陆网站 。
      

    飞***

    2004-09-08 13:03:43

  • 2004-09-08 13:00:06
  • 这个一般人不好鉴别,最好直接找字画店专业师傅鉴别!

    1***

    2004-09-08 13:00:06

  • 2004-09-08 11:51:55
  • 《石渠宝笈》是一本专门鉴定书画的著作,你可以找找看。另外,鉴定书画要从各方面来看,比较重要的是题跋、印章、纸质、文献著录等。买一些这方面的书可以增长自己对收藏书画的一个基本认识,但是书画的具体价值肯定是要找书画专家来确认的,而且一般的专家都会根据市场价格、拍卖价格给出一个非常合适的藏品价值。
    中央二台每周六晚上18:00,有一个叫做“鉴宝”的节目,对很多古藏品都给予了正确的价值,这个节目很有意思,你有兴趣可以看看,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如果你觉得你的藏品也可以展示给大家,那么也可以拿到节目上请专家鉴定,他们请的专家都是有二、三十年鉴定经验的人。

    菟***

    2004-09-08 11:51:55

  • 2004-09-08 11:25:06
  •   作伪者是怎样补题或改题旧书画的
     
    --------------------------------------------------------------------------------
     
      宋元时期人的绘画,一般不落款,而且也不盖章。
      即使有落款,也多落在纸的背面,或者画面上石罅树间,字相当小。有的作伪者收买到寮作品后,为了增加其价值,往往为其款。   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是精通书画的人,是不可能做得好的。例如有一幅墨竹画,纸为明初的纸,但其上无款识、题跋。如果题宋人之款,那么纸料则容易被人识破,如果题清人之款,其价值必然会贬低,所以以题元末或明初之人的款识比较合适。
      这时候,就必须了解元末或明代何人画竹为最著名,才能冒充,绝不可能在宋代或清代找出一个画家来题。如果本知明代朱之藩的款最适合。但又还必须要知识朱之藩写什么字体,别号是什么,题款时有什么式样,有没有不同的款识,图章是什么字样,有没有闲章等等。这一切弄清楚之后,就得寻找现在的书法家,哪个的字体与朱之藩近似,以求其题款。
         题款的时候,由于是旧纸绢,上浮绒毛,极不易入墨。而墨色不同,又怕露出伪痕。所以还得先将绒毛压平,而且还必须用所仿人物之前的墨。   装裱的时候,因为新的墨迹有些阴湿,还必须用矾水将题字之外圈涂,最后再用薰旧法,将题款及图章变旧。经过这些处理,制作精者,与原几近浑然一体。
         有的唐、宋、元、明时代的书画作品,也有人是原作者名声不太大,作伪者往往将原款去掉,而改新款。比如宋代马光尘有一幅山水画,画、款皆精。只是马光尘的名所不大,知道的人很少。作伪者便首先研究马光尘是否出于名家,其作品与其师是否风格一致。当得知马光尘师马远时,便将马光尘的作品冒充马远的作品。
         改题的款落于书何处,也有一番讲究。唐、宋、元、明许多名家落款甚小,而且字数不多,有的还题写在极边缘处。作伪者则斟酌其情形,可裁去的则裁去,可挖去的则挖除,然后再补题款字。其裁剪近似除,都不会露出伪制的痕迹。因为旧书画年代久远,通常情况下对其残缺部分填补均属正常,绝不能以这种情形来判别古书画的真伪。
       怎样借助著录鉴定书画的真伪 --------------------------------------------------------------------------------   前人对于看过或收藏过的书画,往往写成纪录,编为专书,这对鉴定书画真伪是很好的参考材料。
      但过去的收藏家不一定都有著录,如收藏名家项元汴、梁清标就没有著录传下来,而有的人收藏不多,或根本不是收藏家,却有著录行世。著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的收藏,或称一家所藏,如安岐的《墨缘汇观》(其中有少数是记载他人所藏)、庞元济的《虚斋名画录》。
      各朝内府的收藏著录如赵佶的《宣和书画谱》、经《石渠宝笈》也属此类。另一类是经手或过目的著录,如郁逢庆的《书画忆》、吴其贞的《书画记》、顾复的《平生壮观》、吴升的《大观录》都属此类。撰者有的是经营书画生意的古玩商。   著录书的作者,多数在鉴定上下过一番工夫,虽然难免有误,但多数却是正确的。
      清代晚期,某些鉴藏家十分迷信著录,认为它是鉴定真伪的主要依据,这当然是不对的。因为收藏家不管他有多高的眼力,终不免有局限性。赵佶的鉴定力要算很高了,可是有曾收入《宣和书谱》认为是真迹的古画,今天看来实际上也是摹本。   前代著录有不少是抄本,往往流传了很久才刊行,容易发生错误。
      颜真卿的《刘中使帖》(亦称《瀛州帖》),吴升《大观录》载明是“黄绵纸本”,但原件真迹是唐碧笺本。本来吴升眼力很高,不见得便是著录伪物,这或是记错。又如《平生壮观》画中误记印章处甚多,可能是追忆遗忘。著录书籍还多由于辗转传抄,发生脱误,甚至被后人妄改,因而不应将它作为唯一证据。
         各种著录书撰者的水平、时代、地区、方法等都不相同,应当弄清楚每种著录的性质和特点,才能更好地利用它。平时应当常翻著录书,看熟了有好处。虽然初看时不容易记住,但时间久了,印象就深了。在鉴定某一件书画之前,更应当查看各家的著录,尽可能弄清楚与该件有关的一切情况,如它的流传经过如何,究竟是一本还是几本,题跋、印章、尺寸、装潢的情况又如何等等。
      使前人的纪录和实物作对比,能帮助我们对它作出比较合理的判断。 怎样从题跋来辨别书画的真伪 --------------------------------------------------------------------------------   题跋分为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
      某件书画的题跋虽然也有对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这是少数。最多的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或者考证它的真伪。于是有许多作品仗着题跋增加了后人对它的信任。但书画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有多种作伪情况。   真古画而配以别人的伪跋或伪古画而配以别人的真跋,都是常事,竟连画家自己的题跋真而作品却假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以近代人为例:吴昌硕作画喜欢一批一批地画,上午画完放在地上,午睡以后再题诗添款。别人有时把画好的画拿走了,用假的顶替,他起床后,未加思索就一律题上了款。还有的画家晚年误把别人摹仿他的画当成亲笔,加上题跋。   看到画上有作者同时人的题跋,应当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间的关系。
      这方面的情况从书画本身并不见得能知道,而须从一些题跋中去探索。故宫所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被公认是真迹,此卷无款识,鉴定依据除绘画本身的时代风格外,张著的跋也很重要。张著是金时人,泰和五年(1205年)授监御府书画,离张择端的年代不远,他的话可以令人相信。
         后人的题跋对书画鉴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作伪在宋代已很盛行,米芾《书史》便记载了他所临写的王献之《鹅群帖》及虞世南书,被王晋卿染成古色,加上从别处移来的跋,装在一起,还请当时的公卿来题。这些字卷如果传到现在,宋人题跋虽真,帖本身却不是古人的了。
         题跋对书画的鉴定是否可信还要看题跋者的水平。弘历皇帝收藏至富,题跋也很多,但鉴别能力差,往往弄假成真。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他先得到了赝本,叹为旷世无双,每次阅看,必加题识。后来真本也入了内府,他反是假的。相反,文徵明的题跋就较为可信,因他工书善画,鉴别能力高。
         有的画应当说本来是真的,因被人加上假题,反成了伪作。例如在《唐宋元明名画大观》中的一幅草虫图车,署款李亨。前代画家有两个李亨,一为元人,一为清人。从草虫轴的时代风格来看,出于清人之手,本是清代李亨的真迹。但画上有后人伪造清卞永誉的跋。
      由于有了这两段题字,却使它成了一幅假的元人画了。   怎样从纸质上辨别书画的真伪 --------------------------------------------------------------------------------   古人写作书画,一般是在纸或绢上。
      因此,如果能对历代绢、纸有所了解,对鉴定书画的真伪尤为有用。   中国绢的发明在纸之先,用绢来作书画的年代也比较早。不过绢有一个缺陷,就是保存的时间不象纸那么长。无论保存得有多好,不受任何意外损伤,只是空气的自然浸蚀,年代久远的绢就会变得糟脆。
      百年以上的绢,已经没有韧性了。明代初年的绢,至今已经腐败得不能碰触。而宋的绢,因裱托得比较好,目前还可见到,至于宋代以前的绢,虽然有,但也已经辨不出模样了。   宋代初年的绢,横竖皆单丝,不过横丝稍粗,看似双丝。宋代中叶,横竖丝粗细相同,但都比早期的丝线粗一些,颜色与深藏经纸色略同。
      元你的绢,横竖丝线仍然是单的,但丝线细而纹理稀。明初则竖丝为单而横丝变为双,丝线粗细均匀,密度整齐。清代,横竖丝都变为双丝,以前的单丝绢也不复存在。   明以前的绢,传至今日,表面上已绝无亮光;丝上的绒毛,也已经完全褪掉。其颜色则内外如一。
      作伪者若用新绢,由横竖丝的粗细单双,即可辨别出来。有一种特制的元丝绢,从表面上看,与宋元的绢相似,但其表面上的光,以及丝上的绒毛,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完全褪净;而且其颜色也是内外不同,绝不可能与绢完全一致。   纸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宋代以前的纸,有若干种类,其材料是什么,都没有确切的记载。
      传世的古纸,主要有棉纸和麻纸。从表面上看,棉纸有点类似今日的宣纸。麻纸的纹理要比棉纸粗疏一些。棉纸和麻纸中都掺和有丝。棉纸丝短,麻纸丝长。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鉴定纸的年代:取一旧纸,浸泡在水中,然后用针来挑。如果是宋纸,那么必然有很多称绒,而且无论如何破碎,仍然可以装裱。
      宋代以后的纸,则不可能这样。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真纸并不平匀,膜皮如虫蚀之状,而且有一层白灰,若隐若现。其颜色则无论里外、凹凸,均系一致。伪造的绝代 ,因为是用颜色染成的,厚则深,薄则浅;里则淡,外则重;凸则有,凹则无。因为质地不同,其受色的程度必然不一样。
       怎样从装裱形式来辨别书画的真伪 --------------------------------------------------------------------------------   装裱与书画本身的关系要间接一些,但有时也可作为鉴定书画的有力佐证。
      各个时代的绫、锦,其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式样也有出入。前人的收藏印多盖在裱件的接缝上,这就必然同装裱形式有密切的关系。如著名的宋“宣和装”,故宫博物馆藏的梁师闵《芦汀密雪图》是个较典型的例子:玉池用绫,前、后隔水用黄绢,白麻笺作拖尾,连本身共五段。
      玉池和前隔水之间盖“御书”葫芦印,前隔水与本身之间盖双龙玺及年号玺各一,本身与后隔水之间盖年号玺二,拖尾上盖“内府图书之印”,共用七玺。“宣和装”虽有例外,但这是比较标准的格式。不少赝迹上的伪宣和玺,往往是漫无规律,乱打乱盖。金章宗也用七玺,染清标常在前、后隔水上用两印。
      乾隆用五玺、七玺、八玺、十三玺不等。这些都各有他们的习惯。   裱工的一般情况是清中叶以前卷子拖尾短,所以比较细;嘉、道以后拖尾长,卷子就粗了。民间裱工南北传授不同,手法亦异。熟悉了以后,几种有特点的装裱不用打开书画便能知道是何时、何地的裱工,乃至是哪一家的藏品。
         旧时北京的装裱匠人,手艺相当高超,旧书画虽然破碎至不可分辨、或者脆到几乎一吹即散,仍能装裱如原装。这类不太完整的书画经装裱后,如果悬挂或正视,都不会看出有什么破绽。如果向阳处由背面看,则原形毕露。所以,如果遇到裱得很厚,或者装在镜框之内的书画,就一定要特别注意。
         也有的作伪者采取金蝉脱壳的办法,保留原装裱,挖出书画本身将伪本嵌裱进去。鉴别这类书画,则不能仅凭装裱来断定其真伪了。 谈谈书画赝品的“辅”作用 。

    1***

    2004-09-08 11:25:06

  • 2004-09-08 10:41:20
  • 把东西给我~卖了钱平分完之后你就知道你书画的价值了~

    1***

    2004-09-08 10:41:20

  • 2004-09-08 10:35:25
  •   题款是鉴定书画的重要依据,题跋、题签也有互要的作用。五代以前的绘画,一般无款,有的是伪加,其鉴定只能依据后人的题跋。书法作品为尺犊,虽有署名,其鉴定往往也只有依赖后人的题跋。北宋的绘画只有个别有款,如崔白、郭熙、李公磷、宋徽宗等。南宋李唐、马远、刘松年、夏哇等也署款,只是落在边角或树干、石缝之间,往往不易发现。
      而米友仁、杨无咎、陈容、郑思肖、龚开等落款较明显。所以鉴定古书画在于其本身、即本身的时代气息和作者风格。但了解各时代的题款习惯对鉴定仍有帮助。元代绘画开始有大量题诗、题字出现、如赵孟倾,元四家等,题诗、题款常置于显著的位置。并开始角别号署款,如赵盖倾用子昂,黄公望用大痴道人,吴镇用梅花道人、也有名与号连用,如“钱选舜举”、“黄鹤山樵王蒙”等。
      明以后或加籍贯、郡望,如钱塘戴进、雁门文微明、晋昌唐寅、:太原王稚登、吴郡周天球等,一直沿至清代、近代。、双款:亦称上下款,即作者暑款之外还加被赠者、买者的款,这种款式也始于元,赵盂倾《浴马图》款题“子昂为和之作”,王冕(墨梅》款题“王冕元章为良佐作”等。
      应注意的是,上下款是平行的,这种格式至明中期都是如此。至明中期以后开始变化,‘即上款要抬高一字或两字。至明后期、上款的称呼开始用词宗、词丈、词盟、老年翁等,至清初都是如此,至清中期以后,上款称官位,如中丞(巡抚)大人、观察(道负)、’太守(知府)、明府(知县)等,伺时也出现仁兄大人、仁兄先生,雅正、雅属、法正、法家之类的称谓角词,这是前所未有的。
      题跋是指他人为作品的题诗、题字,有当时人和后人的,包括标签、观款、题诗、跋语等,这些都是对原作的肯定和赞扬,对我们鉴定很有帮助。但必须注意: 1·原作可能是膺品,原鉴定者可能疏忽而定为真迹,后来的观者或碍于情面,或以讹传讹作了肯定的结论。2.作伪者移花接木,把原件分割为二,以原真作配伪题跋,以真题跋配上假作品,以牟取暴利,我们就要认真作出鉴定。
       。

    1***

    2004-09-08 10:35:25

  • 2004-09-08 09:14:56
  • 找专家鉴定
    或者翻阅资料

    1***

    2004-09-08 09:14:56

  • 2004-09-08 08:51:21
  •   收藏书画, 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鉴别真伪和怎样欣赏作品这两个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着急。要从基础开始,要循序渐进地熟悉、学习、摸索、积累;继而总结心得,归纳和整理经验,渐渐地就能掌握规律了。无论从事哪一行业,都要从头做起。至于鉴赏书画,也是如此。 
    收藏书画的第一步是要懂得鉴赏书画;鉴赏一词包括鉴定和欣赏两个意思。
      我们从鉴定谈起。 学习鉴定,首先要丰富知识。我们不论喜欢古代书画还是喜欢现、当代书画,都离不开相应的知识。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产生的书画作品不计其数。我们不妨先读些美术史,这些知识是必备的,因为鉴定真伪与欣赏优劣都需要这方面的修养。 进入收藏界,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常心”。
      平和的心态,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是在鉴藏活动中逐渐修炼出来的。面对一件藏品,只有心气平和才能慢慢品味其中的奥妙。这奥妙包括好的、坏的两方面。只有平心静气才能审评得当,才不会上当受骗。  收藏入门之三大基本功 (一)先搞懂若干江湖术语 搞收藏应该懂得一些行话 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行话,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行业尤甚。
      收藏界便是如此。 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一般形容那些没有异议的、一看便知的真品。 玩:内行人称收藏者为“玩”,初次见面问“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钓鱼:一些精明摊主的销售手段。
      把镇店之宝故意置露在外面不出售,为的只是吸引买家买入其他货品(展品)。 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大开门”的收藏品。 绷价:在市场上坚持要高价,从字面上即可理解。一般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想卖个好价钱,二可能是想吓走顾客。
       俏货:物美价廉的藏品,购买俏货须凭自己的眼力。 新货:不管什么藏品,总有好赖,甚至有赝品。这时候,业内人会说“这个东西有点新”,给摊主留点面子。 品相:就其品而言,品相越好,价格相对越高。 虫儿:通俗地说,就是压箱子底的藏品,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一屋子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
      或说,对一个行业十分熟悉,能钻各种空子的人。 走眼:指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得的藏品或买了赝品。 掌眼:初涉收藏领域,不知如何入门,拜个师傅多多指教,师傅便为你“掌眼”。   (二)收藏应保持怎样的心态 何谓“古玩”?用一句浅显的话讲就是:老年间的玩意儿。
      既是玩意儿,它的意义就应在于“玩”。 既然是玩,免不了会玩出些名堂来。玩到寝食难安、难舍难分是常事。苏东坡说:“吾薄宝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就是这个意思。玩是要花费心思的,这种心智的花费应该是平心静气,气定神闲的。  (三)简谈书画各部位名称 收藏、鉴定、经营书画时,必须对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了解。
       1.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如把纸托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2.二层: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子”,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
      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 3.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谓之“让局”。 4.覆背:画背后整个的裱纸。 5.隔界: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或叫“隔水”。 6.诗堂: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
      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称“玉池”。 7.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上端叫“天杆”,下端叫“地杆”。 8.绊: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或云头样式的厢边叫“绊”。 9.包首:就是在画上首袖裱纸背后加裱一段绢或绫。
       10.画签:在包首上端,天杆旁粘有一段纸条叫“画签”。它可题写作者姓名和画的内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11.曲圈:就是画的天杆上的铜鼻,用它拴丝扣,以便悬挂。 12.扎带:就是丝巾扣中间推的绢带,用来捆扎画轴的。 13.燕带:就是画幅裱工的上端,粘有两条对称的直带叫“燕带”。
       作品形式:条幅、中堂、扇面、圆光、长卷、横披。计算单位:尺、米。 收藏入门之七项注意 东西太便宜绝对要警惕 现在各城市都有不少古玩市场,也是收藏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但因市场里复制品或仿制品颇多,初涉古玩市场的收藏爱好者在购买收藏品时应注意什么呢? (一)遇绝对便宜货要警惕 市场上有相当多的古玩是“二手货”。
      若为上品,价位一般不会太低,便宜的货色,总会有些问题,或是赝品,或是残损品。 (二)做工粗劣的器物不可买 一些玉器、竹器、牙器、角器等,雕工无力,不精巧,一般为粗制滥造或学徒所作,不必收藏;一些劣质玉或类似玉的石头,没有坚密光润的特质或玉内多杂质、黑点,无继续增值的可能不可买。
       (三)无法判断真品还是赝品的不可买 有些古董虽经多方鉴定,仍无法把握它的真伪,就不必去买。如一幅名家书画只有在认定它是真迹的情况下才会体现其价值,如果不是就会不值钱。 (四)对古玩藏品应多看多思 所谓多看多思多加揣摩,特别要注意古玩藏品的制作年份和艺术造型。
      年份是指古玩藏品的存世越久则越有收藏价值;品味艺术价值,是看该藏品是否典雅、精湛,是否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五)不急于下结论 对看中的古玩藏品不要急于洽购,既要看该物品是否值得收藏,又要看它的价格是否适中,即便是再好的古玩,若价格远高于其价值也不值得购买。
       (六)不要轻信“故事” 古玩市场上的卖主一般都会讲述有关古玩藏品的“故事”,大凡“珍品”总能讲得绘声绘色。收藏者应多读各种收藏书籍,了解各类古玩的确切价格行情,尤其是真伪藏品的鉴别知识,以免因轻信“故事”而上当,要知道古玩市场里有故事的古董多半是赝品。
       (七)要确定收藏目标 集藏者要按自己的心愿,明确收藏方向,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一心一意地干下去,要肯吃苦,发现稀世珍品要肯花大价钱,要相信自己最终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古玩收藏家。  收藏入门之鉴定常识 警惕作假之形形色色 (一)书画鉴定重要依据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 我们谈过以上的基础知识,再简单谈谈书画鉴定知识。
       由于时代的发展,像纸张、印色、装裱式样等这些工艺也在不断地变化,比如书画用纸,像净皮绵廉、三层玉版等,虽然今天还有生产,但品质上已有很大不同。又比如印色,好的印色多用矿物颜料制成,像上乘的朱砂、红宝石粉末等等,一般可以经数百年不变色。
      关于印色,不同书画家所喜欢的颜色不同,其中还有区分。张大千书画用具,都是他自己定制的专用品,十分讲究,为此,他在解放前曾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责。但是,对于他的书画进行鉴定却有所帮助。关于装裱的款式、用料、工艺对鉴定书画真伪也起很重要的作用。这些特征就是时代气息与书画家个人风格。
       (二)印章 各个时代印章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以从印章的形状、篆文、质地、印色辨别出来。宋代书画大多不加盖作者本人名字的印章,材质以铜、玉为主,印油与其他朝代有区别。元代开始才使用石料印章,明代开始使用“印油”,据说以沈周为代表。
      有些作者固定印和油,有些作者比较乱。 (三)纸和绢 纸,晋唐多是用麻制成(比如陆机《平复贴》),纸在宋代非常发达,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用熟纸写字,另还需了解自明代后各个时期纸张分类,比如布纹纸、洒金纸、高丽纸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四)书画题跋与标签及收藏印章 题跋分同时代人题跋与后人题跋,多为赞美之词或鉴赏之词。 (五)书画著录书目 检阅是否有对某藏品的记录、说明、评价等。 (六)书画装裱及作者字号、籍贯、生卒时间 现存最古老的装潢是北宋的,各个时代都有鲜明的风格。
       (七)形形色色作假方式 1.无意为之:如临摹。 2.勾填作假:挖、补、填、描等。 3.请人代笔:如董其昌、金农等。 ------------------------------------------------------------------------- 另可参考以下网址 有一些具体的说明。
      

    1***

    2004-09-08 08:51:2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