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化学元素概念

首页

化学元素概念

是谁提出的?
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4-09 12:29:01
      关于元素的学说,即把元素看成构成自然界中一切实在物体的最简单的组成部分的学说,早在远古就已经产生了。
    不过,在古代把元素看作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式的这种近代观念并不存在。无论在我国古代的哲学中还是在印度或西方的古代哲学中,都把元素看作是抽象的、原始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或是物质所具有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大约在公元前900年前后,我国西周时代的《易经》中有这样几句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一个以"太极"为中心的世界创造说。 到公元前403一公元前221年,我国战国时代又出现一些万物本源的论说,如《老子道德经》中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又如《管子·水地》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我国的五行学说是具有实物意义的,但有时又表现为基本性质。我国的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战国末年的《尚书》中,原文是:"五行:一曰水,二日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日从革,土爱(曰)稼穑。
      "译成今天的语言是:"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的性质润物而向下,火的性质燃烧而向上。木的性质可曲可直,金的性质可以熔铸改造,土的性质可以耕种收获。"在稍后的《国语》中,五行较明显地表示了万物原始的概念。原文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译文是:"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
      如果以相同的东西加合在一起,便会被抛弃了。所以,过去的帝王用土和金、木、水、火相互结合造成万物。" 在古印度哲学家的思想中也有和我国五行相似的所谓五大。这就是公元前7世纪一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学者卡皮拉(Kapila)提出来的地、水、火、风、空气。
       西方自然哲学来自希腊。被尊为希腊七贤之一的唯物哲学家塔莱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母。希腊最早的思想家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组成万物的是气。被称为辩证法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o,公元前535一公元前475)认为万物由火而生。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家、医生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公元前490一公元前430)综合了以前的哲学家们的见解,在他们所指的水、气和火之外,又加上土,称为四元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公元前322)综合了但也歪曲了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的看法,提出"原性学说"。他认为自然界中是由4种相互对立的"基本性质"--热和冷、干和湿组成的。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了火(热和干)、气(热和湿)、水(冷和湿)、土(冷和干)4种元素。
      "基本性质"可以从原始物质中取出或放进,从而引起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这样,宇宙的本源、世界的基础便不是物质实体,而且可以离开实物而独立存在的"性质"了,这就导向唯心主义了。 13-14世纪,西方的炼金术士们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元素又作了补充,增加了3种元素:水银、硫磺和盐。
      这就是炼金术士们所称的三本原。但是,他们所说的水银、硫磺、盐只是表现着物质的性质:水银--金属性质的体现物,硫磺--可燃性和非金属性质的体现物,盐--溶解性的体现物。 到16世纪,瑞士医生帕拉塞尔士把炼金术士们的三本原应用到他的医学中。他提出物质是由3种元素--盐(肉体)、水银(灵魂)和硫磺(精神)按不同比例组成的,疾病产生的原因是有机体中缺少了上述3种元素之一。
      为了医病,就要在人体中注人所缺少的元素。 无论是古代的自然哲学家还是炼金术士们,或是古代的医药学家们,他们对元素的理解都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或者是臆测的方式解决的。只是到了17世纪中叶,由于科学实验的兴起,积累了一些物质变化的实验资料,才初步从化学分析的结果去解决关于元素的概念。
       1661年英国科学家玻意耳对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和炼金术士们的三本原表示怀疑,出版了一本《怀疑派的化学家》小册子。书中写道:"现在我把元素理解为那些原始的和简单的或者完全未混合的物质。这些物质不是由其他物质所构成,也不是相互形成的,而是直接构成物体的组成成分,而它们进人物体后最终也会分解。
      "这样,元素的概念就表现为组成物体的原始的和简单的物质。 拉瓦锡在肯定和说明究竟哪些物质是原始的和简单的时候,强调实验是十分重要的。他把那些无法再分解的物质称为简单物质,也就是元素。 贝采里乌斯首先倡导以元素符号来代表各种化学元素。他提出,用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名表示元素。
      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就用前两个字母加以区别。例如: Na与Ne、Ca与Cd、Au与A1……等。

    基***

    2006-04-09 12:29:01

其他答案

    2006-04-09 12:44:37
  •   化学元素
    chemical elements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氧元素就是所有的核电荷数为8的氧原子的总称。化学元素能够互相化合,形成化合物,它们的数目几乎是无限的,但组成化合物的元素并不多,到1990年为止,已经确认的化学元素共有109种。
      其中,常温下是气体的有11种,它们是氢、氟、氯、氧、氮、氦、氖、氩、氪、氙、氡;常温下是液体的有两种,即汞和溴;其他元素在常温下都是固体。有28种是放射性元素 ,其中8种是天然放射性元素,20种是自然界极少存在或完全没有的,是用人工核反应制取的元素。
       元素概念的演变 最古老的哲学家都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少数几种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是空气、土、火、水,有的则认为元素是4种最原始的性质(热、冷、干、湿)的组合构成了万物。第一次为化学元素下了科学定义的是英国R。玻意耳,1661年 ,他在《怀疑派化学家》一书中指出:“它们(指元素)应当是某种不由任何其他物质所构成的或是互相构成的、原始的和最简单的物质”;“应该是一些具有确定性质的、实在的、可觉察到的实物,用一般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的某些实物”。
      随着原子学说和原子结构理论的出现,明确了决定化学元素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才有了阐明元素本质的现代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起源 大多数科学家能够接受的元素起源的假设是:“质子聚变和中子俘获是宇宙中形成化学元素的两个主要过程。
      ”这种假设认为,宇宙中所有元素都起源于氢,它在非常高的温度下,发生聚变反应,形成较重的原子核,首先是氦,其次是轻元素(锂、硼、铍等),这一过程是质子聚变。氦原子轰击轻元素的原子,就会产生中子,这些中子被轻元素的原子核俘获,就形成较重的元素,从碳、氮、铁一直到原子序数为82和83的铅和铋,这一过程是中子俘获。
      这两种产生元素的过程仍在恒星内部继续进行。 存在 只有少数化学元素以游离状态存在于地壳中,例如氧、氮、氦、氖、氩、氪、氙、氡、硫、铜、银、金、铂。大多数化学元素都以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含氧酸盐)状态存在。对太阳和行星的光谱分析和对陨石组分的分析所得结果说明,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占99%左右,其次是氦。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比原子序数为奇数的相邻元素的含量为高。

    助***

    2006-04-09 12:44: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