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是谁?

首页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是谁?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5-20 22:27:56
      回顾历史,细细思考。最伟大的皇帝还应该是精力充沛,特别勤政的始皇帝嬴政。
    为什么?
    因为他用了十年时间就(仅仅是十年)
    1,真正统一了中国,而此前中国严格意义上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
    再有十年时间
    2,统一了度量衡,
    3,统一了文字,
    4,修了辐射全国的军用高速公路,
    5,建立了高度专制的君主集权政治,
    6,郡县制度,
    7,不到一年时间就解除边患,驱逐了匈奴人。
      等等。 这么短的时间却做了这么多关系千年的大事,后世帝王又有哪个能够超越他的呢?又有哪个不是在他创设的制度里做皇帝的呢?二千年来,他的制度只是仅仅被做了小小的修改。可见他的非凡。他所处时代正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大黄金时代"! 楼下有认为是康熙的,我不同意。
      没错,康熙固然了不起,但还称不上伟大,从纵向看,以他开始的康乾之世并不能认为是盛世,只是治理得比较好而已,是一种停滞的文明。横向看,西欧已经向开始向海外大规模殖民了,资本主义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向前踏步,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正在向人类走来。而中国到满清空前惨烈的君主专制制度却葬送了中国的发展而换得的稳定,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的百年耻辱。
      再看满清治下,三百年间,竟无一项影响世界的发明,而此前,各朝代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再者,康熙彻彻底底是个鞑子,他的文字狱更是惨绝人寰,没错,康熙是维护国家统一,开拓了疆土,但此前那个有为皇帝不是呢?他对西方的技术虽然很感兴趣,但始终骨子里都只是认为是不入流的末流而已。
      比起嬴政来,康熙差远了。

    2006-05-20 22:27:56

其他答案

    2006-05-31 02:35:57
  • 反正秦始皇和唐太宗是肯定的杰出帝王了,还有成吉思汗,怒尔哈赤,康熙也是不错的!

    名***

    2006-05-31 02:35:57

  • 2006-05-25 02:17:07
  • 清--实施百日维新政令的-----光绪皇帝。
    要知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削减君权的!!

    牙***

    2006-05-25 02:17:07

  • 2006-05-23 23:24:23
  • 1. 汉高祖, 建立了400年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大帝国
    2. 隋文帝, 结束350年战乱,建立封建王朝统治的所有基本结构
    3. 唐太宗, 使中华文明达到空前发达高度.
    4. 宋太祖, 亲民政策,文官制度,使宋朝达到封建社会最高峰
    5. 明太祖,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z***

    2006-05-23 23:24:23

  • 2006-05-22 07:04:58
  • 驳以上无知
    冉闵
    

    咸***

    2006-05-22 07:04:58

  • 2006-05-21 10:38:05
  •   皇帝最好的是康熙,在位时间长,文武双全,而且教子有方 
    隋文帝在位时间短,他的朝代也短,但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他儿子也不错的,但 被丑化了,现在的历史学家依然在丑化这对父子,,,, 
    秦始皇,创造了太多的第一,只是他的朝代时间短 
    唐太宗,不错,但大多是被吹出来的,而且,历史学家通过贬低他父亲和隋朝的父子,以此来显示他的伟大。
      他是水份最大的皇帝 汉武帝,扩大领土,了不起,但大量的战争导致汉的人民死亡过半,他还不如汉文帝。但汉文帝没有扩张领土 康熙 1。维护统一和主权 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 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 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2。坚持统一战线政策 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五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二十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领土,管理那么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 康熙皇帝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 先团结蒙古族和其它少数民族, 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 他还全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
       3。奖罚分明的用人制度, 即使贵为皇子,打了败仗也不能进得胜门, 而要在城外听候处置。 4。重视科技学无止境 康熙皇帝的学习精神。 康熙除了会几种民族语言之外,还会好几种外语,包括希腊文, 他还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康熙皇帝是最早懂得向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知识学习的开明君主, 他喜欢研究自然科学,对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生物学、解剖学、农艺学和工程技术有浓厚兴趣,还亲自主持编辑科技书籍。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
       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
      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通过学习,吸收了许多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主持了几项大规模的科学活动,这些真实的故事,不仅在典册中有真实记载,而且在他生活过的紫禁城中,至今仍留下了上百件他学习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仪器。
       勤奋学习,是康熙为君之道的一个重要法宝。他不仅精通汉族传统文化,还认真研究西方科学技术,不愧为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为了能将大清社稷绵延万年,对皇子皇孙的教育,更可谓望子成龙而煞费苦心。他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让皇子皇孙接受学校教育,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功课,这些在清史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
       (全文) (一) 康熙对待臣民他很重视仁爱,譬如说他蠲免赋税,譬如说他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雍正又规定了“摊丁入地”。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人头税到这时候取消了。康熙的对臣民的仁爱表现在很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贪官,表彰清官。
       康熙通过清官树立榜样,让他们去体现仁和爱,因为他们直接接触臣民。康熙表彰的清官我想讲个例子,就是于成龙。清朝有两个于成龙,同名同姓同字,这个于成龙是山西人于成龙,上集讲到的治河的那个于成龙是直隶的于成龙。于成龙中了进士之后,分配他到广西罗城县做知县,广西罗城县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人民很贫穷,一片荒凉,荒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县的衙门,只是三间草房,这个县城有几户人家呢?只有六户人家。
      于成龙做知县的时候,和老百姓,据记载说“如同家人,亲如父子”。 他鼓励百姓垦荒种田,招集流民,在外面逃荒的人,回到家乡来安居乐业。经过七年的努力,这个县的情况大有改观,因为于成龙做出了很重要的政绩就有人推荐他,推荐到朝廷,就给他升官,升到一个知州。
      于成龙离任走的时候,县民百姓痛哭流涕,拦着马不让他走,他说,朝廷任命我走,还是要走啊,他往前走一步,跪在路旁的百姓,痛哭失声啊,一个县官做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的的确确的清官。 这时候有一个瞎子不走,就是跟着于成龙的后头,于成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啊?跟着我走一出程了。
      这个瞎子说,你离开罗城县上任的时候,你没有钱,你走到半路没有饭钱怎么办呢?他说,我是个瞎子,我也帮不了你的忙,但是我会算命,你没有饭吃的时候我就给人算命,得来点算命钱,咱们就解决饭钱的问题了。于成龙很感动,说那你就跟着我走吧。 果然走到半路上,于成龙就没有饭钱了。
      这个瞎子就给别人算命,得的这点算命钱,解决途中的吃饭问题。 于成龙做到知州很有成绩,受到康熙的表彰,做知州官升了,仍然一分钱不贪。后来官又升,升到两江总督,就是江南江西总督,封疆大吏。这时候于成龙有一个绰号叫“于青菜”。什么意思啊?就是于成龙做了这么大的官,穿素衣,吃素食,经年不知道肉味是什么,吃青菜。
      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顿两顿,常年吃粗米青菜,所以当地百姓把他称做“于青菜”。亲自访贫问苦,惩治贪官豪强,累死在官任上。 于成龙死了之后,市民罢市,沿街聚哭,追悼于成龙。在治理丧事的时候,将军、都统、提督、各种大的官员到于成龙住的地方,家无一件余物,所有在场的官员感动地流下热泪。
      康熙表彰说,于成龙是当今清官第一。于成龙对百姓的仁爱的精神,就是康熙仁爱精神的体现,康熙表彰于成龙就是宣扬他对臣民要仁爱。 有一个清官叫彭鹏,这个人做官很清廉,康熙表彰他了,让他做了顺天府府尹,相当于北京市的市长。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顺天府乡试考试的时候,有作弊的情形,谁作弊呢?主考官和副考官串通豪强作弊,怎么办?他就上书有这个情况。
      但是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主持考试的人,有一个很严密的关系网,朝廷会议讨论说,查无此事没有作弊,说彭鹏诬告。 彭鹏上书说:如臣妄言,请劈臣头,把我的头劈两半,半悬国门,另外一半悬挂在顺天府府学。朝廷会议又讨论,说是彭鹏这个话呀,太不恭敬了,大不敬,要撤他的官、免他的职,康熙这时候怎么决定呢?康熙说,把那个主考官、副主考官、相关的人让他们退休回家,彭鹏的官照做,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样一个决断呢? 力排众议保护彭鹏,是不是因为康熙私访了解了情况呢?电视剧有康熙私访嘛,根据我看到的关于康熙的史料,康熙的实录,康熙的起居注,康熙从来没有过微服私访,他不可能微服私访,因为圣驾一出驾的时候,必然惊动地方,没有可能微服私访,他也没有必要微服私访。
       康熙了解民情的渠道、了解官员政绩的渠道很多,其中一个渠道就是奏折制度,也叫密折制度,康熙在全国各地分布了很多的人,可以秘密的写上奏折,不经过任何的中间渠道,装到一个密折匣里面,直接送到康熙手里,所以这个官是贪、是廉、是勤、还是懒,可以说康熙一清二楚。
       我刚才讲的这个案子,康熙对顺天府的府尹彭鹏这件事情,他是清清楚楚的,那个主考官他们连同作弊,康熙通过密折制度,通过其他制度已经掌握了情况,所以,康熙就力排众议,断然做出决定,贪污作弊的人免职,清廉谨慎的官员表彰升官,表彰彭鹏这位清官。清官是康熙的一面镜子,体现了他的对臣民仁爱的思想,所以表彰他,借着他们层层的清官,从总督、巡抚、知州、知县层层的清官来推行他仁爱的理念,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在巡察的路上有一个人卧倒在路旁。按照正常情况下,他挡了圣驾呀,要严加处理。康熙说不要,说问一问怎么回事。把躺在路边的那个人,他的侍卫给推醒了,你叫什么名字啊?他说我叫王四海,你怎么回事啊?他说我是佣工,我们今天话来说打工,我回家路上因为饥和饿晕倒了,躺在路边。
      康熙说不要惊吓了他,你们马上热粥给他喂了,来救他。 于是就把粥热好了,就喂这个王四海,王四海喝了热粥之后就苏醒过来了。康熙了解了情况,这个人的确是很困难,家境也很困难,康熙说给他盘缠,让他回老家,这样就把这个王四海送走了。从这个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康熙身为皇帝,身为天下的共主,的的确确是有一种仁爱的精神。
       (二) 康熙对西学的重视,他有一个传统,就是他父亲顺治的时候,已经开始对西学吸纳,他很重视和耶稣会士汤若望的关系,就是汤若望他参与编修历法,这个历法叫《时宪历》,汤若望做了钦天监的监正。还有一个人叫杨光先,这个杨光先很特殊,在明末崇祯的时候,他到了北京,抬了棺材到了阙下,弹劾当时的一个大学士,被人称作“奇怪之人”。
       当然受到处分了,把他遣送到辽西,很快明朝就灭亡了,他就回到江南,他家是江南的。到顺治朝他又来到北京,他自己说他懂天文历法,就到了钦天监里面,到钦天监里头他就上书告汤若望,说你《时宪历》 只编了二十年,大清王朝亿万万年,这二百年不是咒着清朝短柞吗?就是短命嘛!这就无限上纲了,朝廷受理了,就要讨论《时宪历》的事情,在朝廷会议上,大学士、尚书讨论,是汤若望正确还是杨光先正确? 不能决定。
      又在午门前这些大臣聚在一块测验,测验的结果大臣不懂,康熙也不懂,后来又到古观象台,就是今建国门外的观象台,在那儿再继续进行观测,这些大臣们还是不懂,但是做了个决定,就是把汤若望关进了监狱,汤若望那时候已经年老得病,身上戴了八条锁链,战战兢兢地、哆哆嗦嗦地拿着望远镜观测,他也没有力气争辩。
      这案子就这么定了,当时康熙没有亲政,辅政大臣鳌拜等主持了这个事情。 后来北京发生了地震,另一个耶稣会士叫南怀仁,他说地震是因为有冤魂,要重新审理这个案子,重新审理案子之后,就给汤若望平反。这时候汤若望已经死了,康熙让南怀仁做了钦天监监正,对杨光先进行了处理,有的大臣说要斩首,康熙说不要了,遣送他回原籍吧,后来杨光先就死在回家的路上。
       康熙任命南怀仁做钦天监监正,又任命他做工部侍郎,这是西洋人在中国朝廷做官的开始,从此康熙就重视自然科学的事情,正好这时候法国一批传教士白晋、张诚等到皇宫来见康熙,带了三十件科技的书籍和仪器,康熙就把白晋和张诚留在宫内服务,把他最喜欢的那几个仪器,摆在自己的宫廷里。
       康熙跟他们学数学,学天文,学历法,数学里面就学欧几里德的平面几何,耶稣会士学了满语、满文,用满语给康熙讲几何学,他们还带了一些科学的仪器,康熙就做题,做数学题。 前不久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其中展出了一些康熙时候的仪器。
      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仍然运转灵活,光彩耀人。其中有一件手摇计算机能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的运算,现在北京故宫里面收藏了康熙时代的手摇计算机有十件,很有意思。 还展出了比例规,是铜镀金的,可以进行乘方开方的运算,还展出了几何模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圆锥体,多面体,完全是楠木做的,几十件,做得非常之精细,这是康熙当年学几何时候用的教学模型。
      还有一些其它的仪器。 康熙他不仅仅是学,而且还实践,他在视察永定河的时候,带着他的几个皇子,让他们亲自打桩,亲自用仪器进行测量,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把皇太子、皇四子等人留在北京,恰好那时候有日食,皇子们在北京观测日食,他在前线,然后紧急奏报,交流观测的结果。
       康熙对西洋和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排斥,而是接纳,表示了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宽大的胸怀和渴求的愿望。尽管是这样,但是康熙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宫廷行为,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康熙故去之后,人亡政息,他下面的一代一代的子孙们,那些皇帝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一个比一个不感兴趣,仅仅喜欢的是自鸣钟和大水法,作为欣赏和玩物而已,没有用来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三) 康熙对子孙讲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他孙子辈有人统计是97个,这是个很大的家族。那康熙怎么教育他的子孙?康熙对子孙的教育当然是望子成龙,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他这时候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我想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
       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 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
      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 底下就是辰时,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 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说是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
      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 底下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就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
      底下就到了未时,就是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 申时,就是十五点到十七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
      底下是酉时,十七点到十九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 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那有人说嘉庆道光呢?康熙能管两代就可以了,再后面那么多也管不了。
       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 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他母亲在妃子里面比较地位比较低下一点,他也不可能竞争皇位,但是,他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绔,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
      康熙对子女教育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雍正,康熙死了之后,雍正继位 。

    l***

    2006-05-21 10:38:05

  • 2006-05-21 10:34:17
  • 1.秦始皇,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全中国,开创了帝王时代
    2.汉武帝,实际同治了中国,奠定了汉文化的基石
    3.唐太宗,封建王朝的顶峰时期的代言人
    4.成吉思汗,地域面积最大的帝王
    5.皇太极,在封建王朝最后的一期,避免了蒙古、西域、西藏等地区的独立

    海***

    2006-05-21 10:34:17

  • 2006-05-21 10:11:03
  • 汉武帝,
    他开创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邵***

    2006-05-21 10:11:03

  • 2006-05-20 20:49:30
  • 同意5楼的意见,我也认为是唐太宗.唐朝是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而唐朝兴盛离不开"贞观之治",唐朝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无论在军事,经济还是在民族,外交方面都很强势.而唐太宗也是很虚怀若谷的一个人,能听进去不同的意见.更何况,长孙皇后也是有名的贤内助,在各方面都是唐太宗的有利助手,这是很多皇帝不具备的条件,"成功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嘛!

    j***

    2006-05-20 20:49:30

  • 2006-05-20 20:46:17
  •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娇骄----成吉思汗.

    谨***

    2006-05-20 20:46:17

  • 2006-05-20 20:14:09
  • 如果一个领导者需要的素质指得是目光远大,明智果敢,豁达善听,公正无私,体恤民心,不骄不躁的话,那么,只有李世民和刘秀基本做到了.不过,李世民更出色一些.
    秦始皇暴虐,汉武帝独断,成吉思汗不懂治国,康熙乾隆锁国...
    顺便提一句,国力强盛才是最强,而不是疆土最大才是最强.英国和日本已经给我们上过课了,美国也是.

    结***

    2006-05-20 20:14:09

  • 2006-05-20 18:53:32
  • 成吉思汗(于公元1271年追谥成吉思汗为元太祖,即太祖皇帝)
    理由:强悍的族群领袖,一流的军事天才,令人畏惧的战略家。拥有史上最强的骑兵团,建立空前未有的庞大帝国。蒙古铁骑的三度西征,威震欧亚两洲,欧洲史称黄祸。
    秦始皇
    如果成大汗不算正式的皇帝,那最伟大的应属秦始皇
    理由: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他在十年之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四海统一。统一全国后,他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此外,秦始皇又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又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

    b***

    2006-05-20 18:53:32

  • 2006-05-20 18:38:07
  • 关于皇帝这个特殊的称谓..其实就是一种职业,我们不能说最伟大的是谁..而可以说在这方面干的比较好的,爱岗敬业的,.,如果这样的话.就有好多的..我以为评价一位皇帝是不是一位好皇帝.政绩固然重要,但紧从这一方面来说是不全面的,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学识.兴趣等,我觉得综合起来康熙比较优秀一点,据我所知,他是中国历来的皇帝中唯一一位精通西方数学和天文以及星象的,.他是一个很好学的人,我觉得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上进和爱民之心尤为重要.而他做到了

    2006-05-20 18:38:07

  • 2006-05-20 18:36:00
  • 我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
    很多人都把开阔疆域作为评价一个皇帝的重要指标,作为疆域的开阔,李世民并不能算第一,但是他居安思危,任用贤良,将当时被杨广统治下的支离破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封建社会难得的盛世。
    更难得的是,他能直接面对批评,即使是说的很不悦耳,只要是正确的意见,他都会采纳。记载:有一次,魏征在朝堂上当朝批评他的过错时,他气的火冒三丈,回宫后,和皇后说:我非杀了他不可!可是他还是接纳了他的意见,并没有怪罪于他。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向理性屈服是很难的一件事,历史上很多的伟人都没有作到,尤其是在作为九五之尊的帝王中,但是他却做到了,正是这样一个帝王,在隋朝残破的基础上,建立了继春秋时期以来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

    2006-05-20 18:36:00

  • 2006-05-20 17:18:12
  • 当然是秦始皇

    汤***

    2006-05-20 17:18:12

  • 2006-05-20 17:08:56
  • 见仁见智,答案因人而异。很多开国君主都不错,中期的比如汉文帝,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唐明皇,永乐帝,康熙...
    

    j***

    2006-05-20 17:08:56

  • 2006-05-20 17:07:28
  • 历史上最早的皇帝叫公孙轩辕.
    历史上开始用皇帝称谓的第一人是秦始皇,他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功劳很大.
    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唐朝,那时万帮来朝,那要归功于开辟“贞观之治”的皇帝李世民。
    历史上疆域最大要数元朝,而蒙古族强盛的领头人是成吉思汗,他让波斯人、欧洲人闻之色变。
    他们均曾是中国5000年灿烂历史长河中的佼佼者,但俱往矣!
    

    我***

    2006-05-20 17:07:28

  • 2006-05-20 16:42:47
  • 秦始皇,因为他发明了皇帝这个词。。。。。。。。。。。。。。

    h***

    2006-05-20 16:42:4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