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动物蛋白市场

首页

动物蛋白市场

那里可查到食用动物蛋白的标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6-06 20:12:42
      蛋白质是动物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其生理功能主要在于构建机体和组成体内功能性物质(多种激素和酶类),供体组织的修复、更新及用于生长,转化为糖类和脂肪并作为部分能量来源[1]。 
          蛋白质在动物营养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蛋白质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于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性必然对动物的生产性能有多方面的影响。 在猪,李德发(1998)研究了低蛋白日粮补充Lys、Thr和Trp对生长猪的影响。发现含菜粕和棉粕的低蛋白日粮中补充Thr可改善生产性能,单纯补充Trp无效。
      董国忠(1995)用低蛋白(18。4%)日粮饲喂早期断奶仔猪,发现补充氨基酸使氨基酸平衡,可以降低仔猪腹泻、尿氮排出量和血浆氮含量,仔猪生长速度与高蛋白组相当。侯永青等(1998)研究证实,日粮高蛋白水平(>20%)可以引起25日龄仔猪小肠绒毛变短和陷窝加深,最终导致断奶后腹泻的增加。
      朱晓平等(1998)证实,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部分大豆浓缩蛋白(HP300)作为蛋白源可以显著改善日粮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同时,添加HP300具有提高DM、CP和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效果[2]。程伟文等(1999)证实血浆蛋白粉与血球蛋白粉的添加,降低了断奶仔猪日粮中常规蛋白源用量,提高了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3]。
      王记海(1999)指出,喷雾干燥血浆蛋白含有多种功能性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营养结合蛋白和生长因子,可防止乳猪断奶后的生长停滞和腹泻,血浆蛋白中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猪的健康,从而改善饲料效率,提高日增重[4]。李吕木研究发现,公猪比较适合低蛋白饲料,增重高于高蛋白日粮组,而母猪则以高蛋白日粮为宜[5]。
      Davey(1976)发现用高蛋白饲粮饲喂瘦肉型猪,可提高瘦肉率,降低肌肉含脂水平,肉的嫩度下降;Mcclain(1997)研究表明,日粮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降低胶原蛋白的水平并减少胶原蛋白交联结构的形式,这可能与低蛋白饲料改善肉嫩度有关[6]。
       在反刍动物,由于蛋白质在瘤胃极易降解,研究比较困难。田玮等(2001)指出,羊毛主要由角蛋白构成,蛋白质营养特别是含硫氨基酸对羊毛的生长至关重要。在低营养水平下,真蛋白不仅能为羊毛生长提供必要的含硫氨基酸和其它氨基酸,而且也可能有助于绵羊生理的正常调控。
      Mata-G等(1995)研究报道,随着饲料中Met含量的增加,羊毛产量、纤维直径和羊的活重均增加[7]。 在禽类,顾宪红等(1998,1999)指出,低蛋白日粮不仅可以节约蛋白质、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降低饲料成本,还可使鸡粪中的含氮物质大幅度下降,减轻环境污染。
      相反,日粮蛋白水平提高引起DM、氮排出量显著上升,粗蛋白代谢率 显著下降,生产水平难以大幅度提高。他们并指出,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个百分点,在添加一定量的合成氨基酸完全可以代替蛋白质水平不降低的日粮,使鸡的生产性能保持在较高水平[8,9]。
      研究表明,在允许范围内,低能低蛋白组鸡的肉质优于高能高蛋白组[10]。饲料蛋白质水平影响肉鸡腹脂沉积因而影响肉质,腹脂随饲粮粗蛋白水平的升高而降低[11].饲粮中的粗蛋白水平也显著影响蛋品质量,产蛋后期适当降低粗蛋白水平可使蛋重减轻,蛋壳厚度相对提高[12]. 在水生动物,蛋白质更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素.据报道,新加坡科研人员对尼罗罗非鱼亲鱼的研究发现,投喂不同饲料的雄亲鱼对卵和幼苗的质量影响很小,而投喂粗蛋白含量为20%饲料的雌亲鱼所产卵的孵化率和正常幼苗比率均低于粗蛋白含量为35%的对照组,在粗蛋白含量为10%的实验组均未受精,显示了蛋白质对鱼类繁殖的重大影响[13].董云伟等(2001)研究表明,不同蛋白质水平对罗氏沼虾的特殊生长率和淀粉酶的比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类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比活性。
      在同一蛋白质水平下,淀粉酶的比活性最高,其次为类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三种消化酶比活性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淀粉酶与类胰蛋白酶比活性的比值逐渐下降,表明该虾消化酶活性对饲料蛋白质含量有适应反应[14]. 动物体蛋白质生长率和蛋白质合成速率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器官组织的蛋白质代谢也受到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影响.如虹鳟白肌和肝脏的生长率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减少[15]. 2.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特点 各种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都有各自的特点.畜禽与水生动物的差异就很大。
      不仅如此,动物的年龄、大小、生理状态、养殖方式及饲料的能量蛋白比等,对动物的蛋白质需求量也会产生影响。 在满足EAA需要的前提下,10~20kg断奶仔猪生长所需的饲料CP水平为18%,需要量为157g/d[16]。Mahan(1998)报道,妊娠母猪饲喂含16%蛋白的日粮并增加采食量可增加初产母猪所产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而King等(1993)的研究表明,若以达到最大秘乳性能为标准,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3。
      3%~16。5%[17]。 这是猪在不同生理阶段对蛋白质需求有差异的例子。 陈靖华等(1998)通过试验得到乌骨鸡育成阶段三个不同时期对蛋白质适宜需求参数为:4~6周龄适宜蛋白质水平为19%(ME:12。30MJ/kg),7~14周龄为17%(ME:11。
      95MJ/kg),15~25周龄再次降为13%(ME:11。59MJ/kg) [17] 饲料蛋白质在瘤胃通常被快速降解,优质蛋白质更是如此,而且大多数饲料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中水解产生的寡肽占总氨基酸比例较大。研究表明,瘤胃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肽的量可占蛋白质、肽、氨基酸总和的80%。
      日粮蛋白质的特性对瘤胃内容物中肽的形成数量和比例有重要影响,加工、贮藏条件也是影响蛋白质消化过程中肽释放量与必需氨基酸比例的重要因素[18]。看来,反刍动物不必饲以大量优质蛋白,否则需给以保护。 陈靖华等(1998)通过试验得到乌骨鸡育成阶段三个不同时期对蛋白质最适需求参数为:4~6周龄适宜蛋白质水平为19%(ME:12。
      30MJ/Kg),7~14周龄为17%(ME:11。95MJ/Kg),15~25周龄再次降为13%(ME:11。59MJ/Kg)[19]。 鱼虾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较高,约为哺乳类和鸟类的2~4倍。由于鱼类对糖类的利用能力低,因此蛋白质和脂肪是鱼类能量的主要来源。
       研究表明,鱼类标准代谢率几乎完全是由于氨基酸分解代谢提供的能量。养殖的鲑鳟鱼类,能量代谢中约40%以上的能量来源于氨基酸分解代谢。很多鱼类能够忍受长期饥饿(可达三个月以上),主要靠体蛋白分解代谢来维持[20]。 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包含两种意义,即维持需要量和获得最大生长所需的最低蛋白质的量。
      养殖生产中通常只考虑后者。而水生生物的种类、食性、年龄、个体大小、水温、盐度以及养殖方式等,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均会产生影响。在鱼类,一般按鱼苗、鱼种、成鱼三个阶段分别确定蛋白质需要量(呈递减趋势)。 近四十年来,在研究蛋白质营养参数过程中,理想蛋白质(IP)的概念被逐步接受并进行了大量研究,IP的实质是各种氨基酸平衡最佳状态下的蛋白质[21]。
      目前,动物蛋白质研究,理论上已经从经典的CP和总氨基酸营养向可利用总氨基酸营养、小肽营养及理想蛋白质模式(IPP)方向发展,生产上也将以可消化氨基酸和IPP为基础配制日粮,并以结晶氨基酸添加剂使用新技术取代常规技术,理想蛋白质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22]。
       3.蛋白质与其它营养素相互关系的研究 3.1氨基酸的作用 改善日粮氨基酸平衡的一个简单方法是用纯化的合成氨基酸取代部分标准蛋白源。有文献表明,通过补充合成氨基酸可节约2%~4%的日粮蛋白而不降低畜禽增重和饲料转化率[23, 2,8,9]。
      研究发现,从36日龄至63日龄,肉仔鸡分别饲喂补充蛋氨酸和赖氨酸的14。4%蛋白质含量的日粮和18。1%的蛋白质水平的日粮,结果鸡的生长和饲料效率相同[24]。 水产饲料中添加限制性氨基酸,能改善氨基酸的平衡程度,使饲料中氨基酸和蛋白质具有最高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如在饲料中添加一定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后,可降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2%以上,且不影响饲养效果。
      因此,人们把赖氨酸、蛋氨酸称为蛋白质饲料的强化剂,并能提高水生动物的抗病、耐低氧和抗应激能力[25]。在鲫鱼的试验表明,降低CP为29。85%而添加DL-Met和L-Lys的实验组,投食率(FR)、平均增重率(AWR)、料重比(F/G)以及经济效益最好[26]。
      张云贵等(1998)依据蟹体EAA比率向饵料中添加合成Met、Thr等EAA,可使河蟹饲料蛋白质降低3%~4%的养殖条件下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理想的增重效果[27]。 亮氨酸(Leu)、精氨酸(Arg)、色氨酸(Trp)等氨基酸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谷氨酸、谷氨酰胺浓度与蛋白质合成还存在线形关系。
      同时,动物整体及组织的蛋白质降解也受到某些氨基酸的调控。抑制蛋白质水解的氨基酸有Leu Tyr。Glu Pro His Trp。Met等,这些氨基酸共同对蛋白质的自溶降解发挥抑制作用[15]。 3.2糖类的节约效应 碳水化合物是廉价易得的能源物质,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少蛋白质的能耗,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周嗣泉等(2000)分别在精制饲料、半精制饲料、实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糖类物质,均提高了鳖的日增重和蛋白质效率,节约蛋白质15%以上[28]。 3.3脂肪的应用效果 脂类含能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2。5倍,值得充分挖掘。
      周继术等(2000)将虹鳟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从10%提高到15~20%,则蛋白质可由48%降到35%,而且还发现脂肪在18%而蛋白质在35%时,蛋白质效率、净蛋白质利用率最佳,并指出草鱼饲料添加1%亚油酸可改善草鱼相对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29]。
      付世建等(2001)研究表明,供以高脂肪低蛋白饲料组的南方鲇的特殊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与低脂肪高蛋白组的鱼无显著差异,但南方鲇饲料脂肪对蛋白质有很大的节约效应[30]。 3.4 酶 。

    ★***

    2006-06-06 20:12:4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物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