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有谁有岳飞副将张宪的资料?还有王贵的资料?

首页

有谁有岳飞副将张宪的资料?还有王贵的资料?

史书上关于他们的资料少得可怜,有谁可以提供一下他们的资料?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06 00:24:21
      张宪墓在西湖岳坟街九十八号。宪蜀之阆州人,武穆爱将,俗误以为其婿,骁勇绝伦,每战与王子云率先诸将,立功独多。若破曹成,擒郝政,平荆襄,复随邓,战临颍,皆有奇捷,累迁阆州观察使御前前军统制宣抚司副都统,秦桧与张俊谋陷武穆,执宪于镇江,?s掠无完肤,卒无可证者,遂遇害,景定二年追封烈文侯。
      其墓在仙姑山下东山巷口,去武穆墓仅百步许,元杭州路总管夏思忠尝立石标其处,岁久石断伏榛莽忠,漫无可考。正德十二年丁丑有布衣王天佑,偶得断碑,识其故址,遂白于当道,重为封树,并立祠墓所,建坊通衢,以崇忠荩。阅岁滋久,重又倾圮,神道碑亦不存。同治十一年升用县权仁和尉桐城吴廷康,请于大宪,再度修葺,并补立两碑,以便稽考。
      现墓尚完好,唯当年祠宇,久已片瓦不存,仅荒烟蔓草中尚有石坊一座,及唐皋创祠记穹碑一方,聊供人凭吊而已。 资福庙 资福庙在杭州市众安桥直街六十九号,其地南宋为枣木巷,传系继忠侯岳云烈文侯张宪就义处。初云宪狱辞,出于吏手,一二寺官知其无辜,相继以去。
      王既薨于狱,乃以众证结案。王赐死,戮云宪于众安桥市曹,当时人皆忿恨不平,咸欲诛桧以啖其肉。其时二将冤魂不泯,常现灵斯地,故里人建祠祀之,往往得福得利,遂以资福资利名祠。至孝宗时武穆冤白,追赠为鄂国武穆王,云为继忠侯,宪为烈文侯,里人改额为忠烈二侯祠。
      现已重复旧名,因系二侯并祀,故俗称双忠资福庙,以别以专祀张宪者。据志乘所载,此庙昔日本甚宏敞,惟因迫处市廛,为居民侵占殆尽,现庙系清咸丰十一年毁后,于光绪三年由仁和县丞吴廷康重建,只破屋一间,供奉二侯之像,风雨仅蔽,零落不堪,不久恐遂将湮没。
      查杭市资福资利等庙甚多,即对江萧山亦有,惟均系专祀张宪,兹不备载,惟江干大资福庙,系宋景定二年所建张宪专祠,号天下都土地,庙貌宏伟,为全杭最。且其地称忠壮鄉,即以侯得名, 。

    淡***

    2006-07-06 00:24:21

其他答案

    2006-07-06 11:26:57
  •   与阆中古城隔江相望的锦屏山风景区山坳里,有一座红墙碧瓦、飞檐翘角的宏伟建筑,这就是阆中人民为世代引以为骄傲的抗金英雄、岳飞的爱婿张宪修建的祠宇,名叫张烈文侯祠。每逢清明等节日,不少阆中人都要到这里虔诚地点燃香烛,膜拜张宪这位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
         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婴降生在阆中古城南郊锦屏山脚的张家大院里。这张家是当地大姓,喜得贵子,自然是万分惊喜。从张宪会说话起,家里就教他习文练武。小张宪对武术情有独钟,父母见他不是吃笔墨饭的料,便也无可奈何,只得从利州为他聘请武术名师教他武艺。
      到张宪15岁时,马上马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时势造英雄。政和十年,金兵毁盟大举入侵中原,京城汴梁沦陷,徽、钦二帝一夜之间作了金人的囚徒,国都匆促南迁。这时,各地张榜招兵买马,组建“勤王”之师。其中数岳飞的招牌最为响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张宪看到国破家衰,便决心精忠报国,他听说岳家军驻扎河南一带抗击金兵,便带着盘缠,一路打探而去。当时一进入河南邓州境内,恰逢岳家军总兵谢昆护送粮草,从九宫山下经过,被山大王董先、陶进、王信、贾俊、王义阻住,要与谢昆比个高低。   岳飞令统制施全去救回粮草,谁知施全被董先的月牙铲打败,转马就跑。
      张宪路见不平,挺身上前说:“我看你相貌堂堂,也不失一条好汉。目前国难当头,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何不改邪归正,建功立业……”在张宪的一番开导下,董先五人烧了山寨,带上全部粮草和一千多部下到茶陵去投岳元帅。   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得到张宪这员虎将以及他新收伏的这支生力军,岳飞大喜过望。
      岳飞治军有方,部队纪律严谨,战斗力很强,堪称是南宋朝廷的擎天柱。张宪在岳飞元帅麾下,也渐渐崭露头角,曾先后率部配合岳飞大破曹成,平定湖北荆襄一带叛乱。叛军头领郝政率败军逃到湖南沅州,人人头蒙白巾,人称“白巾贼”。张宪一鼓作气,活捉了郝政,并招降了郝政手下两万多士卒。
      张宪赤胆忠心,骁勇绝伦,深得岳元帅器重。岳飞先将他收为义子,后将女儿银屏嫁于他。每有征战,张宪常与岳云率部先行打头阵。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杨再兴率军在小商河抗金遇伏阵亡,张宪增援而至,大破金军精兵八千佘人。张宪部下徐庆、李山又在河南临颖东北出击,斩敌六千余人,获战马一百多匹。
      金军元帅兀术连夜逃跑,岳家军遂乘胜追击,一时中原民心大振。从此,张宪率部战颖昌、克陈州,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屡建奇功。金兵只要一见张宪旗号,便落荒而逃。   正当岳飞与张宪乘胜进击,准备直捣黄龙府的时候,宋高宗宠信奸臣秦桧谗言,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秦桧假传圣旨,先罢了岳飞的兵权,又将岳云、张宪诱骗进临安城中逮捕下狱大理寺。秦桧、张俊先许以高官厚禄收买岳飞、张宪部下揭发二人“通敌”,未得逞后,又威逼利诱张宪部将王俊诬陷张宪。王俊因奸贪成性,曾遭张宪责罚,早就怀恨在心,这时受权贵唆使,便举报张宪虚夸敌情,扰乱朝廷。
      张宪被打得体无完肤,连皇帝也看不过去说:“勿妄追证,动摇人心。”张宪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绍兴十一年除夕夜,风雨交加,28岁的张宪与岳飞父子被杀于杭州风波亭。狱官倪完有正义感,与义士王能、李直暗地买了棺材,将英烈入殓,悄悄抬到西湖边,葬于栖霞岭下。
      绍兴三十三年,孝宗即位后,为了平息民愤,抵抗金兵入侵,岳飞冤案才得到昭雪。恢复张宪原副统制,追封张宪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宁远军承宣使。   张宪屈死后,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张宪的故居建祠祭祀,亦名“张烈文侯祠”,简称“张宪祠”。
      清朝同治年间,张宪的37代后裔潼关总镇张顺在锦屏山脚张宪故居前修建了一石牌坊纪念张宪,牌坊门楣有一道“忠义垂范”四个大字的匾额。后来,石牌坊虽然在“文革”时期被毁,但张宪忠正不阿、以死报国的精神却在家乡阆中人民心中树起了一道永远的丰碑!。

    我***

    2006-07-06 11:26: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