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当年英国能打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首页

为什么当年英国能打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8-04 12:17:00
      英国的扩张,必然同西班牙发生矛盾。对于西班牙来说,自然不允许其他国家分占他来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国的海上抢劫以及对美洲的掠夺严重地威胁着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垄断地位,引起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仇视。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诉诸武力,他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企图把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扶上英国王位。
      为此,他在英国组织颠覆活动。 玛丽早在1568年就因苏格兰政变而逃到英国,被伊丽莎白所囚禁。当英国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怂恿下谋刺伊丽莎白而另立玛丽时,伊丽莎白乘机处死了玛丽。腓力二世谋杀不成,就决心用武力征服英国。 当时,英国的海上实力并不强大,难以与西班牙海上舰队相匹敌,只能靠海盗头子德雷克、豪金斯和雷利等人组织的海盗集团在海上袭击、拦劫西班牙运载金银的船只,进行海盗活动,积蓄力量。
      而腓力二世却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无敌舰队”。 1588年5月大概是下旬吧,西班牙“无敌舰队”从里斯本扬帆出航,远征英国。这时“无敌舰队”共有舰船134艘,船员和水手8000多人,摇桨奴隶2000多人,船上满载2.1万名步兵。显然,腓力二世是要利用西班牙步兵的优势,运用传统战法,冲撞敌舰,在强行登舰后进行肉搏,然后夺取英国船只,经英吉利海峡直捣伦敦。
      英国方面做了迎击准备,由霍华德勋爵任统帅,德雷克任副帅。英军共有100多艘战舰,载有作战人员9000多人,全是船员和水手,没有步兵。英国的战舰性能虽不如西班牙,但由豪金斯做了改进,船体小、速度快、机动性强,而且火炮数量多、射程远。这种战舰既可以躲开西班牙射程不远的重型炮弹的轰击,又可以在远距离对敌舰开炮,以火炮优势制胜。
       8月6日,“无敌舰队”到达法国加莱,停泊在海上,想与驻佛兰德尔的西军联系。由于后者未能及时到达,会师计划落空,后面又有英舰尾随,无法等待,只得继续前进。第二天夜间,昏暗无光,云雾重重,海面刮起强劲的东风,西班牙船员都已进入梦乡。英国人巧施妙计,把6艘旧船点燃,船内装满易燃物品,船身涂满柏油。
      6条火龙顺风而下,向西班牙舰队急驰而去。顿时,火海一片,烈焰熊熊,“无敌舰队”一片混乱,在断缆开航时各船乱成一团,有的相撞沉没,许多船只烧毁。 8月8日,两军在加莱东北海上进行了会战。西班牙的战舰高耸在水面上,外形壮观,但运转不灵,虽然人数和吨位占优势,却成为英国战舰集中炮火轰击的明显目标。
      英国战舰行动轻快,在远距离开炮,炮火又猛又狠,打得“无敌舰队”许多舰只纷纷中弹起火。西班牙开炮向英舰射击,却不能命中英舰,英国舰只尽可能避免进入西班牙火炮射程之内,在远处灵活闪避,活动自如。这种远距离炮战使西班牙舰队的步兵和重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激烈的炮战持续了一整天,直到双方弹药用尽,轰击才告终止。“无敌舰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两只分舰队的旗舰中弹、撞伤,一个分舰队司令被俘。 剩下的西班牙舰只乘着风势向北逃窜,准备绕过苏格兰、爱尔兰回国。 狼狈逃窜的西班牙舰队弹尽粮绝,更倒霉的是在海上接连遇到两次大风暴,有的船只翻沉了。
      不少士兵、船员被风浪冲到爱尔兰西海岸,被英军杀死。到1588年10月,“无敌舰队”仅剩43艘残破船只返回西班牙,以近乎全军覆没的结局惨败。而英舰没有损失,阵亡海员水手只有百人左右。 英西加莱海上一战表明,舰船的机动灵活和火炮优势取代了以往海战的短兵相接、强行登船的肉搏战,海上战争从此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格局。
      这次海战实质上是后起的殖民主义英国与老牌的殖民主义西班牙之间的一场决战。英国在海上大获全胜,击败了最强大的对手,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海上霸权,从此取得霸主地位。西班牙则因“无敌舰队”的覆没而一蹶不振,从此衰落下去。 由于英国取得了海上霸主地位,使其本来一个仅有数百万人口的孤岛小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并在以后好几个世纪中保持着世界“第一强国”和“海上霸主”的地位。
      它凭其大炮利舰,在世界各地肆无忌惮,横行霸道。16世纪末,英国几次派舰队去侵掠西印度群岛。接着,英国开始组织向北美的殖民活动。1607年,3艘英国船航行到北美,在今天的弗吉尼亚沿海建立詹姆斯顿,这是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巧取豪夺,蚕食印第安人的土地,在北美的大西洋沿岸逐步拓殖,不久又开始从非洲掠卖黑人到北美,在这里靠奴隶劳动榨取财富。
      从黑人奴隶的贩卖中,英国也攫取了巨额的血腥利润。16世纪后半期,英国国势空前强盛,生产不断增长,经济走向繁荣,伦敦成为国际贸易和信贷的中心。1500年,伦敦大约有5万人口,过了一个世纪,它的人口增加到原来的5倍左右,而且还在继续增长。这种繁荣是建立在本国劳动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血泪上面的。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加莱海战及其英西由此兴衰,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谁拥有制海权,谁就是强大者;谁失去制海权,谁就要受制于人。14世纪起,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因此不断强大;而当其“无敌舰队”覆灭之后,便迅速从世界强国的顶峰上跌落下来。
      英国海军从1546年正式组建以来,其强弱与国家兴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海军开始仅是一支不起眼的力量,后经不断扩充,发展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先后曾击败过16世纪末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荷兰舰队、18世纪法国海军,截至1938年,英国海军舰船总吨位达214万吨,数量近700艘。
      与此同时,英国国家实力也不断强大,一度英国海外殖民地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比英国本土几乎大100倍,殖民地人口达4亿多。经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海洋霸主地位直线下跌,逐渐沦为二等海上强国,其国际地位也随之下降,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逐步变小。
      所以,美国人马汉认为:谁拥有优势的海军,谁就能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因而也就可以取得全球霸主地位。美国正是按照马汉的这一思想,大力加强海军建设。目前,它是世界一流海军强国,同时也是富强发达之国。 。

    Y***

    2006-08-04 12:17:00

其他答案

    2006-08-12 22:49:46
  • 因为西班牙落后的海战观念

    提***

    2006-08-12 22:49:46

  • 2006-08-12 21:04:17
  • 原因只有一个:
    ——西班牙为这场战争做准备的只有国王一个人,而英国为这场战争做准备的却是整个海军(海盗或私掠舰队)。

    苑***

    2006-08-12 21:04:17

  • 2006-08-09 19:55:47
  • 工业帝国打败商业帝国,不奇怪

    m***

    2006-08-09 19:55:47

  • 2006-08-04 12:26:01
  •   1588年7月中旬的一天,一支庞大的西班牙舰队浩浩荡荡地向英国海域进发。这支舰队拥有大小舰只一百三十艘,舰载火炮三千门,陆海军人员共三万人,西班牙人骄傲地称它为“无敌舰队”。7月21日,“无敌舰队”驶进英吉利海峡。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得知敌舰来犯,立刻派遣早已等候多时的英国舰队前去拦截。
       第二天清晨,西班牙舰队司令西多尼亚公爵,登上旗舰瞭望台,观察英国舰队动向。他看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了笑意,轻松地对部下说:“哈哈,伊丽莎白肯定把造军舰的钱花在做华丽的衣服上了。你们瞧,她的舰船数量倒不少,只可惜太小了。那也能称作舰队吗?” 随即,他命令舰队全速逼近英国舰队,一场大海战即将展开。
       这场海上冲突是如何引发的呢? 事情还得从地理大发现谈起。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人到处抢占殖民地。到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的殖民势力范围已扩大到欧美亚非四大洲。西班牙依靠庞大的舰队,垄断了许多地区的贸易,干预欧洲各国事务,不断发动战争,一时间竟然成为世界霸主。
      而此时的英国,通过圈地运动、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羽翼渐渐丰满,也想称霸天下。这样,两个扩张中的帝国,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冲突。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处心积虑地想控制英国。早在1568年,英国(当时称英格兰)的邻邦苏格兰国内发生政变,苏格兰女王玛丽逃到英国,投靠她的亲戚——伊丽莎白女王。
      但她一到英国,就被伊丽莎白软禁起来。而玛丽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求婚对象。于是,玛丽被囚禁后,腓力二世便开始了营救活动。他秘密联合英国国内的天主教徒,发动武装暴动,企图救出玛丽,让她当英国女王。但是这次武装暴动很快被伊丽莎白镇压下去。腓力二世并不死心,多次派遣间谍去英国谋刺女王。
       伊丽莎白很幸运,几次暗杀都被她摆脱了。可是,她知道,只要玛丽还活着,腓力二世就不会停止阴谋活动。但若将玛丽处死,西班牙就可能公开发动反对英国的战争。如何处置玛丽,成了伊丽莎白非常头疼的问题。 转眼间,玛丽被伊丽莎白囚禁快二十年了。
      这天,国务大臣匆匆地来找女王。 “陛下,有好消息了。”他有些喜形于色,“玛丽与外国勾结的密信,已被我们派出去的间谍查获。这下我们有处死玛丽的借口了。” “可处死她会引来西班牙人的舰队。”女王不安地说。 “英国与西班牙迟早会开战,我们的皇家海军早已准备就绪。
      只有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我们才能掌握制海权,从而无敌于天下。” “我绝对相信我们无畏的海军将士,但这可是一场空前的大战啊。” “看在耶稣基督的分上,陛下,你应该像一个伟大的国王一样发挥你的力量来保护自己,果真如此,则一切毫不可怕。
      反之,危险就在眼前。” 伊丽莎白终于不再犹豫,下令处死玛丽。 玛丽一死,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本想指望玛丽颠覆英国的企图破灭,除了对英宣战,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他立即行动起来,用了整整一个夏天,集合起庞大的“无敌舰队”,并且任命西多尼亚公爵任舰队总司令。
      可惜这西多尼亚公爵,本是个陆军将领,不但没有海战经验,甚至还会晕船。腓力二世此次与英国交战,不仅是因为伊丽莎白处死玛丽,更是因为伊丽莎白纵容英国海盗,抢劫西班牙从殖民地运载金银的船只,使西班牙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有人形容,这些英国海盗的抢劫活动,就像一根绞索套在了西班牙国王的脖子上。
      因而,腓力二世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征服英国,消灭伊丽莎白。 海战在7月22日凌晨爆发。英国舰队抢占了上风的位置,排成一字长蛇的纵队,一面行驶,一面从远距离发炮轰击。一时间,炮声隆隆,水柱冲天,好几艘西班牙军舰中弹起火。 西班牙人又将战舰排成几路纵队,快速前冲,企图以巨大的舰身撞击英舰。
      不料,英国战舰灵巧地躲开西班牙舰队,根本不让西班牙战舰靠近。不仅如此,这些小巧灵活的英国舰只,原本大都是海盗船,竟能够横过来开炮,而且火力猛,弹无虚发。不一会儿,又有几艘西班牙战舰被击沉。这时,西多尼亚公爵才领教这些英国“小船”的厉害。 原来,海盗出身的英国海军将领豪金斯,为了迎战西班牙舰队,将英国战舰进行改进,增加了舰的长度,去掉了船楼结构,把许多火炮装在舷窗内而不是装在甲板上,使它的火力强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此外,他们还尽量避免与西班牙舰队近战,而采用远距离炮击。相比之下,西班牙军舰既高又大,行动缓慢,自然成了英军“小船”炮击的靶子。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无敌舰队”几艘分舰队的旗舰被击伤,退出了战斗,还有几艘军舰被击沉。接下来的几天战斗中,英国人仗着高超的航海技术,想战则战,想走则走。
      他们可以用舷炮远距离打击西班牙人;而西班牙人拿手的接舷战却无法施展,火炮射程又近,常常打不中英舰。交战的第六天,“无敌舰队”躲进多佛尔海峡 (英法之间连接北海和英吉利海峡的海上通道,法国人称为加来海峡),在此等待援军的到来。 7月28日午夜,月黑风高,云雾重重。
      西班牙舰上的水手均已酣睡。英国人巧施妙计,把八艘小船装上沥青、油脂和柴草,趁着顺风点燃后向西班牙舰队驶去。顿时,一片火海,烈焰熊熊,“无敌舰队”陷入了混乱中,在断缆开航时各船乱成一团,有的着火烧毁,有的相撞沉没。剩下的西班牙舰只乘着风势向北逃窜,准备绕过苏格兰、爱尔兰回国。
      
      可是这些舰只在海上遇上了大风暴,不少舰只沉没了,有的甚至被刮到了挪威海岸。 到1588年10月,西多尼亚公爵带领残部,历经千辛万苦回到西班牙时,仅剩下四十三艘残破舰船,“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西班牙从此一蹶不振。而英国一跃成为海上强国,开始走上了称霸世界的道路。

    玛***

    2006-08-04 12:26: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