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跪求作文,急,重赏

首页

跪求作文,急,重赏

成长路上,父母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与支持,请用一颗感恩的心写一篇作文《父母和我》,体裁不限,字数1000左右。要求原创,别的要求没有,注意字数就行。大家快来救救我呀。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8-08 19:17:53
  • 我想我们大家应该多多理解这位求助人,尽管有些让人不服,可试问,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学生时代,都有过种种烦恼,亦都有过写不出作文或没有灵感的精神窘迫期,对此 我想我们应给予充分的理解,理解他的如何无奈.

    否***

    2006-08-08 19:17:53

  • 2006-08-08 17:35:29
  • 虽然如此,但如果别人有苦衷,难道不可例外吗?单凭表面怪罪于人,未免太霸道了吧。。。
    

    v***

    2006-08-08 17:35:29

  • 2006-08-08 13:26:27
  •                         自己写。
    电脑不是这样用的。作文是锻炼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中国话的东西不好好整。弄用不着的。以后还有前途吗。真给祖宗丢人。 还要求原创。楼上4人也是的。要什么给什么。 你们没点善恶感吗。为了100分乱教人。缺德

    九***

    2006-08-08 13:26:27

  • 2006-08-08 09:59:15
  • 你这样也对自己太不负责了吧???真要让你父母知道了他们花钱给你读书,你却连最基本的功课都没自己完成,他们有多失望!!!

    k***

    2006-08-08 09:59:15

  • 2006-08-08 09:31:55
  • 自己的事自己做,怎么可以这样呢

    浪***

    2006-08-08 09:31:55

  • 2006-08-07 12:36:08
  •     母亲的命很苦,在她父母家两岁的时候便被她的父亲送与她的养父那里抚养。每当母亲回忆起这一事件时,母亲总难免会有对她生父一丝的责怪,她说她在小的时候是很听话的,不要大人操心。一次我亲外公到我的现在的外公那里去赶庙会,中午的时候在我现在外公那里喝酒。
      我现在的外公那时已结婚多年仍无子女。酒喝的有一点多了,我的亲外公便许诺把我的母亲送与她抚养。没几天,母亲便到了我现在的外公家里。直到现在母亲也很想弄明白外公怎么能忍心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而且是那么听话的女儿送与别人抚养的。我的现在的外公和外婆不知为何好像找不到照顾自己亲生子女的感觉,对待我的母亲总不是很好。
      母亲在养父母家里并没能享受到一般儿童应该得到的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暖,还在上了一年学以后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没能够受到最起码的教育也成为了母亲一生的一个很大的遗憾。   到了稍大一些的时候,母亲便能为家里面做一些个事了,但是我的外婆却并不知道爱惜小孩子,总给母亲很多的工作去做,做不完的话不是给脸色看就是体罚。
      十来岁的小孩子虽然也懂一些事了,但毕竟还是小孩子,怎么能做那么多的体力劳动呢?有一次母亲去做事的时候身体不舒服,没能完成外婆交给的任务,外婆不但不关心她的身体,还说她是假装不舒服来逃避做事。我们当然应该能够想象得到母亲那时受委屈的感受。   母亲在外公家一直都不是很幸福,到了和我父亲结婚以后她的生活才好起来。
      虽然生活上有时有一点困难,但我父母相处得相当融洽,心情自然就很好。而且换到一个自由愉悦的环境,摆脱了那种压抑,这对于母亲来说是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谈到这里,不免要说一说我的父亲了。   说实在的,我对于父亲的了解并不是很多。父亲的童年时代是在幸福之中度过的。
      父亲读书的成绩很好,从乡下的学校考到城里的高中去读书。在每次的考试里面,父亲总是在一个年级的六个班级里拿到第一。那时候读书的条件很差,父亲每一个月要回家一次,带一些生活品。那时候没用汽车,父亲便要徒步走上50里的路程赶回家,然会再步行赶回学校。
         也不知该怪父亲的一个休学的决定,还是该怪那一场所谓的革命,父亲终究没能金榜题名。因为每次都考第一,父亲对学习没用了那份热情,便办理了休学。在家呆了两年以后,父亲又想上学了。到原学校去时学校说不知该把你安排在你一个班,你还是回到你镇上的学校去读吧。
      其实这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不论到哪里读,父亲高考那一年就是那场革命到来的那一年。父亲命中注定有此一劫。   父亲下学三年以后也就是69年和我母亲结的婚。那时候生活条件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但即使在这种条件下,父母的相处仍然很好,从来没有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吵嘴。
      家务事我父亲不管的,任由母亲张持,而母亲也很擅长管理家务,父亲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个事和母亲有不愉快。而母亲也有一种比较自由的感觉。   婚后第二年,我的大哥降生了。初为人父人母,总能让人感到兴奋。大哥的降生给这个温暖的家庭平添了许多快乐。那时父亲已在乡下的小学教书了,虽然每个月只有6块钱的工资,但比起平实的老百姓来说日子还是好多了。
      那时父亲一从学校回来,便会给大哥带上一角钱的小糖。别小看这一角钱,那时一角钱可是能买不少糖的。母亲对大哥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因为自己小时候的切身感受,母亲更加知道如何避免那些发生在她身上的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子女身上。一次外面下大雨,大哥要到雨地里玩,抱他在家里他就哭闹个不停。
      母亲就打伞抱他在雨地里站着,直到他不再哭闹为止。   不久,有一个小女孩降生在这个家里。那就是我的姐姐。家里给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红霞。姐姐到一周岁的时候便能走路,说话也很早。姐姐长得很好看,也特别讨人喜欢。但在她三岁的时候,得了急性肺炎。
      那时乡下的医疗条件不好,发现她的病情恶化以后,父母只能抱着她去城里看病。但没有车,父母只好步行抱着她走,赶到城里的时候已经晚了(要走50里的路啊)。眼看着一个美丽的讨人喜欢的女儿离自己而去,父母难过极了!(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每每回忆起这事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忧伤。
      母亲后来没有再生过女孩,有时母亲无意间回忆起这事,说与我们听的时候,我们也不免会感到很难过。没有一个女儿,也成为了母亲的一个遗憾。     母亲生的第三个孩子也没能留下来,生下不久就走了。到了74年的时候,我的二哥降生了。那时家里的生活也好了起来了,到了我76年出生的时候,家里面基本上已经不吃粗粮了(在农村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
      在我之后家里就没再要孩子了,虽然母亲想要一个女孩,但是父亲不同意。这样,我们家就我们弟兄三个,没有姐妹。   我小的时候脾气特别的犟,很调皮的一个。但父母很少打骂我和我的哥哥。我的几次被打的经历还清晰的留在脑海里,因为被打的情况太少了,所以记忆就特别清晰。
         记得有一次我父亲去城里卖米,我也一定要跟着去。到城里有50里路不说,父亲还要骑自行车带上两满袋的米,怎么能带我去呢?但是我不管,一定要去。父亲要急着赶路,又被我给气的,用他的大头皮鞋就给了我几脚。我还是不听,还是要去。父亲便不再理我了,起了自行车走了。
      我还是在闹,母亲也生气了,打了我一顿,任由我在床上哭着睡着了。   有一次我的舅舅到我们家帮忙熬芋头(也就是红薯,我们那儿管它叫芋头)糖,不知何事惹恼了我,我对他是又打又骂。父母当然很生气,父亲便把我一顿打。打了也不行,我还是骂我的舅舅。
      父亲又打,我才不骂了,在一边哭。忙得差不多的时候,母亲过来,背上我到外面去转,一边走一边给我讲道理我也就不再闹了。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那时家里面已经开了一个杂货店,在午收的时候由放忙假的我和哥哥轮流看着。二哥每天看上午,我看下午。
      一天我看到傍晚,二哥也到了店里面。我就让我的二哥看店,让我去玩。二哥说:“说好了你下午看的,我才不干呢!”我说:“你又不是太阳一出来你就来看店,我又为什么要一直看到太阳落下去呢?”我就和二哥吵起来了。母亲刚好回家碰上了,她叫我看一会。可我就是不听。
      母亲便拿了一根小树枝打我。母亲说你不看就别在这个家呆了。我说我不干了,便一个人跑道田野里去,躺在那里哭。那时天都快黑了,母亲也怕我出事,便去找我。她找到我以后问我要是她不去找我我怎么办。我说能怎么办,你把我赶出来的,你要我出来我是不会回去的。
      母亲说我说的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二哥看的时间是要短一点(上午8点到12点,下午要从1点到6、7点),但是母亲的话我总不能不听啊。得到母亲的些许的赞同,我的心里也就平衡了,便跟了母亲回家去了。   父亲平实的时候总显得很严肃,我们有什么事都喜欢跟母亲说。
      但父亲对我们是非常关心的,只不过并没有直接地表现出来。以下这些事,我都是后来听人家说我才知道的。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语文是80分,数学是77分。父亲到学校老师那里去问我的情况(此时父亲在村委会做会计)。老师说虽然我考的不太好,但我的脑子还挺好用的,可以升级。
      这样父亲才放心地让我升到二年级。以后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便没再让父母操心了。   到了91年初三快要毕业的时候,便面临着一个是当年就考,还是留一级再考的问题。父亲到学校老师们那里去问我的情况,老师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留一级可以考的好一点,也比较有把握。
      不过当年考上五河一中(我们县最好的高中)没问题。那时我们那儿还不流行考高中,因为中专是包分配的,考上了中专等于有了一个铁饭碗。父亲便帮我办了留级手续。父亲回来问我当年考不考。我说为什么不考,我要考。父亲便没再说什么。就在那一年我考上了蚌埠师范。
         我的师范录取通知书下来了以后父亲很开心,合计了一下费用,总共要200多元。到了开学的时候,父亲送我到学校去。把我的一切事物办的比较妥帖以后,才回到家里去。回家不久父亲又一次到朋友家吃饭,席间父亲喝了两杯。大家都说你家的孩子挺争气的,考上了师范。
      父亲听了这些话却伏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大概是因为我那时太小了(我当时只有十五周岁)就一个人到很远的地方读书,让父亲放心不下。况且都十来年了,我都在父亲的身边,乍一离开,感情上接受不了。这也是我知道的父亲唯一的一次流泪。   师范三年一晃而过,到了94年毕业的时候了。
      在那时,由于乡下中学的老师并不是很充裕,我便有可能到中学里面去代课,而不是到小学里面去。当然这些事又都是由父亲去办。最后我便如愿地进入当地一家初中教书。虽然在工资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在社会上的那种认同感就不大一样。   其实我真的没有念书念够的那种感觉,师范毕业的时候我就想到蚌埠教育学院去读大专。
      不过父亲说我的二哥已经在那儿读书了(我的二哥也是师范毕业以后到蚌埠教育学院进修的),到了我二哥回来了以后我再去。这样工作了两年以后我就去读大专了。   念完了大专我就想读本科。可我们那一年不太巧,考本科必须要有专科的毕业证。我想算了吧,下一年再考吧。
      这样我便在99年进入了安徽省教育学院读数学本科。其实我原本可以在98年毕业那一年就来这读本科的,那一年考试的时候根本就没查毕业证。   回想起这些年的经历,若没有家庭的支持我是很难达到目前的状况的。因为我和两个哥哥都要读书,所以家庭的经济压力就很大。
      母亲主张开一个杂货店,父亲同意了。后来家里还和别人联办了一个粮食加工房,给别人加工粮食。   母亲整天忙碌着。从早到晚难见到她有闲空。杂货店的打点全靠母亲,我们除了帮忙照看以下,剩下的像进货、货物的整理、账目方面都由母亲办理。在大哥没结婚之前,绝大部分的家务也都由母亲打理。
      母亲的身体虽然看起来还不错,但长期的劳作已使母亲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终于在98年4月的时候查出得了子宫瘤,要动手术切除子宫。我实在母亲动手术的前一天得到消息的,那时我正在练习指挥我们系的合唱队参加学校的合唱比赛。直到母亲要动手术,我跟班主任请了假,当天就回到家里。
      第二天,我和家人一起将母亲送入手术室。天下的父母由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陪在自己的身边,特别是在这样的时候。母亲后来说,还是儿子在近一些的地方好,只要一个电话就到自己的身边。   因为是肿瘤,所以手术后要将摘除的器官送去做检查。不知道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着。
      当父亲第一个知道结果是良性的时候,便马上打电话通知家人。大家的心也才放了下来。当日父亲还特别一个人在一家小酒店里独自庆祝了一番(当时母亲还不能下床走动)。   母亲手术后的恢复很好,不久她就又开始忙碌起来。然而并没有过多长时间,母亲的脚就又不舒服起来。
      到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脚部的骨质增生。一直到现在,母亲的脚还是在稍微拿重一点东西的时候就痛。但即便如此,母亲仍不能闲下来好好疗养。她总说只有当我们弟兄三人都成家立业了,她的任务才算完成。大哥读完高中就回家务农了,现已结婚并有了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
      父母现在有的孙子孙女抱,对于我和二哥施加的压力就比较小。不过他们有时也难免会催促我们。二哥已经有了女朋友,大概过一两年就要结婚了。就剩下我一个。但我有我的原则,我不考上研我是不会谈女朋友的。我一定要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使父母多年的心血得到补偿,使他们将来的生活能更加幸福。
         也许我走过的路大部分都是由父母设计好的,有时我也会为没能到高中去一搏而感到遗憾,为没能早一点读大专和本科而感到遗憾,但我绝没有对父母半点的不满。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最好的选择。我怎么能在家庭经济条件紧张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将我送到高中去呢?我又怎么能为了自己早点读专科,而要父亲费尽心血呢?(那时申请脱产进修是比较困难的)天下的父母将他们的心血全都倾注到了子女的身上,作子女的除了加倍的报答他们还能做什么呢?我要用我的一生来报答父母,我要让他们知道,这个儿子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
      我一定要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父母,我永远深爱着他们!   。

    f***

    2006-08-07 12:36:08

  • 2006-08-07 11:38:57
  •   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迷团困扰着我“我和父母到底是什么关系?”或许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幼稚,但这却是我一直都无法解答的一个发自内心的疑问。我能幸运的来到这个绚丽的世界上,不知母亲受了多少苦,辛苦的“十月怀胎”为她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无论是行走、坐着或是蹲下都十分困难。
      但坚强的母亲仍然十分快乐,因为她和爸爸都对我充满了希望。听妈妈说,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做胎教,放音乐、读唐诗都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即使这样很辛苦,但他们一直都在坚持,在我出生的那一刻,父母简直乐开了花。他们的心思使我明白,父母与我是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父母的养育之恩使我终生难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甚至比孩子自己还要了解孩子,他们清楚该怎样教育孩子。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辅导我,写字、画画、作文一样不少,以至于我无论是在写作还是书画上都取得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奖项。不过最令我欣慰的是去年的一天,我即将参加“紫荆花”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由于时间原因,我必须一气呵成,没有练习的时间。我把用完的墨汁瓶随手就放在了宣纸旁边,当我去外面拿毛笔回来时,看到墨汁瓶换了一个位置,我看了看爸爸,他说:“我怕一会儿你不小心将它打翻,把作品弄脏了。
      这次比赛对于你来说很重要,时间又紧,如果因为这点小事出差错就太不值得了。”我回头看看妈妈,她微笑着对我点了点头。在这次比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这里饱含着父母无限的期望。可以说,父母成就了我的童年,没有他们,我的童年将失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的期望使我明白,父母与我是教诲与被教诲的关系,他们的教导之恩使我受益匪浅!生活中,父母时刻在关怀着我,生怕我受到一丝损伤,他们总是那么精心,对于我的一切,甚至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事情,他们都想得特别周到。
      记得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我高兴的来到学校,正准备交作业,却发现我把数学作业忘在了家里。当时我真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本来我想回家拿,可一看时间还差十分钟上自习,回家肯定来不及了。我该怎么办?这时,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眼前,是妈妈!她怕我找不到作业着急,所以不顾纷飞的大雪为我送来了。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我又不禁流下泪来。我总觉得父母是我的骄傲,是他们让我感觉到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他们的行动使我明白,父母与我是爱与被爱的关系,父母的爱子之情使我感受颇深!经过我苦苦的寻觅,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原来父母与我的关系是:父母辛苦忙碌的养育,使我能茁壮成长;父母精心周到的教导,使我能取得优异的成果;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能极其优秀!。

    小***

    2006-08-07 11:38:57

  • 2006-08-07 10:43:54
  •   从我记事时起,我就能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我从小在奶奶家长大,父母每周都骑车走很远的路来看我,给我带好多好吃的东西,带我出去玩,分别的时候,我哭了,父母也眼含着泪。这时我想说: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 
    走入学校的大门,开始了新的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
      比如,我们学校英语考试,我本以为能够考好的,可是却因为我的粗心大意,只得了51分,当我垂头丧气地回家的时候,父母没有批评我,也没有安慰我,只是对我说:“没关系,下次好好考就行了。”但是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沉重的。于是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为父母争口气,果然,第二次考试我就得了高分。
      我好想说:感谢父母给了我学习的帮助! 当我放学回来,打开电视,吃着零食,享受着青春的美好。仔细一想,这一切不都是父母赐给我的吗?这是,妈妈在做饭,爸爸在洗菜。
      父母现在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我吗?我真想说:感谢父母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记得有一首歌中唱到“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是啊,父母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恩人,要是没有他们,怎么能有我这样性格开朗的阳光男孩呢?所以我要说:感谢父母! 。

    此***

    2006-08-07 10:43:54

  • 2006-08-07 10:09:35
  •   最不了解我的当属父母,他们没有办法了解我。我长期远离他们,一个人在单位为生计而不停地工作。所有的创伤和委屈只会换成愉快的笑容,痛苦是不会告诉他们的。他们日夜地操劳,病了、累了、出事了,也不会告诉我,只会说一切都好。待到有空回去时才能慢慢了解到许多事情。
      父母面对生活的艰辛和自己的命运是坚韧的。他们都已经五十左右了,我跟他们是两个时代的人,受父母的影响,让我在他们面前很少有话,我不会告诉他们自己年轻时心里宏伟的目标,怕有一天我会让他们失望。他们也不会告诉我心中所想,怕羁绊我远行的脚。 母亲是伟大的,作为一名普通的妇女,她的质朴、勤劳、牺牲精神永远会激励我前行。
      想着日老一日的母亲,想着现无发展的自己,有时会让我呆立一阵子。或许这正是命运有这样的安排,我们才真正懂得去珍惜亲情,珍惜生命。 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当然是父母啦!近二十年的呵护和教诲给我的种种是不可以用任何东西衡量的。然而仍然有太多的话不会跟父母讲,有太多的事不愿陪父母做,年复一年,离他们也越来越远了。
      我无奈于这种生命的规律,没有力量去改变它。怯怯地回到父母身边,没有多少喜悦告诉他们,只能翻起陈年的记忆,与父母在晚霞的映照下细细品味。在母亲心中,我似乎还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儿,每次回家见面总说我瘦了,不会照顾自己,受苦了。我极力分辨,同时觉得自己的话在母亲的目光下显得何等的无力。
       我的朋友很多,母亲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我还记得初中毕业后的第一个寒假里母亲说的一句话:你现在在外上学,好长时间没和朋友聚聚啦,要记得时常联系,朋友来之不易,不要一毕业就淡了。母亲只有小学文化,但是她每每都能告诉我许多朴实的道理。她总是重复着一句话,你要做个好人,做妈妈的好孩子。
      就是这句话让我走进了师范,就是这句话让我更懂得生活的道理。这句话在我心中树起的目标是我一生永远要达到的,给我的力量也是我一生用不完的。母亲所教给我的这些道理,使我永远是富有的。在外面遇到的种种困难都没能使我屈服,我一直激昂地走着,默念着母亲的话。
       父母付出的自然不能一一说清楚,我所能报答父母的却又能有些什么呢?父母至今仍要没命地操劳,他们都是好强的人,段不会依靠子女活着,不知道以后又要吃多少苦头。不甘平淡的我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或许能给父母带来骄傲,但这些骄傲终究是我的,是无法真正送给父母的。
      面对生命的无奈和残酷,我无言以对,只求苍天开眼,保佑我的父母度过平静幸福的余生。为此,我愿付出一切。 。

    1***

    2006-08-07 10:09:3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