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日本自卫队全面向攻击型转变?

首页

为什么日本自卫队全面向攻击型转变?

一个时期以来,日本政府以应对所谓“新型威胁”和“多样化事态”为借口,以抢占未来军事先机和优势为目标,不论是自卫队建设方向还是军备发展上都不断有新的质的突破。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1-03 11:48:37
      回答:
       日本自卫队全面向攻击性转变,是日本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历史和现实条件所在不同时期的必然变化。他的攻击性直指中国。
    第一,在政治上,日本自二战战败后,没有深刻反省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情况下,投入西方所谓“自由世界”怀抱,充当西方在亚洲的“反共桥头堡”。
      1950年10月间,日本政府在通过所谓“和平宪法”仅仅两年,就悍然出动建制扫雷部队,深入朝鲜战争他国地域,协助美军作战。首先突破了“和平宪法”。“和平宪法”成了日本日本政治体制的遮羞布!此后日本建立并不断强化“美日同盟”关系,同时在日本国土南北方向上挑动了“北方四岛”问题——针对俄罗斯;“独岛问题”——针对韩国朝鲜;“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针对中国。
      日本“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等等政治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不甘心在二战中的可耻失败!右翼反动政客的军国主义思潮在当今日本成为时尚。妄图恢复所谓“大日本帝国”昔日辉煌的狂妄企图昭然若揭。随着日本北方苏联的解体,日本将矛头逐步转向中国。此后日本历次国防白皮书将中国设为假想敌。
      连历史都不能认识清楚的日本,竟然提出出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被否决后,日本政坛无不视中国为最大障碍。 第二。经济上,日本战后没有象德国一样承担太多战争赔款,依靠美国经济大力支持,加上朝鲜战争的契机,很快走出战争创伤发展成为经济强国。经济的发展没有使得日本珍视和平的可贵。
      反倒引发了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野心。然而有一点必须指出——日本经济的腾飞是以牺牲巨大的他国资源为前提条件的。日本的自然资源的极度匮乏,是日本经济的致命缺陷,也是从另一个方面明证了日本经济是彻头彻尾的“寄生经济”。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日本急于搭乘东亚经济高速列车的同时,妄图继续保持在本地区的经济强势地位。
      故而蓄意破坏“10+3”东亚经济共同体构想,破坏中国与东盟关系,妄图联合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制衡和破坏中国经济强势发展的险恶目的暴露无疑。 第三,军事方面,自二战后的朝鲜战争为契机,日本开始了再次军事武装。不断突破“和平宪法”派兵海外——驻兵伊拉克,海军军舰巡弋印度洋。
      。近一个时期以来,日本政府以应对所谓“新型威胁”和“多样化事态”为借口,提升军事装备与美国大搞“TMD”“NMD”,以抢占未来军事先机和优势为目标,不论是自卫队建设方向还是军备发展上都不断有新的质的突破。尤其在北方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低谷,北部威胁顿减时,将大量重型机械化部队部署在日本西南方向,在存在争议的东海油气田、钓鱼岛方向大量部署海军舰只航空兵,针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
      
       所以,日本自卫队向全面攻击性转变,是在东亚经济迅猛发展,东亚各国倡导合作共同繁荣背景下,日本发出的极不和谐的声音,矛头直指经济高速发展之中国。这提醒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时刻要准备以军事力量为其保驾护航。国家经济的腾飞要以军事力量同步甚至超前发展作为保障。

    惩***

    2006-11-03 11:48:37

其他答案

    2006-11-07 12:35:50
  • 我觉得重点还是防范大陆用武力收回台湾和钓鱼岛吧.

    y***

    2006-11-07 12:35:50

  • 2006-11-06 15:57:39
  •        这也是因为其没有太多的腹地所造成的。日本没有太大的领土。所以日本只能御敌于国门之外了。其实说的再多也是这个基本的道理。我认为就是这样子的。

    1***

    2006-11-06 15:57:39

  • 2006-11-06 15:38:11
  • 因为美国想把日本推向前沿和中国对决,他好渔翁得利,日本又想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二者一拍即合,转变是必然的了。至于日本想攻击谁,这还用得着问啊,地球人都知道啊!

    h***

    2006-11-06 15:38:11

  • 2006-11-06 15:35:27
  • 排除政治因素的话: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只有发展进攻武器才能更好的防御。将战场排除在国土内是必然的。

    p***

    2006-11-06 15:35:27

  • 2006-11-04 21:41:19
  • 回答:
    在现在,韩国准备脱离美国的阴影,自主发展军队.另一方面,台海局势越来越向大陆偏移,日本将在今后几十年甚至几年内就成为"前线国家",它将直接面对中国和朝鲜的攻击圈之中,所以在美国鹰派领导人的怂恿下和自己内部鹰派的支持下,准备主动出击,对中国大陆和朝鲜示威,展示自己的军队能力.
    并且在将来可能爆发的战争中有更合理的理由出兵.
    

    l***

    2006-11-04 21:41:19

  • 2006-11-04 19:29:21
  • 日本狗改不了吃屎~~~最终目的就是要侵略我国啊~~~

    特***

    2006-11-04 19:29:21

  • 2006-11-04 18:55:06
  • 肯定是针对中国!我看!是美国的原子弹扔少了!日本野性本能不改所以咱们时刻注意保持高度警惕!目前中国主要对手两个!美国。日本!欧盟和印度都可以做些思想工作(增进互信,加深友谊。扩大识相互了解)矛盾都可以解决的!美国和日本无药可救!未来一战再所难免!准备吧!  
    

    8***

    2006-11-04 18:55:06

  • 2006-11-04 18:48:50
  • 肯定是针对中国!我看!是美国的原子弹扔少了!日本野性本能不改所以咱们时刻注意保持高度警惕!目前中国主要对手两个!美国。日本!欧盟和印度都可以做些思想工作(增进互信,加深友谊。扩大识相互了解)矛盾都可以解决的!美国和日本无药可救!未来一战再所难免!准备吧!别在浪费口舌了!

    凡***

    2006-11-04 18:48:50

  • 2006-11-04 02:30:38
  •   题:四代重歼:日本将失去牵制中国的资格!发表时间: 2006-11-03 18:02:57  
    ——对美日同盟关系瓦解的推导 
    美日历史恩怨可以上溯到佩里舰队砸开日本的大门。上个世纪,在日本战胜俄国之后,美日矛盾日益突出。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国都站在同盟国一边,但他们的盟友关系是短暂的。
      在后来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谈判过程中,双方的讨价还价已经可以看出互为对手的敌意。果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双方处于对立面参加了决定世界命运的较量。失败的日本最终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二战之后,日本成为了美国在远东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桥头堡。得益于二战及之前的掠夺所带来的财富以及财富积累下的科研实力,日本迅速地从二战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并于上个世纪60年代先后超越了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二号经济强国。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受到巨大的牵制,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从而放松了对于日本的管制,使得日本有重建其军事力量的机会。到冷战结束时,日本自卫队已经成为了一支技术水准较高的精锐军队。 冷战中后期,中日算得上是潜在盟友,共同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然而,风云变幻,谁也没有想到,在冷战结束后不久,中日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假如中国不在东亚地区,日本很可能有机会悉心经营,摆脱美国的影响力。日本明白,自己与中国对抗还需要借助美国的力量。因此,日本继续在东亚地区充当美国的急先锋。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日本需要美国,美国也需要日本。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都不愿意与中国单独硬碰硬。
      日本是怕碰不过,美国是怕碰过了也无益。这种谁也不能压倒谁,谁也不能吃掉谁的情况,已经构成了一个地缘政治中的典型稳定三角。 当前阶段,这一稳定三角中,美国是较弱的一角。美国的实力分布于全世界,在东亚地区的投入稍显不足。暂时,美国是依靠支持其东亚盟国与中国在亚洲地区抗衡。
      韩国的态度日益趋于选择平衡者的角色,日本已经成为了美国亚洲战略独一无二的支点。东亚地区的本质矛盾是中美矛盾,最主要的直接矛盾却是中日矛盾。 中日矛盾作为主要的直接矛盾这一认识,并非虚构。中国海军仍然仅仅在第一岛链之内游弋。中美平衡线也在第一岛链之内。
      中国海洋方面面对的三个焦点问题就是南沙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及东海问题。平衡线差不多就是南海、台湾海峡到东海的一条连线。从实力的角度上看,无论是南海诸国还是台湾,都无法与日本相提并论。显然,平衡线的重点段就在东海,是中日平衡线。 在日本看来,中日东海对抗实际上也是亚洲头号强国宝座之争。
      对于东海和钓鱼岛,日本是非常渴望的。对于中国来说,这也是一场决定中国是否能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较量。东亚区域内,只要不能占有绝对优势,中国就无法放心地走向世界。由于近年来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日本大力加强日美同盟关系。日本的问题恰恰就是他没有把中日问题拖到世界层面上来,力图在亚洲范围内与中国较量。
      如果日本的操作能够更为明智一些,把自己的意图不以行动方式表露出来,不给中国找到机会,那么日本将有希望参与中美世界层次的较量,同时作为太平洋地区的平衡力量。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在亚洲这一封闭区域内与绝对优势的中国进行硬碰硬。对于日本来说,操作难度比较大。
      可是,日本面对的是实力劣势,当然在策略上就需要下工夫。 所谓绝对优势,不仅仅意味着钓鱼岛和东海,还意味着在亚洲范围内削弱和孤立日本。笔者一贯认为,在日本敌视的态度之下,中日之间的较量是几乎难以避免的。在领土问题上,双方的立场都是僵硬而无余地的。
      既然宿命如此,抓住机会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在中国抓住机会彻底让日本失去竞争能力之前,东亚地区的冲突的主线都是中日而非中美。中美的冲突发生于第一岛链之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国是绝对不愿意将中国的本土引入战火之中从而导致全面战争爆发的。不打击中国本土,美国又几乎无法在第一岛链内取得对中国战争的胜利。
      美国的利益主要在于遏制中国,而不在于争夺处于第一岛链之内的水域控制权。由此可以认为,日本才是当前平衡中与中国对抗的主体。 中国力量的增长会推动稳定三角的状态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又直接推动平衡改变。这是中国积累量变到最终质变的过程。美国,所最希望发生的事情就是中日之间的小规模局部冲突。
      小规模局部冲突既可以影响中国的建设,又保全了日本的实力,还加深了中日之间的敌对程度。其次是日本和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全面战争。在大规模全面战争中,由于中国的整体战争能力优势,将可能出现日本的实力受到比较大创伤的结果。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中国的国家规模比日本大的多,战争承受能力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只要中国能够积蓄足够的力量优势,相信代价并不会超乎人们的想象能力。中国和日本双方之间缺乏裕度,这种情况还是非常有可能出现的。最次的情况就是美国被拖入与中国的全面战争中来,显然美国是不愿意这样的结果出现的。
      日本,则恰恰期待将美国卷入一场与中国的战争。 美日同盟的裂痕就在于他们的之间的共同利益并不重叠。中国与日本的冲突,对美国来说属于边缘问题,至多也仅仅是重要问题,并不构成对美国核心利益的威胁。从近些年来的情况看,美国对于中国的围堵是有条件的。
      美国并没有像遏制前苏联一样不计代价地来遏制中国。 钓鱼岛和东海问题对于美国来说就属于最边缘问题,可是对于日本来说却已经属于核心问题了。这种利益的分歧就是拉开双方距离的有力手段。本来,钓鱼岛从整个日本国家利益的层面上至多只能够处于重要利益的层面,可是现在已经上升到核心利益的层面了。
      其原因,无非是日本自己把这个问题的层次提升到两个民族对抗的层次。中国加强在钓鱼岛及东海方向对日本的压力,日本就需要美国给予帮助。美国却又不愿意帮助。 日本有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的水平与经济实力有一定的差距,整个军事系统在美国的压制下并不完整。
      在美日同盟框架下,日本这一弱点并不明显。一旦脱离了美日军事同盟这一框架,日本的军事系统在大国面前就显得漏洞很多。这恰恰是美国压制的结果。美国为了自己更好地控制日本,限制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增长。日本要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与中国进行斗争,美国又不帮忙。
      很明显,日本加强军事实力的要求和美国控制日本的意愿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会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而扩大。 中国并没有能力在中短期内拆散美日同盟。这是从中日关系和中美关系的利益冲突来考虑的。日本对中国崛起的敌视是带有历史纠葛和现实冲突两方面原因的。
      日本的国家规模并不是太小。他的存在始终在地缘政治上对于中国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影响力是有负面意义的。日本的国家安全有赖于西太平洋海权。日本被美国控制的原因就是美国对于西太平洋海权的掌握。相对来说,美国对于西太平洋地区的控制是有限度的,他给了日本更多的权利。
      日美之间的距离会给美国以比较大的安全感。日本的地理位置加上其国家规模的共同作用是不可能给中国以安全感的。这一点,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是很清楚地。日本所需要做的,是不给中国借口。 敌意作为一种主观意识是很难去揣测的。至少大多数中国人是相信实力逻辑的。
      日本不愿意在亚洲变得无害。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不愿意就历史问题进行反省的重要因素。日本不愿意承认对中国的战争失利。在日本国民看来,这也是象征两国命运的大事情了。日本,仍然保留这再次挑战中国的心气。 矛盾总要有解决的办法。日本的价值这么大,正在于日本是一个受控制的日本。
      日本如果不受控制了,那就意味着价值的大大下降。美国当然宁愿要一只弱小一点但听话的狗也不愿意要一只强大一点但不听话的狼。对于美国来说,日本同样是一个威胁,而且是一个更大的威胁。美国的国家规模对日本的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仅仅是西太平洋,一个强大的日本的目标将是整个太平洋地区。
      日本的东面有中国,并非日本能够轻易扩张实力的方向。日本想要扩展自己的资源来源,就只能把目光放在海洋方向。海洋方向也的确有“无限”的资源。从另外一方面来看,由于中国在亚洲大陆的影响力妨碍了日本获得一个稳固的利益圈子。日本要想对于其他国家有足够的影响力就需要对太平洋航线有足够的影响力。
      日本的岛国身份注定了它应该是一个海洋国家。其利益延伸的区域也在于对海洋的控制。与英国不同的是,英国的实力可以在欧洲大陆上玩弄均势。一来欧洲大陆上的国家在国家规模上对英国并无优势,二来主要强国的国家规模也都不是特别大。日本没有平衡可玩弄,因此陆地发展获得自身主导的稳固利益圈子是无望的。
       因此,相信美国两害取其轻。中国要获得成就自身复兴的基础,就必然以亚洲大陆的周边区域为自身的利益圈子。东太平洋海权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多了一个实力政治的绝对对手。这正如美国今天控制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权,使之必然成为中国的对手。同时,中国缺乏类似日本在西太平洋纵深地区拥有的前进基地。
      这一点,也是中国无法向东太平洋地区继续扩展安全边界的重要地缘政治因素。 美国自己不愿意为日本的核心利益与中国爆发风险极大的冲突,同时又不允许日本自身发展足以摆脱美国控制的军事力量。这种做法,肯定会导致日本国民将被中国压制的怒气转移到美国身上。
      当然,日本仍然不足以摆脱美国的控制。只不过美日同盟必然在磨合上出现问题。日本在执行美国赋予的任务的时候也会有所保留。这就逼迫美国做出选择,要么加强自身在第一岛链附近的投入,要么选择平衡线的变化。 以中国的国家规模来看,美国选择在第一岛链加强投入,只能是个无底洞,最后反而会让美国部署的军事力量为中国所绑架。
      中国并不同于伊拉克。中国不会让美国有足够的时间调整部署,中国远程打击能力的发展也足够让我们具备迅速摧毁美国在第一岛链附近军事力量的能力。美国既没有能力也不会有意愿在第一岛链之内与中国竞争。那是不给中国任何空间的做法,无论遏制的结果如何,只能导致双方不可避免地走上战场。
      事实上,在远程打击火力发展迅速的今天,第一岛链的作用将日益变为地理象征意义。 美国退则中国在第一岛链附近的控制能力必然大大上升。日本所感受到的压力骤然增加。在美日矛盾加剧的时候,是我国解决对日领土问题的好时机。笔者也在以前的文章中强调过,过早冲击第二岛链对于我国发展是不利的,非常容易引发一场绝对劣势下的海洋局部冲突。
      中国不过早逼向第二岛链,也是分化美日解决与日本领土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进军第二岛链之前,中美矛盾不会过于突出,这就降低了美国在中日领土争端中给日本援助的规模。最理想的当然是能够一战不仅仅拿回钓鱼岛,还给日本以重创。只要我们不能占领日本本土,就无法给日本以毁灭性打击。
      同时,给日本毁灭性打击也会大大增加美国介入干涉的可能性。只要日本没有被毁灭,就等于中国没有把美国这枚棋子废掉。 在和日本决出胜负之后,日本将失去争夺亚洲头号交椅宝座的必要实力。中国的目标也将发生转变。中美日三角中,日本和美国互相之间的吸引力增加。
      面对着自己单独斗不过中国这一客观事实,日本必然还会再次投入到美国的怀抱。然而,有了前次的裂痕之后,美日之间的隔阂必然长期存在。日本政府,也只是出于战略上考虑才会选择和美国继续维系同盟关系。可是,日本国民对于美国的憎恨想必很难消除了。 中美利益冲突始终应该成为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主线。
      日本被削弱只能迫使美国加强实力以期于第二岛链之内限制住中国。这也将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一道防线上,只要中国能够不急不躁,以柔克刚,终究会突破美国的封锁。(这方面,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有论述,这里就不重复了。)而这一天的到来,恐怕是美日军事同盟末日的开始。
       中美实力平衡线停留于第二岛链之内,日本仍然将发挥重要的牵制作用。从日本向东就是第二岛链与第一岛链之间的水域。美国对日本的作用同样非常明显。有了日本的存在,给了美国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进退有度的基础。美国在与中国海军的较量中可以灵活得多,通过转换海军的部署地区来达到威慑和牵制等多种目的。
      日本的实力越强,这个阶段就将越长。因而,与中国的过早冲突会导致这个对日本有利的阶段更快被中国突破。 平衡线越过第二岛链,将意味着美国的海洋力量在中日纷争中几乎无法给予及时有效的支援。同时,被战争削弱的日本牵制中国的作用也将大大下降。毕竟,中国能够突破第二岛链时,日本的能量所能对中国形成的作用已经是比较小了。
      要维系对日本的控制和支持,美国将在对中国的关系上付出太大的代价。每一次对日本的帮助,都意味着军事方面比较大的动作。此时,实际上美国已经不可能再遏制中国了,双方真正的合作期也将开始。美国不会愿意为了一个被削弱的日本而损害双方的共同利益。作为一个棋子,日本的最后使命就是交换。
      美国会拿日本交换中国在哪一个方向的利益还很难说,不过这笔生意对中国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失去了美国的支持,中国又孤立他,实在找不出日本的出路。在与中国的纠纷中,没有军事力量的支持,又缺乏外部势力的介入,日本只会处处碰壁。只要中国能够坚定不移地削弱日本,实际上日本将毫无前途。
      当然,中国更加理智的做法是将日本并入自身的利益圈子之中,成为中国利益圈子内金字塔的低端。至于日本不愿意,我们就继续孤立。中国耗得起。 事实上,是中国的崛起让东亚地区的均势被打破,从而在新的区域形成新的平衡线。日本这一角由于受到打压和抛弃而不再具备足够的影响中美关系的能力。
      中国的力量覆盖了日本的周边区域,使得日本根本不可能再倾注力量于较远距离的平衡线上。这与二战之后的状况是类似的。两次大战让欧洲元气大伤。苏联又通过重工业体系和军事力量的不正常增加急剧膨胀了自身的实力。从而,欧洲只能选择沦为美国的附庸。日本的区别仅仅在于其失败更多是政治运作和本身国家规模方面的问题。
       更深层次看来,是多极化造就了美日同盟关系的破裂。与苏联斗争的时候,两大阵营就是世界的绝对实力核心。他们之间缺乏一个平衡的第三方。即使中国,也只能在政治上成为第三方。因此,他们谁能够干掉对方,谁就将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强者。后来的苏联解体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可是现在,中国这个美国眼里的头号对手之外,还有欧洲、俄罗斯、印度等等实力体在快速崛起,每一个实力体都有可能在中国被击败后快速成长为美国的下一个对手。因此,美国难以下定决心与中国全面对抗。这也就成为了中国和平崛起理论能够成立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
       日本显然不具备中国这样的运气。中日主线下的竞争只是亚洲级别的,而不是世界级别的。世界范围内,美国总有规模较大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牵制,可是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来制衡中国。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中美关系发生质变之后,美日同盟关系也就崩溃了。
      美国要的是要的一个牵制中国力量的美日同盟,不是一个牵制自己力量的美日同盟,这也就决定了一个在中国面前相当无力的日本最终将被抛弃。不过要知道,一切的前提,都是中国人做好自己的事情。 原本,仅仅从实力政治的角度上出发,日本是有希望长期以三角中一角的身份等待时机变化的。
      可惜,日本在与中国利益冲突上的持续强硬将这个三角的直接矛盾变成了中日矛盾,而不是中美矛盾。这是一个三角中总体力量不足的实力体所最不应该犯的错误。他的任务本来应该是维持平衡,而不是去成为平衡的强势角。美国不可能为了一个自己仅仅充当第三方的三角投入过多的实力而影响到更为庞大的利益体系。
      日本能够选择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灵活地决定自身政策,他还是有机会的。问题在于,日本错误地估计了中国的发展又或者纯粹是主观因素作祟,从而选择了错误的位置。 日本如果能够果断的放弃当前平衡线,局势就将转入另一个方向。在第一与第二岛链之间,将是中美之间真正从遏制与反遏制走向平等大国的决定性时机。
      美国将成为该三角中的强势角,而日本则可顺利成为与之实力匹配的弱势角。这才是合理的战略定位。此时,一二岛链之间的海权至少是美国的重要利益,如果美国的将全球霸权定位于不能失去的利益,那该区域的海权就属于核心利益。这与边缘利益的重要性是有本质区别的。
      假设日本能够避免与中国发生战争而遭到致命削弱的话,日本的工业和军事能力对于美国来说就尤其重要了。美国也会由于日本的加入而对己方力量更为自信,从而在态度上更为强硬。中国在这一时期的最大优势将是内线优势。也就是中国可以用某种方式获得前出印度洋的道路。
      美国想要继续遏制中国,就不得不面临着在抽调西太平洋地区力量加强印度洋地区实力的尴尬局面。日本在美国西太平洋战略中的地位将大大上升。可以预料,美国只有停止遏制中国或者勉强遏制中国两个选择。这两个选择对于日本来说都远远好于在因第一岛链之内的问题而与中国爆发战争。
       美国选择退却的话,并不意味着放弃太平洋上的较量。美国会对中国进入东太平洋地区抱有一定的戒心。此时,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力也下降了。日本可以大张旗鼓地发展自己的海洋力量,成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一个更为平等的盟友。日本也将具备搞好与中国关系的理由。
      中日毕竟不是陆地邻国,不可能很简单地找到战争借口。中国的民族特性也决定了日本如果在领土问题上痛快让步并在历史问题上道歉,中国人就拉不下脸面穷追猛打。这样,日本虽然会在东亚地区处于弱势地位,但仍然可以在东南亚等地区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日本对世界的影响力,则应当通过对于中美两国关系的影响发挥出来。
      随着交流的深入,中日之间的缓和程度也将加深,那么日本就将真正受益于中美太平洋地区的竞争。 美国不选择退却。日本就也可以受益于中美战争,重新武装自己。如果中美爆发战争,日本就可以选择在介入或者不介入,待价而估。无论结果如何,中美双方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消耗。
      在战局不明之前,日本完全可以选择不参与战争。最终美国或战败或中途退却,日本都可以按照上段所描述的方法来处理。假设中国战败,那自不用说,日本可以乘机捞上一把。 很可惜,美日军事同盟的命运早在日本不愿意于东海钓鱼岛问题上让步就已经确定了。美日军事同盟的利益分歧过早显示出来是日本的悲哀,也是中国的幸运。
      取消日本继续作为一个顶点的资格,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国建立新的稳定三角关系。这也是新的世界秩序形成的基础。至于三极之后可能出现的四极、五极,那就是新秩序下的变化了。

    老***

    2006-11-04 02:30:38

  • 2006-11-03 12:09:10
  • 狼如果不时刻想着咬人,它就不是狼了

    1***

    2006-11-03 12:09:10

  • 2006-11-03 11:26:38
  • 日本想在军事上发展。以便在谈判上以一种高姿态的形式出现。就如同毛主席说的那样:“枪杆子里出政权”。

    孤***

    2006-11-03 11:26:38

  • 2006-11-02 12:18:08
  • 应对中国越来越大的威胁

    l***

    2006-11-02 12:18:08

  • 2006-10-31 14:18:38
  • 那是肯定的趋势,你想几百亿美圆的军费,老是防御,钱都没有地方花的了。总是希望在国土之外打仗的吗。中国也是在发展进攻力量的拉

    大***

    2006-10-31 14:18:3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