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板栗生产面临新的考验及对策是什么?

首页

板栗生产面临新的考验及对策是什么?

板栗生产面临新的考验及对策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11-05 17:17:49
      
    20世纪70年代,板栗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如选种育种、整形修剪、栽培密度、栗园土壤管理、授粉组合、去雄增雌、果前梢功能、山地放小炮震穴、扩穴技术等。高接技术的改进几乎年年都有新的创造和发展,板栗的品种更新之快超过了其他传统水果。20世纪70年代末盛行一时的小面积丰产试验,出现了像山东蓬莱小柱、费县周庄、招远山李家等亩产500千克的示范样板栗园。
      以较高的集中投入,在短期内创造出高产实例,证明新品种的高产潜力,破除了板栗“产量低、效益慢”的固有观念。后来的栽培措施更趋完善,产量、质量指标更合理可靠,目标更为明确,经济效益测算也有了更充分的根据。但是小面积土地上的效益并不能简单地类推到大面积生产,因为大面积生产园不可能有如此高的投人和周到的管理,密度不可能也无必要那样大,而且不能只考虑短暂的高产记录,还要考虑经济寿命和经济效益。
      20世纪80年代初起,各种高产水果发展很快。板栗在华南受到柑橘及茶叶、毛竹排挤,在华北受苹果、山楂排挤,板栗生产受到了新的考验,只有采取新的思路和方法,才能摆脱板栗生产遇到的新困难。根据板栗的特点,在小面积上集约经营与高产值水果攀比,恰恰是以板栗之短去比柑橘、苹果之长。
      如要发挥板栗的长处,必须增加栽培株数;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大面积上的平均产量;与作物、其他果树穿插经营。只有扩大种植株数,才能弥补低产缺陷,并能发挥立体农业的生态效益。水果生产的是多汁果实,板栗生产的是坚果(实际上是淀粉种子),增加栽植株数带有相对的“广种薄收”的意义,在山区是充分利用坡谷隙地和梯田堰边,在平原是实行规模化栗粮间作。
      
      降低成本包括利用不适于粮油生产及水果栽培的土地,降低管理人工、肥料、农药方面的投资。设计的中等产量指标为每亩150~200千克,这个产量,也是以往传统栽培难以达到的水平。采用先进品种和现代栽培技术,可以做到“广种”而不至于“薄收”,可达到亩产200 千克以上或每平方米树冠占地产栗实300克以上。

    残***

    2018-11-05 17:17:4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