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们发展枭龙战斗机的意义?

首页

我们发展枭龙战斗机的意义?

有歼10,还有必要发展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6-11-27 13:41:08
  •   楼主的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现在军工产品开发的目的不仅仅是用来武装中国人民解放军,面对国际军火市场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印度有美俄的军售,而巴基斯坦在美印和俄印的军火合同中都会成为一个必然的附加条款,即:你们卖给巴基斯坦的东西不能比卖给我(印度)的好。
      很明显,印度的军火市场要比巴基斯坦更大,因此这种条款往往是被接受的。 中巴向来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合作密切。巴基斯坦的军队轻重武器的重要来源是中国,中国的武器虽然在技术上比不上俄美,但是武器性能稳定,价格便宜。很适合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 枭龙对于巴基斯坦是很重的一种空中武器,巴基斯坦空军将用它来抗衡印度的F-16和MIG-29。
      而枭龙项目对于我国的军工企业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J-10是建立在他国技术援助(以色列幼师和巴基斯坦送给我们的F-16)之上的三代产物,有很多模仿的痕迹。而枭龙则完全是我们根据用户要求结合自身技术自主研发的准三代战机,在从J-7这样的二代飞机到研发传说中的J-12四代隐身战机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顺承地位。
      这样的模仿--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三步模式,以及一条J7---J8D---枭龙----J10----JX的完整技术链条将为中国军工科技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枭龙战机这个项目做好了,不仅可以加强我们与巴基斯坦的政治军事合作关系,还可以为国家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
       最后,因为有巴基斯坦的稳定采购订单,枭龙战机能够达到一定的产量规模,同时巴方承担了部分研制费用与工作,因此枭龙的单机成本大为降低。在低价格的前提下,枭龙可以取代J-7M,J-8D形成与苏式战机的高低搭配。 J-10只会小批量装备部队,他只是下一代更先进的国产战机的一个过渡型号。
      J-10装备部队的意义,与其说是参与国防,不如说是积累实际使用数据为正在进行的新歼提供参考。 估计最终枭龙将被中国空军装备超过200架,而J-10不会超过100架。

    p***

    2006-11-27 13:41:08

  • 2006-11-26 22:53:22
  • 枭龙计划对于我国除了出口创汇、争取国际军火市场份额和团结友邦以外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枭龙计划的前身是“超七”,目的是替换大量的J-6和J-7。后因故我军方放弃了“超七”计划,而承担该计划的成飞并未完全放弃该计划并一直利用该计划成果对J-7进行改进。长期使用中国J-6和J-7的巴基斯坦空军对于中国产战机还是有相当的信任的,为了替换老迈的J-6、避免类似F-16事件的再次发生,巴军方决定自行发展战斗机,但是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因此对于成飞基于J-7发展的“超七”计划(大改)很感兴趣,并愿意以投入研制资金的方式参与研制(享有技术),于是成飞将该计划正式更名为“枭龙”计划,合作双方为成飞与巴基斯坦军方、由俄米高扬提供技术支持。因巴方资金不足,为促进该计划,中国政府为巴方提供贷款——实际上该计划参与者只有使用官方贷款的成飞。

    L***

    2006-11-26 22:53:22

  • 2006-11-26 21:24:48
  • 枭龙的发展,取带歼7.成为近空防空的主力.填补我国轻型飞机发展的优势,打开国际飞机市场大门.枭龙的继续发展,必将带动我国航空制造业.
    还有,枭龙飞机是与国外合作研发,是一个推销我国飞机技术的平台.对我国的航空发展是一个加强.

    魏***

    2006-11-26 21:24:48

  • 2006-11-26 21:07:56
  •     有必要,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中国的军工企业正在转型当中,我们造战斗机不再单纯为了自己用。
        枭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和巴基斯坦合作,一方面可以锤炼我们的航空工业,另一方面枭龙可以卖给他们,获取收益,这样不就可以购买更多的歼-10了么?

    t***

    2006-11-26 21:07:56

  • 2006-11-26 20:47:38
  • 主要还是技术积累和锻炼一支研发队伍.古云:"熟能生巧","巧"就是创造`就是创新,技术积累就是"熟能生巧"中"熟"的扩大版.

    y***

    2006-11-26 20:47:38

  • 2006-11-26 19:39:55
  •      当然是有必要发展的了,这是一种近三代的战斗机。中国的枭龙也是不错的了对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枭龙也是不错了。
         枭龙被出口到巴基斯坦我感觉也是不错的。虽然以中国的枭龙来说性能不能说是很强但是枭龙多了的话印度也不敢对巴基斯坦怎么着呀。是不是呀。
         其实枭龙如果放在巴基斯坦的话。还是对印度有一定威慑的。毕竟印度的高性能的战机也不是很多,如果枭龙能够取得数量上的优势的话。还是有的一拼的。

    1***

    2006-11-26 19:39:55

  • 2006-11-26 19:37:24
  • 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第二代机更换为三代机的时机,而第三世界国家军费有限,买的美欧俄等国的三代机数量很有限,而且美欧俄的出售的三代机往往是从现役部队淘汰下来的二手货,机体剩余的寿命和可靠性很低,要不然还会附带政治条件,中国研制的枭龙战机是三代机中价钱最低的,而且绝对没有政治条件,保证全新生产,机体没有潜在的缺陷。这些条件都是中国重返军机市场的契机。
    有些人认为枭龙的性能比不上F-16,但我觉得小龙相对F-16有很重要的优势:小龙是针对21世纪初的战场环境设计的,考虑到了隐身,视距外作战,还有综合航空电子设备等三代机甚至四代机才会考虑的问题。唯一的缺点是发动机推力不够被认为比不上三代机但这点可以通过改进发动机解决。

    咖***

    2006-11-26 19:37:24

  • 2006-11-26 18:17:31
  •   枭龙的起因是巴基斯坦的军刀II计划。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巴军方为替换大量的歼6,提出了军刀II计划。本意是寻求一种价廉性能又不比F16低太多的战斗机,与F16高低搭配。成飞为了取得这个项目,与格鲁门公司提出了超七计划。成飞本来提出的外形极为保守,简单地只是在歼七的基础上,将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
      类似于从歼八改到歼八II,进气道的外形有点像强五。对这个方案,巴方不满意。在格鲁门公司的提议下,两侧进气道改为肋部进气,三角翼变为梯形翼。(今年第七期的《兵器知识》有介绍)发动机和雷达本来也准备采用F16上的产品。后来发生了两件具有重大影响的事,让格鲁门公司退出了这个项目。
      一是1989年的那次众所周知的事;二是1990年美国因为巴基斯坦坚持与印度核竞赛而对它实行的制裁。在经历发动机和雷达等航电设备的几经周折之后,中巴才与1998年签订合同。原来的超七也变成了现在的枭龙,中方编号FC1,巴方编号JF17。 从枭龙的研制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这么几点:一、中方,其实只是成飞,一直都是把这个项目建立在巴方是否购买的基础上的。
      巴方要,项目进行,巴方没有兴趣,则项目停滞。成飞在介绍枭龙项目时也说了,这个项目是中巴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的项目。二、枭龙的气动外形基本上是建立在格鲁门公司设计的基础上的。枭龙01与原来格鲁门公司提出的超七差别只在添加了边条翼,而枭龙04则是加大了边条翼和使用了DSI。
      三、关于枭龙的定位。起初的超七定位是作为与F16高低搭配的低档飞机,后来,由于美国的制裁和印度空军的实力增加,巴方想将之变成可以与F16相媲美的战斗机。 枭龙的发展与F16息息相关,许多网友也喜欢把这两者做一比较,那我们就来比较一下。 从外形上看,枭龙与F16很像,最大的不同是以肋部进气取代腹部进气。
      那哪种好?两侧进气最大的缺点是大仰角飞行性能不佳,肋部进气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但它终究还是两侧进气的,无法与腹部进气相比。两侧进气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机身融合不佳,这点对单发的轻型战斗机影响更大。看枭龙的外形表面,可以发觉其棱角分明,这对气动有影响,而这种棱角又不是为了隐身。
      有人会说,美国的F15、F22、F35不是都采用两侧进气的?F15和F22的进气道向下有个切角,以提高大仰角时的进气效率。F22和F35之所以把进气道放在机身两侧,有隐身方面的考虑。腹部进气道对地面雷达的隐身效果不佳。F35还有个考虑就是要在机身两侧放升力风扇。
      而枭龙用肋部进气道则纯粹是技术水平的限制。枭龙研制时,我国研制成功的战斗机最多只是两侧进气的(1998年歼十还没成功)。 关于边条翼的运用。边条翼的运用可大幅提高飞机的升力,这在F/A18上得到体现。同时,边条翼是一种技术上容易且成本低的技术,只要是外形可能,都可以采用,并不是什么救命稻草。
       DSI。DSI在F35上运用的目的一是为了降低成本,二是为了隐身,在性能上并没有多少提高,。我曾在专门的帖子里说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对于枭龙没有采用完整的电传操纵系统,成飞的解释是考虑到成本。电传与液压操纵相比的优势是更灵敏,且可靠性更高。
      灵敏的优势在格斗中非常重要。这点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可对我国空军来说却是一个垢病。重新研制电传操纵系统,一个是要钱。另一个则是费时,电传操纵系统对成飞来说,不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可电传操纵系统却是一个软件工程,不仅编制软件要时间,上天测试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不用说仅为本国使用而单独研制个电传操纵系统是否合算,就算研制成功,也要拖延它的进度。 RD93是RD33的优化型,虽说比RD33有较大改进,但俄制发动机比美制经济性差、寿命短的毛病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从公开报道看,巴基斯坦取得RD93已经不成问题。
      但RD93向其它国家出口可能会遇到问题,至少俄罗斯没有作出这样的保证。 至于前段时间被炒得纷纷扬扬的航显。玻璃化座舱的引入,使得原本以仪表为主的我国战斗机显示系统得到了一个飞跃。可这只是横向对比,也就是和我国过去的水平比。从国际上来看,一平三下的显示系统早就成为主流。
      网上那条关于枭龙显示系统的帖子上说,枭龙的显示系统优于F16A/B,只有最新的F16才与之相当。F16A/B可是20多年前的产品呀!再说,玻璃化座舱显示系统仅是硬件,需要好的软件系统支持。就像是电脑,好的主机还要好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我国的软件水平现在还有所欠缺,大家在对比国产软件和国外软件时自己就可以比出来。
      另外,实战中得来的使用经验也很重要,飞行员在实战中发现的问题,对提高人机界面,提高效能有重大影响。因此,只可以说我们在这方面刚刚起步,而欧美已经成熟。单就硬件来说,我国的液晶显示设备在国际上也不领先,看看那些电脑显示器和电视就知道了。 最后,回到这个帖的主题,为什么枭龙让中国空军为难?就设计初衷来说,枭龙是成功的。
      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替代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米格21、歼七、幻影3等战斗机。而对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威胁来说,它又显得不够好了,性能比不上周边潜在对手飞机。有人说它可以作为一种对地攻击机,取代强五之类的,可我们已经有了飞豹了。飞豹无论是航程还是载弹量都远好于枭龙,对地性能从武器和航电来看也更有潜力。
      遇到拦截时,飞豹也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增加装备这样一种完全可用其它机种取代的战斗机有什么意义?增加一种新机型就意味着要增加后勤的投入,必须给它装备一套适用于它的后勤装备。更何况,枭龙的发动机不能自产,且与其它机种不同类型。可为了枭龙在国际市场上的销路,我国空军还是得装备一点。
      因为一种连本国都不装备的飞机,一般别国是不会买的。 。

    未***

    2006-11-26 18:17:31

  • 2006-11-26 18:06:42
  • 有啊,不过枭龙经常在我头上飞.好吵.
    他们一试飞就吵得要命,天天都飞
    

    火***

    2006-11-26 18:06:4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