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骑兵

首页

关于骑兵

请教一下骑兵的编制,种类,以及其战斗的方法。
尤其是古代骑兵,相关网站也请推荐。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2-16 20:15:03
      骑兵是世界军事史上的重要兵种。在战场上活跃3000余年,并谱写出光辉的历史篇章。这个兵种的发生、发展和衰落之过程.构成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轨迹,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对此.并非三五篇论文能够说情楚。拙文仅就骑兵的编制和训练进行梳理、分析。这不仅是骑兵史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是战争史、军事史不可缺少的内容。
      然而学术界对这两个问题之关注始终不够.至今仍无专文探讨,虽有旁及性的论著,但缺少深度和力度.而且某些提法还值得商榷。因此,笔者不避粗陋之嫌,大胆提出一些看法.望读者批评指正,以期推动对该课题的深入研究。 一、骑兵编制 军队的编制,主要是指它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分队编号和人员定额等。
      兵种不同,编制也不同;就是同一兵种,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乃至不同作战地域,其编制也可能不完全相同。尽管如此,在一般情况下的编制,常常具有某些稳定性。当然,骑兵的编制也是这样。该兵种的编制.据现有史料,试可分为中原农业民族区和北方游牧民族区两种情况。
       (一)中原农区骑兵编制不统一 中原农业民族区的骑兵编制,因史料零散而又不多,只能略做论述。 成于战国末年的兵书《六韬》载:“置骑之吏数,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1)长、吏、率、将四级分别领导5、10、100、200名骑兵。
      这是较早的骑兵编制。 西汉政权建立前后组建骑兵。灌婴、傅宽、靳歙等骑兵领导人的《传》里记有左右校尉、候骑、骑将、千人将、骑长等名词,可能是骑兵的官职。虽然难以判定他们之间的隶属关系及其所辖骑兵数量(千人将除外).但多少能为我们考虑当时骑兵编制提供某些线索。
       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伐高丽时,其骑兵编制如下:每百人为一队,设百人长1人。10队为1团,设偏将1人,领导1000名骑兵。4团隶属于1军,置大将、亚将各1人,领导4000名骑兵和8000名步兵(2)。队、团、军三级.分别领导100、1000、4000名骑兵;但军级是步兵与骑兵混合编制。
       唐朝前期,在北衙禁军不断发展约过程中,使用“百骑”、“千骑”、“万骆”3个专用名词(3),似可看作3个官职,可从其词义反映北衙各级骑兵约人员定额。 北宋禁军的骑兵在日常操练中.有时以25人为l队.每队另设押队和旗头2人。(4).共27人。
      应作为是时禁军骑兵编制系列中的一级。 戚继光为了抗击倭寇.于隆庆二年(1568年)创办骑6兵营。按规定.每队12人.每旗3队,每局3旗,每司4局,每部2司.每营3部.共2700人。按照队、旗、局、司、部、营六级编制而成。这是配备有原始火器的骑兵编制。
       明朝中晚期,在冷兵器与原始火器同时使用的情况下、孙承宗等创办车、骑、步3个兵种分队联合成营的制度。其中的骑兵分队,每伍为5人,内立一“管伍”领之,二伍为什.外立一“管什”领之;二什为队.外立一“管队”统之。另外、还配有“传督”、“背招”各1人。
      “管队”领导25名骑兵。这是骑兵分队的完整编制。其上,还有三级:2队为1乘.乘下所属50名骑兵。4乘为l衡,衡下所辖200名骑兵。2衡为l冲,冲下所隶400名骑兵。据此、骑兵分队为伍、什、队三级.分别管理包括自己在内的5、11、25名骑兵。其上,还有乘、衡、冲三级,依次统领50、200、400名骑兵。
      400名骑兵共六级领导,可独当“一面”⑤。 上述7条史料中,《六韬》的记载、戚继光骑兵营、孙承宗等分队联合成营中的骑兵,均有较完整的骑兵编制。唐朝前期北衙禁军的组织系统.也可视作较完整的骑兵编制。再参照上面的零层史料,基本可以认定,中原农业民族区的骑兵编制.可能在某一朝代.某一时期有稳定的情况、但对骑兵历史长河而言,没有像步兵、车兵之编制那样基本化一的趋势,“十进位制“虽有所用.但不连贯.又没能坚持。
      明显地呈现出级别无定制、人员无常规的情况,形成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军队编制,主要是根据该战斗群体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中原农业民族区的骑兵多数情况下从事阵地战、守城战、内线作战.虽也有些运动战.但不够普遍,并且常与车兵.特别是步兵紧密配合,协同作战。
      同时,又较早地使闻火器。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也就勿需统一编制.更不必锐意坚持适合运动战的“十进位制”。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骑兵的编制,成为其基本的指导思想。 骑兵编制中.战土有军籍,战马需注册,人马均立档案。后勤部门向战士发粮饷、武器、盔甲等;向战马发草料和马盔甲等。
      战士伤病,需要医生;战马伤病.需要兽医。战士到年龄,解甲归田(各民族、各时代战士退休午龄不一);战马到年龄,退出沙场(战马一般18—20岁退役)。战士立功受奖,有时也要奖励战马。这一切,按规定均记录在案,特别是中原骑兵的上述制度更严秦朝时,骑兵所占比例很少(1:100)常常担任突击、迂回、断粮、追击等任务,同时为加强主力部队的的机动性,也改良了战车 ,减轻了其重量 将车骑编组在一起,使“轻车锐骑”配合战斗。
      骑兵部队从属于作为全军主力的战车部队,保护战车部队的侧翼。 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中,骑兵在战争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并在部队中普遍设置了专门统率骑兵的各级指挥官。刘邦就专设一只精锐骑兵部队--郎中骑兵。但战车仍占有一定地位,虽然其作用日益缩减,当时还是把战车列于百兵之首。
       汉初的骑兵已经自成方阵,具有独立的战斗力,但在着装方面与步兵区别不大,大多还是足踏麻鞋(没有马靴),也未有马鞍(只有厚垫)和马镫,只有一部分骑兵披甲(占8%)。 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128BC~119BC)汉匈之间发生好几次重大战役,每场动员骑兵都常近二十万骑。
      当时的战车已经只用于保障营地安全或后勤运输,而骑兵已成为部队的主力,并装备了相应的骑兵装备,高鞍的产生能更好的发挥骑兵兵器的威力。另外,步兵已不同于奴隶社会时的徒兵,也有精良的装备,同时由于步兵的负荷重量问题,为执行不同的任务需组建相应的步兵作战单位 ,装备的兵器也要求多样化。
       由于军队中包括了不同的兵种,同一兵种还有装备不同的作战单位,指挥人员要在战斗中根据敌军的长短处及地形的变化来部署不同兵种的部队,要注意不同兵器的配合使用,长短结合,相互支持,借以发挥兵器的最大威力。 汉代已经相当注意阵型的使用,当时流行“八阵”,《文选》注里讲为:方阵、圆阵、牡阵(还有个与牡相对应的不会读)、冲阵、轮阵、浮沮阵和雁行阵。
      (121BC)李广的四千骑兵与匈奴的四万骑兵遭遇,就使圆阵用弓弩抵抗了两天,支持到救兵到来。 李陵以步对骑的战斗中,所列阵型就是“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也是种防御阵型。而进攻阵型,则常是步兵居中,骑兵两翼,便于包抄。 汉代的武器生产直接控制在国家手中。
      汉朝为保证军队有充足的武器供应,一方面设置管理武器制造业的专职官员,太仆属下的“考工令”,专门负责兵器生产。另一方面设立规模很大的“武库”。有考工令负责督造的各种武器,都送到武库来储藏,并从这里分配到有关单位。(武库每座库房长100~200米,墙厚达4~8米,兵器分类存放)武帝开始,冶铁业归政府经营,在全国各地设立四十几处铁官,不但推广了铁器的使用,也促进了冶铁技术的发展,西汉达到“百炼刚”水平。
       汉代常使用的兵器,也就是大量正式装备部队的兵器,远射主要是弩和弓,格斗有戟、矛、刀、剑,防具是铠甲和盾牌。还有种叫钩攘(为金属旁的)。 弓箭,骑兵不可缺少的兵器,汉军中普遍装备的是复合弓。另外,汉代的远射兵器里,弩的使用似乎比弓还要广泛,有手张弩(擘张)和脚踏弩(蹶张)之分,骑兵只能使用手张弩。
       和强弩被视为汉军最精良装备的还有长戟,汉代最主要的格斗长柄兵器,骑步都离不开它。而与长戟同样重要的,还有矛,都大量使用,也都已经是钢铁制品了。 短柄兵器 是刀和剑,出土的钢剑中有的可长达124CM,刀是汉代开始兴起的,战国时期还未出现,汉初时铁剑仍是主要短柄兵器,但刀出现后,就逐渐的把剑排挤出去了,成为广泛使用的兵器。
       汉初的防具主要仍是铠甲和盾牌。盾牌有木制、皮制和铁制,常见的样式为底缘齐平,上端由两重弧线组成葫芦形,中脊隆起的形状,大约相当士兵的三分之一身高(50~60CM) ,后来在铁盾上再安装上上下两个利钩,就成了一种新型兵器--钩攘,可攻可守。汉代的甲胄主要是“玄甲”,也就是铁铠 ,它逐渐完善并排挤了传统的皮甲,由甲片镶嵌而成,而当时所使用的铠甲片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大型长条甲片(某出土的高23。4CM,宽4。4CM),也称甲札,其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短;第二类甲片比第一类小得多,形状也更接近正方形(高4。6~5CM,宽2。7~3。4CM,重10克),一般下缘较为平直,上缘两角成圆弧状;第三类,体型最小,更接近正方形,高不及4CM,宽不到2。
      5CM,这种甲片的另一种样子是作成槐叶或柳叶形状。用上面三种甲片可编成两类铠甲,就是由大型长条甲札编成的札甲和用中小型甲片编成的鱼鳞甲 ,另外札甲中又有无披膊和披膊之分,骑兵大多使用无披膊的。皮甲成为铁甲的配角,但仍作为重要的辅助性防具。 重装骑兵出现在战场时,正是以部曲私兵为军队核心的时代,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经魏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
      当时,氏族门阀制度和氏族军事组织结合在一起,豪强世族拥有大量私人武装。那些部曲既是依附农民,又是豪强世族的私人武装。这种特殊的人身依附关系,从东汉末年开始恶性发展,到魏晋以后日益加剧,也就影响了当时封建军队的组成等方面,当时带兵的将领都出身豪门世族还拥有自己的私兵部曲,还往往拥有大量的铠甲和兵器,这些装备精良的私人部曲,就形成了他们统率的军队的核心。
      这样一来,自然引起军队的组成、指挥和兵器装备的一系列变化。早期的私人部曲还不一定是骑兵,更不一定是重装骑兵,私人部曲以甲骑具装的面貌出现,与五胡乱华时的那些来自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有关。这些民族,进入中原以前都是游牧经济,拥有优良的马匹,军队又都是骑兵,同时往往还保留着氏族军事组织的形式。
      进入中原以后,就与豪强世族联合起来,自然门阀部曲制度和氏族军事组织制度也就结合起来,自然又促使军队的核心发生变化,终于出现了人马都披甲的重装骑兵--甲骑具装。 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
      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可见,锁子与山文是并列的两种铠甲。 重装骑兵所需要的各种武器装备,可分为四类:一是完整的马具,二是马甲--具装,三是骑兵铠甲,四是战斗兵器。
      当时的马具中,马鞍在东汉是制作就相当精致了,西晋时又有了马镫(不过西晋时马镫似乎只是用来踩蹬上马的,骑马时并不用),这样,控制马匹就相当容易了。而具装呢,通常又可分为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马躯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和竖立在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为了保护骑兵后背用的)。
      骑兵铠甲是西汉时那种无肩札甲发展过来的“两当甲”(腋下不连接,所谓“一当胸”“一当背”,在肩上用带扣联),到南北朝时,又常常加上护肩的“披膊”,与两当甲同时的还有另种较名贵的铠甲,那就是“明光甲”(这种甲的特点就是胸背处各有两面大型金属圆护)。
      最后是兵器,魏晋南北朝时期骑兵使用的兵器,远射的还是弓和弩,格斗的是戟,销(边旁是矛)和大刀,骑兵们使用擘张弩,不过更多的是使用弓箭,而格斗武器,戟逐渐被销所代替,再后来则是刀销并用,注重劈砍了。尽管甲骑具装是当时军队的核心,但从数量上还是远少于一般步兵 明代骑兵所配火器,多为三眼铳或五眼铳,我以为其战法近似欧洲龙骑兵,即乘马机动,静止射击,因为火门枪无法在颠簸的马背上点放。
      当然,不排除经过长期训练后,骑兵能在跑动的马背上开火,但那样的话,训练成本就很高了。 赵国骑兵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图。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动。
      赵武灵王是最先采用这种服装的人,他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短衣齐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征,这种服装最初用于军中,后来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 。

    流***

    2006-12-16 20:15:03

其他答案

    2006-12-15 14:33:58
  •  
      
     
       骑兵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兵种,继1960美国军队与世界各国陆续撤销骑兵这一建制后,开始在兵种舞台上渐渐消失了。中国军队经过数次大裁军,仅余下数支骑兵连。骑兵,已成为一种兵种的标本,而骑兵部队也开始成为一种神秘与传奇的象征。
     
    

    5***

    2006-12-15 14:33: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