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介绍一下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故事情节和主要演员?

首页

介绍一下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故事情节和主要演员?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1-04 10:16:28
      《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由联华影艺社、昆仑影业公司出品,分“前集”《八年离乱》和“后集”《天亮前后》。这部影片摄制于1947年,跨年度上映,连映三个月,博得广大观众空前欢迎,观众达70多万,再创继《渔光曲》 
    后电影卖座的最高纪录。 
      《一江春水向东流》描写一个纯朴英俊、热情爱国青年在抗战期闻的经历和思想性格变化的过程。
      全片以“抗战”“沦陷”“胜利”三个阶段为经,青年与三位女性的恋爱婚姻纠葛渲染衬托为纬,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真实地勾勒出八年抗战中大后方与沦陷区的社会风貌。   张忠良曾是一个有抱负的,为民族独立出生入死的青年,但在大后方的腐败生活的浸蚀下渐渐沉沦,在影片中,备受敌人欺凌、受尽生活煎熬的沦陷夫人在梦似地期待他;娇媚惑人的抗战夫人魔似地擒住他;带着金条、房子的有钱的接收夫人,蛇似地缠着他,这三个时期的生活和人物,组成了抗战期间和胜利之后中国社会生活一幅真实的图画。
      片中明星荟萃,片中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白杨扮演的素芬贤惠朴素;陶金扮演的忠良较准确地传达出人物各个阶段矛盾的心理状态;而舒绣文把王丽珍泼辣大胆又凶狠残忍的性格表演得淋漓尽致。上官云珠和吴茵,也为此片增色许多。   导演蔡楚生和郑君里,根据抗战期间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为我们编织成这部气势宏大、曲折动人、饱含血泪的影片。
      片中,人民的英勇抗战,沦陷区中日寇的罪行;慈母的悲哀与不屈,豪富的自私与贪婪,形成鲜明的对照,几个阶段运用交插对比的手法,使情节步步深入展开,使整部影片节奏鲜明,疾徐有致,富有韵味。《一江春水向东流》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百年,中国电影九十周年的活动中,该片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同年在上海获得上海影评人奖“十大名片奖”。
         上官云珠(1922—1968),原名韦君荦,江苏江阴人。1938年入何氏照相馆工作。1940年在上海光华戏剧学校、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等处学习。1941年加入艺华影业公司,参加了《玫瑰飘零》等影片的拍摄。上官云珠这一艺名就是导演卜万苍这时给她起的。
         上官云珠在其前期的表演创作中多演反派角色,如《天堂春梦》中的龚太太、《太太万岁》中的姨太太、《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接收夫人何文艳,都塑造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因此被人们认为是善于扮演反派的优秀人才。   然而自从1947年进入昆仑影业公司之后,却一反她以前的戏路,在许多著名影片中成功地扮演了一系列重要的正派角色,如《万家灯火》中的胡太太、《希望在人间》中的教授夫人,尤其是《乌鸦与麻雀》中的华太太,她真实细腻地表现了这位普通教师家庭的主妇,由糊涂、懦弱到清醒、坚强的心理性格的变化过程。
      因此,在文化部举办的1949至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上官云珠获得了个人一等奖。   新中国建立后,上官云珠主演了《南岛风云》《枯木逢春》《早春二月》等优秀影片。其中尤以在《早春二月》中扮演的寡妇文嫂最为著名。此外,她还活跃在话剧舞台上,以扮演《雷雨》中的繁漪著称。
      上官云珠热爱生活、忠于艺术,表演真挚自然,尤善于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是20世纪40至60年代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

    2007-01-04 10:16:28

其他答案

    2007-01-04 10:31:36
  •    近代的陈世美的故事. 我小时看过,不过不太记得了

    小***

    2007-01-04 10:31:36

  • 2007-01-04 10:21:10
  •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分为《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上下两集。影片把抗战前后将近十年间的复杂社会生活,浓缩到一个家庭的遭遇之中,形成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影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正义呐喊。
         影片将中国古典小说、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的表现技巧,融汇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创造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  电影剧情:   上海某纱厂女工素芬在夜校读书时结识了教师张忠良,后结为夫妇。一年后,抗日战争爆发,忠良参加救护队,随军转移。
      素芬和婆母、孩子回到家乡。忠良在南京险遭敌人枪杀,宜昌失守时又被敌人俘虏,备尝艰辛。忠良的家乡沦陷,素芬不得已同婆母、孩子逃回上海。此时的忠良已逃出日军魔掌,辗转抵达重庆,流落街头,迫不得以去求助了有权势的妇人王丽珍,在王丽珍的引诱下,张忠良很快投怀送抱,而他渐渐走向堕落。
      抗战胜利,张忠良和王丽珍来到上海何文霞的家。没想到,素芬恰好在何家当女佣。当素芬发现与王丽珍在一起的男人竟是自己的丈夫,伤心地逃出何家。张忠良方寸大乱,王丽珍逼张忠良与素芬离婚。对此,张忠良左右为难。最后,受尽侮辱的素芬在绝望中投江自杀。影片有着史主寺般的气魄,写景写情都潮湃动人,堪称雅俗共赏,亦是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寓教化于戏剧的典范。
         这部影片中有三条情节线:一条是素芬与婆婆、孩子所经历的苦难生活,它真实地表现了抗战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人民的贫困与痛苦,有着强烈的控诉作用;另一条是张忠良由一个抗日爱国青年走向堕落,混入腐败的上层社会的过程,影片围绕这一条线,还写了一批政客、官商,有力地暴露了国民党官僚统治集团不顾民族危机和人民,大发其国难财的罪恶和他们荒淫无耻的生活;第三条是写张忠良的弟弟张忠明投奔山区游击队,战后留在解放区工作。
         电影评论:   对抗战前后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思,是战后中国电影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八千里路云和月》偏重于对战争的反思,那么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则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以更为广阔的人生画面,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苦斗和受难,在抗战后继续忍受的欺压与凌辱诉之于银幕。
      让人们去清醒地认识,这究竟是为什么?   影片中三条情节线交织发展,对比描写,构成了抗战前后中国现实生活的真实画卷。这部影片最后让素芬自尽前给儿子留下了“不要学爸爸要学叔叔”的遗言。这一简短的话语,大大地深化了主题,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的结果。
      《一江春水向东流》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史诗式影片,它拍成上映后,受到观众的空前欢迎。上海市连映3个月,观众达70万人次,创造了《渔光曲》之后的最高纪录。   导演简介:   蔡楚生(1906—1965)走过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电影民族化的艺术创造道路。
      他编导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他导演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刻划细腻入微,内涵丰富,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
      蔡楚生的代表作是《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郑君里合导)。这两部影片都分别创造了三、四十年代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特别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非常典型的体现了他善于动用电影艺术的综合手段,从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心理出发,采取对比手法,讴歌真、善、美,鞭鞑假、恶、丑的独特艺术风格。
      这部史诗式的影片有着辽阔的社会背景,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但影片脉络清楚,层次分明,首尾呼应默契,时空转换不露痕迹。这是蔡楚生娴熟地运用我国传统艺术表现技巧所获得的良好艺术效果。特别是他吸收章回小说及戏曲展开情节的手法,并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段用交叉和对比相结合的形式,在同一时间下转换空间,使之情节步步展开,直至高潮结局。
      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深为中国广大观众所喜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郑君里(1911—1969)是一位演员出身的导演。三十年代他曾在《大路》、《迷途的羔羊》等20多部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后从事导演工作。四十年代其代表作除了与蔡楚生合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最为出色的便是《乌鸦与麻雀》。
      这部影片中,郑君里以其雅俗共赏的艺术审美和悲喜结合的艺术特征,表现出其娴熟的导演技巧。该片的故事发生在一幢弄堂房子里,内景特别多,空间异常狭窄,导演在场面调度、镜头运用上尤其显得灵活而有表现力。郑君里在五十年代又导演了《枯木逢春》与《林则徐》、《聂耳》。
      他的《枯木逢春》有着中华民族水墨画般的意蕴,而《林则徐》、《聂耳》这两部人物传记片,既真实地表现了过去年代中的历史人物,又不完全囿于历史的局限,达到了当时传记片人物创作艺术质量的高峰。   女主角简介:   白杨(1920—1997)的成名作是1936年主演的《十字街头》。
      在这部影片中,她与赵丹配戏,扮演一纱厂教练员杨艺英,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这一充满幻想、幼稚的女资产阶级青年女性形象。四十年代,她主演《八千里路云和月》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特别是在后一部影片中,她饰演的女主人公李素芬,举止端庄,内心充实,感情真挚,成为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贤妻良母形象的典型,博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
      白杨的艺术生涯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先后拍摄了《为了和平》、《祝福》、《金玉姬》、《冬梅》等影片。特别是1956年她在《祝福》中塑造的祥林嫂形象达到了她表演艺术的高峰。白杨在后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优美、自然、含蓄、鲜明的表现风格,她的外部动作与表情,既符合人物的性格与戏的规定情景,又使人感受到白杨所固有的那种娴静、柔和、舒适的美感,透露出东方妇女特有的神韵。
       。

    t***

    2007-01-04 10:21:10

  • 2007-01-04 00:53:26
  •   中国电影史经典《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分为《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上下两集。影片把抗战前后将近十年间的复杂社会生活,浓缩到一个家庭的遭遇之中,形成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
    故事片
    昆仑影业公司1947年摄制。 
    编导: 蔡楚生、郑君里 
    摄影顾问: 吴蔚云 
    摄影:朱今明 
    扮演者 剧中人 
    白 杨 素 芬 
    陶 金 张忠良 
    吴 茵 婆 婆 
    舒绣文 王丽珍 
    上官云珠 何文艳 
    周伯勋 庞浩公 
    上海某纱厂女工素芬,贤淑善良,在 夜校读书时结识教师张忠良,感情日 增,结为夫妇。
      婚后一年,抗战爆发 ,孩子呱呱坠地,取名抗生。忠良参 加救护队,奉命随军转移。素芬则和 婆婆、孩子回到家乡居住。忠良在南 京险遭敌人枪杀,后又被敌人俘虏, 备尝艰辛。家乡沦陷后,忠良的弟弟 忠民及其在乡村小学的同事婉华,加 入了游击队;老父被敌人吊死;素芬 带着孩子和婆婆仍逃回上海。
      素芬进 难民收容所服务,悉心照管孤儿。忠 良逃出日军的魔掌后,辗转抵达重庆 ,举目无亲,流落街头,他去求助于 在战前已认识的交际花王丽珍。她为 忠良在干爸庞浩公开设的公司里谋得 一职。最初,忠良对公司的一切陋习 极为反感,但在王丽珍的引诱和奢侈 生活的腐蚀下,逐渐随波逐流,终至 与王丽珍同居,当上庞浩公的私人秘 书,周旋于商人掮客之间,成了投机 老手。
      素芬则日夜思念羁旅在外的丈 夫,婆婆又呻吟于病榻,全家挤在一 个残破不堪的晒台阁楼,忍受着煎熬 。不久,难民收容所因日军强占而结 束。素芬与婆婆为生活所迫,随着贫 民群众,顶着朔风去封锁区贩米,为 日军发现后被驱入水塘监禁,历尽千 辛万苦。抗战胜利后,张忠良回到上 海,住在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家里, 又与何文艳勾搭成奸。
      这时,素芬为 生活所迫,去何家帮佣。一日,何文 艳举行家宴,忠良和王丽珍翩然起舞 。当素芬认出忠良时,一阵心酸,不 禁失手打落杯盘,四座哗然。素芬从 混乱中逃出。翌晨回家,接忠民来信 ,喜报已与婉华结婚,在根据地工作 ,并向兄嫂祝福。素芬读信,泣不成 声,始把实情禀告婆婆。
      老母愤极, 即携素芬母子来找忠良。老母声泪俱 下,力劝忠良不应喜新厌旧。蓦地, 王丽珍从楼上直冲下来,猛掴忠良耳 光,极尽撒泼之能事。忠良慑于银威 ,唯唯诺诺,不敢吭声。素芬在绝望 中奔至江边,纵身投进了黄浦江。老 母坐在江边号啕痛哭,一江春水向东 流去,愁不尽,恨无休。
      

    0***

    2007-01-04 00:53: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电影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