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介绍红虫的习性和养殖技术?

首页

介绍红虫的习性和养殖技术?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1-14 18:59:51
    红虫的养殖:红虫又叫水蚯蚓,实际是摇蚊的幼虫。生活在河塘污泥之中,但要求水是流动和洁净的。红虫是鱼类最好的饵料,含有高蛋白,也是国外近年餐桌上与蜗牛媲美的热门食品之一,设有专营养殖场。多用米糠、锯未、香焦皮、甘蔗渣、淤泥、鸽粪等发酵后做养殖饲料。 家庭养殖少量红虫时,可将河塘污泥连同虫种一齐取回,置于瓦盆或玻璃器皿中,最好用河水泡上,若用自来水养殖,应事先将自来水放人大盆晒2—3天,除去漂白粉和其它物质后再用。每隔一天换一次水。(亦可将容器置电冰箱内存放)。 使用时、用多少拿多少,放千净的湿润的红色布块上冬天要防冻,放盒内保温。若用酒喷洒一下可使保存期延长一些,但不能再养殖,千万不能再放回原养殖盆中。

    d***

    2007-01-14 18:59:51

其他答案

    2007-01-15 14:49:24
  •   作为观赏鱼鲜活饵料的“红虫”是生长在河塘里的几种原生生物
    的俗称,现将其中的繁殖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的培养
    原生动物是喂养金鱼苗的好饵料,其培养方法简单,规模可大可小。
    1、草履虫的培养:草履虫习性喜光,体长约0。
      15—0。30毫米,一般生活在湖泊、坑塘里,在腐殖质丰富的场所及干草浸出液中繁殖尤为旺盛,适宜温度为22—28度,取池水置于玻璃培养缸中,如见水层中有游动的颗颗白色小点,即表明有其存在,大量繁殖时,在水层中呈灰白色云雾状飘动或回荡,又称为“洄水”。
      取“洄水”一滴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每一白色小点便是草履虫。培养时可取“洄水”作种源。另一种方法是取稻草绳约70厘米长,整段或剪成若干段置于玻璃缸中,加入约5000毫升水,移入少量种源,将玻璃缸置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在水温18—24度的水体中培养6—7天,草履虫已繁殖极多。
      繁殖数量达顶峰时,如不及时捞取,次日便会大部分死亡,所以一定要每天捞取,捞取量以1/3—1/2为宜。同时补充培养液,即添加新水和稻草,如此连续培养,连续捞取,就可不断地提供活饵。 2、变形虫的培养:变形虫喜欢生活在水质比较清的水池或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有时附着在浸没于水中或泥底的腐烂植物上,或浮在水面貌一的泡沫上。
      培养时取泥底表面的泥土或浮沫的水滴作为种源,变形虫生活的最适宜温度是18—22度,春秋两季最易采集到。变形虫的体型较大,约有0。2—0。6毫米,肉眼可见一小白点,故可利用其在饱食时突然受震而牢固地附着在物体上的特性把它分离出来作为种源。其方法是取含变形虫的培养液滴于玻璃上,见白色小点(有条件在显微镜下观察更好),即滴凉水于白色小点处,并立即震动玻璃片,虫体就会牢牢附于玻璃片上,然后用凉水慢慢冲洗玻璃片上的培养液约10秒钟,这样连做数片作为种源,连同玻璃片一起放入培养液中,经几天培养,即可获大量较纯的变形虫,这是质量较好的饵料。
      其培养液也可采用稻草加水浸泡的方法来制备,稻草和水用量的多少视培养规模来定,其比例可参照草履虫培养液。 二、轮虫的培养 轮虫的适宜温度与草履虫相近,培养时水温宜控制在18—24度,室外培养,土池水泥池均可。培养时用水体施肥的方法,先繁殖浮游藻类和小型原生动物作为轮虫的食物。
      施肥的方法是以每立方米水体用硝酸铵20—30克,动物(牛、马)粪尿5—10克的比例配成混合肥料作基肥一次投入水池,待藻类繁殖起来再放入种源,培养10天左右即可收获。在培养过程中,一般每隔4—5 天施有机肥一次。轮虫的分布也很广,坑塘、河流、湖泊和水库等处均可见到,故培养轮虫的种源,仍可采取“洄水”中分离的办法,即取“洄水”若干毫升放入玻璃器皿中,先用吸管吸去大型蚤类等,利用轮虫趋光的习性,再用微细吸管把轮虫逐个分离出来,先在较小容器内培养,待有一定量时再放池。
       三、枝角类的培养 枝角类繁殖的适当温度为18—25度,当水温降到5度时,停止产卵,水温上升到10度时又恢复产卵,枝角类的培养规模,可视需要任意确定。1、小规模培养:一般家庭养鱼可用鱼盆、玻璃缸等作为培养的器具,在底部铺厚约6—7厘米的肥土,注入自来水约八成满,再把培养盆放在温度适宜又有光照的地方,使菌、藻类大量滋生繁殖,然后引入枝角类2—3克作种源。
      经数日即可繁殖后代,其产量视水温和营养条件而有高、低之分。当水温达16—19度时,经5—6天即可捞取枝角类10—15克;当水温低于15度时,繁殖极少。培养过程中,培养液肥度降低时,可用豆浆、淘米水、尿肥等进行追肥。另外,也可用养鱼池里的老水作培养液,因这种水内含有各种藻类,都是枝角类的好食料,故培养效果较好,但水中藻类也不能太多,多了反而不利于枝角类取食。
       2、大规模培养:利用于金鱼养殖场,因为生产商品性金鱼时,需要枝角类的数量较大,宜用土池或水泥池大规模培养。面积大小视需要决定,但池子的深度要达1米左右,注水约70—80厘米,加入预先用青草、人畜粪堆积发酵的腐熟肥料,按每亩水面500公斤的数量施肥,使菌类和单细胞藻类大量滋生,然后投入枝角类成虫作为种源,经3—5天培养,待见到有大量鱼虫繁殖起来,即可挥虫喂鱼。
      捞取鱼虫应及时添加新水,同时再追肥一次,如此继续培养陆续捞取,只要水中溶解氧充足,PH值7—8左右,有机物耗氧在20毫克/升,水温适宜时,产量会很高。 。

    一***

    2007-01-15 14:49:24

  • 2007-01-14 20:22:15
  • 红虫的养殖:红虫又叫水蚯蚓,实际是摇蚊的幼虫。生活在河塘污泥之中,但要求水是流动和洁净的。红虫是鱼类最好的饵料,含有高蛋白,也是国外近年餐桌上与蜗牛媲美的热门食品之一,设有专营养殖场。多用米糠、锯未、香焦皮、甘蔗渣、淤泥、鸽粪等发酵后做养殖饲料。 家庭养殖少量红虫时,可将河塘污泥连同虫种一齐取回,置于瓦盆或玻璃器皿中,最好用河水泡上,若用自来水养殖,应事先将自来水放人大盆晒2—3天,除去漂白粉和其它物质后再用。每隔一天换一次水。(亦可将容器置电冰箱内存放)。 使用时、用多少拿多少,放千净的湿润的红色布块上冬天要防冻,放盒内保温。若用酒喷洒一下可使保存期延长一些,但不能再养殖,千万不能再放回原养殖盆中。 
    

    j***

    2007-01-14 20:22: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