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帮帮忙

首页

帮帮忙

有那些关于黄河的传说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4-08 10:45:39
      鲤鱼跳龙门!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河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
      “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线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
      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
      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5黄龙和黄河的传说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 。

    i***

    2007-04-08 10:45:39

其他答案

    2007-04-08 11:04:51
  •   中国人把黄河称作黄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黄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人们说黄龙就是黄河,黄河就是黄龙,许许多多关于黄河的传说故事都和黄龙联在一起。为什么会把黄河与黄龙喻为一体呢?这和传说中的黄河的来历有关。  
        很久很久以前,天下一片浑浊,地上雾气蒙蒙,到处是野草丛生,那时还没有黄河。
      后来人们懂得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种植五谷杂粮,大地上才有了生气。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乐乐哈哈,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东海龙王听说人们日子过得很舒服,心中嫉妒,就施展淫威,一连三年不行云播雨,使大地大旱,五谷颗粒不收;人们叫苦不迭,许多人被旱魔夺去生命。
       天上有条黄龙,千年修炼成正果。黄龙身躯可长可短,长达万里,短若毛虫;身体既柔且刚,柔时弯曲绵软,刚时挺如铁棒。黄龙是黄角、黄鳞、黄爪、黄尾,或在天空飞行,或在地上跑动,闪出一道黄色光芒。黄龙脾气不好,性颇倨傲;事不顺心,暴跳如雷。
       这天,黄龙在九霄之上,腾云驾雾,消闲解闷,一览地上胜景。他飘飘悠悠来到中原,向下细看,绿油油的田野变成了赤地千里,人们怨声载道,恨骂苍天不降甘霖,残害百姓。黄龙生就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狭义禀性。他一摆龙尾,来到东海,径直进了龙宫,责问东海龙王:为何不普降甘露?东海龙王乜视一眼气势汹汹的黄龙,说:“行云播雨是我的事,与你何干?敢来训斥我!” 黄龙说:“天帝把行云播雨的事儿交付给你,是让你顺应民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你竟三年不降半星滴雨,这是上毁天帝声誉,下害黎民百姓的罪孽行为。” 东海龙王无言可答,无理可讲,眼一挤,耍出一副无赖模样,说:“我再来三年大旱,叫你干气干急” 黄龙气得青筋乱蹦,七窍生烟:“你……” “你有本领,去降雨,让老百姓给你烧香磕头。
      ”东海龙王嘲弄地望着黄龙,一阵哈哈大笑。 “你!不要欺人太甚,狂妄无忌。”黄龙急红了眼,对着东海龙王大喝一声,猛摇身躯,“呼”地跃出东海,来到中原大地上空。黄龙在万里晴空中上下翻腾,使出浑身解数,口吐狂风,把四面八方、天涯海角的云霭雾气,吹到中原上空。
      顿时,中原上空乌云密布;黄龙又施开本领,乌云化为雨珠,哗哗哗,暴雨倾盆而落。 黄龙降雨,惹怒了东海龙王。他立刻上天,奏报黄龙多管闲事,越权行雨。玉皇大帝准了东海龙王的奏章,传旨召黄龙立即回天宫。雨才下了三指深,禾苗刚转生机,黄龙哪肯把雨止住,来了个抗旨不回。
      这一来,玉皇大帝发怒,调遣天兵天将,硬把黄龙用铁锁捆绑,押回天宫。 黄龙被押走,大雨没头没脑地直下。他一走,没人把雨止住收回,中原大地到处成了水,淹了村庄,淹了田地。玉皇大帝知道后,叫东海龙王快去把雨收回,东海龙王幸灾乐祸,佯装有病,拖拖拉拉,又让暴雨下了七天七夜,使地上成了一片汪洋,造成洪水灾害。
      老百姓们不明真相,个个痛骂黄龙为非作歹,假充善行,残害万民。 黄龙被押回天宫,玉皇大帝不问青红皂白,兴师问罪,喝斥黄龙目无天规。下旨把黄龙囚进瑶池,不准乱动。 黄龙本是火爆脾气,那能忍受这种窝囊气。他在瑶池中狂呼嘶叫,要见玉皇大帝说个明白,和东海龙王说理算帐,争个眉高眼低。
      玉皇大帝和东海龙王有姻亲关系,东海龙王又常给玉皇送些美味海肴,天帝自然袒护东海龙王,对黄龙的吵闹置之不理。黄龙见玉帝不管不问,更是火上浇油,天天骂声不断,连玉皇大帝也捎带上了。玉皇大帝听说黄龙胆大包天,竟敢骂自己,脸一沉,要把黄龙贬入民间当牛做马。
      幸亏太上老君出面讲情,说黄龙降雨是替天行道,一番好意。玉皇深知太上老君嫉恶如仇,扶弱抑强,在天宫受众神仙的爱戴,便也不愿意得罪太上老君,就顺水推舟,给点面子,只收去黄龙头上的黄风珠,使黄龙失去了腾云驾雾的本领。 黄龙不服,在瑶池里拼命挣扎。
      一天夜里,黄龙撑断了铁索,趁看守他的天兵熟睡的时候,爬出瑶池,一头扑下来,落在丛山峻岭之中。 黄龙抬头看看,四周山连山,绵延不断;峰挨峰,奇拔突兀。这是什么地方?黄龙前观后望,决心找个出路,认准东方,奔向东海,找东海龙王报仇雪恨。
      正当他辩不清东南西北,不知向哪个方向走的时候,一个白须白发老头叫了他一声:“黄龙,你要去哪里?” 黄龙一看是太上老君,忙跪拜施礼,说:“请仙长指路,我要去东海,找东海龙王。” 太上老君说:“这里是巴颜喀拉山,离东海万里之遥,路上千山万壑,你又不能腾云驾雾,靠在地上爬行,不太好走哇!” 黄龙说:“纵有千难万险,我黄龙矢志不移,不到东海除掉东海龙王,誓不罢休。
      只请仙长能指点一条近路。” 太上老君指给黄龙一条直通东还海的近路,又告诉黄龙说:“东边中原大地洪水成灾,已有大禹在治水,一旦洪水下去,还要干旱。你若真是侠义肝胆,愿为民造福,就把你走过的路,变成一条河沟,把这里的水引过去,求得百姓们的谅解和同情,那战胜东海龙王的事就不在话下。
      切记,切记!” 黄龙点头说:“一定按仙长指点行事。” 黄龙在山脚下,歇息了几天,恢复了元气,活动了一下身肢,迈步向东海走去。就在这时,天上闪过一道白光,阴森可怕,待黄龙睁目看时,白角力士手持方天戟,拦住了去路。 白角力士叫道:“黄龙,你私下逃离瑶池,使玉皇大帝动怒,令我来捉拿你,还不赶快伏地自缚,随我回去!” 黄龙说:“不到东海,誓不回头。
      ”他抖起精神,先向白角力士打去。 在巴颜喀拉山下,黄龙和白角力士打了三天三夜,黄龙越战越勇,虽说他不能腾云驾雾,但毕竟修炼千年,白角力士根本不是对手。白角力士体力不支,稍一疏忽,被黄龙打瞎了一只眼。白角力士惨叫了一声,腾空而去。
      黄龙也不敢久留,钻进了积石山。黄龙在积石山中深一脚浅一脚,向东慌慌奔跑。 白角力士回到天宫,玉皇大帝一看他那狼狈相,骂声无能,随即传来诸位天神天将,说道:“黄龙要去东海,还要拱出一条大河,这事万万不可叫他得逞。哪个去缉捉黄龙回来?” 玉帝问了几声,没人答腔。
      大家都清楚,黄龙降雨本是好意;东海龙王逞强霸道,个个恨他,谁也不想去管这事儿。 玉皇大帝有些下不来台,又看看白角力士,说:“你还敢去吗?” 白角力士正要报伤眼之恨,说:“只是小神一人力单。” 玉帝说:“再调九路神仙,十八位天将,由你指挥,捉住黄龙,个个记功封赏;如让黄龙窜进东海,个个贬下天庭。
      ‘ “是!“白角力士应一声要走,又被玉帝叫住。 玉帝叮咛道:“黄龙武艺高,仙术广,不可与他硬拼强打。可在他东去路上,布阵设防,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围剿堵挡。” 白角力士按着玉帝的吩咐,布下重重疑阵,众家神仙、天将,各自守据一处,单等捉拿黄龙。
       黄龙出了积石山,向东是岷山,他连气也不喘一口,奋力向岷山闯去。眼看着就到岷山,太山老君又降落在黄龙面前,对他说:“你不能按我点的路线走了,白角力士处处布阵,层层设防,捉拿于你。你可千万小心,既要穿山越岭,还要防备天神天将。” 黄龙忙问:“仙长,我当如何对付才好?” 太上老君说:“你要机动灵活,出其不意,趁其不备,见山就拐,遇阵就绕,迂回前进。
      路上决不可与他们久战,耗你体力。岷山中有重阵,不可硬闯。”说罢,太上老君不见了。 黄龙暗想,岷山闯不得,我就来个出其不意吧。黄龙到了现在的青海唐克地区,猛然扭头,来个大转弯,向北跑去。后来这里就被叫做黄河第一曲。 白角力士在岷山角下等了两天,不见黄龙,正纳闷时,看见山下一条黄线向北移动。
      白角力士一眼看穿,这是黄龙变小的身躯,缩小目标,隐蔽行进。他不敢怠慢,派出一路天神,驾云赶在黄龙前面,阻截黄龙。 岷山向北,是一抹草原,没有山峦起伏,地势平坦。地平好走,黄龙加快步伐,如迅雷闪电,向北闪过。跑着跑着,黄龙发现天神在前面挡道。
      他按着太上老君的指点,不和天神正面冲突,急忙又来了个大拐弯,向东钻入深山中。黄龙顺着山势,弯弯曲曲,穿过龙羊峡、公伯峡、刘家峡,皋兰山却横在前面。黄龙把皋兰山打量一番,山低石少,不过是一个高土岗。他凭着自己的气力和本领,把身躯一挺,变柔软为坚硬,咬紧牙关,呼啸着向皋兰山撞去,“咚咚咚”连撞三次,皋兰山纹丝没动,碰得黄龙两眼直冒金花。
       突然,皋兰山中一阵奸笑,跳出白角力士和一路天神。黄龙这才知道是天神布下的疑阵。他和白角力士斗了几个回合,不敢恋战,“?~”地把身躯变软,象一条小蛇,转身向北,蜿蜒而去,拱进贺兰山。 黄龙沿着贺兰山,翻崖穿谷,匆匆而行。
      为躲避天神阻拦,他拐了一个弯又一个弯。黄龙心里憋着一腔愤怒,忘了疲劳,忘了吃喝,日夜兼程,越跑越勇,越跑越快。 黄龙向北跑了数百里,阴山挡住了去路。他想,不能再向北了,这样会离东海愈来愈远。再说,他虽鼓着气没明没夜地奔跑,可气力渐渐不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为了尽快赶到东海,在阴山脚下,他又转了个弯,向东奔去。
       黄龙刚走不远,太上老君又降落在他的面前。太上老君问黄龙:“你气力如何?” “头重尾轻,筋疲力尽。” “向东是一溜大山,即使没有天神阻挡,也叫你够呛,不如就从此拐弯向南,那里全是黄土,行走、拱河十分省力;再者你造河时可把黄土冲卷进水里,带到东海,淤平龙宫,闷死龙王,为民除害。
      ”太上老君话刚落音,转眼又不见了。 黄龙按照太上老君的指点,在阴山东头拐弯向南。他披星戴月,餐风饮露,用尽平生力气,卷走黄土,要一举填平东海,报仇雪恨,黄龙闯过龙门天险,到了潼关。向南是中条山,无路可走,黄龙又调头向东。 东边是中原大地,一马平川,没有山峦峰谷。
      白角力士暗自惊慌,黄龙一到平原,临近东海,再无拦阻捉拿黄龙的时机了。白角力士便布下三门大阵,请来数百名天兵天将,要和黄龙决一死战。 黄龙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团团围住。黄龙知道,这是决定胜负的最后拼杀。尽管黄龙一路劳累,早已气喘吁吁。
      但他还是振作精神,力战群敌。怎奈黄龙寡不敌众,身上多处受伤。众天兵天将摇旗呐喊,里外呼应,慢慢缩小包围圈,眼看就可擒住黄龙了。 黄龙在重围中岌岌可危,心中无限惆怅,无限遗恨,看来将会前功尽弃,去东海无望。 这时人们已经知道中原洪水不是黄龙的过错。
      又听说黄龙要去东海找龙王报仇,历尽千难万险想造一条大河,为民造福,都十分同情和支持他。大家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成群结队去请求大禹设法救援黄龙。 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力开三门,给黄龙打开一条向东的出路。黄龙悲喜交集,情不自禁地鼓足劲,不顾浑身是伤,冲过三门,跳出重围。
      当黄龙历尽艰辛来到海边时,已奄奄一息。 黄龙无力再去和东海龙王拼搏斗胜,只想遵照老君指点,舍生取义,为民造河。他用尽最后一点气力,施展法术,将自己的身体无限地伸长、伸长…… 黄龙的头伏在东海边,身子沿着他西来东海走过的路向后延伸,弯弯曲曲,绵绵软软,高高低低,从头看不到尾,顷刻已是近万里。
      此时,只听黄龙惊天动地一声吼,他的身躯化为大河,河水滔滔,奔腾不息,直泻东海。 人们都说这条河是黄龙变的,就把这条河叫做“黄河”。 玉皇大帝把白角力士和没拦住黄龙的天神统统贬下凡,让他们常年累月住在原来布阵设防的地方。
      天神们眼睁睁地看着黄河水向东流淌。这样,就传下了“黄河九曲十八弯,弯弯有神仙”的说法。 据说,黄龙化成黄河后,并没有真正完全死去。隔一段时间,他还要喘口气,想翻翻身,动弹动弹,只是身躯太长动不得,使他怒不可遏。黄龙一发怒,黄河不是发水就是决口,给人们带来无限灾难。
       =============================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之内,指哪里射哪里,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头一冒红,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
      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镯就躲到墙后去了。 黄河跳下马,拾起手镯,以为刚才碰到的是仙女。从此,每次经过那个花园他总要抬头张望。可是,墙头上除了摇摆的花枝,再也见不到那个姑娘。半个月后的一天,黄河打猎回来晚了,月亮已经升起。快到花园那里,忽然道边闪出一个人来。
      黄河一看正是那个姑娘,高兴得不得了。姑娘说自己是背着父亲跑来和他相见的。两人谈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第二天到了约会的时间,那姑娘没来。以后一连十多天,黄河再也没见到那姑娘。一打听,原来是那员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儿关了起来。黄河听说后发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来。
      ”那员外怕得罪黄河,便出了个难题,让人们在门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个铜钱,并四处张贴告示:谁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进铜钱眼里,就把女儿嫁给他。消息传出,穿绸的着缎的纷纷而来。但谁也没能把箭射进钱眼里。 黄河走了出来,挽弓塔箭,只听“飕”的一声,箭像流行似的飞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铜钱眼里。
      员外又要求黄河的第二支箭必须将前一支箭顶出,黄河也办到了。员外再出难题,要黄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铜钱,还要将钱接住,不许铜钱落地。这时,连看热闹的人都知道员外在存心耍赖。黄河怒火烧心,一扭身子,“飕” 的一箭向员外飞去。员外年轻是练过武,头一偏躲过那箭,并连声喊手下人去把黄河抓起来。
      大家都替黄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来。 黄河挤出人群来到山上,他并不是怕员外来抓他,自己从来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有射中,他觉得老大的丢脸。他决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练武艺,练好后再去救姑娘。过了一年,黄河把武艺练得更好了,于是动身去救那姑娘。中午时分觉得肚子饿了,一箭射下个大鸟。
      大鸟开口说:“好汉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诉你那姑娘的情况。”黄河一听,忙把箭从大鸟身上拔了下来。 大鸟告诉黄河,员外逼着他女儿跟财主成亲,那姑娘气得跳楼了。临跳时,她大叫着:“黄河!黄河!黄河啊……”黄河听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泪珠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
       大鸟吓得飞到天空,往下一看,黄河的眼泪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滚滚向东流去,黄河成了“黄河”啦!黄河的水,总是浪滚翻天。人们说,那是黄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个村庄去救那个姑娘。 神话传说: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
      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
      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
      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
      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
      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
      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
      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
      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
      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
      ”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
      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
      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

    小***

    2007-04-08 11:04:5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