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平安戏、庙会戏的艺术特点和形式?

首页

平安戏、庙会戏的艺术特点和形式?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4-30 15:16:10
          在青阳县及九华山一带,目连戏演出形式有二:一为演员直接扮演,谓之“大目连”;二为演员操木偶演唱,谓之“托目连”。一般以春、秋两季为盛,有“稻旺戏”(秋收)、“堂会戏”(公堂办,每5年或10年一届)、“庙会戏”(朝九华山)、平安戏、香火戏(还愿)等名目。
      演唱时间1、4、7、10日不等。唱腔多保留青阳腔“滚调”特点;角色分生、旦、未、净、杂、襟;脸谱有鬼脸、标脸、花脸等5类。 【目连戏】戏曲剧种。一称“还愿戏”,源于唐代目连变文,以“目连救母”故事为主要情节。明、清时流行于皖南等地。
      九华山及青阳、石台、贵池一带均为其流行地,且极为兴盛。明万历年间,徽州祁门人、剧作家郑之珍(1518-1595)根据民间流传的变文和说唱“目连僧(俗名‘傅罗卡’)冥间救母”的故事编写出《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劝善记》),分上、中、下3卷,计108折(出),历叙傅相之妻刘青亵渎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卡救母心切,遍历十殿地狱,终于母子团圆的过程。
      剧中吸收了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演出中将“唱、做、念、打”融为一体,穿插以筋斗、跳索、蹬坛等杂技表演,在戏曲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对其他剧种产生较大影响。剧中集儒、释、道三教思想为一体,融会贯通,流布广泛,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传,今石台县“大演”(乡)地名,即因明末吴应箕回故里见目连戏演出盛况,当即书下“大演”2字而得名。 。

    夜***

    2007-04-30 15:16:10

类似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