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平安保险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

首页 >
商业/理财
保险

平安保险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


	 	
	 

好评回答

    2005-03-12 22:56:54
  •   平安保险公司公司作为一家1988年成立的保险公司,发展到今天几百亿资产的大公司,成为中国保险的三巨头之一,其中的风风雨雨很多人并不知道。今天,我就为大家解释一下其中的缘由。 
    最早,深圳蛇口招商局想进入国内的金融领域,于是当时的招商局领导袁庚就和工商银行、深圳市政府合资建立了一家区域性的保险公司,成立初期只能在深圳开展业务。
      由于当时国内市场中保具有绝对的垄断性,平安的发展很艰难,连保单、条款都是参考香港同业的。渐渐的,平安逐步发展成一家全国性的保险公司,马*明*哲成为平安的董事长。 90年代初期,马*明*哲接触到台湾的人寿保险,明白了人寿保险发展潜力更大,于是,他果断地引进了在台湾已经十分成熟的寿险营销制,建立寿险基本法。
      在平安寿险有很多老员工都是当初从产险调出去的。自从建立寿险后平安的发展就更加迅速,直至04年香港上市。马*明*哲成为亿万富翁,高层管理人员也所获颇丰。 作为一家保险公司,尽管你有好的发展机遇,但是象平安这种类型的并不多,值得我们好好分析一下。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垄断国内市场多年,有浓厚的政府行政单位色彩,太平洋保险公司公司同样也有上海市市政府的关系。直到今天,在产险国内总市场上,中保大概占到85%的市场份额,太保大概占到8%的市场份额,平安大概占到7%的市场份额。这是因为。
      平安没有政府的关系,靠的是个人的努力。而在中国的市场上,势力始终是第一位的。所以,真正商业化的运做,平安可以做的比较有优势的地方,就是人寿保险的个人客户部分。但是相对的人寿保险的团体客户部分,做的也不好。 既然如此,那到底平安发展的秘诀是什么?很简单,一个字,人。
      就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人。 马*明*哲并不懂得保险,但是他明白学习,初期向先进的台湾同业学习,后期向香港金融业学习。他也懂得用人,平安的分公司老总,从海外请的洋教头、台湾的龙腾主管等等。他更懂得求新,平安内部经常进行新项目研究,麦肯锡调研等。
       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平安也有他固有的缺点,而且根深蒂固,也影响了一些平安的发展。刚才讲过,平安充分调动人的力量,为完成任务,导致总经理权威无限大,说一不二。总公司总经理对下属分公司老总是这样,下属分公司老总对分公司员工也是一样。这就是使平安的官僚作风盛行的根本原因,为了往上爬,拼命讨好上级。
      而真正要做事时,却能推就推。这也是大批人才离开平安的根本原因。 还有,人的积极性一高,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做一些违禁的事,如超高额的手续费,超低的费率,违规承保,套打保单,保单注销等。再有虽然平安的高层不断求新、求变,但下级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能很好落实、执行。
      导致很好的方案都无法成功。而且,笔者个人也认为,一个如此大的金融公司,变化似乎太大了一些,太多了一些。毕竟金融市场的风险很大,一步不慎,全盘皆输。平安的高层的管理方法是否有调整的必要?船小才好掉头。平安和汇丰合资,相信汇丰的平实、稳健的作风一定给了平安很大的启示。
       综上所述,马*明*哲在平安上市的新闻发布会上曾经说“今天,平安上市了,我首先要感谢的是平安的员工。。。。。”这句话并不是谦虚,也不是虚伪,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没有平安员工辛勤的加班工作,平安那里会有今日的辉煌,但很多员工并没有得到承认就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公司,离开了自己的岗位。
      各位只要看看那些新的保险公司有多少的平安的人就明白了,保险业的黄埔军校啊! 。

其他答案

    2005-03-14 12:59:22
  • 问一下周围平安的客户,尤其是做过理赔的,您就明白了。
  • 2005-03-12 19:42:22
  • 看了楼上朋友对平安经营状况得分析,我真的担心平安将来是否能对现给保户的合同。我给孩子买过360一份的保险,现在费用已经交完了可以领钱了。我不知道到孩子60岁领养老金时平安保险公司是否还存在?
  • 2005-03-12 17:09:30
  •   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平安,也被媒体上种种传言与质疑所困。先是对平安两大股东身份的猜测,继而称,平安是通过赠送关键人物股份和钱财获得上市资格的,平安对此均予以否认,此后平安在公布2004年上半年业绩时,其投资收益的问题又引起了市场关注。而平安保险对此问题的澄清,受到了上海证券报的质疑,平安保险中报关于投资收益的披露有误导嫌疑,特别是所谓"本公司的投资策略将使本公司从核心净投资收益获得稳定回报"的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
         此外,平安保险在对外投资净值列报方面存在明显瑕疵,未遵守国际会计准则,只披露了公允价值,未披露摊余成本。其结果是,报告使用者无法判断投资收益的公允性。更令投资人不安的是,对平安业绩真实性的质疑并非始于平安上市,但却与平安上市密切相关。
            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发起成立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5大股东,目前除了平安员工持股会控制的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保持不变,其余四大发起人股东中国工商银行、招商局、中远集团、深圳市财政局均已退出平安。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国工商银行按照分业经营的原则,于1999年将股份转让给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外。
      其余三大发起人股东都是在平安上市前夕退出。就连继中国工商银行之后成为平安第一大股东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也于2003年3月挂牌出让近4%的平安股份。诚然,发起人股东在投资平安7年获得几倍投资收益后落袋为安,也是合乎情理的。问题是,为什么发起人股东要急急忙忙在平安上市前套现?为什么如此不看好上市后的平安?    因为上市就要公开资产质量问题。
      而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副教授、中国精算师李秀芳认为:"中国许多保险公司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尤其平安保险,这很可能是平安保险发起人股东在平安上市前几乎全部退出的重要原因。 1993年与高盛一起以超过每股净资产数倍的价钱、相同的比例参股平安的战略投资者摩根·士坦利也萌生退意,截止2004年6月24日平安上市日摩根·士坦利已减持近1%平安股份。
      当然,也有坚决看好平安的。2002年汇丰银行旗下的汇丰保险用6亿美元购得2。4亿平安股本,购入成本相当于每股人民币20元,两倍于平安H股发行价及12多港元市价。至于最终当上平安第一大股东的汇丰保险能否解套获利,何时解套获利,人们拭目以待。       2005年1月25日人民网发表题为《平安保险"分红险也能保健康" 误导媒体意何为》的报道,报道称,1月24日,中国平安人寿推出分红型重大疾病保险计划,该计划中的三款产品的功能,与中国保监会去年10月叫停的分红型健康险颇有几分相似。
      加之,平安保险以"分红险也能保健康"为题向媒体提供宣传资料,一时间有数家媒体以"分红健康险重现江湖"、"监管层政策松动"等内容进行宣传,令消费者顿生疑问:"一份保单同时拥有分红与保障功能?"分红健康险的政策真的有了松动?一位熟悉产品的资深人士指出,保监会的政策不可能松动,完全是平安保险自己在刻意制造"噱头",来引起市场关注,故意误导媒体和客户。
      "这么还可能导致保险市场的混乱,保监会也不见得放任不管。"其实,平安对媒体和客户误导宣传并非仅此一例。 平安保险在媒体及自己网站宣传,2004年,平安获得惠誉国际有限公司的关联方中国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以及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关联方大公全球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授予AAA级别的财务实力评级,但是,中国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大公全球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的AAA评级并不具权威性,因为目前全球真正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包括:标准普尔、穆迪和A。
      M。Best。目前这三大权威信用评级机构对平安没有进行任何评级,AAA是标准普尔的最高评级,表示该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而平安自身具有比较严重的利差损的问题,其AAA评级具有严重的误导嫌疑。    2002年平安投连险因误导性宣传遭遇退保危机。
      平安世纪理财以被宣传的16。14%的投资收益率火爆全国。业内人士估算,平安一家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2001年后平安世纪理财投资收益率非但没有达到两位数,在2001年8月甚至出现了最高-10。87%的增长。而且保户的投资账户中出现的所有损失都是由保户自己承担的,保险公司不但不承担赔偿责任,相反保险公司还可以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提取相当高的管理费用。
      尤其是,按照合同规定的"陷阱",保户资金还有可能被"套牢"在这个产品上。随即,从福建、上海、广东接连爆发了针对平安世纪理财误导性宣传的"退保风潮"。 2004年11月4日新周报记者披露一起惊人的平安亿元假保单事件。2002年5月22日,平安保险公司徐州中心支公司(寿险)与徐州发电厂签下了一单"十年期鸿祥附加定期寿险":年保费980万元,10年保费9800万元,此亿元保单作为平安当年最大的一单寿险个险业务轰动全国。
      而两年后此亿元保单再次轰动全国,是因为它是一起瞒天过海的假保单事件。    中国保险业一开始就没有建立起风险意识,竟然把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当做企业成长的核心指标,"应该是拿客户的钱越多越担心,这些钱其实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啊"。然而,不拿"炸弹"当回事的思维,使资产逾1000亿的平安已背负了巨额保费的定时炸弹。
      90年代初期那场经济过热给1988年成立的平安留下了"第一桶"不良资产,至今无法摆脱。而1995年颁布《保险法》对保险资金投资所做的严格规定和限制,又逼迫平安形成了新的风险。   一方面,平安保费收入自1994年起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连续7年疯狂推进,且大部分用于银行存款,而另一方面1996年开始,中国连续8次降息1年期存款利率从10。
      98%下降到1。98%(现在是2。27%)。而1997年以前所销售的寿险预定利率高达8。8%,当时平安累计保费收入已达300多亿之巨,巨大的利差损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着可怕的利滚利。 为摆脱巨大的利差损对保费收入增长的干扰,平安2000年尝拭投连险突围又以失败告终,而2004年香港上市是突围的又一次尝拭,但100多亿港元的IPO能使平安巨大的利差损缓解多少令人存疑?也许对平安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公布了去年未经审计的保费收入。寿险和产险去年的保费收入分别为548。77亿元和106。41亿元。而2003年其寿险、产险的业务收入分别为589。59亿元和84。18亿元。照此计算,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减少了40亿多。
      寿险业务缩水但利润提高的趋势,在其2004年的中报已经体现出来:上半年签单保费总收入下降9。1%,但净利润增长了25。8%。这是否预示着曾打造保费收入7年50%以上高增长神话的平安,开始了新的业务增长模式探索?这是否预示着今后一段时间平安保费收入市场份额的徘徊甚至下降呢?。
      
  • 2005-03-12 16:32:41
  • 中国平安集团(2318.HK)净亏12亿人民币
       从平安发布的财务报告看,平安总投资收益比2003年同期要低很多,“2004年上半年的总投资收益率为1.6%,而2003年同期总投资收益率为2.5%。综合净利润率比去年同期要差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基金大幅度价值缩水。”“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平安保险8月25日公布业绩时看出减少基金,强化债券的方针在投资组合中的独特地位。尤其是从平安的净投资收益变化来看。”一位分析人士对记者说。平安保险的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的半年间,平安保险净投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股息收入)只上升了2.32%,达到3.48亿人民币,和人们期望的差太多。
  • 2005-03-12 01:30:29
  • 平安是中国最大`最有盈利能力和最有创新能力的保险公司之一
    (摘自:平安2004年公司概况,截至2004年12月22日)
    平安是家极其透明的公司
    你要啥资料通过平安网站
     或 
    我们就可以了解得一清二楚
    这是因为平安是家最有诚信的保险公司!
  • 2005-03-11 20:25:54
  • 上面说得很对。我来归纳一下: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以下有: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控股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安信托依法控股平安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平安银行。
    中国平安保险在业务上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公司。
    其称呼和银行一样,
    省市公司叫分公司(银行叫分行),
    区县一级叫支公司(银行叫支行),
    再下面的叫营业部(银行叫营业部)。
  • 2005-03-11 15:53:49
  •   平安保险公司成立于1988年3月21日,同年5月27日正式对外营业。公司注册地北京,总部设在深圳。1992年6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公司经营区域为全国及设有分支机构的海外地区和城市,可经营一切险种(含各种法定保险)及国际再保险业务。
      平安是中国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目前已形成以保险为主,融证券、信托、投资和海外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架构。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是一家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公司。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13年来,平安业务得到快速成长,总资产增加了1500倍,保费收入增加了5000倍,目前已拥有20万销售队伍和1500万忠实客户。
      在中国保险业开放程度最大、竞争最激烈的上海市场,平安寿险占据了半壁江山,同时,在北京、大连等中心城市的市场份额也稳居首位。《亚洲周刊》(《Asia Week》)评选的1999年亚太地区寿险百强中,平安名列第二十四位,资产赢利率在前25大保险公司中雄居第二。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具文化气息的企业之一。平安文化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精华,形成了独具个性的特色。平安文化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追求卓越为过程,本着"对客户、股东、社会、员工"负责的原则,强化"竞争、激励、淘汰"三大机制,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金融服务企业。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是财务稳健的保险公司。平安建立了科学、明晰的组织架构和专业化的决策、投资体系,以及规范化的风险控制体系,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防范风险。平安是目前国内中资保险公司中唯一一家连续8年按国际标准出具财务报告和精算报告的保险公司。
      平安的不良资产比例低于1%,资产质量名列亚洲企业前茅。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员工队伍,普遍具有较高的知识结构层次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平安还是中国极具国际化的保险公司。平安拥有一支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公司从1995年就开始引进外籍员工,并为外籍人才创造了良好的中西文化交融氛围,一大批国际著名的专业人才加盟平安,成为平安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
      平安也十分注重加强国际合作,聘请了麦肯锡等国际著名的公司进行管理咨询,并与国际上160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友好往来。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是一家极具创新意识的公司。平安在国内首家推出投资连接保险、健康保险等,在保险产品设计中首创利差返还、减额缴清等,保持了在中国寿险产品转型后的市场领先优势。
      平安积极致力于构建高科技的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平安将以电话中心和互联网中心为核心,依托门店服务中心和专业直销业务员,建立具有统一的品牌管理系统和服务界面的平安3A服务体系,使客户无论何时(Anytime)、无论何地(Anywhere)、无论以何种方式(Anyway),都可以享受到平安保险公司的满意服务。
         展望新的世纪,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将继续秉承开拓、创新的经营理念,强化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在3-5年内业务规模进入世界500强,业务品质进入全球400优,为中国保险业赢得荣誉和骄傲,为国家富强、社会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保险相关知识

  • 投资理财知
  • 投资理财问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