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字体临摹选择

首页

字体临摹选择

表弟上小学三年级,想给他找正确择合适的字体,大家帮出出注意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6-07 15:20:43
    喂,这个你不用担心,学校会安排的. 孩子还小吧 你让他再那么多事孩子吃的消吗.  现在苦的不是农民, 是在受教育的学生.

    1***

    2007-06-07 15:20:43

其他答案

    2007-06-04 22:07:29
  • 对钢笔字来说,最重要的是结构问 题,结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字的美观。所以要写好钢笔字结体最重要。但现在有一个很 不好解决的问题,就是很难把以前的字体忘掉,在临帖过程中常常把旧习惯带入新字 体。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首先是选择与自己以前的字体载然不同的正楷字进行 摹写。练正楷是为了正形,练上一两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就可以正形。当形正了以 后,也应选择与本人原字体截然不同的,并且是自己认为美观的行书字帖进行临摹。 
    

    飞***

    2007-06-04 22:07:29

  • 2007-06-04 20:27:40
  • 钢笔字临帖,儿童初学,以书写朴素方正的楷体为宜。不宜学习明显毛笔书法化的字体。因为孩子的模仿力有限,又是打初步基础时间,好些易写,又不失法书风范的最好,如司马彦父子的字等即可。庞中华的字虽然古雅大气,却多毛笔书意,临习难度大,不适合儿童。

    不***

    2007-06-04 20:27:40

  • 2007-06-04 13:35:33
  •   楷书选帖主要看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一是颜真卿: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颜真卿即是其中最富革新精神的大书家。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出身名门,是著名学者颜师古的五世孙。
      颜真卿为人笃实鲠直,向以义烈闻名于官场,曾为四朝元老,宦海浮沉,不以为意,后奉命招抚谋反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为李所杀。 颜真卿的书法渊自家学,但其得以变革的启迪者,乃吴郡张旭。由于他能兼取百家,自如取舍,留下大量书帖足可见其功力。史学家范文澜在著述中每及于唐书,皆称“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颜的楷书,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气字轩昂;而他的行草,使宋代米芾也心仪斯书,原因是那些书帖往往是在极度悲愤的心境中走笔疾书的,读者可从本文中领略个中滋味。情溶于艺,艺才生魂,历史上大凡优秀的艺术,均不违背此一准则。 颜真卿,一位书坛的巨灵。
      千百年来,唯颜鲁公能比肩书圣王羲之,雄视阔步于书坛。唐代书坛固然以颜真卿为冠冕,而宋代也以颜书为大纛。自兹以往,颜真卿的书魂形成了巨大的向力,而又积淀成中华民族书魂的重要部分。《新唐书·颜真卿传》赞曰:“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英烈的日月人生,便是浇灌其书艺奇葩的不竭泉源。
       二是: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他的为人既有骨气有一丝不苟,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钜金争相请他。
       晚唐书法经历盛中唐之后,盛极而衰,柳公权虽号一时中兴,但与颜书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书法隆盛一时,至此已见式微。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1、《神策军碑》:楷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是较好的临写范本。
       2、《柳书金刚经》:楷书,唐长庆刚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毁于宋代。有甘肃敦煌石室唐拓孤本传世,一字未损,今在法国巴黎博物院。评论家认为楷书金刚经,具备了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东之)各体之长,有很高艺术价值。
       3、《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 三是欧阳洵:欧阳洵(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曾官太子率更令,人称“欧阳率更”。
      工书,学王羲之及北齐刘珉,以劲险刻励著称,人称“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列为“唐初四大家”。唐书学理论家张怀?将其“隶(正)、行、飞白、草书”列为妙品,“大篆、小篆、章草”为能品。评云:“八体尽能……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
      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风旋电掣,掀举若神。正、行之书,虽出于大令亦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之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宕统通,示之二王,可为动色。”传世作品有《张韩思鲈帖》、《史事帖》、《九成宫》、《千字文》等。 四是赵孟頫:赵孟頫[元](公元1254-1322)字子昂,自号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孟坚从弟。
      因赐第居湖州,故为湖州人。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博士上四年应召到大都(今北京市)。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诗文清远。工书、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绘画尤精,工释像、山水、树石、花竹、人马。主张“贵有古意”而穷其天趣。兼学李思训、李成。去唐之纤,北宋之犷。
      作画初不经意,对客取纸笔,信手点染,欲树则树,欲石则石。尝自题画马云:“我自幼好画马,自谓颇尽物之性。郭佑之尝赠余诗云‘世人但解比龙眠(李公麟),那知已出曹、韩上。’曹(霸)韩(干)固是过许,使龙眠无恙,当与之并驱耳”。能以飞白作石,金错刀作墨竹,又为古人之鲜有。
      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诗、书、画、印的超绝,曾受元代帝王五世荣宠,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父敏。著有《尚书注》、《琴原》、《乐原》、《松雪斋集》。代表作:胆巴碑\妙严寺记 赵孟頫的书法各体兼工,行楷尤为著名,行楷《道德经》为笔墨史上出现的一部最为独特的经典法帖,他代表着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最高成就,为一部无以伦比的天下第一法帖,该帖被后人一直誉之为是。
      “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其匹”的顶尖笔墨极品。 我本人还是觉得欧阳询的比较好点。

    w***

    2007-06-04 13:35:33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