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日本士兵在拼刺刀时退出子弹的真实原因

首页

日本士兵在拼刺刀时退出子弹的真实原因

日本士兵在拼刺刀时退出子弹的真实原因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6-09 20:02:46
      日本人拼刺刀之前退子弹真正原因
      
      二战里面,日军在白刃战前先把子弹退掉然后拼刺刀,是一个怪异而引人注目的战术。
    这确实是其步兵操典的规定,这一规定因为看起来迂腐而令人困惑,然而,它决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全是捍卫武士道的尊严,而是日本军队根据实战检验做出的结论,这和日军的兵器,作战特点是相吻合的。
      日军在白刃战前退出子弹,是指双方开始班以上规模近距离格斗的时候,而不是只要一准备肉搏,冲锋的时候就退掉子弹,那纯粹是自杀行为。 战争是残酷的,日军对这一点的认识和其他国家军队并无区别,事实上太平洋战争中,无论塞班还是冲绳,日军发动步兵冲击的时候,都是一边射击一边前进,并且把轻机枪手放在一线,以增强压制火力(因为一线日军一直没有装备冲锋枪)。
      这倒不太用担心误伤自己人,二战中,步兵冲击的散兵线即便以所谓“密集队形”发动攻击,其队形也远比冷兵器时代松散,士兵前后重叠的概率不高。真正采用那种传统意义的密集队形,冲击的效果往往很糟,比如瓜达尔卡纳尔日军对 “血岭”的密集队形冲击,中国军队在忻口会战中对1002高地的强袭,过于密集的队形,造成己方后方人员的武器无法使用,而对方的武器命中率则大大提高,徒然增加自己的伤亡。
       根据日军自己的统计,在白刃战开始以后,保留步枪子弹造成的损失比收获更大,明令白刃战开始后子弹退膛,正是依据这个判断。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第一,日军使用的步兵轻武器性能限制日军的制式轻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步枪,它继承了其前辈村田式步枪的特点,那就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
      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欢用,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战前还从日本进口过一批。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往往易于贯通,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中国的中正式步枪。
      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被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 在二战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中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战中开枪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第二,日军对白刃战的战术认识白刃战中,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问题是如果您摆一下这个姿势,就会发现原来这样一比划,枪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对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因此,格斗起来,射击的机会很难比突刺的机会更多。
      而如果作射击准备,手指必须放在扳机上,这就造成了两个严重问题,一,只要双方武器一相交磕碰,就会走火,二,手指不能全力握枪,影响了持枪姿态,拼杀中使不上全力。 另外,三八式步枪太长,转动枪口瞄准对方的力距也长,如果对方不是出现在正前方,转动枪口的时间太长,可能枪口还未到位,自己已经被刺倒,这时候使用枪托进行打击无疑是更为方便的作战方法。
      可见,白刃战中能够有效射击的机会很少,保留枪膛中的子弹,取得战果的机会微乎其微,反而影响了肉搏动作的质量。这才是日军在白刃战前枪弹退膛的真正原因。 无独有偶,发现在白刃战中射击得不偿失的并不是日本一家,中国军队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中国军队没有白刃战必须退掉子弹的条令,但是西北军部队广泛在白刃战中使用砍刀,实际上也是主动放弃了射击的战术,因为不可能一手挥大刀,一手拿一支步枪射击。
      当然这也是因为西北军出身的部队刀法独到,是当时唯一在白刃战中可以占到日军上风的中国部队,其他部队,包括八路军,刺杀技术与训练在二战前期都远不如日军,因此即便容易误伤自己人,也要保留格斗中开枪的战术,以达到“几条命换他一条命也够本”的目的。 中日双方主要步枪的性能分析: 抗战时中国军队使用的中正式步枪枪长约111厘米(不含刺刀),中正式步枪的刺刀,刀身(不含刀柄、刀格)长约48。
      5厘米,三八式步枪枪长约128厘米(不含刺刀);三八式步枪的刺刀(即日方所称的“三零年式铳剑”)刀身(不含刀柄、刀格)比中正式的稍短。装上刺刀后,中正式比三八式短了10厘米还多。总体来说拼刺刀时日本军队占优势,但这不是主要原因,真实原因是日本军队装备的三八式步枪,使用的是6。
      5毫米有坂步枪弹。由于弹头形状、膛线缠度等原因,使得其飞行状态非常稳定,弹道平直,射入人体之后,不容易发生翻转、滚动。子弹射入口和射出口的大小基本一致,都比较小。只要不是打中要害,通常不会造成大的伤害,而且近距离拼刺刀时开枪往往子弹打出后穿过第一个人还会继续打伤第二个人,容易造成误伤。
      所以日本士兵拼刺刀时按照步兵操典要退出子弹。 而中正式步枪使用的是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该弹尖头、平底、铅心、黄铜或者覆铜钢被甲,弹头质量10克,初速870米/秒,膛压304MPa。该弹由于制造工艺等原因,子弹在进入人体后容易翻滚,创口前小后大,伤害极大,且不易造成误伤,故中国士兵拼刺刀时经常开枪。
       战场上讲究的是杀敌制胜,咱可别以为日本人会这么讲规矩,真这么相信咱就上他们的当了。 日本三八步枪。

    早***

    2007-06-09 20:02:46

其他答案

    2007-06-10 21:32:35
  • 日本士兵在拼刺刀时退出子弹是误传,没有那么傻的士兵,应是关保险.

    5***

    2007-06-10 21:32:35

  • 2007-06-10 10:37:36
  • 主要是三八步枪穿透力太强 容易伤自己人 而且三八枪长 鬼子的握法防住了全身 八路军一开始能破解这种打发的还比较少 后来就好多了 详细的 前面大家都解释透了 没什么好说的了

    流***

    2007-06-10 10:37:36

  • 2007-06-10 09:54:44
  • 避免误伤己方,当时的子弹穿透力太大,有这个原因.

    x***

    2007-06-10 09:54:44

  • 2007-06-10 06:08:41
  • 其实是一种“公平”精神,这种“公平”精神正是我们所缺乏的精神,我在这里说这种话肯定会挨一些人的骂,但我还会说,不能因为日本侵略过中国日本就什么都不好,日本为什么比我们发达?并不我们中国人的智商不如日本人,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平均智商应该是一样的,但日本人的信念要比我们中国人强得多,拼刺刀如同决斗讲的是公平,比如比武甚至打架以大欺小、以多欺少,我拿凶器你赤手空拳赢了都不算英雄;公平决斗你赢了对方对方会心服口服。中国各种政治运动造成国人的信任危机,人为的很不公平的竞争造成了越严重的两级分化,中国缺乏公平的精神也是中国人不团结的根源所在。日本士兵在拼刺刀时退出子弹讲究的就是公平。

    长***

    2007-06-10 06:08:41

  • 2007-06-09 21:55:57
  • 在日本陆军明治31年(1898年)、昭和7年(1932年)和昭和15年(1940年)颁布的步兵操典中,都没有发现拼刺前退子弹的规定。
    根据最为详细的昭和7年版步兵操典,发起突击前步枪保险是由士兵自行关闭的,这是个常识。而日军士兵在关闭三八式步枪保险时,需用右手掌心下部按住保险盖,然后再右旋45度。这个动作在较远距离看和退子弹动作相似,可能就是误传的由来吧……
    

    a***

    2007-06-09 21:55:57

  • 2007-06-09 19:51:16
  •   小鬼子拼刺刀时不开枪的真正原因! 
    有很多军事小说和资料上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步兵拼刺刀时不许开枪,甚至在拼刺刀前要将子弹退出枪膛,遵守所谓的“武士道”精神! 
    [ 转自铁血社区   ]
    难道小日本拼刺刀不开枪是因为遵守公平格斗精神吗? 
    屁话!!! 
    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受所使用的武器的限制! 
    不知道诸位网友见过小日本当时所用的武器——三八大盖没有,我有幸见过而且摸过,枪身很长,刺刀也很长。
      刺刀的材质要比当时中国部队装备的“汉阳造”的刺刀要好,而且比较锋利,很适合于拼刺刀。但是三八大盖毕竟是一种手动上弹,单发的非自动步枪,每发射一颗子弹后都要手动退弹壳重新上弹,而且弹仓容量只有五发。在与对方进行拼刺时,一般就只有五步,也就是二到三米的距离。
      在这个距离上,进行一次退壳上弹的拉枪栓的动作无异于自杀。 实际上当时的日本已经能够知道自动武器,但由于盛行“百发百中”的思想,对“百发一中”的冲锋枪等自动武器不屑一顾,结果后来在面对美军的M1自动步枪时吃了大亏。据统计,两支M1在火力上可以压制一个班的三八大盖。
       所以,小日本在步兵操典里规定士兵在拼刺刀时不准开枪,不是为了遵守什么“武士道”精神或是公平格斗精神,而是从实战出发的。 [ 转自铁血社区 ] 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拼刺刀的情况呢?一种很简单,就是没子弹了,想开枪也没子弹了。另一种情况就是敌对双方的距离只有三到五米的距离时,拉枪栓、退壳上弹的时间和空间已经没有了,即使操作熟练的话,在花费二到三秒退壳上弹的时间内,对方的刺刀就已经刺到了,等作好开枪的准备时,恐怕就已经是刀下鬼了! 小日本早就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步兵操典里规定拼刺刀时不准开枪,就是要让士兵在拼刺刀时一心一意,只有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拼刺时才有胜算。
      这是小日本对战场和武器和武器研究很深的结果,与公平不公平规则不规则毫无关系。 至于拼刺刀时退出枪膛里子弹的情况,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有的。但是在双方激战正酣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绝对不会出现,只存在于两种情况下。一种是日本人数占多,占有战场优势时,通常是几个日本兵围着一个中国士兵;另一种恰恰相反,小日本处于劣势时,几个中国人围着一个小日本时,小日本通常也会退子弹。
       需要注意的是,前一种情况出现于日本的记录,而后一种出现与中国人的文章(皮定均将军和杨成武将军的文章中有记载)。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前一种情况,中国军人必死,当然没有中国人记录此事了,后一种情况,小日本必死,当然也不会出现在小日本的文献中。
       前者,小日本在绝对优势下,为了炫耀其所谓的公平,当然要记录到文献中。你想想看,四五把刺刀围着一个中国军人,呵呵,退子弹吧,给你个机会,我们玩玩…… 他**,我也会! 而后者,正是小日本阴险狡诈的体现,逼迫中国军人也退出子弹,籍此做苟延残喘最后挣扎而已!嘿嘿,我们才没这么傻呢,一枪结束战斗! 。
      

    a***

    2007-06-09 19:51:16

  • 2007-06-09 19:50:06
  • 因为三八大盖设计的缺陷,万一拼刺刀时走火会危害到自身,所以,拼刺刀前必须把子弹退掉。

    陆***

    2007-06-09 19:50:06

  • 2007-06-09 19:48:42
  • 日本是垃圾!~~~鄙视先

    M***

    2007-06-09 19:48:4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