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贴出小学四年级课文林中乐队内容(带象声词那一段)

首页 怎样让一年级的孩子记住课文

请贴出小学四年级课文林中乐队内容(带象声词那一段)

请贴出小学四年级课文<林中乐队>内容(带象声词那一段)
另外如果能提供一些带象声词的精彩课文更好,或者带象声词的歌谣等等也行,多多益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6-19 22:32:37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有支小乐队,厦门一中有支管乐队,鼓浪屿还有爱乐乐团,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大森林,有一支动物组成的乐队,它就是(生齐读课题:林中乐队)
      师:这支乐队是怎样演奏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文中的生字比较多,同学们遇到难读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通顺了吗?老师检查一下。   (1)你认识它们吗?(师出示动物名称的生字词)   (2)你能读准它们吗?(出示翘舌、儿化音的生字词)   (3)你知道它们的声音吗?(出示动物名称,学生根据课文描述说出它们的声音)   师:同学们能准确掌握生字词,这离不开你们课前的认真预习,你们发现了吗?这篇文章有一句话概括地讲了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
         生:我知道,是这句话,“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师:很好。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小动物唱歌奏乐的情形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其间指导学生认真读书)   师:已经想好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相互交流)   师:谁能用课文内容来具体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唱歌奏乐的?你可以说其中的一个方面(唱歌或者奏乐)。   生1:我想说说小动物是怎样唱歌的。
      燕雀、莺和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我觉得它们的歌声都很美。   师:你听过“清脆、纯净”的声音吗?   生:没听过。   (一生举起了手)   生:老师,我听过,清早,我站在阳台上,就能听到我们家鸽子发出的“咕噜咕噜”的声音,我觉得它的声音特别“清脆、纯净”。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鸽子的叫声吗?你们觉得它的声音纯净吗?   生:我觉得鸽子的声音不纯净,我认为“纯净”应该是没有杂音的,可以鸽子发出的声音是有杂音的。   生:老师,我也觉得鸽子的声音不纯净,我们都喝过纯净水,纯净水是透明的,没有杂质的。
      可是,鸽子发出的声音是有杂音的。所以,鸽子的声音不能说“纯净”。   生:老师,我虽然没听过燕雀的声音,可是,我发现我们学校合唱队同学的歌声也可以说成是“清脆、纯净”的。   师:对,看来你理解了“清脆、纯净”。   生:老师,我也听过“清脆、纯净”的声音……(生争相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动物们唱歌的情形。
      谁能说说它们是怎样奏乐的?   生:啄木鸟用嘴当鼓槌,用枯树枝当鼓,天牛用脖子当小提琴。我觉得它们都很聪明,很会选择乐器。   生:我觉得动物们各有各的唱法,蚱蜢用小爪子唱歌,火红色的水鸟用嘴唱歌,沙雉却用尾巴唱歌。   师:森林里有这么多小歌手,小乐手,你最喜欢谁的演奏呢?(生纷纷举手)这样,把它的精彩表现通过感情朗读体现出来吧。
         (生自由朗读)   师:谁想展示一下?   生1:有感情地朗读“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   师:你的声音真清脆。   生2:朗读“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喜欢青蛙吗?   生:我觉得它不喜欢,因为他读得没感情。
         师:应该怎样读呢?   生:我认为“咕噜咕噜”“呱呱呱”应该读得快一点,这样,才能突出青蛙的可爱。   师:你能读读吗?   生:行。(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我喜欢沙雉。(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沙雉的句子)   师:你们觉得她读得怎样样?   生:我觉得**同学读得很好。
      她读书有时快,有时慢,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我也觉得她读得很好。尤其是“更”字,她读出了重音,强调了沙雉的异想天开。   生:我也觉得她读得有感情,而且她读书有时快有时慢。   师:真巧,老师也非常喜欢沙雉,我也想读读这句话,行吗?   (师有感情的朗读,生报以热烈掌声。
      )   师:谢谢鼓励,谁能评价一下老师的朗读。   生:我觉得老师读这句话时心理一定很高兴,因为我听出来老师读到“活像羊羔在森林的上空叫”这句时,笑了。   师: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会笑吗?   生:我知道,因为老师觉得沙雉的声音特别动听。
         师:你真厉害,能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生:我觉得李老师读得好,因为李老师在读“咩咩“的时候,特别慢,可是**同学却读得特别快。   师:同学们,是不是老师读得慢,你们就一定得慢慢的读呢?   生:不一定。   师:说老实话,我也没听过沙雉的叫声。
      可是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书上写沙雉的叫声就像绵羊一样,大家都知道绵羊的叫声是慢的,拖长音的,所以,老师要读得慢一些。   师:是呀,同学们,不要迷信权威,读书时一定要用心,多从语言文字中发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沙雉的精彩表演吧。
      (生有感情的朗读描写沙雉的句子)   师:同学们,这么一支出色的乐队,指挥该是谁呢?   生:我认为指挥是老虎,因为它是森林之王。   生:我认为指挥是青蛙,书上说“咕噜咕噜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我觉得这就好象是说它在用两只手,一会左手,一会右手地指挥。
         师:你真有想象力,而且特别善于从书中发现。   生:我认为指挥应该是大自然。   师:说得好。大自然这位杰出的指挥家,正在和动物一起奏响一支森林圆舞曲。你听——(师播放《动物狂欢节》片段)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美好的乐音就在你我身边。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课后反思   关于《林中乐队》,公开课前一共拟了两个教学方案,在第一次试教时,只考虑到设计的新颖性,没有顾及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课后做了调整,再次试教, 由于三班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课上,在学生的朗读上出现了亮点,因此,试教下来,感觉还好。
      但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却没有完成,所以,在第三次上时,索性砍掉,可没想到,不同的班级,课堂表现也不相同。语言文字的感悟在二班得到了充分的训练,而且,老师的朗读也起了很好的示范性。但自己班又会出现怎么的局面呢?谁也想不到。我也进行了种种假设,假设课堂会发生什么,果然,上课时,许多想不到镜头出现了:   镜头一:……   “谁能具体说说动物们是怎样唱歌奏乐的?”我的问题抛出了。
      一学生回答,“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很好,她用文中的语句具体说明动物们是怎样唱歌的?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奏乐的呢?”一学生马上举起了手,“啄木鸟用……”,“说还能说说”,我在第二个学生发言后,期待着更多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是在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令人诧异的是,竟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几秒钟的停留,我意识到学生可能是卡壳了,什么原因呢?我的问题不明确?当时,脑子里也没多想,马上叫了一个站起来就能发言的同学,“**,你能说说吗?”幸好他救了场,之后也有同学陆续举起了手。
      课后,我反思,为何会出现如此冷场的局面?原因:问题太大,一个学生的回答往往就会很全面,造成其他同学不知该说什么,生怕重复。其实,这个问题的抛出,主要是检验学生有没有认真读文章,再者会围绕中心句具体说明的方法。我在想,如果问题小些,如把它分解开,学生可以说“动物的唱法”,或者说“奏法”,或者说“乐器”,或者说“曲调”,也许这样,参与面会更广一些。
         镜头二:“我们家鸽子早上的叫声清脆、纯净”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清脆、纯净”时,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法感受。“同学们,谁听过清脆、纯净的声音?”一学生立即举手,“我听过,我们家鸽子早上的叫声清脆、纯净”。受他的影响,很多同学都举手,“老师,我在公园里也听过鸟的叫声,清脆、纯净”。
      同学们对清脆、纯净的理解都到了鸟的身上,究其原因,是我没有及时点拨,“纯净”是没有杂音,鸽子的叫声不能称之为纯净,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纯净的声音”。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镜头三:“老师读的音调比较长”   “同学们,老师也想读一读这段话,你们要仔细听,老师读的和**读的有什么不同?”在我动情地读完课文后,学生为我鼓起了掌,“老师,我觉得你读得比较好。
      因为你读‘咩咩’的时候,音调比较长,可是,**却读得比较短,比较快。”“同学们,是不是老师读的长就一定得要拖长音呢?”我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不要迷信权威,“不,因为书上说,沙雉的叫声活像羊羔在森林的上空叫,我们都听过羊羔的声音,咩——咩——,所以,老师要拖长音。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读书,通过语言文字去发现,千万不要迷信老师,要相信——”“事实。”全班异口同声地答道。“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段话。”……这里,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精彩。   三次试教,各不相同,公开课,出现了三个令人没有想到的镜头,它们中有的让我思索,有的让我欣慰,但无论怎样,我想,每次课对于自己来讲,都是收获者,努力上好下一节是我不懈的追求。
      

    注***

    2007-06-19 22:32: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