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村民自治有什么历史必然性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必要性?

首页

村民自治有什么历史必然性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必要性?

村民自治有什么历史必然性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必要性?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1-28 12:20:29
  •   我党十分重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20世纪80年代我 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以生产队为单位的村级行 政支配力量迅速丧失,如何在农村发扬民主,调动他们建设农村的 积极性,成为党中央关注农村改革的重点。1980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果作自然村村民自发组 织了群众自治性组织——村民委员会,以取代日益瓦解的生产队 组织。
      起初,这种自发组织只是维护社会治安和维护集体的公共 设施,后来逐步扩大为对农村中诸多事务的自我管理。之后,村民 委员会逐步在广大农村实行。农村的自治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第 五次会议颁布新《宪法》,将其定性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经 过实践,1987年11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颁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对村民委员会的 性质、产生、职能、与乡镇政府的关系等明确规定,并进行试点。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村民自治”, 将其确定为我国农村跨世纪的重要目标。
      2002年11月,党的十 六大报告提出:“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 事制度。”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基 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 主权利”。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决定,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是:“村民自治制度更 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我国的村民自治,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民主化进程的 必然结果。多年来,我国的村民自治在“民主管理”方面取得了丰 硕成果,截止2007年底,我国96%的农村已经建立了实施民主决 策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80 %以上的村庄制定了村民 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91%的农村建立了民主理财、财务审计、村 务管理等制度。
      尽管村民自治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 问题。例如,村“两委”关系难以处理,其决策和措施与群众的意愿“两张皮”;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渠道不畅等。

    马***

    2016-11-28 12:20:2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