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理解国家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的 优惠政策?

首页

如何理解国家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的 优惠政策?

如何理解国家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的 优惠政策?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1-08 15:09:39
  •   
    《慈善法》的出台实施,其重要的背景是中央的扶贫开发政策,党的 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强调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努力形成大扶贫 格局。进而,通过《慈善法》的制定和实施,鼓励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 组织开展以扶贫济困为重点的慈善活动,有利于广泛汇聚社会帮扶资源, 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效对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因此,对于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给予更特殊、更 有力的扶持优惠政策,对于相关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其思路是,在普惠统一的慈善优惠整体制度框架下,构建分层次的慈 善优惠政策体系。对企业、个人捐赠给扶贫、济困等社会保障领域的,因 其对政府公共职责的替代性强,实质上可以产生较税收、收费更大的公共 利益,可以考虑给予更强的优惠措施;对捐赠给其他一般慈善领域的,则 给予一般的优惠措施。
      以税收优惠为例,对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给予力 度更大的优惠政策,如对于结转年限可以适度延长,税前扣除比例可以适 度上调,用地政策可予以进一步倾斜等。这也有国外立法例可循,德国在 此方面经验可资借鉴。在德国,对那些被承认是追求公共目标的慈善组 织、教会等的捐赠,可享受5%的税前扣除;对专门追求文化目标的科学性、慈善性组织的捐赠,可享受10%的税前扣除。
       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的特殊优惠政策,需要在税收法律制度、 行政事业性收费法规政策等中得以体现。基于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 优于旧法的原理,本项要求对于税收法律法规也具有约束效力。与之相 悖的规定,应尽快得到修订或废止。 值得一提的是该要求并不具有排他性,即并不排除对扶老、救孤、恤 病、助残、优抚,以及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 造成的损害的慈善活动,也给予更大力度的优惠政策。
      然而,是否对这些 或其他慈善活动给予更优惠的税收政策,需要国家在财税改革顶层设计 中予以通盘考虑。

    G***

    2016-11-08 15:09:3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