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求初中人教版语文七上测试题

首页

求初中人教版语文七上测试题

求初中人教版语文七上测试题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27 01:40:27
  •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 
    (说明:本试卷适用于期末测评。全卷满分为100分,测评时间为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计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12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诱惑(xiù) 啜泣(duò) B、洗濯(dí) 姊妹(zhǐ)
    C、水藻(zaǒ) 乌桕(jiù) D、鹤唳(lì) 不愠(wēn)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昂然挺立 小心冀冀 B、忍俊不禁 玲珑剔透
    C、仙露琼桨 突如奇来 D、花枝召展 反老还童
    3、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B、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C、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进了。
    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C、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坐在简陋的快书房里艰辛地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里发现了镭。
    D、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二)非选择题(8分)
    5、请将下面一首古诗用正楷字抄写在方格中。(2分)
    春雨后
    在 在 在
    孟郊
    在 在
    昨夜一霎雨,
    在 在 在 在 在 在
    天意苏群物。
      
    在 在 在 在 在 在
    何物最先知?
    在 在 在 在 在 在
    虚庭草争出。
    在 在 在 在 在 在
    6、子曰:“ , 。
      ”这句话告诫我们学习与思考要紧密结合。(2分)
    7、阅读•联想•概括(4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上面这三个比喻表现了具有 特点的春天景象;如果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应该是:

    二、阅读能力(40分)
    (一)(11分)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②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2分)
    (1)怡然自得:
    (2)庞然大物:
    9、选文中有许多表示“看”的动作的词语。
      请把有关语句抄写在下面,并在表示“看”的词语下加点。(不少于2例,2分)
    (1) (2)
    10、选文描述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4分)
    答:(1)趣事:

    (2)原因:

    11、你的童年时期有哪些趣事?在这些趣事中,你有何感受?(3分)
    答:(1)趣事:

    (2)感受:

    (二)(11分)
    ①去年,我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A (a。
      保存 b。收藏 c。珍藏 d。放置)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镶着红豆的小别针?是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镜,放大境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
      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B(a。惊叹 b。惊讶 c。惊奇 d。惊呆)了。在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两字:屈茹。
      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爸爸说这叫象牙微雕。
    ②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们来到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有一次,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崩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
      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吭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脸焦急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③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从小就C(a。爱好 b。喜爱 c。酷爱 d。热爱)微雕艺术。文化大革命时,他遭迫害,被下放到农场。而屈茹的一手雕刻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那时,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
       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棵竹子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 粗 的 细 的, 高 的 矮 的, 就连新生的竹杆上也刻满了。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渐渐地,练出一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半刻成一副对联。能在这么微小的东西上刻文字,凭的全是一种感 觉。
      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给爸爸的。
    ④我望着这粒“米”,明白了它的价值,它D(a。孕藏 b。凝聚 c。凝结 d。浸透)了屈茹的多少汗水呀!我现在明白了,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光是个故事,而是一种精神。
      
    12、给画横线的A、B、C、D四处选填适当的词语,依次应是: 、
    、 、 。(4分)
    13、本文开头运用的方法是( )。
      (1分)
    A、交代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B、开门见山的点题法
    C、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D、引人关注的提示法
    14、本文以 为线索,“
    ”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2分)
    15、本文第③段是插叙的内容,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16、你认为本文第④段中加点的“一种精神”是指
    的精神。
      (2分)
    (三)(18分)
    春 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
      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½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秀美,却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
      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 。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
      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
      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千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
      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17、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分)
    相同点:
    不同点:
    18、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 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
    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
      (4分)
    19、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3分)


    20、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
      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春风应当是什么样呢?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像,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在本段画横线处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4分)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

    21、请认真阅读第④段文字,仔细揣摩和品味相关语句,谈谈济南、青岛两地春风的肆虐给作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分)


    三、口语交际和写作(40分)
    (一)口语交际(10分)
    22、联系日常生活,将你的一次说话实践的有关内容写下来。
      (10分)
    (1)话题:
    (2)对象:
    (3)场合:
    (4)用语:




    (二)写作(30分)
    23、文题:我心中的美景
    要求:(1)围绕文题,联系你所熟悉的生活,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有真情实感。
    (一)
    1、C 2、B 3、D 4、A 5、(只要抄写工整即可) 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7、新、美、力 (答略,只要比喻恰当即可)
    8、(1)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2)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9、昂首观之 定神细视 见二虫斗草间(任选其二即可。
      ) 10、(1)观蚊如鹤 观虫相斗 鞭打虾蟆(列举其二即可) (2)因为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意符即可) 11、(答案不唯一) 12、b d c a 13、A 14、象牙微雕(或“一粒米”、“米粒”) “我现在明白了……而是一种精神” 15、交代事件原委,升华文章主旨(意符即可) 16、(只要是表示“执著”意思的词语均可) 17、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
      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 18、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 舒适和安全 秋海的绿波、白帆和小岛 丝丝的甜美 19、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反衬春凤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
       20、答案示例:温柔可人,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给人舒适温情的感觉。(符合文意,且抓住春风温柔舒适可人的特点,想像合理,语言形象即可。) 21、两地的春风给作者以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感受。
      (意符即可) 22、(略) 23、(略)。

    爱***

    2018-12-27 01:40: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