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良尝闲从容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固异之,常习诵读之。《史记﹒留侯世家》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顾:探望、拜访B.父以足受,笑而去去:离开
C.与老人期期:约会D.良业为取履业:已经
【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与“因长跪履之”中“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D.越国以鄙远
【小题3】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1-06 01:46:25
  •   【答案】【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D
    【答案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A项,顾:回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A项“军”名词为动词,驻军;B项意动用法;C项名词活用为状语;D项意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于文不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张良曾经信步闲逛到了下邱的一座桥上,(这时)有一位穿粗布短衣的老人,走到张良身边,故意让自己的鞋子掉到桥下,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家伙!到桥下把我的鞋子捡来!”张良一楞,真想揍他,又想想他是老人,(就)竭力忍住(气),到桥下把鞋子捡来。
      老人(对张良)说:“替我穿上鞋!”张良(想,既然)已经替(他)捡了鞋子,(就替他穿上吧),于是两膝踞地替他穿鞋子。老人伸出脚(让张良)穿(鞋子),(鞋子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张良感到非常奇怪,就望着他走。老人走了一里路光景,又折回来,(对张良)说:“小家伙(还是)可以教育的!五天后天亮时,和我在这里会面!”张良(更)感到他很怪,(就)跪着回答道:“好的。
      ”五天后,天一亮,张良去(桥上赴约)。老人已经先到了,气呼呼地(对张良)说:“跟老人约会,(竟然)后到,什么道理?”(转身就)走,(边走边)说:“五天后早点来会面:”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去(赴约)。老人又先到了,又气呼呼地(对张良)说:“(还是)后到,什么道理?”(转身就)走,(边走边)说:“五天后再早一点来会面!”五天后,还不到夜半,张良(就)去(赴约)。
      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很高兴地(对张良)说:“应当这样。”(接着,)拿出一卷竹简编成的书,说:“好好读这卷书就可以做帝王之师了,今后十年,你的事业兴盛。十三年你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走了,没有说别的话。(张良)没有再见到(老人)。
      天亮后,(张良)看看他送的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感到这件事实在怪,(从此)经常诵读、研究这卷兵书。

    忘***

    2019-01-06 01:46:2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