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黑木耳出耳时上面有像蚂蚁一样的虫子

首页

黑木耳出耳时上面有像蚂蚁一样的虫子

黑木耳出耳时上面有像蚂蚁一样的虫子 大小和蚂蚁差不多 黑色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2-02 01:51:58
      黑木耳病虫害防治 
    黑木耳绿霉病
    症状
      菌袋、菌种瓶、段木接种孔周围及子实体受绿霉菌感染后,初期在培养料段木或子实体上长白色纤细的菌丝,几天之后,便可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成熟后,菌落变为绿色,粉状。
    病原
      常见的绿霉菌有绿色木霉菌,康氏木霉菌,木素木霉菌等,属半知菌亚门,丝孔纲、丛梗孢目、淡色菌科,该病菌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白色、纤细,分生孢子梗从菌丝上长出与菌丝无显著区别,分生孢子小梗着生形式不一,瓶梗式小梗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常常聚生成团,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形、单细胞、无色、大小与霉菌的分生孢子相近。
       发生   绿色木霉菌广泛存于自然界的各种有机物质上和土壤中,空气中也到处漂浮有绿色木霉病菌的分生孢子。 代料栽培黑木耳,各种机会都有可能将抱子带入木屑、棉子壳、稻草等培养料和生长弱的子实体上形成菌落。采耳后的耳根很容易受绿霉菌的感染。
      该菌适宜于高温、高湿和培养料偏酸性的条件下发生,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湿度为95%左右,酸碱度为pH3。5~6。0。主要靠分生雹孢子借助空气传播。 防治   1.保持耳场、耳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2.耳房、耳场必须通风良好,排水便利。
         3.出耳后每三天喷1次1%石灰水,有良好的防霉作用。   4.若绿霉菌发生在培养料的表面,尚未深入料内时,用pH10的石灰水擦洗患处,可控制绿霉菌的生长。 蓟马   蓟马俗称爬竿虫,主要危害木耳。成虫黑色,体小,细长而略扁,复眼突出,翅膜质,狭长形。
      若虫红色,很象成虫,共分4龄,3龄前现翅芽,俗称小红虫,钻出耳片后能弹跳;4龄后进入蛹期。从若虫开始危害木耳,侵入耳片后吮吸汁液,使耳片萎缩,严重时造成流耳。   蓟马发生后,用500~1000倍的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的50%可湿性的敌百虫药液、1500倍的马拉硫磷喷杀。
       烂耳(又名流耳) 症状   耳片成熟后,耳片变软,耳片甚至耳根自溶腐烂。 病原   黑木耳流耳是细胞充分破裂一种生理障碍现象,黑木耳在接近成熟时期,不断地产生担孢子,消耗子实体里面的营养物质。使子实体趋于老化,此时遇到过大的湿度极容易溃烂。
      在温度较高时,特别是湿度较大,而光照和通气条件又比较差的环境中,子实体常常发生溃烂。细菌的感染和害虫的危害也是造成烂耳的原因之一。 发生   耳片成熟时,若此时持续高温,高湿、光照差、通风不良,常造成大面积烂耳。代料栽培黑木耳,培养料过湿,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影响黑木耳正常生长而造成烂耳。
       防治   1.针对上述发生烂耳的原因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换气,光照等。   2.及时采收,耳片接近成熟或已经成熟立即采收   3.可用25ppm的金霉素或土霉素溶液喷雾,防止流耳。 耳菌块防霉菌 产生原因   木耳菌块防霉霉菌污染是导致木耳菌块减产,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时使生产完全失败,木耳菌丝纤细,生长缓慢,抗杂菌能力差;菌块外部不能形成皮膜状的保护层,这是木耳菌丝不利于菌块栽培的一个主要弱点。
      另一方面,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又为杂菌大量滋生创造了条件,培养基含氮物质(如麦麸)过于丰富,可溶性糖类含量过多(如玉米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菌种质量不纯,或木屑菌种多次代传,降低菌种生活力;塑料袋韧性差,在操作管理中被刺破;环境条件差,均能导致霉菌发生。
      青霉、木霉是木耳菌块上最常见的杂菌,往往在菌丝体压块或塑料袋开洞培养时出现暴发性危害;若将菌丝尚未满瓶的菌种压块,无菌丝的料团很容易生长青霉和木霉;菌丝压块后,在菌丝尚未完全恢复前便过早地揭膜,也容易滋生霉菌,并直接深入到菌块内。菌块培养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易造成木耳菌丝衰老死亡,也容易滋生杂菌。
      如菌块含水量过低,干缩部分的菌丝常老化衰退:菌块含水量过重,积水部分的菌丝常厌气死亡,杂菌菌丝便常出现在木耳菌丝衰退的部位。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进行开洞培养,洞口很快出现大量杂菌。霉菌发生后,不但影响到优良菌块的培育,当子实体形成后,还会侵染子实体,造成腐烂。
       防霉措施 ①选用抗霉能力较强的菌株,特别是对木霉抗性较强的菌株供菌块栽培用,切勿使用生活力衰退的菌种。 ②选用新鲜原材料越夏。隔年的棉壳或玉米芯,在堆放中受潮,很容易生长青霉或木霉,采用常压灭菌很难彻底根除。麦麸的用量一般不要超过10%,含氮物质过多反而容易造成污染,或适量减少有机氮,增加无机氮用量。
      培养料如有必要加入糖类时,据日本介绍经验,最好用葡萄糖而不要用蔗糖,因葡萄糖易于被木耳吸收,并能抗拒木霉污染,糖的用量一般不要超过1%。在培养料内酌加适量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能加快木耳菌丝生长速度,提高抗菌能力。 ③在培养料中增添抗霉剂,目前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0。
      1%高锰酸钾水溶液,或用石灰清水拌料,后者还能防治培养料偏酸。木霉对pH的最高耐受力为11,可用1%石灰清液(pH约在13左右,使用时预先测定,低于pH13,应酌加石灰调整)拌料,能有效地杀灭木霉,然后用0。5%~1%过磷酸钙溶液调出至8~9,即可满足木耳菌丝生长的要求。
      在培养基内加入0。5%紫苏茎叶粉也有防霉作用。 ④用已经满瓶的菌种压块,挖瓶。压块用具和薄膜都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压块后1周时间内,菌丝尚未完全恢复,若有霉菌出现,可用饱和石灰水上清液涂抹患处;严重时,用0。1%高锰酸钾擦洗1~2次,大通风2~3天,再盖膜培养,仍可出耳。
      菌丝尚未愈合前,不要揭开薄膜。袋栽木耳如需打孔,在打孔之前,应将塑料袋浸人0。1%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打孔后,孔口若有霉菌出现,及时用饱和石灰水上清液或3%煤酚皂溶液涂抹孔口。 ⑤保护环境清洁出菇期间,在采收第1批木耳后,每3~5天在地面喷1次1%石灰水,或1%~2%煤酚皂溶液,0。
      1%多菌灵,或交叉使用,以控制杂菌生长。每周在地面喷几次0。5%食盐水,还能防治线虫危害。 ⑥室内发菌,室外出耳,被认为是木耳菌块栽培的一项有效的防霉措施。模拟野生木耳生态环境的室外耳棚,能透入适量阳光,改善通气状况,能加强耳片的蒸腾作用并提高代谢能力,从而提高了抗霉能力。
       ⑦加强水分管理,要根据菌块水分散失情况和空气流量。相对湿度大小,进行水分管理。以防菌块水分过高过低,引起菌丝衰老和死亡。 伪步行虫   伪步行虫俗名壳子虫,成虫椭圆形,体表有黑斑或红斑,具光泽,长约1厘米。其幼虫称鱼儿虫,体长约2厘米,形状如小鱼,颜色如小虾,是危害木耳的主要害虫,大量发生时,危害相当严重。
      成虫啮食耳片外层,幼虫危害耳片耳根,或钻入接种穴内至食耳芽,被害的耳根不再结耳。入库的干耳回潮后,仍可受到危害。幼虫排粪量大,呈黑褐色线条状。成虫寿命长,白天藏匿在栽培场所的枯枝落叶中,夜间出来活动。 防治方法   清除栽培场所的枯枝落叶,并喷洒200倍的敌敌畏药液,可杀灭潜伏的害虫。
      大量发生时,先摘除耳片,再用1000~1500倍的敌敌畏药液喷杀;也可用500~800倍的鱼藤精、500~800倍的除虫菊乳剂、1500倍的马拉硫磷防除,还可用1000~2000倍的50%可湿性敌百虫药液浸段木。在芒种和处暑期间,每次拣耳之后,都可用上述药物喷洒1次。
       黑木耳的采收与加工 -------------------------------------------------------------------------------- 当黑木耳的耳片充分展开,耳色开始转浅或腹口开始产生白色孢子粉时即可采收。
      采收前要停止喷水24小时,使黑木耳基部稍有收缩,以利采摘。   采耳时间,应选择雨后天晴或晴天早晨。春耳和秋耳要摘大留小,伏耳则大小一齐采收。采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手抓住耳的基部旋转摘下,注意不要拉断耳片,以免残片留在料表腐烂,另一种是用锋利的刀片齐袋壁削下。
      收耳后停水3~5天,以增加培养料的通气性,使菌丝复壮,抑制杂菌生长。   收下的黑木耳要去除耳根处的料,及时晒干或烘干,若遇晴天,2~3天即可晒干;如遇阴雨天,可用木制的烘箱(分数层,每层相距15厘米,上放铁丝筛子)烘干。烘箱下面放电炉,最下一层筛距电炉60厘米。
      烘箱上面有通气管,以排除湿空气。将鲜木耳置于铁丝筛上,烘24~36小时即成干品。干木耳用塑料袋包装后放在干燥处贮藏。   黑木耳是我国食用菌的一项大宗产品,但长期以来,在生产收购、调拨和出口上,没有一个较为科学的全国性标准,全凭感官检验,加之加工、包装各地各不相同,造成等级混乱,价格悬殊,有的甚至掺杂掺假,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1982年起商业部组织有关部门,通过调查、研究,起草了我国第一个黑木耳国家标准;并经国家标准局批准,从1986年8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现摘录质量指标如下:   一级:耳面黑褐色,有光亮感,背面灰色。无拳耳、流耳、虫蛀耳和霉烂耳。
      朵片完整,直径超过2厘米,耳片厚度1毫米以上。含水量不超过14%,干湿比1:15以上。含杂质量不超过0。3%。   二级:耳面黑褐色,背面暗灰色。无拳耳、流耳、虫蛀耳和霉烂耳。朵片基本完整,直径超过1厘米,耳片厚度0。7毫米以上。含水量不超过14%,干湿比1:14以上。
      含杂质量不超过0。5%。   三级:耳的色泽为黑褐色至浅棕色。拳耳不超过1%,流耳不超过0。5%,无虫蛀耳和霉烂耳。朵形小或含碎片,但直径超过0。4厘米。含水量不超过14%,干湿比1:12以上。含杂质量不超过1%。 。

    A***

    2018-02-02 01:51: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