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共有哪些型号的飞机,共多少架?

首页

中国共有哪些型号的飞机,共多少架?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24 14:56:39
      转(小不点):我国目前战斗机总数在3600架左右,不包括运输机和其他辅助机型。其中J-7、J-6占65%左右,2000年后我国的战斗机进行了逐步换代。
    歼击机 
      歼―5系列 歼―5(DF101)、歼―5甲(DF106)、歼教―5系列 歼―6早期型号: 
    DF102、歼―6甲(DF103)、歼―6乙(DF105)、歼―6Ⅰ、歼―6II 歼―6后期型号: 歼―6Ⅲ、歼―6Ⅲ改、歼―6Ⅳ、歼―6新甲 
    特种型号: 歼教―6系列、歼―6(改装高侦)、歼―6(改装低侦)、歼侦―6、歼―6靶、歼―6改滑跳技术试验机 
       歼―7系列早期型号: 原型机、歼―7、歼―7改、歼―7Ⅰ(歼―7A)、歼―7A(出口型) 
    歼―7Ⅱ(B)系列: 歼―7Ⅱ(歼―7B)、歼―7ⅡA、歼―7ⅡH(歼―7H)、歼―7ⅡN、歼―7ⅡK、歼―7B(出口型) 
      M系列: 
    歼―7M(出口型)、歼―7ⅡM(歼―7M国内型)、歼―7MP(出口型)、歼―7MB(出口型)、歼―7N(出口型)、歼―7P(出口型)、歼―7PG(出口型) Ⅲ系列: 歼―7Ⅲ(歼―7C)、歼―7ⅢA(歼―7D) Ⅳ系列: 歼―7Ⅳ(歼―7E)、歼―7EB、歼―7MG(出口型)、歼―7MG(国内型) 
    F系列: 歼―7FS、歼―7FS2、歼―7MF(方案) 
    特种系列: 
    歼教―7系列、歼―7ⅡS(试验机)、歼―7靶 
      歼―8系列 
    早期型号: 
    原型机、歼―8、歼―8Ⅰ(歼―8A)、歼―8E、歼侦―8 
    Ⅱ系列:歼―8Ⅱ(歼―8B)、歼―8ⅡM、歼―8D、歼轰―8(下马方案)、歼―8ⅡG改舰载技术验证机、歼―8ⅡACT、歼―8B升级方案 Ⅲ系列: 
    歼―8Ⅲ/8C(测试坠毁) 
      歼―9(方案下马) 
    歼―10(测试服役) 
    歼—10系列
    歼—10A、歼—10B
      歼―11(Su-27国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苏—30MKK、歼―12(预研,4代重型隐歼) 
    歼―13(预研,4代轻型隐歼) 
      DF104/107(方案下马) 
    DF109(方案下马) 
    DF113(方案下马) 
      旧编号歼―9(方案下马) 
    旧编号歼―10垂直起降歼击机(方案下马) 
    旧编号歼―11轻型歼击机(方案下马) 
    旧编号歼―12轻型歼击机(方案下马)原型机、改进原型机 
    旧编号歼―13(方案下马,类似幻影F1) 
      强击机 
    强―5系列 
    早期型号: 原型机、改进原型机、预生产型、强―5、强―5甲、强―5乙 第2代: 
    强―5Ⅰ、强―5ⅠA、强―5Ⅱ、强―5Ⅲ、强―5C、强―5ⅢA 
    第3代: 
    强―5K、强―5M(出口型)、强―5Ⅳ/D、强―5ACT、强电―5 第4代: 
    强―5Ⅴ/E、强―5Ⅵ/F、强―5Ⅶ/G 
      强―6(方案,已下马) 歼强―7(少量入役的大型隐身攻击机,亚音速,双座双发双垂尾,内部弹舱。
      消息披露于1996年9月,大陆破获台特”王冠军“案之招供细节)   轰炸机 轰―5系列 原型机、轰―5、轰―5甲、轰―5乙(海军型)、轰―5丙、轰―5改(改装涡扇5,样机)、轰侦―5、轰教―5、轰电―5、“鹰” 式武器试验机、弹射试验机、无人驾驶试验机   轰―6系列 作战系列: 轰―6、轰―6甲/A、轰―6Ⅰ、轰―6丁/D、轰―6DⅡ(出口型)、轰―6改(换发方案,已下马)、轰―6E、轰―6F 特种系列: 轰侦―6、轰电侦―6Ⅰ、轰电侦―6Ⅱ、轰电―6、轰电―6Ⅰ、轰电―6Ⅱ、轰电―6Ⅲ、无人驾驶飞机母机、226空中试车台、轰―6DU(海军改装型加油机)、局部隐形技术试验机   轰―7(旧编号,轻型轰炸机方案、已下马) 轰―8(旧编号,远程轰炸机方案、已下马) 405轰炸机(方案、已下马)   歼击轰炸机 歼轰―7系列 第1代: 原型机、海军预生产型、海军生产型、FBC―1(出口型) 第2代: 歼轰―7A海军型、空军型(研制中)、电子战型(方案)、侦察型(方案)、教练型(备选方案)、舰载型(下马方案)、FBC―1M(出口型方案)   水上飞机 上飞早期方案(型号不详)、西飞4发早期方案(型号不详) 青―6(别―6改进型)   水轰―5系列 水轰―5A水上轰炸机、水轰―5B森林灭火机   海鸥―4 系列 农业型、工业型、公务型、教练机   歼教―1/红专503(原型机) 初教―5/红专501 初教―6/红专502系列      原型机/改进原型机、 初教―6、初教―6甲、初教―6乙、海燕系列、初教―7(南飞70年代研制,已下马)   教―8系列 外贸系列: K―8原型机、K―8P、K―8E 国内系列: 教―8原型机、教―8、K―8V、 教―8A(换装液显)      歼教―5系列 教练型、特技表演型、外贸型、失重试验机   歼教―6系列 原型机、生产型、外贸型、弹射试验型、变稳―1(BW―1)   歼教―7系列 歼教―7、歼教―7A、歼教―7B、歼教―7P、歼教―7N、歼教―7K、歼教―7BK、歼教―7S、歼教―7PG   轰教―5 FTC―2000(方案) L―11(南昌公司)   运输机 运―5系列 A系列: 原型机、早期运输型、后期运输型、客运型、救护型、跳伞型、农林型、水上型、航测型、领航教练型、北京5无人机 B系列: 原型机、运―5B(K)客运型、运―5B(D)多用途型、运―5B(C)军用型、运―5B(N)农林型、运―5B航校训练型、运―5B―100公务型   运―6型小型运输机(方案),南昌飞机公司研制   运―7系列 原型系列: 货运型、客运型 基本型系列: 原型机、客运型、运―7E高原型 100系列: 100客运型、100C选装型、100J领航教练型 200系列: 200B、200A(新舟60原型机) H系列: 运―7H/运―14军用型、运―7H―500民用货运型 特种系列: 加大航程平台型、运7―200BF海上巡逻型、暂不明型号的电子战型 新舟―60系列 新舟―60、新舟―60―100(研制中)、新舟―60―200(论证方案)、新舟―60多用途型(论证方案)   运―8系列 基本型系列: 原型机、运―8军用运输型、运―8A直升机载机、运―8B民用型、运―8D出口型、运―8DⅡ出口型、运―8E“长虹”无人机载机、运―8F运羊型、运―8F100邮政运输型、运―8FDⅡ出口型、运―8H航测型、运―8G森林灭火机(方案)、运―8X海上巡逻型、空中加油型(下马方案)、运―8Q、运―8J、 运―8JBC系列: 运―8C军用运输型、运―8F200民用型、运―8CA、运―8CB、运―8CI、运―8F300民用型、515工程载机(“平衡木”预警型) 400系列: 运―8F400民用型、海上警戒型(论证方案)、电子侦察型、空军预警型、电子对抗型(论证方案)、通信指挥型(论证方案) 600系列: 运―8F600民用型   运―9大型军用运输机(西飞/603所研制,已下马,类“耿直”) 运―10系列(因政治原因搁置的工程方案,即“王洪文”项目) 原型机(样机)、空中加油机(方案)、雷达预警机(方案)、军用兵员运输机(方案)、医疗救护机(方案)   运―11系列 A 系列: 原型机、农林型、地质勘探型、运―11T改进型 B系列: 原型机、运―11BⅠ、运―11BⅡ(方案) 运―12系列 Ⅰ系列: 原型机、地质勘探型 Ⅱ系列: 原型机、客运型、公务型、货运型、跳伞型、海监型、农林型、航测型、出口型 Ⅲ系列: 军用型 Ⅳ系列: 客运型、“双熊猫”出口型   运―13: 30座支线客机(方案下马) 干线客机工程(方案下马) MPC―75涡扇支线客机(方案下马) AE―100涡扇支线客机(方案下马) NRJ―76/58涡扇支线客机(研制中) 金龙―30 404双尾撑运输机(方案下马)   井冈山―4 北京―1小型客机(原型机)、北京―1A小型客机(方案)、首都―1小型客机(原型机)、首都―1A小型客机(原型机)   AC―500型小型公务机   直升机 直―5系列 原型机、改进原型机、军用运输型、客运型、航测型、水上救生型、农林型、军用突击型、医疗救护型、换发改进型(样机)   直―6原型机(样机下马) 直―7大型运输直升机(样机下马)   直―8系列 原型机、混装海军运输型、反潜型、海上搜救型、直―8A陆军运输型、直―8B军民通用型、直―8F换发改进型(研制中)   直―9系列 A系列: 直―9A组装运输型、直―9A国产化运输型、直―9A通信指挥型、直―9A电子干扰型、直―9A侦察校射型 B系列: 多用途运输型、警用型、缉私型、直―9S搜索救援型 直—10 直—11 C系列: 鱼叉系统试验机、直―9C舰载型 G系列: 直―9G攻击型、直―9W武装型、直―9G1改进攻击型、直―9G2改进攻击型、直―9GH攻击型(上舰测试)   直―10攻击型直升机(研制中) 直―11系列 民用系列: 取证验证机、运输型 军用系列: 教练型、侦察校射型、攻击型(样机研制中)   直―12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研制中)   延安―2系列: 原型机、改进原型机、701(原型机)   EC―120(国际合作) S―92(国际合作) 旋翼共轴直升机(论证研制中,可能已有样机) 倾转翼飞机(论证预研中)   农林机 农―5系列: 农―5A、农―5B(方案)、农―5C(方案)   画眉(国际合作) 沈航―1(原型机)、 黑龙江―1(原型机)、 飞龙―1(原型机)、 红旗―1(原型机)   无人驾驶飞机   靶―1、靶―1改   靶―2系列: 靶―2、靶―2甲、靶―2B、   BJ―7104   靶―3   靶―4   靶―5系列: 靶―5、靶―5甲、靶―5乙   靶―6超音速靶机(原型机)   靶―7(ASN―7)   靶―8   靶―9(ASN―9)舰载靶机   靶―10   靶―11   靶―12(ASN―12)系列: 靶―12A、靶―12B 、靶―12B1   ASN―15   ASN―104/105侦察机系列: D―4(民用型)、DK―4、ASN―104、ASN―105、ASN―105B   ASN―206系列: ASN―206、ASN―206A   无侦―5(长虹―1)系列: 原型机、生产型、改进A型、改进B型、反辐射型(88年测试)   D―5(长空―1)系列: 原型机、长空―1中高空靶机、长空―1A取样机、长空―1B低空靶机、长空―1C高机动靶机、长空―1D、长空―1E超低空靶机、长空―1M技术模拟验证机   长空―2超音速靶机   北京―4高空高速靶机(原型机)   北京―5(验证试验机)   04型无人驾驶飞机技术验证机   轰―5靶(验证试验机)   BJ―7406   BJ―8607   歼―7靶   YK―7小型靶机   S―100靶机   W―30侦察机   W―35侦察机   W―50侦察机   直―1无人驾驶直升机   直―2无人驾驶直升机   海鸥无人驾驶直升机   Z―5Ⅱ遥控直升机   云笛型无人驾驶直升机   翔鸟型无人驾驶直升机   蜂王―1型微型无人机   南航―1   BKK―003   蜂鸟―1   隼鹰―2  WZ2000/WZ2000A型多用途隐形无人驾驶飞机(方案)   高原型多用途无人驾驶飞机(方案)   电子对抗型无人驾驶飞机(方案)   反辐射型无人驾驶飞机(方案)   舰载多用途无人驾驶飞机(方案)   远程战略无人驾驶侦察机(方案)   长航时中远程多用途无人驾驶飞机(方案)   倾转翼无人驾驶直升机(方案)   无人驾驶战斗机(早期预研)   轻型/超轻型飞机   HFY―5 、KJ―4A 、HU―1、HU―2 、SJ―1 、蜂鸟―1 、普兰―1 、宝鸡―1 、CA―1 、Q―1 、Y―1 、SY―1、SY―5 、GT―500 、S―902 、FT―300 、海鸥―200 、京洲―1型超轻型直升机、A―1、A―1A、A―1B 、A―2、、A―2C 、小鹰―100 、蜻蜓―5(W―5)、、蜻蜓―5A(W―5A)、蜻蜓―5B(W―5B)、蜻蜓―6(W―6)、蜻蜓―6A(W―6A)、蜜蜂―1(M―1)、蜜蜂―2(M―2)、蜜蜂―3(M―3)、蜜蜂―3C(M―3C)、蜜蜂―3D(M―3D)、蜜蜂―4(M―4)、蜜蜂―4A(M―4A)、蜜蜂―5(M―5)、蜜蜂―11(M―11)、蜜蜂―16(M―16)超轻型直升机、蜜蜂―22(M―22)超轻型直升机、AD―100、AD―100T、AD―100S、AD―100TS 、AD―200A、AD―200B、AD―200HB 、EV―97(中外合作)   特种飞行器   冲翼艇/地效飞机 “天鹅“、信天翁―1、信天翁―2、信天翁―3、信天翁―4 、DXF―100、DXF―200、100座客运型(研制中)、400座军用运输型(论证中)   特种飞机 空中预警机: TU―4改(空警―1)、运―8改(海军型)、A―50E改(空军型)、相控阵预警机(方案)   电子侦察机: TU―4改、轰电侦―6Ⅰ/Ⅱ、TU―154M改、运―8改   战略侦察机 侦―2(U―2国产版)、轰侦―6、TU―154M改   战术侦察机 MIG―15改、MIG―17改、歼侦―6系列高空改装型/低空改装型/全空域专用型、歼侦―8、轰侦―5、轰侦―5甲   电子干扰机 TU―4改、IL―12改、轰电―5、轰电―6、轰电―6Ⅰ/Ⅱ/Ⅲ、强电―5、运电―8、轰电―7A(方案)、直―9A改、TU―154M改   空中加油机 轰油―6、轰―6D改、运―8改、SU -30MKK(伙伴加油吊舱)、伊尔―78”富翁“(洽购苏俄)   无人驾驶飞机母机 TU―4改、轰―6改、运―8E   森林灭火机 水轰―5B、运―8G(方案)   通信中继指挥机 直―9A改、运―7改、运―8改(样机,空地方案)、运―8改1(论证中,对潜战略通信)   侦察校射机 直―9A改、直―11改(方案)   海上巡逻/警戒机 运―8X、运―8改   反潜巡逻机 运―8改、运―7―200BF(方案)、”信天翁“科研试验机   失重试验机: 歼教―5改   弹射教练机: 轰―5改、歼教―6改   发动机试车台: 226型(086项目,测试涡桨扇11/涡扇10/涡喷14等航发,由轰6改装)   变稳模拟试验机: 变稳―1(歼教6改)、变稳―2(歼―8ⅡACT)、K―8V、强―5ACT   飞行试验机: 歼―7BS、歼―7FS 电子系统试验机: 呼唤―2、运―8C改、AN―24火控雷达试验机、AN―26电子对抗试验机   武器系统试验机: ”鹰“(轰―5改,测试YJ81)   直升机试验机: 直―9鱼叉著舰系统试验机   舰载滑跳起飞技术验证机: 歼―6改、歼―8IIG   隐形技术验证机: 轰―6改   导航校验机: 空中国王、AN―26改 。
      

    y***

    2019-02-24 14:56:39

其他答案

    2019-02-24 14:55:20
  • 上面的大哥已经很具体了

    m***

    2019-02-24 14:55:20

  • 2019-02-24 14:48:17
  • 在铁血网上全有,而且配图,你不妨去看看

    赵***

    2019-02-24 14:48:17

  • 2019-02-24 14:42:27
  • 包括民用的吗?

    青***

    2019-02-24 14:42:27

  • 2019-02-24 14:40:18
  •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空军现役兵力为42万人,包括战略部队和22万的防空兵在内。空军分为7个空军战区,分属陆军7大军区。7 个空军战区分别编成空军师、地对空导弹部队、高炮旅和雷达团。中国空军现有兵力包括航空兵(装备轰炸机,攻击机,歼击机,侦察机和运输机等),地对空导弹部队,高炮部队和无线电技术部队。
      空军序列约有40-45个航空师,15-17个防空师;共有3000余架作战飞机(500-600架可携带核武器,250架直升机),约500-600座地对空中程导弹发射装置。当代中国空军主战飞机的机型为:重型战斗机苏-27;轻型战斗机歼-10;战斗轰炸机苏-30。
      另有歼-8系列、歼-7系列、歼-6系列及强-5对地攻击机;最新型战机则有多用途轻型战斗机“枭龙/FC-1”(原名超七/FC-1)及歼击-轰炸机“飞豹/FBC-1”。 目前,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共编成直属空军司令部指挥的4个空军军,以及配属7大军区空军司令部的8个指挥所。
      4个空军军司令部为:空军第1军(长春)、空军第7军(南宁)、空军第8军(福州)、空军第10军(大同)。8个空军指挥所分别为:大连指挥所(原空军第3军)、上海指挥所(原空军第4军)、唐山指挥所(原空军第6军)、乌鲁木齐指挥所(原空军第9军)、西安指挥所(前空军第11军)、昆明指挥所(前昆明军区空军司令部)、武汉指挥所(前武汉军区空军指挥所)及拉萨指挥所。
      军级及指挥所级下面设有44个空军师,分别包括有歼击师、轰炸师、强击师、侦察师与运输师等专一机种师及航空混合师,其中以歼击师数量最多,约32个。每个空军军下设2至3个强击师及歼击师,各指挥所则各种混合编成空军师与专一机种师均有。每个歼击师下设3个团,每团各有1个飞行大队和1个机务大队,目前还成立了夜航大队;各飞行大队下设2个飞行中队,各中队计有4架歼击机。
      每一歼击师共编成120架战机,每一歼击师的飞行员及地勤人员约有2000名;轰炸师的编成与歼击师相同,但每师的轰炸机编制约95架。除了飞行师之外,空军还设有10个高炮旅,约有4个高炮旅是由高炮及地空导弹部队合组成防炮导弹混合旅,主要是部署在沿海地区,此外,还有一支直属中央军委及空军司令部指挥的快速反应部队―空降第15军。
       我们认为,为了因应当前的军事形势变化及配合中国军队“积极防御”的国防指导原则,空军部队有必要合理划分“国土防空区”及“战略警戒区”。所谓“国土防空区”,就是将我国国土范围内的所属领空根据空军有关军事部署划分为若干个防空区(最好不要硬性附属陆军军区,彻底改变空军部队从属陆军的“老传统”),专责保卫防区范围内的领空安全。
      各个防空区成立一个空防指挥部(由现行各个指挥所改制),统辖区内所属的空防战机部队、空防导弹部队、高炮部队、雷达部队及电子战部队。各防空区之间应该建成一个战备信息协调网络,从而为我国领空编织出一张“疏而不漏”的天网。从五六十年代始,我国生产和配备了数千架歼-6、歼-7战斗机,时至今日,当然都成了“古董级”的现役飞机。
      许多外国军事专家据此认为中国空军总体战力落后,不堪一击。殊不知经过一番有效的现代化改装,这些前线型格斗战机在以视距作战为主的空战中仍然是大有可为,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继续成为我空军担任国土防空任务的中坚力量。据资深航空专家指出,现代空战主要在5000~8000米的中层空域内进行,当战斗机进入作战状态时,最佳的飞行速度是0。
      8~0。9马赫(即亚音速),而歼-6及歼-7恰好正是这种以亚音速见长的战斗机。因此,在以逸待劳的本土防卫空战中,仍丝毫不落下风;况且我们还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若有侵略者胆敢进犯,必然让其有来无回。这一点,恐怕要让那些纸上谈兵的“唯武器论”专家跌破眼镜了。
       此外,空军司令部是否可以考虑在海南岛增设一个军,其下辖一个远程攻击机师及一个歼击机师(现时的可用机型为苏-30MKK及歼-10、歼-11,将来的新机型可能是FB-2000)。由于目前海南岛仅配置了一个海航第8师,面对广阔的南海海域,空军战力似乎过于单薄。
      如能增设一个空军军,此一部署既能加强我国在南海海域的空防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落实空军向“攻防兼备”的战略转型,着重监视美国海军的新加坡樟宜基地以及第二岛链上的关岛基地,并对南海周边国家形成足够的战略威慑,以及为保障我海上石油运输线的海军舰队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
       我空军当前的战略发展,仍然是要明确区分战略空军及战术空军的作战职责,根据各自所承担的作战任务全面推动下一步的空军现代化建设。在战略空军层面,我空军首先必须大力加强远程空基核打击力量。在我国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武体系中,空基核武是最弱的一环。
      由于担任中国空军现役战略打击主力的轰-6型(TU-16)轰炸机不具备空战能力,在现代化防空系统的防卫下显得非常脆弱,所以,在空基核武体系方面充其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运载平台。以美军的B-52战略轰炸机为例,由于其航程远、载弹量大,现阶段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担任远程巡航导弹的武器平台,由战略轰炸机把远程巡航导弹载运到敌人国境防空的安全距离外,等待命令再发射导弹。
      这不但增加了攻击决策的弹性,也延伸了巡航导弹的攻击范围。而轰-6因其载弹量及航程与歼-11(即国产Su-27)战斗轰炸机比较并不具有太多优势,但战场存活率却又远低于歼-11,所以,在中国空军未来的空基战略核打击力量上,老式的战略轰炸机应该逐渐由配备远程巡航导弹的新式歼击轰炸机所取代。
       在战术空军层面,鉴于“打赢现代化局部战争”是我军现阶段最主要的战略任务,因此以歼-10以及歼-11战机为主搭配空中预警机、空中加油机以及电子战机的混编作战机群,将会是构成当代中国空军战术空军方面的主力。战略运输也是当代中国空军建设的另一项主要任务。
      现阶段,以运-7、运-8,以及少量伊尔-76所组成的战略运输部队实在无法完成现代化局部战争中快速反应的要求。根据国外专家评估,如果从现在起,中国空军对运-8改型以及伊尔-76能以每年各有三架的速度投产服役,到了2010年,中国空军应该可以拥有一支实力相当的战略运输机队来担任现代化局部战争中快速反应部队运输的骨干。
       在防空能力方面,不仅整体性能优于美国爱国者导弹的俄制S-300防空导弹早已大批量装备,我空防部队更已建成由先进雷达系统、多种射程的防空导弹和防空快炮组成的覆盖远、中、近程以及高、中、低全空域的先进防空体系。现阶段,加紧实现拥有先进的空中预警和指挥控制军机对于中国空军战力的大幅提升具有关键意义。
      若一旦成军将形成完整的陆、海、空、天、电磁全维一体的联合作战能力(现时我国所拥有的先进军用卫星系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对特定目标的侦察发现,但对于特定时间高速机动的导弹、飞机、舰艇类目标则不具备实时发现和跟踪指挥能力)。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预警机项目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已取得决定性成果,自此该项高技术关键装备已不再受制于人,更在今后的技术升级和装备数量上亦不存在瓶颈和障碍。
      随着中国空军对这一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克,步入世界空军强国之列指日可待。 在后勤保障方面,我空军曾经犯过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低级错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海军航空兵部队在广东雷州半岛的遂溪机场,部署了当时从俄罗斯进口不久的新式苏-27战斗机,每架价值2500万美元,约合两亿多人民币;而雷州半岛是台风经常出没的地区(俗称台风走廊)。
      但由于空军部队在室外摆放飞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各级指战员头脑中根本没有建立机库的概念(尽管电视新闻中经常出现西方空军机库的镜头),以致发生了洪水与暴风损坏多架苏-27战机的重大事故,造成了人民财产的极大损失。又如我国海南岛最高气温40度,降雨量年平均2000毫米,但部署在海南岛的歼8-II战斗机仅停放在老式的土堆型机堡,根本没有厚实的顶盖保护,也同样逃脱不了一年四季露天风吹日晒的命运。
      事实上,就连一些“第四世界”国家的空军都知道好飞机就必须为其修建好的全封闭式堡垒机库的道理。鉴此,我空军如能在上述几个方面加以大幅度的观念及制度改革,其战斗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真正成为一支具有高质量、高战力的空中打击力量。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空军的下一代新式战斗机将会如何发展。
      目前,我们只能从公开报刊的片言只语中知道,我国确实已在研制自己的第四代战斗机。我们无从得知中国的第四代战机究竟是何种模样,不过我们可以从战场需求的角度分析一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战斗机。2010年后,中国空军可能面对的对手主要有美国空军的F-15C、F/A-22、F/A-18E/F、F-35等机种,考虑到全寿命期的战场背景发展,战斗机将面对的目标很可能还包括各种无人战斗机、高超音速侦察机甚至是飞行段大多在大气层外的轨道轰炸机。
      根据这些条件,常规的战术战斗机显然不能完全满足使用需要,除去一种能有效对抗各种后三代、第四代战斗机的战术战斗机外,未来中国需要的武器很可能还包括高空高超音速截击机和可拦截大气层外飞行器的远程导弹。 就战略战斗机而言,中国空军综合各种因素后将未来新一代轰炸机定位为:远程/重型/歼击-轰炸机。
      要求具有未来歼击机的自卫能力和格斗能力;具有远程攻击能力;具有大载弹量;制造难度小和价格适宜,可大量装备部队的歼击/轰炸两用(一机多型)战机。由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设计的T-4MS是俄罗斯研发的新一代战略轰炸机,而SU-34同样是“苏霍伊设计局”在SU-27基础上开发(并由SU-32FN改进而来)的一种重型歼击-轰炸机。
      因此,中国空军看中了SU-34的先进的突防和生存能力,又看中了T-4MS的远程作战能力和巨大的载弹能力,最终选择了取长补短的“T-4MS+SU-34结合型方案”作为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其研发代号为FB-2000型。 就战术战斗机而言,中国的第四代战斗机追求的技术指标可能还是主要集中在超音速巡航、隐身、超机动和高度智能化等方面。
      由于中国并不像美国那样追求全球霸权,因此并不需要一切武器都要满足所谓“全球战略”的要求。中国空军未来的战场将主要存在于第二岛链之内的海空区域和自身的国土防空,在航程方面亦不需要追求F/A-22的标准。此外,由于近期苏-27、苏-30、歼-10以及升级中的歼轰-7A和歼8新型机的数量仍处于高速增长期,凡此种种已足以说明,中国空军就在近年即有望成为东亚地区首屈一指的、攻防兼备的强大空中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预见,几年后即便是美国空军,在其F-22和F-35等第四代先进战机大批量装备之前与中国空军相比也未必拥有多大优势。而且已有未经证实的消息传出,中国空军的第四代先进战机早已进入全速发展阶段,各方面性能足堪与F-22相匹敌,显示中国空军正处于向当代世界空军强国的全力跃进之中。
       。

    珍***

    2019-02-24 14:40: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