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砍伐树木的危害

首页

砍伐树木的危害

砍伐树木的危害越多越好,而且要具体,有解释.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2-19 18:19:44
  • 1,首先是园林部门没活干,形成大量待岗下岗人员,造成社会不稳定!对我市的和谐社会建设不利!
    2,相关人员没有回扣拿,使社会总体收入水平下降!
    3,城市建设资金无法下拨,有关部门的餐费剧烈下降,造成我市餐饮也及娱乐服务业产值整体下滑!
    4,相关单位(电信,电力.城管...)也会由于不砍树造成直接间接的资金投入减少至少XXX万元!影响我市GDP  的增长,减少的就业人数及相应回扣款也不在少数!
    5,相关领导任内的宏图大业.丰功伟绩怎么体现?
    6,增加中...,,
    所以树还是要砍的!
    

    龙***

    2018-02-19 18:19:44

  • 2018-02-19 17:19:44
  •   最能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沙漠化。 
    在全世界以柴禾为燃料的人口中,我国农民占一半左右。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烧柴短缺的问题,这种状况使农民将一切有机质能源,如稻草、秸杆、蒿草等充作薪柴,使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条件恶化,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
      干旱地区,过度砍伐则易引起沙漠化,干旱和荒漠地区植物生长缓慢,如青海柴达木,一株胸径6厘米的麻黄,需生长50~60年,这些林木一旦被砍伐就很难恢复,甚至从此变成沙漠或戈壁。然而,由于人口发展对薪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而砍伐林木的数量有增无减,许多干旱荒漠地带的天然耐旱耐寒植物,正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甚至灭绝,西北部许多地区迅速沙化,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是气候规律失衡。 缺少了氧气的供给,也少了一个防风固沙的屏障。 生态的环境被占具,生物圈规律被破坏了。气温会升高,制造成了气候的不规律的变化。例如东非肯尼亚9月下雪,就被怀疑是因过度砍伐树木所致。 。

    h***

    2018-02-19 17:19:44

  • 2018-02-19 16:19:44
  •   好处: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在沙漠地区防止沙化,造成‘楼兰之死’的悲剧。 
    3。净化空气。 
    4。给鸟类带来了欢乐。 
    5。美化城市。 
    。。。。。。 
    坏处: 
    1。二氧化碳太多了,空气浑浊。 
    2。加速了沙化的进程。
       3。动物,鸟类没有了家园。 。。。。。。 我们仍可以选择我们利用环境的方式。但是,如果我们今天浪费无度,那么我们的孩子明天将无法做出同样的选择。当我们理智地利用资源时,我们是在尊重下一代对我们的信任。每代人都有权拥有安全健康的环境以及这一环境提供的机遇。
      诸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危机等环境威胁都在儿童身上造成了最严重的损害。它们将继续带来灾难,因为今天的过错必将殃及明天。盲目使用水资源已经造成了全球危机。水传播的疾病和安全用水短缺使得数百万儿童患病和死亡,而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全世界有10多亿人无法获取清洁的用水,有20多亿人没有象样的厕所。
      适当的资源管理对于保持儿童健康意义重大。我们必须马上行动!世界属于儿童。我们只是世界的管理者。即使在我们使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对这些资源加以保护,以保障我们的孩子拥有健康环境的权利。大声疾呼,改变我们利用资源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保护我们的孩子们的世界。
      我们大家都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吗?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地球也太容易被破坏了,我希望同学们都快快行动起来吧,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可是有的人随意损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有的木料厂,想得到许多木材,他们就不择手段,到森林中乱砍乱伐,使以前茂盛的森林,条条小溪,景色迷人,成了现在光秃秃的一片,清澈的小溪已经变成了沟壑,浑浊的河水从中流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据考察:1、黄河上的水本是比较清的,再流经黄土高原后,水里的泥沙才多起来,水也变黄了。
      2、在黄土高原上,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有许多沟壑。3、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会把土地冲出一条条的沟,有树木、草覆盖的山坡流下来的水较少,较清;没有树木、草覆盖的山坡流下来的水较多,比较浑。不知道那些乱砍乱伐的人们可曾想过这样惨不忍睹的后果,如此下去,结果会不堪设想。
       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的空气、土壤、山山水水。保护大自然的植树、动物,特别是那些珍稀动植物。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人都要关心,人人都要尽力。 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不随手扔垃圾。
      假如每人扔一点垃圾,地球上会布满垃圾,地球将会无药可救。如果每人都植上一棵树,就会为地球添上不少绿,那时,我们的家园就会变成绿色天堂。 植树种草,绿化荒山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少年儿童要响应祖国号召,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让我们都来精心的保护地球吧,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家园、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地球只有一个,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我们死抱陈旧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法和做法,人类无疑是在为自己自掘坟墓。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在这个星球上,自然资源和环境是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人类在开发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强者的角色,给人类创造出了许多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过度地、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使地球自身超过了所能承受的程度,资源受到了大量损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导致了人口膨胀,资源过度消耗、大气污染、水资源枯竭、环境遭受破坏等多种环境恶化的危机,沙尘暴天气就是环境破坏的一个明显例证。
      地球以它特有的方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在沙尘暴的侵袭下,人类又扮演了一个可怜、可悲的弱者的形象角色。没有谁能独自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全世界的公民联合起来,共同参与,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地球环境危机。 要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增强公众对资源与环境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提高公众保护地球的自觉性已迫在眉睫。
      要树立人们善待地球、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意识,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为目标,长期坚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让地球不再诅咒人类,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地球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请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请善待地球!!!!! 。

    c***

    2018-02-19 16:19:44

  • 2018-02-19 12:19:44
  •   1 森林对降雨的影响 
    陆地降雨的根本原因,是大气环流。当来自海洋的水蒸气到达大陆以后,通常会引起降雨的 。然而在局部地区,由于森林植被状况不同,其降雨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森林植被多的地方 多降雨,森林植被少的地方少降雨,没有森林植被的地方甚至不降雨。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降雨与地表反射率有关。所谓地表反射率,是指地球表面对太阳光辐射的反射能力。影响地表反射率的因素很多,太阳照射角度的高低,无空状况,以及地表的形状,对地表反射率都会产生影响。其中以地表形状最为重要,地 表粗糙度高,颜色深、湿度大,地表反射率即低;地表粗造度低、颜色浅、湿度小,地表反 射率即高。
      森林植被的高低、疏密和有无,是决定地表反秧率的主要因素。灌木丛的反射,要比森林高;田野和草原的反射率,要比灌木丛高;沙漠和半沙漠的反射率,要比田野和草原高。 在地球表面,同时存在上升气团和下降气团。上升气团将水蒸气输送到高空,被冷却凝结,形成降雨;下降气团则相反,在气团下降时干燥的空气被压缩,引起抑制降雨。
      地表反射率高的地方,使光能大部分消失于大气层中,导致地面附近空气变冷,不断下沉、蔓延,从而破坏了积云成雨的条件,使降雨的概率大大降低。森林植被多的地方,地表反射率低,降雨量高,森林植稀少的地方,地表反射率高,降雨量低,即是与此有关。 森林植被影响成云降雨的另一个原因,与生物核有关。
      植物的枝叶腐烂以后,其生物核仍然存在,颗粒微小的生物核飘浮在地表的上空。当水蒸气到来以后,常常附着在生物核上,以 生物核为核心不断积聚,最后形成比较大的水珠,从空中跌落下来,形成降雨。森林植被茂密的地方生物核多,容易成云降雨;森林植被稀疏和没有森林植被的地方,由于缺乏生物核,即使有了水蒸气,也不容易形成水滴,出现降雨。
      这种雨滴形成过程需要生物核,与露水附着在植物叶片上相似,其道理是相同的。 森林影响成云降雨的说法,是国外科学家在60年~70年代提出来的。根据这个理论,人们对全新世的初期,即距今7000年~5000年的时候,地球出现了高温期,大量的冰壳融化,水能源特别充沛。
      中国古代大禹治水的传说,所反映的便是这个时期的情况。这个时期也正是人类文明大发展的时代,中国古代的文化,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此后气候转向干旱,特别 是距今3000年以后,干旱不断加剧,其间虽有小有波动,然而却不能改变干旱化的趋势。据研究,当时的降雨量只有全新世初期的1/3左右。
       气象学家傅抱璞认为,森林植被的蒸腾,增加了空气湿度,使大气不稳定性加强,形成了有利的降水条件,因此,使地方水气或外来水气在本地的降水都有所增加。 他还对我国西北地区全面绿化以后,降水的可能变化作了理论估算,认为在夏季可能增加降水量110毫米;全年可增加176毫米。
      还有资料认为,干旱地区的护田林,增加土壤水分20毫米~45毫米。 并且有人计算过,5万亩森林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但造林以后对地下水位及下游地区的河水水位、水量的影响如何,尚未见到报道。 ## 森林对气温的影响 ##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尤其北方地区)夏季高温酷热天气出现频繁,继1994年之后,1997年和1999年两年的酷暑难耐,人们至今记忆犹新,据气 象家们对100多年来全球气温资料的分析,全球平均气温已升高了0。
      3℃~0。6 ℃,其中最暖的十几个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因此,在全球气候趋暖的大背景下,酷热天气出现频率的增加是理所当然的。据悉,全球气温升高与C02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酷热天气的频繁出现,再次告诫人们,应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减少森林砍伐,大量植树种草,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以减缓或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
       ## 关于我国天气情况的数据 ## 2002年5月31日,北京的温度高达35摄氏度。如火的阳光,肆无忌惮地炙烤着北京大地。 2001年,我国七大水系监测的752个重点断面中,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占52.8%,而Ⅰ~Ⅲ类水质仅占29.5%;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黄河、淮河和辽河水体污染加重。
       有材料显示,全国700多条河流总长约为10万公里,目前已有46.5%的河水受到污染,10.6%的河水严重污染,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湖泊减少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公顷,占现有面积的26.3%。
      水资源的匮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我国年排放污水800多亿立方米,城镇日排污水约为1.37亿吨,污水处理率仅为6%,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或部分处理后排入江河湖海。 在开展大气质量监测的341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二、三级和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各占1/3,与上年相比,城市空气质量基本持平。
      2001年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与上年相比略有减少。 世界上土壤流失每年250亿吨,亚洲、非洲、南美洲每公顷土地每年损失表土30吨~40吨,情况较好的美国和欧洲,每公顷土地每年损失表土17吨,按后者计算,每年损失的表土比形成的表土多16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17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肥就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年生产的化肥总量。
      全国200多个贫困县中的87%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水土流失直接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展。目前,中国有1.7亿人口受荒漠化危害和威胁,大量农田和草地受到荒漠化危害,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160亿立方米~250亿立方米。我国北方地区沙漠面积约为110万平方公里,加上沙漠化土地面积达153.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5.9%。
      过去50年,我国耕地累计减少4.2万平方公里,且土地质量明显下降,环境退化和人为滥占耕地,使我国近13亿人口赖以生存的沃土和耕地不断减少。 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59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6.55%,与前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森林面积、蓄积量继续保持双增长,林木的生长量大于消耗量;中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三化”(退化、沙化、碱化)草原面积已达13500万公顷,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过去100年中,全球近一半的湿地和森林消失,热带雨林砍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9%的树种处于灭亡的危险边缘;目前,我国草原退化面积已经达到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的速度退化。 地面研究及近20余年的卫星数据资料表明,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几乎所有的地球景观,改变了植被,改变了景观净化水和空气的能力,影响到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迁移,改变了生物多样性。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 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根据对100多份全球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3~0。6摄氏度。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分析表明,虽然地球演化史上曾经多次发生变暖--变冷的气候波动,但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温室效应增长可能是主要因素。   温室效应是地球气候正在变暖的自然现象。大家知道,我们人类的呼吸吸入的是氧气,排出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就像一个大棉被盖在半空中,使大气不断变暖,使得地球平均气温越来越高,这就是温室效应。
      住在北方的人可能说,地球变暖有什么不好?冬天我们就不用再穿厚厚的棉衣了!实际上,温室效应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是自然生态会发生变化;土地荒漠化,森林退向极地,雨量增加,冬天更湿,夏天更旱,旱涝灾害增加,热带将酷热无比,人类难以生存。其次是两极冰块大面积熔化,使海平面上升,那将使生活在沿海的占世界1/3的人口无家可归,世界许多港口城市淹没于一片汪洋之中。
      造成温室效应,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过度增加的原因是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速增长,再有就是森林过度砍伐。工业增长造成空气严重污染,而森林砍伐断送了人类的氧气仓库,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光合作用呼出氧气,人类无休止地砍伐森林,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美***

    2018-02-19 12:19:4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