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岩溶作用有哪些?

首页

岩溶作用有哪些?

岩溶作用有哪些?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2-22 15:25:58
  •   1)溶沟、石芽溶沟是可溶性岩层表面上的一些沟槽状凹地,是由地表水流(主要是片流和暂时性沟状水流)顺坡地沿节理裂隙,长期进行溶蚀作用的结果。在溶沟间突起状的石脊称石芽。石芽与溶沟的高度、深度一般不超过几米。被松散盖层覆盖的称为埋藏石芽。
    2)岩溶漏斗在岩溶强烈发育区,地表经常出现的一种漏斗状凹地称为岩溶漏斗。
      它平面形态呈圆或椭圆状,直径数米至数十米。深度数米至十余米。 岩溶漏斗的形成过程,是地表水流沿垂直裂隙向下渗漏时使裂隙不断扩大,先在地面较浅处形成隐伏的孔洞,并随着孔洞的扩大上部岩土层逐步崩塌,最后陷落成漏斗。 3)落水洞来源:落水洞是地表岩溶与地下岩溶的过渡形式。
      其表面很少有碎屑物堆积。常是地表通向地下河、地下溶洞或地下水面的孔道。它形成于地下水垂直循环极为流畅的地区,是流水沿垂直裂隙进行溶蚀、冲蚀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的产物。 4)干谷、半干谷及盲谷 岩溶地区当地壳上升时,地表河流不是随之下切,而是沿着后期在谷底上发育的岩溶孔道(漏斗、落水洞等),将水吸干,谷底干涸遂形成干谷。
      有些干谷在暴雨季节尚排泄部分洪水,则称半干谷。干谷的形成也可以由于河流发生地下截弯取直现象,使原来的地表弯曲河段变为干谷。因此在干谷地段常保留昔日河流冲积物的残余。 5)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来源:在高温多雨的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性纯、厚度大、产状平缓、分布广的碳酸盐岩地区地表流水的侵蚀、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以及沿节理裂隙所进行的机械崩塌等综合作用,使得地表可溶性岩土层表面形成峰丛、峰林、孤峰和溶丘等岩溶现象。
      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又可总称为峰林地形,它们是岩溶地区的主要正地形。

    我***

    2018-02-22 15:25: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