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跪求六十个成语加各个成语的意思!

首页

跪求六十个成语加各个成语的意思!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8-30 14:36:01
  •   没有要求吗?那来点励志的吧,关于学习的。。学和习字各50个。。。望采纳谢谢!  学:1。 学书学剑 〖解释〗学文练武。
    2。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 〖解释〗俭:节省;奢:奢侈。穷人不学也会节俭,富人不学也会奢侈。指人的思想受环境习惯的影响
    3。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解释〗所学的不是实际工作所用的,有用的又没有学。指学和用脱节背离
    4。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解释〗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5。 以学愈愚 〖解释〗指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6。 一家之学 〖解释〗自成一家的学派。
    7。 鹦鹉学舌 〖解释〗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8。 鹦鹉学语 〖解释〗鹦鹉: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
      比喻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亦作“鹦鹉学舌”。
    9。 用非所学 〖解释〗所用的不是所学的。指学用不一致。
    10。 幼学壮行 〖解释〗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11。 真才实学 〖解释〗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12。 杂学旁收 〖解释〗杂学:各种各样的学问;旁:广泛。多方面广泛地吸取和积累知识
    13。 自学成才 〖解释〗靠自学而成为有用的人才
    14。 冬烘学究 〖解释〗冬烘:形容懵懂,浅陋。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15。 不学面墙 〖解释〗面墙:面对墙壁,一无所见。形容不学习而无知
    16。 八砖学士 〖解释〗八砖:八行砖。指懒惰的人
    〖出处〗唐·李肇《翰林志》:“唐时冬中日影及五砖为入署办公之候,李程官翰林学士,性懒,日过八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
      ”
    17。 种学绩文 【解释】培养学识,积累文才。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種學績文,以蕃其有。”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國家之意,本欲使之種學績文,以爲異日公卿之儲。”明宋濂《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種學織文,名播於邇遐。
      ”
    18。 种学织文 【解释】见“種2學績文”。
    19。 巨学鸿生 
    【解释】学识渊博的人。语本汉扬雄《羽猎赋》:“於兹乎鴻生鉅儒,俄軒冕,雜衣裳,脩唐典,匡《雅》《頌》,揖讓於前。
      ”《新唐书·郑覃传》:“願與鉅學鴻生共力讎刊,準漢舊事,鏤石太學。”
    20。 学以致用 
    〖解释〗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21。 学无止境 
    〖解释〗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出处〗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22。 学如登山 〖解释〗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出处〗三国·魏·徐干《中论·上·治学》:“夫听黄钟声,然后知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
    23。 学步邯郸 〖解释〗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24。 学而不厌 〖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5。 学非所用 〖解释〗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
      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出处〗《后汉书·张衡传》:“必也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
    26。 学富才高 〖解释〗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出处〗明·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不能作文,虽学富五车,忠如比干,孝如伯奇、曾参,亦冥冥没没而已!”
    27。
       学富五车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28。 学贯中西 〖解释〗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的。
      ”
    29。 学海无涯 〖解释〗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出处〗明·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30。 学究天人 〖解释〗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
      形容学问渊博。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习:
    1。 避嚣习静 〖解释〗嚣:喧哗,吵闹;习:习惯于。躲开喧闹,安于清静
    〖出处〗《追求》:“现在她已经住在医院里,既然不是有病,那就有点避嚣习静的意味了。
      ”
    2。 习与体成 【解释】犹言习与性成。《孔丛子·执节》:“作之不變,習與體成,則自然矣。”
    3。 习焉弗察 【解释】犹言习焉不察。清梁章鉅《浪迹续谈·孙白谷》:“此實傳庭,又或誤以爲‘傅庭’,耳食之徒,遂習焉弗察耳。
      ”
    4。 习俗移人 【解释】本作“習俗移性”。谓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本性。《晏子春秋·杂上二三》:“嬰聞:汩常移質,習俗移性。”《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安定山谷之間,昆戎舊壤,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李善注:“言豈隨懷安貪鄙之俗,而移人之本性者哉!”清夏燮《<中西纪事>後序》:“嗟嗟,習俗移人,賢者不免;是非所判,行路皆知!”
    5。
       习非胜是 【解释】见“習非成是”。
    6。 习非成俗 【解释】谓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晋葛洪《抱朴子·疾谬》:“盃觴路酌,絃歌行奏,轉相高尚,習非成俗。”
    7。 习若自然 【解释】犹言习惯若自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十八九,少知砥礪,習若自然,卒難洗盪。
      ”
    8。 习而不察 【解释】习惯了从而察觉不到细微变化。
    9。 习以成性 【解释】1。原谓养成习惯即成本性。北齐刘昼《新论·风俗》:“人居此地,習以成性,謂之俗焉。”唐白居易《策项》:“臣聞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
      ”2。一般用以指坏习惯不易改变。宋司马光《乞罢保甲招置长名弓手札子》:“鄉村無賴子弟……飲博遊蕩,習以成性。”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由是而之習以成性,居官則不畏三尺,任職則不畏簡書,攫金則不畏市人。”
    10。 习为故常 【解释】犹言习以为常。
      明沈德符《野獲编·勋戚·沈禄》:“蓋承成化以來,濫授冗員,俱以中旨批出,遂習爲故常,不以爲怪也。”
    11。 习惯自然 【解释】习惯成自然。
    12。 右军习气 〖解释〗右军: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比喻一味摹拟古人,不能自创一格。
    〖出处〗清·宋曹《书法约言》:“既脱天腕,仍养于心,方无右军习气。”
    13。 习焉不觉 【解释】犹言习焉不察。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改漫爲熳,不知起於何時?焉烏成馬,習焉不覺,殊可怪也。
      ”
    14。 相习成俗 【解释】即“相習成風”。
    15。 习以成风 〖解释〗风:风气。习惯了,就形成了风气
    〖出处〗宋·朱熹《谏诤》:“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择其不敢言之甚者为台谏,习以成风,如何做得事。
      ”
    16。 朝益暮习 〖解释〗朝:白天;益:增加;暮:晚上。白天学习新知识,晚上就温习。形容学习用功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仲·弟子职》:“朝益暮习。”
    17。 积习成常〖解释〗积习:长期的习惯;常:普通,平常。
      一种做法长期去做便成为惯例,被视作正常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暑亵薄日,自使人黑,积习成常,以黑为美。”
    18。 积习渐靡 〖解释〗积习:长期的习惯;靡:通“摩”,接触。指好的或坏的习惯都是从细微处开始,逐渐形成的
    〖出处〗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施》:“积习渐靡,物之微者也,其入人不知,习忘乃为常。
      ”
    19。 安其所习 〖解释〗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20。 安于所习 〖解释〗安:习惯于。
      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出处〗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21。 百里异习 〖解释〗异:不相同;习:风俗习惯。相隔百里远的地方风俗习惯就不同
    〖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问上》:“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
    22。 成规陋习 〖解释〗指由于普遍效法而成为社会准则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或做法
    23。 耳习目染 〖解释〗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
    24。 风成化习 〖解释〗习:习惯。指形成风气与习俗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逸民》:“纷扰日久,求竞成俗,或推货贿以龙跃,或阶党援以凤起,风成化习,大道渐芜。”
    25。 风俗习惯 〖解释〗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出处〗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不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自以为是,看不起人家。
      ”
    26。 习无不精 〖解释〗习:学习;精:精通。学习没有不精通的
    27。 遗风余习 〖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同“遗风余俗”。
    28。 循诵习传 〖解释〗①指习惯于读死书、传旧闻。
      ②指诵习。
    29。 循常习故 〖解释〗循常:遵循常规。习故:学习陈旧的作风。遵守旧规,沿袭先例。形容因袭保守,不愿变通。亦作“循故袭常”、“履常蹈故”、“遵常守故”。
    30。 染风习俗 〖解释〗指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这里您可以查询成语的读音、出处、含义。可以输入完整成语或者部分字,比如: 与众不同 举一反三 两小无猜 指桑骂槐 开卷有益 成功。。。  赶紧输入您想要查询的成语试试吧!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表示一定的意义。
      在这里您可以查询成语的读音、出处、含义。可以输入完整成语或者部分字,比如: 与众不同 举一反三 两小无猜 指桑骂槐 开卷有益 成功。。。  赶紧输入您想要查询的成语试试吧!。

    白***

    2018-08-30 14:36: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脑筋急转弯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