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有何重要性?

首页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有何重要性?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10 05:35:43
      0。3选题意义
    研究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0。3。1深化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认识,促进新的科学观和文化观的树立
    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显然与流行的各种狭隘的科学观和人文观密切相关。
    一方面,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科学观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科学的理解。
      尽管实证主义并没有否认科学本身是一种文化,并十分强调科学的认识意义,但是它的确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将科学看作是一种超越人类历史和文化母体的“事物”,结果使得科学变成一种空洞的逻辑抽象。当实证主义者强调认识世界(科学)和体验世界(人文)的截然区分,并竭力拒斥“形而上学”的同时,科学本身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便被大大地忽视了。
      尽管功利主义科学观也十分关注人,但是,它所关注的仅仅是人的物质生活,而忽视了人的精神生活。它将科学仅仅看作一种工具,并从工具的角度来强调科学对于人的物质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同样,他们也看不到科学对于人的精神生活和人的自身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另一方面,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现代新儒家的人文观又进一步加剧了科学与人文的对立。
      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人文文化才具有人文意义和价值,科学不仅不具有人文意义和价值,反而同人文精神是对立的。这两种文化观对科学的理解,不仅没有超出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视野,而且对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作了最拙劣的诠释。 本文通过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探讨,将要揭示:虽然两种文化各有其鲜明的文化特征,然而却有着深刻的一致性。
      它们不仅在对象、方法和精神气质上是互补的,而且都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和价值,即它们都在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都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正是这种人文意义和价值,才深刻地体现着人类文化的统一性。按照这种新的科学观和人文观,就再也没有所谓的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的对立。
       0。3。2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本文通过对两种文化的内涵及其关系的深入了解,对科学与人文在对象、方法和价值上的差异与互补进行多方位的刻画,把握科学技术的人文意义和人文文化的科学意义,探讨两种文化在当代的整合途径,将揭示出:科学的发展呼唤人文关怀,人文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的养分。
      我们越是深刻地理解科学与人文各自鲜明的文化特征及二者在方法、价值上的差异,就越能感到两种文化的互补性及其相互整合的必要性。 每一种文化对于人的自身发展来说,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将人类丰富多样的文化仅仅归结为一种样式,势必将导致人的“单向度”发展。
      本文通过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整合途径的探索,希望有助于两种文化的融合、互补与贯通,促进文化朝着丰富多样的方向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1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历史溯源 1。1科学与人文最初是一体的 1。2科学与人文的分野和对峙 1。
      3科学与人文对立的根源 1。3。1二者研究对象的差异 科学文化体现的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以及由此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方法,它包括各种门类的自然科学。就研究对象而言,科学文化的对象当然是自然客体。自然客体是一种物态性的实体存在,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可重复显现性和历史发展性,其价值在于为人类提供物质财富。
       人文文化在知识形态上体现为“关于人的价值及其精神表现的科学”,[14] “主要指以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为研究对象的文科科系的学科。通常包括文学、语言、艺术、历史、哲学等领域”。[15]人文文化的对象是人的观念、情感和价值等人类精神文化现象,它从根本上说是“拟人主义和人类本位主义的”。
      [16]与自然客体的物态实在性不同,它可近似地看作是一种心态性的精神存在,价值本位、主客一体、虚实结合是它的突出特点。其价值在于为人类提供一个意义的世界,守护一个精神的家园,使人类心灵有所归依和安顿。 1。3。2二者研究方法的差异 科学文化在研究方法上的特点是:客观性、经验性、精确性、概念性和抽象性。
       与科学文化相对应,人文文化在研究方法上的特点是:主观性、感悟性、模糊性、形象性。 1。3。3二者精神气质的差异 默顿曾提出“科学的精神气质”这一概念,指出它是“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是“通过格言和例证来传达”、“通过法令而增强”、“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在化了的规范”,其具体内容主要有“普遍性”(科学假说的性质不取决于倡导者的个人属性或社会属性)、“公有性”(科学的成果是社会的共同遗产)、“诚实性”(科学成果的可证实性处于同行专家的严格监视之下)和“合理的怀疑性”(坚持用经验和逻辑的标准审查和裁决一切科学假说和理论)。
      [22]这种归纳基本概括了科学活动的特殊的精神。 考虑到人文文化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前面所归结的科学精神的种种表现相对照,可以将人文精神概括为以人为中心(开掘主体的内在感受)、推崇人的价值和尊严、推崇领悟和智慧、追求美好、重在达成良善、向往健全人格等价值理想。
       1。3。4二者主体性格的差异 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差异,反映在两种文化主体上,分别偏重于科学和偏重于人文的人在思维、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差异。L。史蒂文森在《多面孔的科学》中,就将典型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之间的特质进行了对比如下:理性——感觉(左端为科学家的特质,右为人文学者的特质,下同),抽象——具体,概括——特殊,有意抑制——自然而然,决定性——自由,逻辑——直觉,简化——杂多,分析——综合,原子主义——整体主义,实在性——表面化,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男性化——女性化,阳刚——阴柔,左脑——右脑。
      [24] 这种主体性格的差异,如若没有一定的方式加以缓解和补充,还会加深为斯诺所说的“鸿沟”,产生出“两大阵营”的互不理解乃至互相蔑视,导致一种智力上的人类性内耗,妨碍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及整体性提升。 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必要性 2。1科学与人文对立的危害 科学与人文的对立已经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自然科学和技术愈演愈烈的学科分化和扩张,使人文学科的领地日渐狭窄。
      第二,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科技知识分子与人文知识分子之间的疏远和隔离。在专才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科技知识分子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而人文知识分子则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二种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着互不理解的鸿沟,有时甚至还相互憎恶和厌恶。
      第三,自然科学自许的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们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 2。2科学发展需要人文关怀 它们对人的幸福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提供幸福的物质条件,人文手段则提供幸福的精神条件;科学技术使人产生物质生活的富裕,人文手段则产生出精神生活的充实;科学技术解决人的生理健康,人文手段解决人的心理平衡问题;科学技术使人获得现实的利益,人文手段使人享受到理想的快乐;科学技术以实在的方式让人感到适意,人文手段以超越的方式使人体验怡然自得的意境;科学技术将有限的、具体的满足赐福于生活,人文手段将无限的、永恒的激情灌注于人生……为了获取人的全面幸福,还必须有诸种社会人文的手段的“共建”,需要有健全合理的社会制度来尽量减少因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和社会利益的不公正分配所人为加剧的不幸,需要有人性意识的觉醒来自觉审视和追求对于科学的趋利避害,需要通过艺术、伦理、哲学等等人文途径来对人的精神世界加以培育和提升,从而避免对幸福和不幸的过度狭义的理解,开掘出幸福的更宽广、更深厚的意蕴。
      科学的发展只有加入了人文关怀,才能有助于我们走向整体的幸福。 2。3人文的世界必须增加科学含量 人文现象除了具有主观性、感悟性、模糊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还有着自己的另一面。现实需要我们在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人身上,发现某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普遍规律加以概括的东西,从而为人及社会的科学管理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手段与根据。
      即使是对人的主体性的认识,也需要科学化,与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现代科学结合,才能合理地解释在认识活动中,人究竟对自己的对象施加了什么样的作用,而不能只是朦胧地、模糊地、思辨地、凭本能和直觉地谈论主体性。 3科学与人文整合的可能性 所谓整合,是一个与分化相对立的概念,是在承认彼此差异的基础上使整体化、使融会贯通之意,亦即对立基础上的同一,而非僵死的无差别的同一或者“消解差别”,更非以此来取代彼。
      对科学与人文而言,如果这样理解整合,那么整合就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种可能不仅来自于二者的互补性、目标的共同性,而且已经现实地发生着。 从某种意义上说,差异就意味着互补。在中国古代的太极图中我们看到,阴阳两极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完整的图画。
      同样,科学与人文两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统一体。在科学活动中,科学家的价值观、人生观、情感世界和审美能力,他们的伦理准则、哲学方法和艺术想象以及其他种种人文旨趣,都具体地影响着研究的思路和结果,这就决定了科学文化必然与人文相关联;而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一定的人文环境、科学的应用也必然产生出特定的人文效应,这就使得人文文化必然与科学文化相关联。
       3。1科学中渗透着人文意义 3。1。1科学的认识意义;3。1。2科学的思想意义;3。1。3科学的智力意义;3。1。4科学的精神意义;3。1。5科学的审美意义。 3。2人文制约着科学的发展 3。2。1人文文化的繁茂必然会促进科学的昌盛;3。
      2。2民族人文传统影响科学传统的形成;3。2。3社会价值观念对科学发展起着导向作用;3。2。4人文素养影响着科学家的创造力水平。 3。3科学与人文的共性 首先,它们有着共同的现实基础。虽然科学与人文之间存在着差异,即前者主要关涉到事实,后者主要关涉到价值,但这两种科学和精神都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尤其是这一活动的基本形式——生产劳动中的。
       其次,它们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这就是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3。4科学与人文在现实中的交融 社会科学的出现,可以看成是科学与人文在现实中交融的产物。 。

    敷***

    2018-04-10 05:35:43

其他答案

    2018-04-10 03:35:43
  • 你提的这个问题如此之深,至少需要用一篇论文来回答。
    学科学的人不懂人文,轻则写起学术文章语无伦次、不能深入浅出;重则把出色的科学成果运用到不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去(某些纳粹科学家就是)。
    学人文的人不懂科学,则会逻辑思维能力退化,其作品过于浪漫,一落到实处笑话百出。难以有大的成就。
    哪怕就是一个再普通平凡不过的人,其生活也永远离不开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任何一者。
    

    I***

    2018-04-10 03:35: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