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高山流水的典故和由来!

首页

高山流水的典故和由来!

求高山流水的典故和由来!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9-11 01:20:18
  •   1。高山流水的典故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
      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
      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
      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相传在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人,跟人学习弹琴三年不成,于是就放弃学习而登上泰山之顶,此时感受高山远眺江海流水深有感触。
      之后又继续学习音乐,有较大的长进。自己编曲一首经常弹奏,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有一次他再次登上泰山之顶弹奏该曲,在山顶有一个叫钟子期的人听得入迷,俞伯牙停止弹奏时,钟子期问道:“你是不是志在高山?”俞未答,继续弹奏,曲终,钟子期又说:“你在弹流水啊。
      ”俞伯牙非常激动说:“我遇到知音了。”从此两人成为最好的朋友、知己。之后,俞子牙周游各处多年,再回泰山时去找自己的知音,可是,钟子期已经去世,于是俞子牙就把琴挂在了钟子期墓旁的树上以纪念,从此再也不弹琴了。高山流水这支曲子也从此失传。
      
    愚者感悟有三:优秀乐曲失传可惜,原因在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块好材料但是能认识并利用的不多;学琴三年不成,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要为用而学,学以致用;“知音”的原意是懂得我音乐的人,后泛指知己朋友,琴挂于墓旁之树类似士为知己者死,当然也要为知己者活,人生在世要有最要好的朋友,否则生活会失去光彩。

    何***

    2018-09-11 01:20: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